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
5884300000006

第6章 爱的学习(4)

弗洛伊德认为,男人喜欢并占有这样的女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雄性与实力。这也是一种野性,是男人占有欲的实现。

弗洛伊德还说,男人喜欢那些带有风尘气质的女人,似乎说的就是顺治皇帝。是什么原因呢?弗洛伊德认为,是女性身上的那些道德缺陷让男人着迷。

其实,弗洛伊德只是说了一半原因。有关爱是一个难以言尽的话题。因为它除了能说清楚男人的占有欲外,还与美有关。

美是什么?不同的人对美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文化的人对美也有不同层次的理解。美是主观的。尽管如此,人类还是有着共同的体验与感受,这就使一些美具有共同性。比如,对某个美女的认识,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其是美女,只有一少部分人会认为她不是。但是,你要说清楚美是什么却那样艰难,美明明就摆在你面前,你却无法描绘。你只能感受,永远难以说出。这就是美。

对于绝大多数男人来说,在没有参悟透生命的真谛时,对美总是过分地主观,对美也有一种过分的贪念,这便是占有。谁拥有了公共的美,谁就是男人中的英雄。欲望与野心统治了他们,但他们称其为爱。这也确是世俗世界的爱,甚至是一种唯美之爱。它充满了欲望与危险。可是,男人喜欢这样的冒险。中世纪的骑士在晚上总是偷偷地爬墙翻进那些美丽的贵妇人的房间,睡在贵妇人的床上,直到拂晓时分才遛走。男人为此也愿意牺牲生命。有多少少男为了自己心仪的“公主”而倒在血泊中。这种悲剧的美从一产生就一直受到世俗社会的称赞。诗人们为此献上了无数的花环。

原因是什么呢?人们在赞美“美”,而不是赞美爱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美”的存在,诗人们才不会浪费那么多的笔墨。如果没有这样的“美”,男人们也不会去赴命。是因为美的存在,那爱情才显出悲剧的力量,倘若美不存在,爱情也便成了笑柄。

当希腊的诗人们在形容海伦时,很少有人将她与负道德相提并论。而在中国不行。中国人传统观念中认为美女是“祸水”,与负道德相提并论。古罗马时曾经有一个妓女普鲁内犯了罪,她的律师为了辩护她无罪,就让她来到法庭上当众将衣服脱光,当所有的人都看着她美艳绝伦的身姿时,律师说,这样美丽纯洁的身体能犯罪吗?于是,她便被宣布无罪。这个在中国人看来荒唐的故事,在罗马人的眼里却是美。西方人对美的崇拜由此而看出一端。

由于西方人对美的崇拜,使爱成为一种美的爱。其实,这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只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与西方不同,道德压住了美的肩头。

由于美是难以诉说的,所以爱也是难以诉说的。这便是男人亦即人性深处的共性。是这样一种共性在自发地起作用,让我们在少男时期就萌生出爱的欲望,只是道德的力量和人生的礼数使我们常常压住那爱的火焰。这一种爱虽然被道德束缚了,成为一种文明的行为,但是,这种爱的念头会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闪现。它与欲望并行,初看之下,甚至就是欲望本身。比如,几乎所有的男人在婚后还会不断地闪现出爱的火焰,会在很多时候喜欢和欣赏某些性感的女子和美丽的女子,但是,因为责任和道德以及很多现实的原因,使他们时时控制着自己。

那么,男人为什么常常会喜欢一些道德上有缺陷的女子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些女子身上表现出了一种非凡的力量,那就是性的张扬。它是一朵恶之花,但那样鲜艳,那样灼人。很多男人都喜欢妓女,便是这样的原因。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人们深处那些非理性的生命冲动在起作用。人们常常有一种冲动,那就是冲破道德的局限,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回到纯粹的欲望状态,当他们做不到时,却被另一束火焰照亮了,于是便跟着那束火焰去了,当然结局往往是被那火焰焚烧了。总之是悲剧。

而这就是生命的悖论、生命的迷惑。也是我们认识的有限。

第12讲: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

昨日遇一旧友,谈起大学里同级校花A的命运,感慨,同情。在恋爱还成为学校禁止的事物时,A至少在我们的眼皮下换了几任男朋友(我们当时都很愤慨,恨不得集体将那几个小子揍一顿)。有一两位我不认识,剩下的三位则都与我相熟。

我和旧友都有一种共识,A的男朋友都是一群二流子,即社会上的流氓。A后来结过两次婚,两任丈夫也不怎么样,A仍然过得颠沛流离。我们都感叹,红颜薄命。后来,旧友终于很生气地说,他妈的,也活该,她就喜欢那种流氓,就是不喜欢我们这种正人君子。

