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李文戈升官记
5893000000037

第37章 事在人为

文戈在等待中迎来了柴富。

柴富的到来让文戈很吃惊。

柴富开口说话,更让文戈吃惊。

“文戈,听说你要到燕州县去?”

“这……”文戈吃惊地看着柴富,张着嘴巴,说不出下文来。

文戈要到县里去的想法,是绝对保密的,到目前为止,还只有王主任、钱主任、秘书长、市长四个人知道,如果还有,那就是妻子。柴富是怎么知道的呢?

“文戈,我今天是特意过来看你的,也是来劝你的,千万别有去县里的念头,我知道你现在工作挺顺,而且也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县里情况特别复杂,弄不好,你会摔大跟头的。我们俩也算是多年的好朋友。”柴富真诚地说。

“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文戈开口问了这么一句,他真的想知道。

“昨天下午,张市长到市委找书记汇报工作,我给他倒水,无意中听张市长说的。”柴富说。

“张市长都说了些什么?”文戈马上又问。

“我就听了那么一句,政府办的副主任李文戈想到县里去。我倒完了水,不能多待,马上就退了出去。至于张市长又说什么,市委书记如何表态,我都不得而知。”柴富说出了消息的来源。

文戈松了一口气,知道市长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市委书记沟通了,至于书记如何决定,那也真不是市长所能左右的了。

“我在政府机关干得太久了,就会写材料,我想下去锻炼锻炼。”文戈说。

“下去行,可也要选个不错的地方呀。我也想下去呢。”柴富说。

“你想去哪儿?”文戈问。

“还说不准。不过,我肯定要去一个实实在在的部门。”柴富说。

“我就是有这么个想法,估计也是走不成。柴富,你在市委书记身边,知道的消息又快又准,有什么事及时告诉我一声,谁让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了。”文戈很客气地说。

“这好办。我知道什么就马上告诉你。”柴富说着站起来。“我得走了,我是送书记到宾馆开会,偷着跑出来看你的。”

文戈送他出屋,一直送到大门口,看他上了市委书记那台丰田V8大吉普,并挥手和他告别。

两天以后,柴富给文戈打来电话,告诉他,燕州县委常务副书记的人选已经定下来了,是市委一位年轻的副秘书长。

听了这个消息,文戈知道自己是没戏了。他打电话给调研室王主任,告诉了这个情况。

王主任说:“只要没上市委常委会,人选就不能算最后敲定,干部问题很复杂,有时常委会通过了,情况还在发生着变化。”

事情还真让王主任给说准了。

两天后,柴富又给文戈打来电话,说燕州县委副书记的人选变了。

文戈问因为什么变。

柴富说,市委确定人选后征求本人意见,市委那位副秘书长不同意去燕州工作,理由是他母亲年龄大、身体有病,孩子小,需要照顾,实际上就是一句话,他嫌县里苦,情况复杂,不敢去那里工作。

柴富还说,这件事让市委书记很不高兴,发了火,他批评市委组织部选人不慎重。说这样临阵脱逃的干部今后不能重用,还说要在全市大范围内选优秀年轻干部去县里任职。

听了柴富的电话,文戈的心里有了一丝的希望。

紧接着又听说,县里对市里拟派的干部不去一事非常高兴。县委书记找市委书记说:既然市里派不出副书记,那这个副书记还是我们自己产生吧。市委书记当即表态:这个干部一定市里派。

市委书记和县委书记弄得很不愉快。

市和县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市委书记已经把能不能给燕州派一位县委副书记,派一位让全市人民,特别是燕州县人民满意的县委副书记,当成了一项十分重大的政治任务了。这远远超出了选派一名干部到县里任职的意义了。

这样一来,选派人员的条件更高了,要求更严了,范围也更广了,难度自然而然也更大了,时间也要求得更紧了。

市委组织部汲取上次选派干部的教训,全力做好这项工作,一把部长亲自抓,分管常务副部长具体抓,干部一科全力以赴。

经过几天来的连续工作,初步确定了三个人选:

