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
5884300000013

第13章 爱的学习(11)

中国家谱的盛行是在汉唐,尤其在唐朝时。李唐家族就很重视寻根,到处给李氏祖先立碑。我知道在我家乡凉州就有一个皇娘娘台,李唐王世认为五凉时期的窦氏就是他们的先祖。后来又把陇西李氏认为李氏的发源地。更是把老子认为他们的始祖。

但真正把家谱变成一种礼法制度的枷锁的还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罪恶的学说。从宋明开始,礼教加强,家谱成为实施礼教的一个方面。家教,家规也是从那时开始严厉的。

从司马迁的合姓氏到宋明理学的加强姓氏的管理,中国人过分地重视了血统关系。实际上这也就是家族观念。家庭观念的严厉,是“父亲”这一家长制文化心理的进一步加强,是礼教束缚人心的变本加厉。这一文化心态对于中国人是极为有害的。它限制了一种个体的自由。

独生子女是对中国姓氏的最大改造者

其实,早在独生子女之前,一些开阴的家庭就不完全以父姓来给子女取姓名了,母亲也可以。但是,真正对这一男性为中心的文化重结进行冲击的是独生子女。

独生予女是中国社会一个特有的现象,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特有现象。它直接表明人类对性的操控能力已经到了自如的程度,同时,还表明在以专制为中心的中国社会父权制再也立不住脚了,一种新的真正的男女平等的时代到来了。两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独生子女时代对姓的认识是很有历史意味的。在这样的家庭,男性一般都不会放弃子女的姓名权,它表明了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在这个社会还是根深蒂固的,但同时,女性也有了要求。从目前中国处理的各种家庭纠纷与案件中看出。有关独生子女的姓名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种权宜的方法出现了,就是复姓的产生和姓的干脆取缔。现在的复姓与中国过去的复姓不同,现在的复姓是男女两人的姓合起来取为子女的姓,然后取一名。复姓是男女平等的一种表现,而直接取名不要姓则是对过去传统姓氏的完全摒弃。

笔者认为,这种冲突在未来中国有可能大规模地爆发,因为它是中国人宗法思想与个体自由观念的深刻冲突。在中国人看来,姓氏若没有了,那么,也就是断了根。断根,对于传统观念下的中国人是天大的恶事。所以,中国人不仅还重视姓氏的传承,同时还非常重视男性的生育问题。这是相关的。

网络改变了中国姓氏的现状

从姓到氏,再到名、字、号,表明了中国人的一条心路历程。姓名是由父母来取的,字与号本可以自己来取,但往往也由家长与师长来取,但从字与号的取法上已经很重视个体了,也就是说,开始重视个体的个性与意愿了。然而,总体而言,它仍然是中国礼教制度下的一种突围而已。

如果说独生子女是对男性中心文化的一次冲击,那么,现在流行的网名可以说是对中国人姓氏制的最大的冲击与改变。

独生子女仍然强调一种血缘关系,然而,网名却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个性、性情,爱好、道德倾向等取的一个名字,它充分地显示了个体的意愿。而在此之前艺人们取的笔名可以说是它的雏形。

姓名对于中国人越来越成为一种表相的符号,而笔名和网名在这时候则越来越重要了,它不仅表现了一种个体的自由,还表现了个体的精神生活。

这也就是一种从外到内的进程。你可以在现实中是一个表现,但在精神世界里却是另一个表现。它使人拥有了一个可以自由的世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根本不必要去在意那些强调中国人要重视姓氏传承者的谬论。

第29讲:孩子该随谁姓

来信:

徐老师:

您好!我是在博客上知道您的。在看了您的《一个31岁女人的告白;该不该要孩子》(其实您的文章的题目是另一个,我倒觉得新浪改的这个题目更吸引人,不好意思啊!)后,便在冲动中给您写了这封信。

事情很简单。我快生孩子了。但是。我和我先生最近一直为孩子将来最谁的姓吵得不可开交。他和他们家,包括我们家的人都觉得孩子应该跟他的姓,因为他是男人,他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而我,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孩子不一定非要跟他的姓,也应该有我的份。毕竟我们只能生一个嘛。他们都骂我胡搅蛮缠。我不能苟同他们的意见。我觉得姓就是一个符号而已,是我们爱的结晶,就应该以爱的名义来命名。昨晚上我们又吵架了。我很想得到您的帮助,如果您能来一封信。我会感激不尽的。假若您是支持我的,最好能详细一点,我也想拿给我先生看,可以吗?