我们还达成一种共识:这样的女人很多。

比如,我的一位同学在大学里可谓才高八斗,但就是太正统,没有一点儿邪气。吃亏很大。大学里既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几乎很少有女生喜欢他,都觉得他太古板),还被一个女生钓得痛苦不堪。我们老同学们一起时都笑他,问他,你们连一次手都没拉过,何苦呢,重新找一个算了。他不,工作后仍然艰难在爱着。八年里,他一直看着人家一个又一个地换男朋友,就是轮不到他,可他仍然不气馁。那个女生在工作后与一位大家都讨厌的男人勾结在了一起,他非常生气,拿着刀与那男人去拼命。我们救了他,问他,何苦呢,人家女的从来就没有说过爱你。他说,但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那样的男人在一起。

再后来,那位女生与他的一位上司好了起来,而那位上司是已婚男人。他们有时在办公室里乱搞。声音据说有人录了下来,他也听到过。他又去干涉,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他扔了工作,去了南方。我称赞他这才是男人,可是他常常问我那位女生现在如何如何。我只好说不知道。

去年,在他36岁的时候终于结婚了。今年回兰州,谈起往事,他笑道,不知道为什么当初会那样。

我问他婚姻如何,他笑着答道,非常好。他快当爸爸了。

我又笑着问他,想不想见老情人?

他犹豫不决地说,能见一面最好。

我骂道,算了,没出息的,还是好好过日子吧。

但是,我看到他死心未改,便也建议他去看看,想以此断了他的念头。谁知这样惹了大祸。他发现她过得并不怎样好,顿生怜爱之心。一瞬间,他甚至想将她从深渊里救起,当然要牺牲现在的家庭。他给我暗示了这样的念头,我一听,便问他,你以为她现在会跟你走吗?

他那样陌生地看着我,我说,你还是老样子,而她也还是她。过去没喜欢过你,现在也仍然如此。她之所以偶尔会给你投去莞尔一笑,是她内心中的道德忽然间看见了你而已。支配她行动的是她的欲望和任性,并非理性。算了吧,老同学,还是放下你那自以为是的雄心吧。

最后我问他,你还是觉得她很漂亮吗?

他摇摇头,伤感地说,现在很憔悴。他的神情又回到了大学时的忧伤和纯情。

那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与我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是他一贯的行为),最后谈到“女人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男人”这样一个话题。

他问我,你说为什么女人都喜欢流氓。

我笑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弗洛伊德在他的《爱情心理学》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男人喜欢那些道德上有缺陷或天生性感漂亮的女人,而女人则喜欢勇敢、幽默和有英雄气质的男人,即占有欲强的男人。实际上他没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主要原因是他站在男权文化的背景上,骨子里还是大男子主义的缘故。如果我们站得离自己更远一些看,就是女人也喜欢性感的男人,喜欢那些在道德上不完善的男人。

性感一词在今天若用在男人身上的话,表示他的体魄、神情、衣饰、俊美、个性、行为,等等,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而道德上的不完善表示一个男人的强大与独特,表示他不循规蹈矩。人类的内心深处始终对社会性即道德有一种反叛心理,因为它是对天生的人性的一种束缚。但请各位注意,我这样说的时候,并非表示我对道德的彻底嘲讽,恰恰相反,表示了一种谨慎的态度。现在社会的非理性主要是对道德的嘲讽,而且那些嘲讽道德者终究要吃大亏。

这种反叛心理常常会诱发异性身上的反叛性。它是一种内在的诱因。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对那些道德缺失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视他们为人类的敌人。如果看过《安娜·卡列尼娜》的话,你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安娜本有一个在别人看来幸福的家庭,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但她自己觉得并不幸福,天性中的非理性因素没有得到满足。在我看来,这是她之所以后来与渥伦斯基相恋的原因之一。渥伦斯基是一个身体强壮的、黝黑的男子,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他的整个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小姐倾心。他是那个时代那个圈子里最性感的男子,且风流成性。风流成性就是指道德上的缺陷。如果没有缺陷,他就不该向安娜求爱,因为安娜是有夫之妇。

他们的相遇是生命中那些非理性因素的碰撞,如果安娜是汽油的话,渥伦斯基便是烈火。是渥伦斯基身上的非理性因素诱发了安娜内心中的非理性因素。从表面上看,安娜是要获得理所应当的爱情,但实际上,是她天生的美没有得到承认和满足,她的欲望之爱也没有得到满足,至于道德之爱,现在则是要打碎的。

然而,结果为什么是悲剧呢?是他们身上的道德之爱摧毁了他们,也可以说是道德之爱的幻灭。道德的社会不接受他们并且导致了他们自身的悲剧,渥伦斯基最终还是个没有道德之爱的男人,他抛弃了安娜。此时的安娜,需要的恰恰是道德之爱,当她得不到时便走向了毁灭。

