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刘玉民作品全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作品集)
6012500000271

第271章 山东竹枝词(19)

魏氏庄园位于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是清代一位官员的私宅,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十九年(1890—1893),历经战争洗礼和政治运动冲击,主体建筑保护完好。据称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

兵法城

宋城遗址秦汉风,

重檐立柱十里雄。

不唯兵圣传千代,

更期鱼鸟化凤龙。

中国孙子兵法城地处惠民县城西北的孙子故里。孙子兵法城由十五座大殿、十五个四合院以及南北广场组成。第一座大殿和序殿介绍孙子其人,第十五座大殿及后殿介绍《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中间十三座大殿及其院中的偏房,按照《孙子兵法》十三篇的顺序逐一对兵法及其运用和战例进行了介绍,游人至此,可以尽情体味《孙子兵法》的博大精深矣。

新城

平原新城端且庄,

长河百里游龙翔。

莫道惠民荒凉地,

滨城一飞称凤凰。

滨州原为惠民,是山东最为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我在滨州看到的却是一副新兴——全新且兴隆——之城的面貌。这确乎让我感慨良深。

中海公园

观海听涛莫需愁,

市区不出可泛舟。

长虹连起会展梦,

航空母舰正巡游。

中海公园是滨州新城区最为耀眼的部分,有碧水蓝天,有长桥、会展中心,还有“航空母舰”——一座与真正的航空母舰几无二致、专门用于旅游和餐饮服务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在滨州这样一个内陆城市建造“航空母舰”难免让人诧异,可当地的同志介绍说,正是这座航空母舰让滨州赢得了不少赞誉和游客。如此我只有祝福了。

范仲淹读书处

随母改嫁到齐州,

山寺读书一锅粥。

先天下之忧而忧,

青史人称第一流。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篇《岳阳楼记》和文中“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名句,使其成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朱熹语)。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到长山县(今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他少年在长白山中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时,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上几根腌菜和半盂醋汁聊充饥腹。范仲淹去世后,当地僧人为其建立的“范文正公读书处”至今犹存。

梁漱溟

乡村建设创意宏,

乱世淹没七年功。

百折不悔斯人志,

留与后代论西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梁漱溟在邹平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并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试点。此后他多次重返邹平,甚至于死后留下遗嘱要把自己的骨灰安放到邹平。在建设新农村的今天,重温梁漱溟当年的理论与实践,确是件有意义的事。

王小赶驴

碱地荒滩不见粮,

王小赶驴走四乡。

驴剧侣剧争相看,

扬琴苦调成独腔。

这里说的是山东吕剧的历史。吕剧是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最初不过是乡间艺人卖唱要饭的一种形式。因为开山之作是《王小赶驴》而被称为驴剧,也因为看的人多是情侣又被称做侣剧。新中国建立后,吕剧作为山东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得到了长足发展。

渔鼓戏

一人演唱众人合,

渔鼓三弦道情歌。

当年化缘求生曲,

而今遗产叹嵯峨。

沾化渔鼓戏起源于清朝雍正元年,是民间艺人吸取当地寺院中的道情调发展而成的,已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在沾化期间,当地的同志特意陪我看过一场,颇有所得也。

媒仙

老槐中空枝叶苍,

千年都说为董郎。

不是槐老成好事,

仙女哪得入穷乡!

博兴县马踏湖边有一棵千年老槐树,据说正是电影《天仙配》中给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那一棵。撇开传说不论,那棵老槐树确有奇异之处,值得人们倍加珍惜和爱护。

飞天

欲看飞天去敦煌,

焉知博兴有馆藏。

白玉碑上仙人舞,

更胜西域映佛光。

据称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也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我在博兴博物馆里却分明看到了几幅飞天。那是雕刻在残存的石碑上的,风姿飘逸,栩栩如生,令人过目不忘。细察石碑是隋和南北朝时期的遗物,与敦煌莫高窟属于同一个年代。同样的情景我在淄博一个博物馆也见到过。由此可知,飞天是那个时代佛教文化的产物,并不为敦煌莫高窟所独有也。

走婚

不用登记就结婚,

东西一提就离分。

问遍今日成笑谈,

婚姻文明已扎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参加一支部队的野战演习时,曾在滨州农村住过两夜,听房东讲起过当地走婚的情形。这次我去滨州问过不少人,才得知那是确曾有过的光景,只是如今早已不见踪迹了。

天灯

平原百里点天灯,

十年烧得紫禁城。

缘何今日不得见,

油气已做万家明。

参加野战部队演习少不了要有夜行军一课。退回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每夜走在滨州一带的原野上,远处或近处总有一支支光灿夺目的大蜡烛在熊熊燃烧。有人告诉我那烧的是地下的天然气,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收集和利用才不得不烧的,损失相当于一个人一分钟不停地把十元一张的大票子向火里扔——十元一张的大票子那时就是最大的。年轻的我和同行的官兵无论如何想象不出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说来,那天灯到底意味的是什么。整整三十年过去,重新走在滨州的星空下,天灯是再也无处可觅了,代之而出现的则是城乡一体、绵延相连,直达远方大都市的灯火。幸哉滨州!幸哉今日!

