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058

第1058章 忠与奸

看完后将密函交给周赋,许久后看完密函,周赋一语道破玄机:

“齐州、淄州、莱州三地,甚至整个河南道,恐怕藏有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已经远远超出偷采金矿谋取暴利的范畴。”

“赋儿说的不错,这股势力确实不单纯,表舅今日可以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其他人,此事你父王也不知情。”

“嗯。”

“在中原境内,从三十年前开始,就活动着一股密党,他们以推翻朝廷与皇帝为最终目标,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用金钱资本控制新生的国家,将老百姓变成他们谋取个人利益的奴隶和机器。”

“皇祖母知道?”

“知道,目前知道此事的人并不多,你是其中一个。”

“那为何不加以取缔?”

“你要记住,资本就像流水一样,无处不在,无缝不钻,尤其是秘密资本运作,单纯以行政暴力进行取缔,往往适得其反。对付这些秘密资本,最好的办法是以资本对资本,以商业对商业,通过朝廷国家调控政策和法律严厉打击,加以控制乃至消灭。

因此对付密党资本,不能用单纯的行政暴力,而是要用行政、商业、资本、司法、武力多管齐下加以清缴。

而且资本密党危害比单纯的谋反危害更大,因为资本密党以悄无声息的模式对朝廷,对国家,进行长期的渗透,你很难分辨他们的好坏与忠奸,他们不是以看得见的流血进行权利争夺,所以这是一场不流血,不见硝烟的战争。打的是钱,是物资,是老百姓的福祉。你要记住表舅今日说的话,日后对你,对你的子嗣都终身受益。”

“是,赋儿铭记在心。但赋儿有个疑问。”

“何问。”

“如何辨别忠与奸?”

“嗯,这问得好,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确切的说,忠与奸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忠与奸。不过有一个大体的衡量尺度,可供你参考。”

“还请表舅指教。”

“你记住,但凡是都要为百姓谋福利,只有得到百姓拥戴,才是一个好的执政者。但是,这个世上除了百姓,还有财阀、资本家、权贵和权臣,没有他们,也不行。所以在保证老百姓福祉的大前提下,如何平衡其他阶层,这很重要。

但你也要警惕,有那么一小撮人,打着为百姓谋福利的幌子,推行败坏朝廷根基,颠覆江山社稷的勾当。如某人日后提出,给百姓发放超过财政承受能力的福利和好处,这等人你要时刻警惕,他们往往是打着给百姓谋福利的幌子,行摧毁朝廷根基之实。

而在百姓福祉之外,还有民族大义,国家利益,当国家利益无法被保障时,民族大义与百姓福祉便是空谈,三者相辅相成,没有熟轻熟重,若国无存,何谈社稷,百姓福祉。”

自古天下最看清的莫过于“忠奸”,忠、奸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这个哲学问题。

和珅这种人说他是奸臣吗?某种意义上是的,但某种意义上又不完全是。

首先乾隆喜欢他,因为和珅知道怎么投其所好,给乾隆找乐子。

其次和珅能办事,会办事,他贪污也有自己的原则,赈灾款、赈济款他是不拿的,办不成的事不拿钱,但和珅就是受贿贪污。

其三,和珅本质上是乾隆默认下养出来的贪官,因为乾隆清楚知道,当时的官场已经没救,同时朝廷的财税大量流失收不上来,所以养和珅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和珅去敲诈勒索贪官污吏和地方上的财阀,这就等于是朝廷变相的收税,然后等到乾隆一死,和珅就是一头留给嘉庆的肥羊,杀了和珅就能得到一笔现成的财政收入。

所以和珅的定位就不能以单纯的忠奸来界定,而是得以对国家层面的范畴来定义。

对乾隆个人而言,和珅比谁都忠诚,但是对国家的司法体制而言,和珅比谁都恶劣,但是对清王朝的财政贡献而言,和珅比谁都大,这是一个复杂问题。

然后在说说秦桧的问题。

秦桧是典型的奸佞,主要体现在秦桧杀岳飞、结党营私、割地赔款这几件事上,其中杀岳飞的影响最为恶劣,至于结党营私和割地赔款,同时期北宋也没少干,其他的似乎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典型案例。

岳飞北伐这件事,单纯从政治、军事角度上来说,绝对没问题。毋庸置疑是捍卫了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但是南宋当时正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由于北宋实行财政中央集中制度,导致汴梁失守,全国财富家底被一夜掏空,所以南渡的南宋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不是金兵南下,而是现金缺乏,货币流动性终止带来的严峻问题。

当时的南宋不缺物力,但是缺资金流动性,原因就是北宋的财政集中政策,导致国家现金集中在北方,集中在汴京,汴京一失守,北方一垮掉,导致南逃的北宋丧失了大量的铜钱现金流动性。

而铜钱的获取虽然比金银更方便,但是铜钱的制造速度仍然赶不上纸币,因此南宋建立初期,就面临市场货币流动性停滞的严峻问题。

同时期当时南方人口少,除了江东地区和江淮地区经济发达一些,整个南方地区穷的跟鬼一样,四川当时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四川有个交通问题,粮食和物资运输极为困难,蜀中再富,运不出来全白搭。

因此南宋早期的经济问题,比军事威胁更大,秦桧就是这个节骨眼上上台的。

而用兵打仗,就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活动,岳飞拼了命的打仗,也是拼了命的消耗钱粮和物资,而南宋临时政府需要大量凑集财力、物力,以至于南方地区物价飞涨,钱币和物资开始稀缺,财政濒临崩溃边缘,如果不是秦桧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流通政策,岳飞后期根本无法北伐。

