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一)
58800100000002

第2章 国家的基本内涵

本章学习重点

1.了解国家的基本权力

2.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3.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4.了解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5.深刻理解马克思的爱国主义观

6.深刻理解毛泽东的爱国主义观

7.深刻理解邓小平的爱国主义观

8.深刻理解江泽民的爱国主义观

9.深刻理解胡锦涛的爱国主义观

10.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1.掌握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方法

公务员要有正确的国家观念。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公务员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可以说,没有国家,公务员也就不可能存在。所以,公务员一定要忠于自己的国家,时时刻刻以国家的大局为重。

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在这个定义中,一个国家没有具体的边界。国家也指那些享有共同领土和政府的人民,如世界上大多数的多民族国家。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

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国家与祖国不同,祖国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有时是民族及人种概念,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权力机构。

在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上,有时国家与政府的概念不分。在分得十分清晰时,国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国家是主权者的同义词,而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

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列宁深入研究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革的规律,概括了各种类型国家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他为国家提出了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定义:“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它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与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

第三,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和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三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总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