相反,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与吉提的爱是另一种结局。当吉提对于渥伦斯基的爱幻灭之后,她的非理性之爱便向道德之爱方面转移。她之所以能获得幸福是因为他们最终走向了道德之爱。

但天底下的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人都像安娜一样,既要把那天生的美发挥,使它与欲望之爱混沌为一,又想得到道德之爱。这是女人与男人的不同点。这又归到男权社会这一根源上。男人中的那些二流子,流氓,与成功的英雄人物相似的是,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存在。一个道德主义者即正统的正人君子,往往是循规蹈矩的,他们的身上似乎没有燃烧的火焰,没有情欲的烈火,也少占有者的野心,所以他们激发不起女子身上的非理性因素。安娜的丈夫便是这样的男人。恰恰相反,那些身上有些非理性因素的男子,往往能诱发女子身上的非理性因素,使她们剧烈而深刻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能获得对她们美的赞雀和承认,并且能够满足她们自身的欲望之爱。流氓、二流子与一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都是最直接的爱情杀手,他们往往是单刀直入,这种方式也是女子最喜欢的方式。而那些正人君子和纯情的男子则往往是受害者,因为他们既是女子外在美的俘虏,又是道德的象征,他们没有非理性的爱。这是他们在爱情中失败的原因。

我的老同学在听后恍然大悟地说,你说得还真有理,可那些女人还是得不到幸福的。像渥伦斯基一样,那些男人有一天还会另找新欢的。

我笑着说,这就是人的觉悟问题。平常的人能在爱中尝受痛苦,他们以此在心中确立了道德之爱,可是,漂亮的女人品尝的是爱的美酒,即使有偶尔的伤痛,也会被新的求爱和她自己的欲望之爱而覆盖,她们没有时间让那痛苦成为真正的美的痛苦,相反,她们培养了自己的欲望之爱。这大多来自于她们的外在美的自信。然而,这种美终究是短暂的。当红粉散尽,人们更多地求助于道德之爱。在这个时候,美人也许就是生活的失败者了。所谓红颜薄命,就是它了。

我的朋友听完后,把我看了又看,说,我总认为你是个假冒的心理学专家,原来还是有些货的。我的老婆就是觉得我有一些二气。哈哈,我给你说,我从这里走后,在那里,我放开了活人。他妈的,我就一直想不通,我这么优秀的男人竟然从来得不到她的爱。我老婆也很漂亮,我当时找她的时候压根儿就是闹着玩的,谁知成了。我也想过,如果我还是过去那种没出息的样子,她肯定是看不上我的。

他看着我,笑道,听你这么说,我也不去管她了,爱咋地就咋地吧。

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有两下子,老同学。来干杯!

我笑道,还是个半调子。

干杯!

第13讲:为什么我国青少年青春期性行为提前

上海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多数青春期性行为发生在16岁前后,16岁已成为许多人青春期性困惑和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坎。这在很多前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在前几辈人那里,18岁之前发生性行为是一件可耻的行为,因为在这个年龄段是没有能力为性行为负责的。性行为与婚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18岁之前产生性困惑更是不应该,产生这方面的念头也是可耻的。那么,为什么我国青少年青春期性困惑和性行为提前至这个年龄段呢?

众多周知,一般人从13岁开始发育,到16岁生理发育已趋成熟,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现在青少年的发育年龄又提前了1至2岁。一方面,生理发育的成熟与他们的物质生活有关。与前几代人相比,现在青少年的生活相对比较优越,饮食结构也趋于合理,在生理发育方面比起前代人要快一些。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现在婴儿的智力与前代人的同时期相比,也要发达得多,在征状上也要发达得多。六七十年代甚至此前出生的人好几天后才能睁开眼睛,现在的婴儿一出生就能睁眼睛。胎教、幼教使婴儿的发育有些不可思议。另一方面,生理的发育与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对待性方面的认识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科学、人性化。这些认识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前代人不能接触的知识与问题,他们接触并意识到了。同时,社会上的不良性行为也会深深地影响着他们。这些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们的生理发育。在前代人的这个时期,也许只有生理的冲动,但没有宣泄的社会环境与认知活动。现在的青少年则不一样,他们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大谈性方面的知识与笑话了。这些活动本身就内在地影响着他们的生理发育。

性困惑主要是缘于我国缺乏性教育,而目前少数地区进行的性教育又只是一些生理知识与避孕知识,没有性道德、性文化、性观念的教育,而这些才是真正让人困惑的深层原因,是让青少年无法判断一些行为的道德背景。其实,16岁这个年龄阶段产生性困惑、发生性行为在古人看来是非常正常的。古人常常说“年芳二八”,其实就是16岁。前几代人经过了维多利亚式的性禁锢期,他们的身体发育也与他们的心理认知被封锁起来了。现在,这些禁区被打开了,但很少有人告诉青少年以后怎么办?这就有了性困惑和不良性行为。当务之急是尽快普及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