彩棉

不用加工不用染,

地里长出五彩棉。

不是基因不是神,

科技农业正光鲜。

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的口号已经听过多年了,真正的科技农业和绿色农业我却是在滨州看到的。如美国水果型的紫芦笋,如彩色棉花、黑花生、大粒碧仁的黑豆等等。而据介绍,那都是与转基因技术没有一点关系的、真正经过科学培育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产品。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一件对于我们和众多百姓都堪称造化的好事呢。

德州竹枝词

乐陵小枣

小枣不小已三千,

九月家家晒红云。

甜香更胜春花蜜,

金丝缕缕可入魂。

乐陵小枣亦称金丝小枣,半干时掰开可以看到缕缕金丝连于果肉之间,拉长一至二寸不断。乐陵小枣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史。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说:“青州有乐氏枣,丰肌细核,多膏肥美,为天下第一。父老相传云,乐毅破齐时,从燕赍来所种也。”除此之外,小枣喜好碱性土壤,而乐陵一带古来就是退海之地,特别适宜于小枣生长,加之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乐陵小枣也就成了世人称羡的枣中珍品。

铁杆庄稼

不怕干旱不怕碱,

不怕黄水半月淹。

流民远来皆活命,

铁杆庄稼济时年。

所谓“铁杆庄稼”是当地群众对乐陵小枣的一种爱称。乐陵属于黄河淤积平原,古来只要黄河发水庄稼就会被淹掉,这时乐陵小枣便成了百姓们的救命粮。如此说来,乐陵小枣功莫大焉。

枣海

人称枣海一笑吟,

驱车半日犹森森。

登高四望无尽处,

始知枣园与天连。

初到枣乡,对“枣海”二字颇多保留,实地看过之后,却觉得非此二字无以形容枣园的规模和给人的感受。乐陵号称有小枣一百万亩,毗邻的庆云、无棣等地还有几十万亩,如此说来,即使“海”也不是小海或者海湾一类地方,而是大海了。

结义园

老树百株皆千寿,

少年将军志如牛。

园中结义为抗战,

同仇敌忾解民忧。

枣海里有一个老树园,几百株千年老树傲世凌空、果满枝头。在一棵挂着“结义园”三字的老树下,当地的同志介绍说,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时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将军与乐陵抗日县长牟宜之结盟的地方,也是后来肖华将军拜抗战模范和自己的救命恩人常大娘为干娘的地方。

盐碱地

春去原野白花花,

十里百里无桑麻。

冬来只有黄蓿菜,

老少拉棍走千家。

鲁北平原属于黄河淤积平原和退海之地,盐碱地也就成了与生俱来的一种存在。1977年冬我在乐陵和陵县一带参加军事演习时,便目睹了那白茫茫、灰苍苍和无边无际的景象。

上农下渔

黄河引水压碱花,

台田高筑种桑麻。

沟渠蓄水养虾蟹,

生机绿意满千家。

到德州,望着遍野绿油油的庄稼和树木,我最关心和急于知道的就是千百年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是怎么变了模样的。这正如到了陕北,因为看不见裸露的黄土高原而诧异和非要探个究竟一样。好在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有人说人是不能胜天的,这从整体和大的角度也许是对的,但从局部和具体的事物说来则非一定:你看,鲁北盐碱地的改造不就是证明吗?

