书城纯爱慢穿之漫漫人生路
58745700000026

第26章

在市家具厂大仓库院的旁边,有那么十几栋五、六层高的住宅楼,那是家具厂的家属院,陆瑾钰他大姨一家就住在这里。

在家属院旁边把驴车停好,给大灰驴拴住喂了些草料,温姥爷拍拍裤子上的浮土,带着两个外孙往大女儿家走去。

半路上,一个握着油瓶,一看就是被家中长辈指出来打酱油的半大小子见到他们惊喜的说道:“咦,姥爷,小瑜,小钰你们咋来了?”

温姥爷一看,见拿油瓶问话的那个是大闺女家的小外孙,不由得笑笑说道:“是小贵呀,我有事找你爸妈,他们都在家吗?”

“在,大周末咋会不在家。”

说着曹小贵就领着亲戚们往家走,上楼的时候一蹦三跳,连跑带颠的还没忘记仰着头向上喊:“妈,爸,我姥爷来了。”

住在四楼最里侧的那户人家听到喊声将门打开,一位二十几岁的大姑娘应着弟弟的喊声探出头,看到跟在后头的人立即走了出来。

“姥爷来了,快进屋,小瑜和小幺也来了,外面天热快进来。”

曹家屋内的风格和孙骈家很像,应该说这年月城里人家的家居风格都是很相似的,因为如今这年头还没有商品房,各家各户住的都是单位分发的家属楼。

这些家属楼统一建造统一内部装修,入住的用户家居样式也是差不多的,因此看来看去都是那么千篇一律。

曹家与陆瑾钰家唯一有些不同的就是格局,陆瑾钰家是三室一厅,而曹家则是两室一厅,为了方便居住,他们家用木板将客厅一分为二,被分割出来的那个只有四、五平米,只能安放一个高低床的小隔间,就是家中长女曹玲玲的房间。

虽然有些亏待女儿,但曹家这也是没办法,女儿去大学好几年,这一毕业,再回来弟弟们都已经长大,大男大女们即便是亲姐弟也不好再同住一个房间,所以只能用木板在客厅给女儿隔出一个‘闺房’。

说实话就他们家现在的居住条件虽然艰苦一些,但勉强还能应对,有些孩子多房子又小的人家,现在都是那种叠罗汉的住法,一家子恨不得全方位立体的把房间的每一寸空间都利用起来。

陆瑾钰坐在沙发上吃着李子,时不时的瞄一眼他表姐居住的小房间,对于这种住法陆瑾钰是很理解的,别的不说就他们家没有换新房之前。

一家九居住在一间五十几平的两室一厅内,她在爸妈的房间内隔帘子睡小床,他几个哥哥与他自己在客厅里住高低床,一家人就那么拥拥挤挤的住了十几年。

房间里温姥爷一直都在小声的和自己的大女儿说些什么,几分钟之后陆瑾钰就看见他大姨从房间里走出来,把他大姨夫叫了进去。

在几分钟之后,田家大姨又从房间内走出来,手中拿着一些钱和本本对着客厅里的孩子们说道:“玲玲,你姥爷还有弟弟们要留下来吃中午饭,你拿着钱和票到供应社那边去买些肉、菜回来。东西自己看着买,量一定要足够,小贵,你和你姐一起去,帮着你姐拎一下东西。”

说完这些她又向着自己的两个外甥说道:“小瑜,小幺,我听你们姥爷说你俩今天进城是想要买一些学习用品?买那些东西不用到商场去,马路对面就有一家青年商店,里面有好几个柜台专门卖文具用品,东西全价格也合适,一会让玲玲带你们过去。”

用了一些借口,温家大姨家孩子们全部支出门,然后关上房门继续和老公、老爹商量事情去了。

曹玲玲领着菜篮子带着弟弟们下楼,走出家具厂家属院之后,她就先带着人过马路,往街道的另外一边走。

曹小贵跟在姐姐后面,一见她姐要过马路,就小声提醒着:“姐,供销社在这边。”

“我知道,先不去供销社,先去文具店让小瑜和小幺把学习用具买了。”

市家具厂家属院对面就是市三中,市三中的后侧就是胜利小学,胜利小学的后侧,则是一处部队的驻扎地。

守着两所学校,这里的青年商店就专门有一侧的柜台都是售卖文具的,所以住在这附近的人家就把这座青年商店唤作文具店。

陆瑾钰出门的时候身上总是习惯带一些钱,进了文具后,他发现这边的本子文具图案样式的确是比电厂那边更好,于是就欣然选购起来。

陆瑾钰买了一瓶英雄的蓝黑钢笔水,又买了几个硬皮的笔记本准备做课堂笔记,他四哥则是选了一块带着水果香味的软橡皮,兄弟两个结账出来,发现玲玲姐带着小贵买了几瓶汽水,正站在门口等着他们。

“买完要用的东西了?喝瓶汽水再走吧。”

陆瑾钰兄弟俩闻言接过表姐递过来的汽水瓶,道谢后,姐弟四人就蹲在青年商店大门口的一侧,一边喝汽水一边小声聊天。

“姥爷这次过来,是为了我和大贵户口的事情吧?”喝着汽水的曹玲玲突然这么问道。

陆瑾钰闻言摇晃了一下手中汽水瓶,看着里面橘子色的液体在玻璃壁上转了好几圈才开口回答:“不知道,姥爷没说,不过我觉得你想的有可能是对的。”

曹玲玲扫了一眼四周,见没人注意他们这才说道:“我妈和我说了,虽然药厂那边是精工,男工女工的活都会很累,但是我愿意去,好歹是市里的正经大单位,比去街道小厂子打零工盒要好的多。”

“知青办那边让你去街道介绍的工厂打零工?”那是市里各个街道为了安置老弱病残而建设的福利单位,类似于现在的公益岗,被安置过去的基本上都是不识字的婶子大妈,或者是身有残疾的弱势群体。

因为是街道的福利单位,工资给的少不说还没有编制,去干活的基本上都是临时工。

“如今市里的就业形式已经这么紧张了吗?”始终都生活在电厂家属区的陆瑾钰只是耳闻返城的知青们让市内各大单位都压力很大,但是却没有想到会有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