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四川文学(2015年第9期)
5983500000046

第46章 抗战老兵的军礼(1)

竹间

我出门时望了望天空,今天是深秋里一个充满了温暖阳光的天气。我心情愉悦地前往德阳城南二重生活片区去,采访一位94岁的抗战老兵苏国章老人。他在二重厂小区里的巷子里开了一家“丽日康复中心”。我相信今天的采访一定很顺利,不会辜负清晨温暖的太阳。

“丽日康复中心”只有一个门面。我走拢便看见,屋子里面已经坐满了正在扎银针的病人。门外面摆着两排小凳子,也坐满了前来求诊的患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神情专注地正在给病人扎银针,嘴里还不停地向病人介绍经脉和穴位:“这个穴位叫阴陵泉,可滋阴补阳,好穴位哇!胀了就喊出声来哈!”

这位老人就是我要采访的抗战老兵——苏国章老人。

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子,也坐在门外的小板凳上,竟然也是前来求诊的小患者。老人让小女孩坐在自己身边的小凳子上,问:“你怕不怕扎针?这棵银针可要扎进你眼睛角边这个穴位哟!”

“苏爷爷,我不怕!”

老人立即扭过头去对几个年轻少妇说:“你们看,你们看看,才11岁的小女孩子都不怕扎银针。你们都是成人了,还怕什么嘛?”

少妇们嘻嘻地笑了,好像在老人面前盛开的几朵灿烂的鲜花。

老人回过头去,叫小女孩子闭上眼睛,然后扎针。他边捻针边问,感觉怎么样?小女孩子连说胀了,胀了。老人又捻了一阵针,才将银针旋捻出来。小女孩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谢谢苏爷爷!”

老人也立即举起右手,中指靠近太阳穴位,向小女孩子回敬了一个“军礼”。阳光照在老人的面颊上,脸上刹那间出现了庄严的神情。那不太标准的军礼却稳稳地定格在我眼前……

“军礼”的起源可追溯到“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人们手里经常拿着棍棒或石头等武器,准备去狩猎或打仗。当在路上碰到不属于自己部落的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手掌让对方摸手心,以表示亲近问候之意。后来觉得,在战场上摸手掌心,特别是骑在马上很不方便,也就渐渐地演变成今天“军礼”了。

“军礼”在西方典故中,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在古罗帝国庞大骑兵团里,就已经有了军礼的雏形。每当帝国的骑士们策马相遇时,都会相互举起头上戴的面甲。据说,这一方面是为向对方表示敬意,体现骑士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显示出自己的脸部,以免被对方所误伤。到了11世纪,欧洲各国的骑士们大都去掉了面甲,举起面甲致意的传统,逐渐演变成脱下头盔或帽子以示敬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克伦威尔领导的新式军队,正式把脱帽致礼的传统改为用手接触帽檐敬礼。这时候的英国军人相互敬礼时,右手掌紧贴帽檐,手心向外翻,用以向对方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同时两腿并拢呈立正姿势,以显示军人的气魄。这种“军礼”形式,最先从英国陆军开始,然后传到了海军和以后的空军。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军队也先后实行了这一新式“军礼”。不久,这种“军礼”又传到了美国,进而逐渐传到了全世界。目前世界各国军队的“军礼”虽然各不相同,但举手接触帽檐致敬的这一表现形式基本是一样的……东西方的“军礼”都表现出军人的礼貌与气质,也体现出了不一样的军魂。

静静在旁观察。我看见每当病人离开向苏国章老人致谢时,他都会自然而然地举起右手还以“军礼!”苏国章老人这个自然而然的“军礼”到底代表什么意义呢?我从这个视角开始进行思索和采访,终于窥探出了眼前这位老人——抗战老兵苏国章灿烂而悲喜交集一生的感人故事……

1938年,苏国章三个哥哥都随川军出川抗日了。不久。大哥和三哥在台儿庄的滕县壮烈牺牲了。国仇家恨,也燃起了这个只有十七岁成都青年苏国章参军的念头。不久,他在中江也参了国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苏国章在训练时,第一次举起了右手,学着给长官敬了第一个“军礼”。从此,敬“军礼”成为苏国章一生的习惯动作。苏国章同自己的战友们在重庆经过短期训练,便乘坐船顺江而下向湖南开进,保卫长沙的战斗即将打响,苏国章心里却十分欢喜,因为,已经是副团长的二哥就在长沙的岳麓山一带驻防。他能在长沙见到二哥啊!他曾经无数次地想象自己在见到二哥时,首先给二哥敬个“军礼”!他要告诉二哥,自己就是为了给大哥、三哥报仇雪恨,抗击侵略者才参军抗日的。

川军从长沙经过,长沙市民和学校里的学生们,看见川军脚穿草鞋,身上的衣裳像讨口子一样,那些女学生都哭出声来了。但是,苏国章和他的战友们一个个却庄严地举起右手,精神抖擞地向长沙市民,向那些挥舞着小彩旗的学生们敬了庄严的“军礼”……回忆这段往事,苏国章老人仍然掩不住泪花儿在眼眶里旋动,并深情地对我说:“不能怪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那阵实在太穷了。”

苏国章所在的部队驻守在岳麓山附近。他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爱往寺庙里去玩。苏国章在成都时上过小学,还跟走方郎中学过银针治病,因此,得知这个寺庙里有位和尚是位银针治病高人,苏国章因有这点爱好,虔诚地去拜访这个尚僧。和尚师父考查了苏国章的针疗知识,觉得这个小兵娃娃对银针治病还很有点悟性,不但向苏国章传授了他多年积累的银针治病的知识,还把自己珍藏的银针治病的书籍赠给了苏国章。年轻的小兵没有特别的回报,只是抬起右手来,向和尚师父敬了一个端端正正,十分庄严的“军礼”……

“长沙会战”期间,苏国章接到上级命令,带领他的班从火线上撤下来,去执行守桥的任务,给前线运送物资的日军运输船以沉重打击。直到深夜,一条船从桥下通过时,苏国章问了口令,船却没有停下来,肆无忌惮地继续往前开。苏国章下命令开枪,船才不得不停下来。原来,这船是国军的船。军官上岸来就找守卫班长发火,苏国章连连给军官敬“军礼”!为此,苏国章挨了四十军棍。但不久,又有上级给予他口头嘉勉,川军认真负责的军纪也在部队传开来……苏国章带领全班战友对着军旗,再次举起了右手,向军旗敬“军礼”的同时,几颗泪花也从全班战士的眼角边滚落下来……

在铜鼓战场上,苏国章和日本兵肉搏,其后同两名战友在战场上不幸被日军所俘,被关押在一间黑屋子里。幸好,一位战友将捆手腕的绳子弄断了,他们才幸运地逃跑回到部队,再次拿起枪冲上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