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二)
58800200000008

第8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党提出科学理论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各级公务员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认识以下方面。

(一)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三)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的时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依然处于不发达阶段。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变,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四)主要矛盾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一般而论,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但由于生产目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始终根据人民的需要来调节生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这“调节”实质上是要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五)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六)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个部分。

因而我们不仅要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告诉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

我们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

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的政治生活日趋活跃,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维护。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

所以,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于整个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那就正如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精辟指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七)注意事项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将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将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此,有两点必须非常明确:第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第二,始终坚持改革,鼓励创新。江泽民指出:“2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

改革和创新,不仅要总结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积累的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经验,同时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赢得同资本主义制度相比较的优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是大海,海纳百川,不会枯竭。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从不成熟到成熟,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坚持改革和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蓬勃生机。

我们各级公务员,都要有历史的、国际的眼光,要有全局的、战略的思维。只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历史任务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才会懂得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而不是别的方针政策,从而增强工作的原则性、坚定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