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增广贤文全鉴(典藏诵读版)
59047000000005

第5章 路遥知马力 事久见人心

【原文】

流水下滩[1]非有意,白云出岫[2]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3]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4]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5],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6]人。

【注释】

[1]下滩:冲下滩头。

[2]出岫:出山,从山中出来。岫(xiù):山。

[3]东流:指东海。

[4]风流:潇洒;放荡不羁。

[5]痴汉:傻瓜。

[6]笑:嘲笑。

【译文】

流水从滩头泻下来并非有心之举,白云从山峰间飘然而出也不是顺意而为。

当初若不是登高望远,又怎么能知道东海的浩瀚无边呢!

走的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事情经历多了才会知晓一个人心地的好坏。

马奔跑无力是由于它身体瘦弱,人不风流潇洒只是因为他的穷困所致。

能宽恕他人的不是傻瓜,傻瓜则从来不会宽恕他人。

有些人名义上是亲戚却不像亲人,有些人虽然不是亲戚却比亲人还亲近。

无论甜美与否,家乡的水总是最好喝;无论是不是亲戚,故乡的人总是最亲近。

朋友相聚如果不能开怀畅饮,匆匆而别,那么连洞口的桃花也会嘲笑你不懂得人情。

【简析】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人心的真伪需要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现出本来面目:不要被事物表面的现象所蒙蔽,一个人的好坏并不会总能通过外表和一时的行为传递出来,就如同只有路途的遥远才能看出马的优劣一样,人也只有在日常的交往中通过各种事件的检验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看清对方的真面目。

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气节,是不畏杀身以求成仁的豪气!气节,是不降其志以求正身的霸气!气节,是不图享乐以求律己的正气!忠君爱国是历代士人的理想,早已扎根在他们内心深处!激励自己,奉献自己,越是沧海横流,越是如此。屈原投江以殉国,苏武牧羊却心系汉室,文天祥死亦不投敌……他们之所以万古流芳,正是他们奉行了一种伟大的德行——气节,那是一种慷慨赴死,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而气节,是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的。

然而马的优劣与它本身的资质固然有关,但是能否日行千里也要看能不能得到足够的粮草,物质条件没有保障,身体瘦弱无力又怎么可能成为千里良驹呢?人也是一样,虽然一个人的才华和品质源自于自身的努力,但是客观的经济条件对身心塑造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想要成才就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做基础。

因此,友谊需要给予帮助,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手给别人以帮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微薄之力,也许就能为自己赢得朋友,赢得友谊。正所谓“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这句话的更深一层含义是:一个人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更上一层楼,以取得更大的成功。今天的信息社会,发展太快,技术更新尤其快,如若不站在高处,看得更远,那就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关键是他们站得高,看得远。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倡人们要学会宽恕,宽恕别人是聪明人的行为。宽恕别人,可以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绝不能怜惜像狼一样的恶人,因为他们害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许多人不愿意搬家或者换一个环境生活并不一定是新家或新的环境不好,只是割舍不了那份已经建立起来的深厚友情和邻里关系。

乡愁如月,乡情似酒。不论你离开家乡有多久,不论你离开故土有多远,那乡情就像芬芳的美酒那样,历久弥香,甘醇醉人。

【典例】

苏武牧羊十九载

汉朝时,经常与匈奴发生战争。自从匈奴被卫青与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了。匈奴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但实际上却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于是,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攻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表让他带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一个生长在汉朝的匈奴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作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同意了,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但苏武已割伤了脖子,昏了过去。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浑然不惧。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很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会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绝不会投降,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就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又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身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大汉朝廷的旌节,日子一久,连旌节上的穗子也全掉了。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挖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股势力。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诚心同汉朝和好,便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40岁,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盛赞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韩安国大度饶人

汉景帝时,梁孝王刘武的中大夫韩安国,才识过人,深受梁王的器重。梁王因和皇上一母同胞,又深得窦太后的疼爱,又自恃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获得了天子赏赐的旌旗,出入警卫森严,比拟天子。皇上与太后非常不满,多亏韩安国西进京城求长公主代为说情,方保梁王平安无事。

以后不久,韩安国因受人诬陷被判罪入狱。狱吏田甲向韩安国索贿不成,恼羞成怒,对韩安国百般侮辱刁难,恨不能把韩安国置于死地。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能复燃了吗?”田甲狞笑道:“死灰复燃怕什么?要是复燃,我就撒尿浇灭它!”