第一人选李文戈,因为人选是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立恒提出来的。

优点是:年轻有为,学历高,聪明能干,政府上上下下一致认为是个好苗子,有培养前途。

缺点是: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特别是没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一定能适应燕州县复杂的政治环境。

第二人选是市农委的一名副主任,人选是市委组织部提出来的。

优点是:熟悉农村情况,也熟悉燕州县的干部队伍。农村业务工作比较精通。

缺点是:此人老实厚道。缺乏创新精神,而且年龄有些偏大。

第三人选是从另一个县的县委副书记交流到燕州去。这是分管农业副市长提出来的。

优点是:此人对县委副书记岗位精通而且能干,也很有招法。

缺点是:此人过去在燕州工作过,除非组织硬调,他本人对回燕州任职没有积极性。

三个人选,都各有利弊。

市委书记有点举棋不定。如果这次再选不好,不仅让燕州县委和全县人民笑话,他也无法向市委常委会负责。还有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让市委书记有点喘不过气来。

准确地说,他对这三个干部,都不太了解。因为他们都是副职,没有机会和市委书记接触。

有人提议:对这三个人选进行考试,统一出题,谁分数高就用谁。

市委书记摇头,说这种题没法出,即使出了,也不一定能科学合理,分高分低,看不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还有人提议:组织专家,对这三个人进行面试,然后打分。

市委书记听了还是摇头,说我们这次选县委副书记不是公开招聘,也没有走任何考试的程序,现在要搞面试,名不正,言不顺。中央对干部使用的程序要求得越来越严,越来越规范,违反程序,会造成负面影响的。

考试不行,面试也不行,到底怎么办?所有的人都为难了。

市委书记想了片刻说,还是这样吧,我和组织部长亲自分别和这三个人选谈一次话,也算是对他们的一次实际了解和考核。以我做多年组织部长和分管干部副书记的资历和经验,我想亲自和他们谈一次话,能把干部看个八九不离十。市委书记十分自信地说。

市委书记亲自找三个副职谈话,这在襄安干部任用的历史上还真没有过。

谈话的顺序是市委书记亲自定的:第三人选第一个谈;第二人选第二个谈;第一人选第三个谈。

至于谈什么,市委书记说,我临场发挥,没有固定题,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至于他们怎么回答,你们各位认真听就是了。

谈话那天很正式,在市委小会议室里。

市委书记坐中间,组织部长和常务副部长分坐两侧,干部科长和相关人员在后排记录。为了使记录完整,干部科还偷偷安了谈话录音。

第一个进来的是那位要交流的县委副书记。

市委书记认识他,只是对他不熟悉不了解。

看他在对面坐下,市委书记笑着说:“今天我们几个找你谈谈话。你可能也知道,组织上有把你调到燕州县委当常务副书记的想法,你也知道,燕州的情况非常复杂,你要是去了,有什么招法吗?”

这位副书记不假思索地说:“从我本意,我不愿意回燕州任职。但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如果我去燕州任职,我就和县长联合,把县委书记干掉。他在那里经营多年,做了很多坏事,把他拿下,全县人民会欢欣鼓舞的。”

“行了,你不用说了,你可以走了。”市委书记不高兴地下了逐客令。

第二位进来的是那位农委副主任。他看着市委书记和组织部长,显得有些紧张,刚一坐下,没等书记发问,他额头上的大汗就冒出来了,手也在不停地发抖。

市委书记平静地问:“你对农村工作非常熟悉,组织上如果派你到燕州当县委常务副书记,你想怎么做好工作?”

农委副主任思考了好一阵子,一边思考一边不停地擦着额头上的大汗:“如果我到燕州当县委常务副书记,我首先是要听话。”

“听谁的话?”市委书记马上问。

“听领导的话。”

“谁是领导?”