衷心希望您能回信。

切切!

看了这位女性的来信后,我不禁哑然。怎么全是已婚妇女来向我求助了?我是什么都能解决的人吗?不过,她还真问对了。她信上说的那个31岁女人该不该要孩子的事自然是我研究的课题,而现在这个问题我也仔细地研究过。原因是我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课中专门有“中国姓氏”这一章,我对此稍有些心得,于是,我给这位女性朋友回复道:

你好!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实际上,自独生子女以来,中国城市家庭几乎人人都遇到类似的问题,近年来,很多夫妻还为此而上了法庭,争夺孩子的姓氏权。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中国人自由意识的兴起,同时体现了中国妇女在争取平等的权利与意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学术问题,当然,也可以归结为几点:一、中国人最早是跟母姓的,这是母系文化造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跟谁的姓并非天经地义,是与社会的意识有关;二,中国人跟父姓是父系文化崛起后开始的,起始于奴隶社会;三,中国人姓氏是世界上景早的,欧洲人大多是从中世纪开始的;四、中国人的姓氏与宗法制和儒家礼教观念密不可分;五、中国人的姓氏从先秦以后便是男权的象征;六、中国人的姓氏也是制约中国人精神的一种枷锁。七、独生子女开始改变中国人姓氏的传统;八,笔名、网名等个性化的名字的出现开始彻底改变中国人的姓氏观念。

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我在博客里有一篇长篇大述《中国人姓氏的没落与自由意识的崛起》,希望你能看看。在这里,我就不浪费笔墨了。我在这里重点想补充一下其他的一些观点。

一、关于姓名的一些玄学观念

中国人始终有一种观念,就是从阴阳和《易经》那儿得来的一种信念:名称代表了你的命运,姓名分别代表天格、地格和人格。这是中国人的三才思想,它也代表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是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一点就体现在名字上。这种观念究竟是否科学呢?我不想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但我想随,它是一种观念,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思想,说透了,就是中国人的三才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观念而生就的。这里的天格代表了姓氏,意思是这是不可改变的,是天所赋予的。实际上,这是非常荒谬的。古人就是以此来威慑人的,也是以此来划分姓氏的贵贱。它体现了一种血统的观念。从今天来说,即遗传基因。拥有高贵姓氏的人如天子,就有高贵的后代。这一点,在中国人的心中是牢固的,即使现在很多人还这样认为,从我们现在演的一些帝王将相的影视片中就可以看出来。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智慧是不分贵贱的,高智商的和低智商的人是极少数的。虽然基因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但教育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成长与教育是有重大关系的,再高智商的孩子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也不会成材。

地格也一样,它代表了礼教中最腐朽的一面。只有人格,才体现了一些个性,才发挥了个体的主管能动性与自由意志,但是,实际上,这种人格也是父辈定好的,与子女即其本人似乎无关。

总之,笔者以为,这种姓氏观从本质上是限制个体自由意志的一种封建礼教观,是极不适应现代人的一种观念。应该将其铲除。此思想不除,中国人先天所拥有的观念便是不自由的。

当然,在这里我要顺便解释一下中国人关于姓名的另一个疑惑,那就是在很多人看来,人的姓名与其命运相关。这种观念既与上面我所说的三才思想和天人合一观念一致,同时又渗进现代心理学观念。比如,在有些人看来,有些名字是伟人取的,而有些名字是平民取的,若是平民取了伟人的名字,平民便会承受不住,小则生怪病,大则夭折,所以在这个时候往往要改名字;中国人还要看一个人命中的五行,缺了什么便在名字中补什么。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人最早的也是最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它的科学性至今是人们难以定义的,但我也不赞成将其否定。《易经》的玄妙与深刻是我们常人难以捉摸的。我们还应该对天地间的玄理给予应有的尊重。但是,不应该因此而束缚了人的自由意志。

