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
5884300000030

第30章 附录性教育亟须进行(4)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是虚拟性爱是不是真正的性爱。回答是肯定的。他们既然已经达成了心灵的统一,就已经使这性爱具有了形而上的合法性。但是这种性爱却没有接触到身体。是吧!是吗?真的没有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意识所到达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到达了?比如说我们玄想去过人类的远古,但实际上我们根本就没去过。是不是这样子的呢?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确是到达了那里,并在那里看了看。因为玄想过的人在头脑里的确有了一种远古的印象,这种印象也许是靠现象,也许是靠前人的足迹。这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我们应该听听杨树和美丽的感受。他们的确是感受到彼此进入了,彼此触摸了。

接下来便是既然我们承认这样的性爱是真的性爱,那么,我们人类每天都有的玄想算不算性爱呢?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常有这样的玄想的,这是人的常性所在。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这种玄想仅仅是单个人的意淫而已。真正的性爱活动必须是有对方存在和参与的。即双方都有这样的意识并完成了一种性活动。

这个问题弄清楚后,我们便可以回头来面对先前的问题了。

实际上,我们是怎样来判断这样的性爱。如果说,我们承认它的存在,那么,它便是对现实性爱的背叛与批评,当然,也可以说它是现实性爱的补充。如果我们承认了它,那么,现实婚姻便成了罪犯,成了阶下囚,那么家庭呢?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它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变成日益沉重。

如果说它是现实性爱的补充,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承认性爱的多样性?如果承认了性爱的多样性,我们是否又要承认婚姻的多样性?我们要否定目前的一夫一妻制吗?很显然,离婚率再高也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但是,高离婚率仅仅对结婚者而言是幸福的,但对他们的家庭呢?

我不想对这个问题马上做出回答。这样做,显然是不明智的。我愿意长久地思考下去,并做出判断。

6.中国人的情色文化批评

去过天水吗?听说过那里的伏羲庙吗?据说河南人在大造声势,声称伏羲是河南人,于是中国有两个地方在搞伏羲文化节,一个在天水,一个在河南。我没有研究这些历史,但我知道这种争议已不是学术之争,而是旅游经济之争。伏羲文化成了一个旅游的热点。不过,天水有一个卦台山,所以我相信伏羲多半是天水人。

前年到天水的伏羲庙里游玩,大家都跟着导游走,我则被大殿右边窗户上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吸引。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中国人天生下来就被女娲娘娘配成了夫妻,所以没有乱伦的时期。家庭制是当然的制度。在家庭史还未产生的两干多年来(甚至包括现在),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的婚姻、家庭制度就是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这种稳固的心态构成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社会形态和道德形态。然而人们终于知道伏羲和女娲是兄妹。

这对兄妹的上半身都是人身,而下半身则变成了龙或蛇的形态,缠在一起。这是中国人的图腾。古代传说伏羲、女娲既是兄妹关系,又是夫妻关系。《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蜗。”至于他们是怎样由兄妹而结为夫妻的,李冗的《独异志》中讲了这么一则与西方的诺亚方舟类似的神话:大雨下了三天(从我们常见的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中,似乎不应该是三天),洪水滔天,人全淹死了,伏羲兄妹躲在一个葫芦瓢里,幸免于难。等到雨停水退,他们从葫芦瓢里走出来后,世界上就剩他们俩。一个神仙对他们说:“这世界上已没有人了,你们结为夫妻吧,不然人类要灭种了。”他们没有同意,因为过去听老人说过,亲兄妹不能结为夫妻。他们向前走去,一只乌鸦飞来,劝他们结为夫妻,他们砍下了乌鸦的头说:“如果你能接活,我们就结为夫妻。”刚说完,乌鸦的头与身又连在一起,呱呱叫着飞走了。可是伏羲兄妹仍不肯结为夫妻,继续向前走,又遇到了观音娘娘。观音娘娘劝他们结为夫妻,并说这是天意,他们不信,观音娘娘说:“你们各去一个山头,各燃一堆火,如果两股烟能合到一起,就说明天意要你们结为夫妻。”他们照做了,果真两股烟合在了一起,于是他们就结为夫妻了。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怪胎,是一个肉团。他们很难过,但观音娘娘教他们把肉团剁碎,撒向大地。他们把它撒在山岗上,就长出了瑶人;撒在平原上,就长出了汉人;撒在山边和圩边,就长出了壮人……这个神话显然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被人改编了。虽然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性科学的,也是最早知道“近亲结婚,其子不繁”的,但在伏羲女娲时代我想是不可能的。如果那时他们知道的话,也已经到了“人知其父”的时代。那时,兄妹婚已经成为人类道德中的戒律,伏羲和女娲也许是最后的兄妹婚的代表,所以他们的传说就成了后来婚姻制度的典范。因后世不允许兄妹婚,所以人们就给他们改编一些不得已的故事,已使他们的故事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