过了月余,梁国的内史职位空缺,窦太后命令梁孝王任命韩安国为内史,韩安国从囚徒一跃而成为食俸两千石的官员。田甲听说后,吓得弃职逃跑了。

韩安国下令道:“田甲如不回来就任原职,我就灭他全族。”田甲只好投案自首,裸露着胸脯向韩安国叩头请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田甲自言罪该万死,叩头如捣蒜。韩安国厉声道:“我岂能与你这样的人一般见识!像你这样的人值得我去治罪吗?以后要好好做人。”

韩安国对曾经羞辱过他的田甲不仅没有治罪,而且让他恢复原职并很友好地对待他,这番胸怀备受世人称颂。

痴汉东郭救狼

春秋时期,有个东郭先生要到中山国去。

他早晨起来赶着毛驴驮着经书在路上走。突然有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长脖子可怜地望着东郭先生,哀求他说:“先生,现在赵简子打猎正在追赶我,我眼看就没命了。如果您肯把我藏到口袋里,救我一命,您的恩德就好像让死者复生、使白骨生肉了,我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说:“啊呀!我私藏你这只狼,触怒了赵简子,我可是要犯死罪的,他可是赵国的相国。到时候我连我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哪里还能保得住你的性命呢?更不敢指望你报恩!不过,看你怪可怜的,即使有祸我也在所不辞。”

于是东郭先生就倒出袋子里的书,把狼小心翼翼地往袋子里装,前边怕碰了狼的下巴,后边怕窝了狼的尾巴,好不容易才装好。然后把口袋放到驴背上,牵着驴躲到路边。

不一会儿,赵简子带着一群武士追来了。他看见狼突然失踪就有些怀疑,愤怒地拔出剑来砍断车辕一头,对着东郭先生骂道:“谁隐瞒狼逃跑的方向,就让他和这车辕一样。”

东郭先生急忙跪在地上说:“我早晨起来迷了路,怎么会知道狼的踪迹呢?您位高权重,我再愚蠢也不会隐瞒狼逃跑的方向。狼的本性贪婪狠毒,作恶多端,您除掉它是大快人心的事呀。再说大路岔道很多,谁知狼从哪条路逃走了。”

赵简子觉得东郭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便掉转车头走了。

过了一会儿,见赵简子走远了,东郭先生便把狼从口袋里放出来,让它赶快逃命。

狼得救了,却一点也没有像它承诺的那样报答救命恩人,反而咆哮着对东郭先生说:“现在我饿极了,与其吃不到东西饿死,那还不如死在猎人手里呢。既然你救了我,那就救到底,请把你的身躯献给我填饱肚子吧!”说着便扑向了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和狼一边搏斗一边骂道:“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真是丧尽天良,我救了你一命,你不报答我就算了,竟然还恩将仇报!”狼很得意,因为它知道,东郭先生马上就会成为它的口中餐。

眼看着东郭先生就快支撑不住了,满头大汗。这时有个砍柴的老人经过,他看到这种情形,立即劝住了狼,问狼:“你为什么要吃东郭先生?”

狼狡辩说:“是他想把我装到口袋里闷死。”

老人又问东郭先生:“你为什么要把狼装进口袋里?这好像就是你的不是了。”

东郭先生把刚才事情的经过对老人讲了一遍,老人这才明白了一切,对狼说:“我不信,这么小的口袋怎么会装下你这么大的狼?”

狼为了证明自己有理,就又钻进口袋让老人看。

老人连忙把口袋用绳系住,然后拿起手中砍柴的斧头将狼砍死,并对东郭先生说:“对害人的禽兽绝不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