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
5884300000003

第3章 爱的学习(1)

引言

为何爱情便是哲学呢?一方面,爱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命题,另一方面,爱情还是一个伦理问题。除此之外,爱情本身还是一种教育,是有关人的教育。人在爱情中的体验比所有的体验都要深刻、细致、激烈,这种情感的体验好比宗教的情感体验一样,让人不可思议。

第1讲:爱是需要学习的

来信:

我爱上一个女孩子3年了。不知道她喜不喜欢我。

分析:

这个问题初看起来是多么地无知和令人不屑,似乎不值得回答。但细细想想,哪个人的成长中没有这种痛苦?只不过他说出来了。

我没有跟他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但很显然,他内心的自卑已经将他彻底地紧锁起来了。他知道自己爱着一个女孩,整整三年了,他没有表达过,他也不是不想表达,很想,就是不敢,或者说不会。

他没有学会爱,尽管他认为自己爱着,爱得很深,很痛苦。就人类来说,一直有人不断地提出关于爱的命题,人类的一切宗教、哲学、艺术都在解读爱的密码。基督教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爱,儒家和墨家的最高理念是仁,还是爱,佛教的慈悲依然是爱。而一切哲学所讨论的就是爱值不值得我们去学习、体验和牺牲,怎样去实现。但是这一切恰恰证明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并不懂得爱。如果人类已经懂得爱,就不需要宗教、哲学、艺术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中间的绝大多数并不知道怎样去爱。简单地说,不知道怎样去爱一个人。自私和利益限制了人们关于爱的发展,人们往往贪图的是获得爱,或者说攫取爱,而不是无私的给予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始终在爱着,在给予别人,这些人被我们所爱,所赞扬,但是,他所爱的人不一定接受并肯定。而有些人,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地索取爱,从不去爱别人,孤独至死。爱他的人倒不一定舍弃他。从中国世俗的命运观来看,这种不会爱的人也是有福的,是命中注定的。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是有害的。

弗洛姆在其《爱的艺术》里谈到,一个人的富有并不是有多少权利与财富,而是一个人能给予别人和这个世界爱的能力。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鬼就是一个绝好的证明。富人的财产越多,就越是吝啬,因为他总是想把自己的财富不断地增加,以填补他心中的缺憾,恰恰相反,一个穷人是非常富有的,他富得可以将自己的生命都给予别人。

这是个价值判断问题。有些人的价值观太世俗了,最后使人的生命失去了冒险的乐趣,失去了应有的判断,而变得虚无了。人的生命有长有短,关键在于价值,但在中国人的虚无价值中,这是一种迷失,仿佛一个人活得越长越有价值。我的外曾祖母是前两年去世的。她活了将近一百岁。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她为活了那么长而高兴,相反,她苦恼极了。刚刚吃过饭,她就冲着家人嚷道,快给我饭啊,要把我饿死吗?家人怎么解释她都不相信自己已经吃了。她已经对饥饿失去了判断。等家人把饭拿来,又嚷道,刚刚吃过又让我吃,要把我撑死吗?我母亲去看她,她倒还能认出来,在几个小时的努力下还能记得我这个十几年没见的重外孙子的名字。但是,我母亲后来见她时就不同了。她已经不认识我母亲,还大呼,奶奶啊,把我赶紧抱到沙滩上埋掉吧,我实在活够了。

她的生命对她只是一种烦恼而已。我们的生命哲学中缺乏一种坚定的向死而生的信念。

爱情只不过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我们要谈到真正的爱情时,必然要上升到爱的本质。关于爱的本质,是一个哲学问题。因此,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爱情就是一门哲学。柏拉图、尼采、叔本华、马克思、恩格斯、罗素、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等都曾就此问题发表过自己的哲学见解,歌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曹雪芹等也从艺术的角度给予过一些解释。历代诗人更是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将爱情描摹得充满了神秘、传奇色彩。

为何爱情便是哲学呢?一方面,爱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命题,另一方面,爱情又是一个伦理问题。除此之外,爱情本身还是一种教育,是有关人的教育。人在爱情中的体验比所有的体验都要深刻、细致、激烈,在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情感的体验好比宗教的情感体验一样,让人不可思议。

因此,当我们提出要“学习爱”这样一个命题时,无疑是要一个人学习哲学。也惟有学习了爱,从而进入一种价值关怀时,爱才会有意义,爱也才会被理解和尊重,否则,爱仍然是虚无的。