苦水

鲁北平原知何年,

退海之地唯苦咸。

千秋只说皆如此,

哪知饮水也甘甜。

与盐碱地改造同样引起我关注的是群众的饮水问题。1977年我在乐陵和陵县一带便亲身领略了那水的苦、咸和涩。而且因为古来喝的都是那种水,生下来喝的就是那种水,当地群众很少有人认为那有什么不好,或者知道世界上还有不苦不咸不涩的水。

深水井

为找好水些许年,

深井百眼亦苦咸。

直到钻透四百米,

水涌如注尽甘甜。

找甜水一是引黄河水,二是打深水井。撇开引黄河水不说,打深水井确非一蹴而就、一日之功。据当地的同志介绍,有的地方深水井打下一百米甚至于七八十米,就能见到甜水;有的地方打下二百米甚至于三百米、三百七八十米,冒出的仍然是又苦又咸又涩的水。由此延宕了不少时间,直到有一天深水井打到四百米以下,情况才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陵县一带至今还有不少地方没能喝上黄河水和深井水。

苏禄王墓

外国皇帝中国坟,

千秋友好足鉴真。

只是东王后人辈,

不认南国认京津。

古苏禄王国在今菲律宾苏禄群岛上。明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率使团访问中国,在北京受到了明王朝的款待。归国途中东王病逝于德州,明成祖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亲撰碑文以志永久。此即为苏禄王墓的由来。东王长子图马哈回国继承王位,东王妃葛木宁和次子温哈利、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十余人留在德州守墓,俱受明朝俸禄,并拨给祭田。永乐二十一年,东王妃回国,偏妃及温、安二子继续守墓,逝世后皆安葬于德州。如今,古苏禄国的后人一部分在德州,一部分则去了天津和北京。

东方朔

平原小子壮士魂,

身长九尺时谏言。

公卿皆傲不为屈,

千年总说是谐臣。

东方朔是汉武帝时的谐臣。他“身长九尺三寸,上伟之”,“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傲)弄,无所为屈。”东方朔的家乡是陵县,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

祢衡

一骂成就天下名,

只因阿瞒横胡行。

今日击鼓何人在,

祢衡故里看秋风。

祢衡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京剧《击鼓骂曹》讲的就是他的故事。据说历史上确有其人,家乡就在临邑县的祢家村。那里如今已经成了旅游景点,那天路过时,我就看到过路边那块“祢衡故里”的招牌。

颜真卿

平原太守颜家郎,

少年习字泥水墙。

天性刚正真义士,

气端始得笔下庄。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他少时家贫,只得用笔蘸着黄泥水在墙上练字。后兼取众长,创立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他秉性正直,从不阿谀权贵,以义烈名重于时,最终死在叛军之手。这正是:曾涂黄泥习字墙,曾做宽仁平原相。曾斥叛贼震朝野,曾创颜体传万方。

母亲河

看似暴烈只管奔,

哪知恩爱无限深。

若无黄河乳汁在,

哪得生灵哪得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句说了不知多少年的话,直到我在鲁西和鲁北广袤丰沃的土地上走过大半圈儿,才有了真切实在的感受。母亲河,的确,倘若没有黄河,鲁西和鲁北的大片土地从何而来?那里的人和其他生灵吃什么喝什么?那里的百草和万物如何生存和延续?而如果没有了土地、人和百草、万物,那里又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呢?黄河实在是比母亲还要宽宏、伟大的一条河流啊!

新湖

闹市得水仪万方,

人工开凿非寻常。

平地无山杨柳绿,

城区无船垂钓忙。

新湖是德州市区内一处人工开凿的湖泊,景色宜人,那天当地的同志领我沿着湖边走了一圈,确乎让我欣喜了一番。

德州扒鸡

大火煮透细火焖,

文武并举工夫深。

百年祖传秘方在,

不怕天下不识真。

德州扒鸡是德州的名吃,也是山东的名吃。据《德州市志》记载,德州五香脱骨扒鸡首创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6),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路过德州,品尝后赞为“食中一奇”,此后便成为朝廷贡品。改革开放以后,德州扒鸡得到了长足发展。

德州西瓜

喇嘛梨皮一时兴,

乳盅浆壶久成名。

芝麻豆饼沙壤土,

得天独厚古今称。

二十年前,每到盛夏,德州西瓜便成了济南人消暑解渴的珍品。德州西瓜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史和三百多年的文字史,主要产于德州区和平原、武城、陵县三县的部分乡镇。清代诗人田雯在《古欢堂集广瓜说》中即有“斑青更有西洋种,剖之如乳倾壶浆”的诗句。历史上德州西瓜的主要品种有喇嘛瓜、梨皮、白皮等,其中喇嘛瓜尤为瓜中珍品。

棉田

九月鲁北雪连天,

如梦似幻辽无边。

不见仙女撒花雨,

却道平畴笼轻烟。

德州盛产棉花。在近年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收缩的情况下,德州的棉田仍然一望无际,喷云飘雪,此诚为好景象也。

泥土房

黄泥夹板垒土墙,

土墙搭起是土房。

逢雨先看屋顶漏,

无事泥缝又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