“比我职务大的都是领导,在县里,我得听书记和县长的。”

“如果书记和县长有矛盾,意见不一致呢,你听谁的?”市委书记尖锐地问。

“听谁的?”农委副主任不停地擦着额头上的大汗,又用目光扫着市委书记的脸,想从他的脸上找出答案。

市委书记的脸色平静如水,看不出任何的答案。

农委副主任对农村工作太了解,太熟悉了,他清楚地知道,从村到乡,从乡到县,党政一把手之间几乎就没有和过的,有的和也是表面的,面和心不和。而斗争的最终结果,大都是作为一把手的书记取得胜利。

“我,我听书记的。”农委副主任坚定地回答。

市委书记笑了:“你听书记的,我也是书记,那你也听我的了?”

“那是,那是。您是市委书记,比县委书记大多了,我一切都听您的。”农委副主任马上回答。

市委书记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既然你听我的,那就听口令,起立,向后转,齐步走。”

听着市委书记的口令,农委副主任走出了屋子。

屋里的几个人都明白,市委书记对这个人选是十分地不满意。

最后一个进来的是李文戈了。

他和市委书记、组织部长、常务副部长握了手,便很轻松地坐到了对面的椅子上。

市委书记没有马上问话,而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文戈,看了能有足足的两分钟。

文戈微笑地坐在那里,显得很平静,也显得胸有成竹。

“你知道你如果到县里任职,最大的劣势是什么吗?”市委书记突然这样发问。

“我知道。”文戈立即回答:“我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更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对那里的人和事都不了解,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去了不能马上工作,而且学好学坏,学快学慢,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选择要去县里呢?而且主动找市长请求要去的。”市委书记跟着问。

“是的,正因为我不了解农村基层情况,我才积极要求下去学习锻炼的,而且想到最复杂的地区去锻炼。不经风雨,不见世面,也就不能锻炼成长。”文戈流利地回答。

“如果你作为县委副书记,书记和县长有矛盾,你怎么办?你站在哪一边?”市委书记的问题时刻联系着燕州的实际。

“我不站在他们双方的任何一边。谁正确我就支持谁。”文戈毫不犹豫地回答。

“你怎么能判断谁是正确和错误呢?”市委书记又马上问。

“这个应当好判断。任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大多数老百姓谋利益还是为少数人谋私利,就是评判的根本标准。”文戈回答。

“如果书记做错了,你作为副书记怎么办?”市委书记又问。

“按常理,我应当纠正书记的错误,但燕州是个特定的地方,情况非常复杂,我不会当面提出批评,也不会向市委汇报。”

“为什么?”市委书记马上问。

“我不能进一步加深市、县之间的矛盾。”

“那你怎么办?”

“我不口头反对,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会修正他的错误作法。县委书记的好多决策都是要副书记和常委们去贯彻的,而在贯彻的过程中,有许多修改、修正的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这样做好了,可以减少损失,或者做到不损失。”

听着文戈这样的回答,市委书记点了点头。随后又问:“你想把工作重点放在哪里?”

“我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在乡、在村,一个乡一个乡地跑,一个村一个村地看。在了解民情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我到县里工作不争权,不夺利,当好副职,积极工作,而且做长期在县里工作的准备,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反正我还年轻。我想,只要你是真心地为老百姓干工作,自己不图官位和钱财,时间长了,乡干部、县干部都能理解我、支持我。这是我做好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础,我虽然不熟悉农村工作,对县里的干部也不了解,这看起来是劣势,但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劣势也是可以转化为优势的。”

“怎么个转化?”市委书记又问。

“我不熟悉别人,别人也不熟悉我。这使得我和县里的干部更容易交流和接近,没有事先的偏见和复杂的背景,也更容易了解真实的情况。我不熟悉农村工作,可以摆脱许多传统的束缚,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写最新最美的文字。我虽然不熟悉情况,但我头脑聪明,认真好学,反应比较快,因此学习起来也快。我对做好这项工作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文戈说到这里,喝了一口水,平静地看着市委书记,等着他继续发问。

市委书记满意地点点头:“你可以走了。”

毫无疑问,也毫无争议,三个人中文戈被问得最多,最难,回答得也最精彩。

“怎么样,你们看好了谁?”文戈走后,市委书记笑着问组织部长和常务副部长。

“李文戈。”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

“好,就这么定了,尽快上常委会。”市委书记果断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