从一个人的成长史也可以轻易地得出个结论:爱是逐渐被认识和学习的。文中述及的这个咨询者正值学习的痛苦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爱的学习是盲目的,甚至可以说是被动的。古往今来,为何老人总会津津乐道地谈这谈那,因为他们拥有经验。爱恰恰是需要经验的,爱的学习与其他的学习都不同,它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甚至生命。爱是一个生命的历史过程。古往今来,我们总结了无数的关于爱的经验。道德与宗教便是。这是我们学习的一种内容。

另一项内容却是没有的,这便是有关身体的知识,其实也就是欲望的知识。从古至今,无论中西,所有的宗教与主流哲学都是禁欲的,或者说治理欲望的,从而提倡精神与价值,使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不同。但是,从历史来看,这种禁锢是有问题的。人类获得的知识一直是不完善的。

比如,有关家庭的历史,有关两性的历史,有关爱情的历史。这些在进化论和人类学产生之前是没有的,于是在此之前的知识是一个系统,而在此之后的知识是另外一个系统。有关爱的知识也一样。我们过去都会以为人类的两性关系天生如此,所以不会去改变,当这些人类学知识被获得后,我们就会发现,人的历史是一步步按人类的需要和梦想改变的,各种宗教、道德都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于是我们便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茫中。在这种空茫中,我们必将重新来认识历史、现实、自我、社会等等。

我所强调的学习便是如此。

但是,学习了这些必要的知识后,也未必能获得本质。真理的获得是非常艰难的,任何人想要获得真理,必须得经历心灵的磨难、知识的困惑、生与死的终极追寻甚至生命的冒险等等。只有知行合一,才可能获得真理。

获得真理的生命是通透的,对爱自然也是通明的。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真正和谐美好的爱是没有痛苦的,凡是有痛苦的爱是不明理的,是没有超越自我的爱。爱要达到一种境界,即爱着一种真理,而非一个具体的肉身。只有如此,爱才可能被超越,爱也才能被学习,爱情才可能是永恒的。也只有如此,相爱着的人才可能不被具体的物象所左右,而是有一个共同的信仰。这是他们心灵真正的桥梁。

过着这样一种生活,便是神圣、永恒的生活。这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也许不是人人能达到的,但它昭示了一种可能的生活。

在这样一种爱的学习中,一个人最终会战胜自卑、恶劣、欲望、形式,必将超越自我,成为一个自信、自强、永远爱人、身心合一的完善的人。勇气、坚强、快乐会成为他内在的动力,而自由将成为他的呼吸。

第2讲:爱是创造的

来信: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认识了,是通过手机短信认识的。我们就这样通过短信交流了快一年。慢慢我发现我爱上她了,我向她表白了,她也爱我!我在她的家乡上大专,她在外地打工。照片里她长的不错,但这也不是我爱她的惟一理由,她心地很好。至少我认为她是个不错的女孩子!我们从没见过面,她放假过年,正好我也放假回家。我有她的不少照片。我们彼此很相爱,为了能让她过的幸福,我更加得好好学习!我不知道我们以后会怎么样!别人总会认为这样的感情不会有什么结果,真的会这样吗?我们在为爱奋斗着,我们不在一起,可我却真的好幸福!我害怕,可我又总没勇气说,我是大专生,她在打工,我们会生活的好吗?她是湖南人,我是安徽的,我们离的很远,家里会同意吗?我们能在一起吗?我爱她,我怕想起这些,可这却是我们要面临的呀!爱她是艰辛的,可我就是要为了爱她好好的努力奋斗,我想娶她回家,用我的一切让她过得幸福!

分析:

很显然,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爱的理解也由此而升华。在这份似有缘又无缘的相爱中,他不仅对她进行了幻想,而且对她进行了创造,他的爱也由此因为幻想而被创造。他对她的长相不再看重,虽然她长得并不难看,相反很中他意,但他看重的是她的内心,是她的灵魂。也许离得越远,越是能看清人的灵魂。这种爱在今天这样一个“性激荡”的时代里,显得多么沉静,多么美丽,就好像他身在黑夜里,眼前却点着烛火,他整个的人都在向往着,在笑着。

然而悲剧也可能伴随着他。他隐隐能感受到这种痛创的来临,但他拿出了更大的勇气与力量。这是悲剧中的人性,是最美的人性。

我在课堂上把这个故事给学生们讲了。绝大多数学生都听得很忧伤,有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请你告诉他,我们支持他。