在我国湖南武冈、邵阳一带有这样一个流传的神话:在古代,有次洪水滔天,人们都被淹死了,只留下两兄妹,他俩为了繁衍后代,所以同胞兄妹就结了婚,现在的人全是他们俩的后代。直到今日,当地人的祖先堂上所供奉的第一对祖宗,就是他们俩——东山老人和南山小妹。

这应该是我们中国人创世的神话,但可惜我们后来所接触到的神话中根本就没提这些事,只是凭空有了女娲娘娘,而且她用泥来造人,还造出了有等级的人口这自然是后世封建思想的再创作。但无论怎么说,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教育中缺少了这种创世教育,且对于中国人来说,后来也很少有人去提这种创世说,所以也就少有人来讨论道德的问题了。

这使人产生联想,西方的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也是兄妹婚,但在他们的图腾中,特别是在那些形神兼备的油画中,失乐园的兄妹只将他们的性器官用树叶遮住,而那丰满的体态则展现了一种开放。那便是原罪的开始。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性是人类罪恶的开始。西方人的自由之一便是对待这原罪开始的。历代思想家和作家几乎都是对原罪的探讨和认识,对《圣经》的一次次背叛与回归。西方的历史是一种颠簸中的历史,是坐着乌篷车自由奔放的历史,而我们中国人的历史(直到五四时期)则是原地踏步,是圈在黄河边的一间土坯房中的宁静。

中国人大概更清楚性的罪恶,所以干脆不提性。在古代的典籍里,那些圣人都是神与他们的母亲神交的结果,没有发生过性交。在冯梦龙,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中,孔子虽有父亲,但他并非其父所生,而是神之子。圣人无父,这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如华胥踏巨人迹而生伏羲,安登感神龙而生神农,女枢感虹光而生颛项,附宝见大电绕北斗而生黄帝,女节接大星而生少吴,庆都遇赤龙而生尧,握登见大虹而坐舜,修已吞神珠薏苡而生大禹,扶都见白气贯月而生汤,女修吞玄鸟卵而生大业,哀年夷沙壶触沉木而生龙子,等等。我们都熟悉的《诗经》上说,周后稷的母亲姜螈在走过一片田野时,看到地上印着巨人的足迹,她踩了上去,身动好似受孕,以后就生了稷。看来这种思想在周时已经有了。大概这种思想应该上溯到母系氏族时期。那时,人类尚处于乱伦时期(实际上把那个时期称为乱伦时期是不合适的,乱伦是我们后人的形容),人不知其父。这是孔子说的。人不知其父,于是三代之前的圣人都是无父的。人只记住了自己的母亲,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这种传说经由人类口耳相传和宗教的浸染后,便成了“圣人无父,感天而生”。后人一再地歪曲,连孔子也成为耶酥一样的神人。性被阉割了。