关于这一点,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名字对一个人是有巨大影响的。比如,一些具有很大内涵与价值的名字,在中国的阴阳家看来,一般人是不能用的,只有伟人才能用,但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名字比比皆是。为什么一些人成了伟人了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艰难努力,另一方面这名字可能也在心理上对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观察一些女性朋友的话,就可以看出,她们在取了类似于男性的名字后。他们的性格里便很快有了一种男性的成份。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暗示功能。

所以,笔者以为,姓名对于一个孩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将构成一个人成长史上的重大心理事件。这也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破解了中国阴阳八卦取名的密码。

二、姓氏的传承性与个体意志的自由

父母给孩子取一个名字确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孩子在成年之前必须有父母或社会公共组织来抚养。教育,这便是姓名的传承性功能。我已经说过,跟谁的姓其实与社会的意识相关,社会是男性为中心的文化社会,则跟男性的就多。但现在有一种趋势是创造复姓,即把夫妻双方的姓都取上,然后再取一个名字。这种现象体现了一种男女平等。为什么会有些夫妻上了法庭,主要还是男性为中心的文化社会的缘故。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这种复姓其实的确变成了一种符号,甚至是一种概念。

要不要这种概念呢?现在还不能回答,但我想在将来,人们一定会觉得它是多余的,会抛弃的。也就是说,姓氏在未来社会,随着个体意识的不断崛起和社会的再分化,一定会成为一个次要的符号。天格和地格将隐去,而人格将突显。

而且我敢预言,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可能会有一个姓,无数个名字。姓名是带姓氏的,以代表血统的遗传秩序(尤其在DNA因素逐渐显现的时代,姓氏便成为DNA的代名词),名是父母为其未成年时取的。后面那无数个名字便是由其个人在成年后或有取名的意识时取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名字,以代表其在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思想下的个体。

三、应以爱和幸福的名义来为孩子命名

这名女士,你在信中说的好,给孩子取姓名,应该以爱的名义。现在的复姓代表了一种爱,但单姓就不代表爱吗?不一定。我觉得关键在于以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爱。现在问题是你们都没有从深层次上来思考姓名的意义。我想,当你的先生在深层次上理解这一问题时,会发生一些变化,你也会有相应的思考。我相信你们之间可能会达到一定的共识。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与你们双方的父母沟通了。给从传统中过来的父母讲这些大道理,他们一般是不会听的。他们在乎的是当下的生存环境。所以,我的建议是,你们夫妻双方先要达成共识,给孩子取一个较合乎你们价值取向的名字,至于姓什么,也许在这种时候不是那么重要了。等到孩子长大后,让他自己取一个富于自我理想的名字。

如果现在取了你的姓,很显然,你胜利了,你的胜利也似乎代表了女性的胜利,但是,你们夫妻双方的感情和你们父母之间可能都会出现一些裂痕,你们的家庭会变得不幸福。在胜利与幸福之间,你选择哪一个,你要想清楚。

如果现在你随了你先生取了他的姓,也许一切都了了,但你又不高兴,你的心里始终会有一个阴影。作为一个现代女性,你肯定是不能接受的。这一点,你要明白无误地告诉你丈夫,让他也理解你。

如果你们取一个复姓,可能问题都解决了。这正是现在很多家庭解决这一纠纷的办法。但是,有时候两个姓合起来可能会很难听,这时候你们就要想个折中的办法。

总之,以爱与幸福的名义给你们的孩子命名,这才是人的本质。

祝你们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