我把学生们的支持告诉了他,他很感动,但是,他很忧伤地说,不知道这份爱还有没有结果。

在我们人类的爱中,有一种爱是最感人的,是最能给人以力量的,那就是悲剧中的爱。

爱是这个时代的过眼烟云,而性是牢靠的。相对于过去时代,这是翻天覆地的。但其实这也是真正的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的常性。绝大多数人在挨饿与尊严发生冲突的时候,虽然也有内心的冲突,但首先想到的是吃饱,尊严感会慢慢地减弱,以至于常常会忽视它。

欲望在今天是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它渐渐代替了精神的追求。在精神的追求者就成了孤独的游魂,成了独放的烛火,但是它是灿烂的。

我这样鼓励这位咨询者,也许会将他送上难以自拔的道路,将他推上悬崖。这是进行心理咨询者所不能原谅的。从正常人的角度来讲,应该及时地制止这种悲剧的发生,但是,我竟然要为这悲剧喝彩。

这世上总需要一些悲剧的人生,这悲剧不仅仅是那个人的,还是大众的。它一方面证明了这悲剧的发生在当时当地是无法避免的,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人类精神的可贵性。它以泪水、鲜血和牺牲来告诉人们什么是世上最珍贵的。当然,世俗的人世间必将是嘲笑的嘴脸,这是早就料到的,但是,它对于精神来说,是一次补给。

这悲剧对于那个人来说,其实,也不一定非是悲剧。此时是,彼时不是。这悲剧只是证明了那个人心灵的高尚与伟岸,证明了另一个真理:欲望也是难以超越的,它是人性的常态,但是,精神却能将欲望也升华。在另一人生里,他便懂得怎样去爱了。

美景在险峰,不错,他体验了常人无法体验的爱的珠峰美景。

第3讲:一个营销者的爱情两难

来信:

我们有过一面之缘。

我和她是过年回家的时候在车上认识的,是老乡,在内蒙。她21,小我两岁。因为车比较冷,所以我把外衣脱下来给她挡风,叫她靠在我的肩上睡了一夜。她让我吻她,我就吻了。

她告诉我这是她的初吻。

我现在温州,我们离的很远,我又是做营销的,地点不固定,也没有钱。我不想伤害她,我怎么办呢?她现在家里,说要来找我,我没有答应。我说没面包和汽水。说实话,谁不想有爱情呀,可是我现在不敢奢望。人生最痛苦的不过如此。想爱不能爱。能爱不敢爱。同时我还有一个聊了差不多一年的非常好的聊友,每天都发信息的。

我和我聊友也是不可能的。她25,读本呢,太原的。

我知道我和聊友不可能的,但是潜意识的已经把她当成自己的另一半了。我也骗了自己。男人就是这样,心里有一个女人的时候也可以去吻另一个女人。

分析:

这是一个过客的爱情,一个身无定所者的爱情,一个随处能施爱而又随时会失去爱的人。因为他们时时在外,心随着路走,情也便一路洒去。这便是他们身上的不稳定因子,而这种不稳定因子因为他们别具特色的人生历练而变得异常性感。这种性感对于异性来说,便是“男人”的个性、微笑、关怀甚至冷酷。它对于那些不出门的女孩子非常有吸引力。同时,因为他们常常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在礼仪或取悦人方面已经很有经验。他很可能在坐下的刹那会向你微笑,会给你递上一支烟或一个水果,他说话的姿势与口气是那样悦耳。他很会关心人,比如,他会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身旁的你。这已经是他的习惯。他深知,像他们这样的人,机会时时都在身边,所以他们很早就已经学会把自己全部给出去,等待回报的那一天。那一天也许很少,但只要有一次,就会足以弥补他们一生的给予。这是商家之道,也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你能不为这种牺牲与关怀感动?

同时,羁旅之辛,使他们常常有一种疲惫感,总想能歇下来休息休息。关心别人是要寻找一种慰籍,而这慰籍就是最好的休息,也是最好的身心补给。要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自己就得给予别人爱。给予爱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力和欲望。

然而,身心的不稳定必然带来情感上的不稳定。实际的距离有时对于心灵也许不是问题,但身体的距离却是那样遥远。虽然心灵的问题远远高于身体的欲望,可是也不能无视它。于是便出现了与商贾有关的一系列性问题和情爱问题。妓院的产生与商贾有直接关系。因为他们是流动的人,是常常与家分离的人。管仲是我国第一个开妓院的人,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吸引外来人才,特别是商贾。这也正是齐国在齐桓公时期经济军事为什么强大的一个理由。它从国家理念上承认了人的正常欲望,同时也鼓励和吸引了人的欲望,从而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