其实,在孔子时代,性是开放的,甚至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正是乱伦的时代,也就是无礼的时代,这才有了孔子的制礼。孔子制礼,就是要确定父子、夫妻的伦礼。他要让人知其父,并确定父子的社会与家庭关系。也就是说,要结束那种混乱的人不知其父的时代。只可惜,孔子并不知人类过去的历史,总是口呼“三代以前”,却不知那是个野蛮的时代,是一个无礼的时代。孔子以为人类的礼节是由天来定的。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了近代。

我把中国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明清和现当代。之所以把唐与宋分开,是因为宋根本无法与唐相提并论。先秦时期中国人的性观念以孔子为代表,是非常开放的。孔子对性的认识是中庸的,他说“君子,好色而不淫”。他对人的好色是肯定的。他还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在编《诗经》三百首时,能将《关雎》编在首篇,就足已说明他对人性的认识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是另一个证明,作者肯定了人的好色是人的本性,但又发乎情,至乎理。说明那时的人对人性是持宽容态度的。但是,《诗经》中,大部分都是女子的艾怨声。最有春色的也就一篇《关睢》。

汉时的风气从董仲舒开始发生了巨变,道德的力量压倒了一切。婚姻制度基本上固定了下来,女子开始被套上枷锁。第一个以女子的身份来提倡女子要贞洁的是汉时的女子班昭。班昭实际是一个寡妇,她作的《女诫》七篇是宣扬“三从四德”的。所以汉时给人的感受是生硬的。不过,今天来看,汉时的风气依然是开放的。汉时的诗歌中最让人喜欢也最有情趣的不是什么其他的东西,恰恰是汉乐府诗。其中,我们都熟悉的《陌上桑》,里面的女子罗敷是至今让人爱慕的女子。如果不是开放的风气,断难留下这样的民歌。

但是,最华丽最有健康情色的是唐代。多民族的融合与西域文化的交融,使唐时的丝路文明一片繁荣。唐代最开放的地方是河西,一个是敦煌,一个是凉州。飞天乐伎到现在还让人心动神移,反弹琵琶,露着肚皮的西域歌伎是现代人对唐时最美的回忆。可以说,唐朝不仅仅是一个开放的朝代,同样也是一个性感的朝代。从唐诗和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嫖娼狎妓之风盛行。唐朝的妓女之盛,对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有影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的文人可以说是最放达、豪迈了,“风流”和“才子”大概也是从那时连在一起的,并与情欲相关了,所以唐时的男人做的诗都很有男人气,狂放,豪迈,诗意也非常饱满。唐时的女人以性感为美、以肥为美。肥,代表了一种健康,一种幸福,同时也代表了性的开放,代表了一种欲的满足感。但那时佛道开始盛行,对性的治理已经开始,色空观念日渐盛行。实际上,这已经给宋时的哲学埋下了伏笔。

到了宋时,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反人性哲学观念,结果中国人的性被彻底地束缚了。宋诗里处处都是艾怨之声、妇人之声。宋儒解释孔子说过的“贤贤易色”,竟然说是为了做学问,都可以把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丢开。这是何等的荒唐。宋以后对女性开始严加管理,女人是万不可伤风败俗的,更别提性感了。所以,宋时的女子便以瘦为美,不再性感了。好色的男人再也不是好男人了。宋时出了好多有名的妓女,大多都是艺妓。艺妓的产生,表面上看男人的好色文明了,但其实质不过是对性的压抑。在宋时的哲学,性不再是生命力勃发的象征,相反,它是一种淫荡的、不道德的表现。

这种观念到了明清时期日渐兴盛。男人爱慕一个女人似乎与性无关了,而是那双小脚。小脚成了女人最性感的地方。性感区发生了位移。它实际上说明明清时期男人的一种变态心理。在这种变态下,出现了另一种东西,那就是色情文学和色情绘画。

为什么说它是色情还不是情色呢?为什么我把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色情文化,而把唐时的文化称为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