对于财政已经糜烂,国库破产这件事,岳飞本人是很清楚的,岳飞也在南方大量经营田产获取军粮,北伐途中也募集资金和粮草,秦桧专门与岳飞沟通过这件事。

而岳飞北伐初期,秦桧也是支持的,但秦桧的支持仅限于在军事上取得主动权,争取一个与金人议和的有利态势,而不是让岳飞全面开战,导致国库崩溃。

而岳飞他知道南宋有经济问题,但他不懂经济,而且岳飞当时还一味的单纯认为,北方中原地区富庶,可以通过以战养战获取财力物力,因为北宋灭亡,在整个北方留下了大量财富和精华,完全可以通过收复失地,获得当地老百姓和富人支持,继续维持战争。

但岳飞严重低估了游牧民族的破坏,女真南下后就对整个北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洗劫和灭绝性屠杀活动,北方财富洗劫一空,尤其是生产体系崩溃,导致农业生产锐减。

同时汉人南下逃命途中其实大多数都死在了路上,南渡南宋的人口其实并不多,加之北方生产体系破坏后,引发的大规模物资供应断绝,导致的饥荒、流行病,加之女真的屠杀,北方人口其实大量萎缩和死亡。

当时可没什么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卫星侦查,岳飞的情报还停留在北宋后期辉煌时代的数据。

所以岳飞北伐首先面临的是后勤问题,以及北方人口锐减后的战略占领和防御问题。岳飞军之所以穷追猛打,不是因为岳飞军真的厉害,而是没办法,只能这么做。

南宋财政所能供养的军队十分有限,岳飞军的十万人马看着很多,但摊薄到整个北方也有限。

同时期经济又困难,还要收复整个中原,但是又缺乏兵力和人口支撑守备收复地区,所以就只能采取“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战略”猛攻金军,尽可能把金军赶过黄河,只要守住黄河天险,就能名义上收复北宋。

而且岳飞收复河南、关中、山东、山西南部之后,肯定不会大举过黄河收复河北,原因很简单,兵力、后勤、钱粮、民力严重不足。收复河北之后,就得面临坚守延绵几万里的长城与河北广大平原,岳家军根本做不到。

但岳飞还是要死命进攻,毫不理会财政问题和秦桧的警告,宁可财政破产,面对现实物资匮乏的残酷事实,也还要继续北伐,因为岳飞很清楚宋朝的体制,一旦停止进攻,又将是称臣纳贡赔款割地,不可能有第二种结果。

所以岳飞只能在坏和更坏之间选择,他选择了坏的结果,避免发生不利于民族大义更恶劣的结果,而且从岳飞作战的线路和作战频率上看,岳飞其实也想速战速决,达到尽速收复失地的战略意图。

但是后勤和钱粮还有兵力不足,严重影响了速战速决战略的实施,而南宋的文官集团只希望岳飞稳住局面,为议和提供有利先决条件,而不希望岳飞全面北伐。

所以中期开始,岳家军的后勤、经济问题,受到南宋朝廷的全面压制,到了后期更是只能凭借一腔热血,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发动攻势。

同时当年的南宋还面临钦宗问题,如果岳飞北伐成功,岳飞就可能以黄河为界,以不再北伐为条件,要求释放钦宗等一系列被掳皇室,钦宗可能回国,然后现在南宋朝廷合法性荡然无存,岳飞肯定会在北方拥立钦宗称帝,南方的朝廷怎么办。

所以还有内部政利益问题。

当内部当权者政治利益高于民族大义,高于国家利益,再加持国内的财政问题,岳飞的结果其实一早就给定位给定死了,即便不被杀,也会被剥夺军权。

女真为什么要在密约里,指名道姓要处死岳飞,并在金朝史书上把岳飞说的一无是处。其实就是岳飞北伐太狠,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对南下和南迁的女真人也进行了灭绝性屠杀。

尽管史料上没写,但是从五胡乱华,东晋北伐和金朝对岳飞的恐惧上来看,一定是岳飞军开了尽屠令,对女真南迁的部族和军队,进行了无区别屠杀,以报复女真在中原地区的灭绝性屠杀,否则金军不可能对岳家军如此恐惧和恨之入骨。

要让对手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比对手更凶残。不排除当年岳家军北伐途中,也对女真进行了残酷屠杀。

如果单论秦桧杀死了岳飞,秦桧是奸臣,这点是没错的。而且从当时的战略态势来看,金朝已经丧失继续作战的勇气,只要岳飞再努力一把,南宋朝廷再给点力,彻底收复黄河南岸问题不大。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后人上帝视角基础上的假设,后人可以看南宋和金朝双方的史料,然后得出各种可惜的遗憾结论。

但岳飞、秦桧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金朝方面内部也面临严重的问题,在看不到战争结束迹象,同时财政已经崩溃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就是考验谁的忍耐力更强,谁能撑到最后,而南宋方面首先泄气,岳飞的死就是必然的。

所以单从秦桧杀岳飞这件事上,秦桧在后世是典型的奸臣和汉奸。

但是不可否认秦桧时期稳定了南宋的经济,为后来南宋继续延续奠定了基础。

所以秦桧这种人,只适合做经济专员,不适合干丞相这个职务,你让一个资本家干维护民族大义、国家利益的这种事,那就是等于指望狮子不吃肉,恶棍去做慈善家,根本不切实际。

因此关键问题还是出在统治阶层当权者,用人的问题上,用人直接决定了忠奸问题。

用人不当,就会导致很多忠奸。

一个能力只有县长的官吏,你让他当宰相,操盘整个国家,那是肯定要出问题的,然后出了问题,就说这个人是祸国殃民的奸佞,怎么不说是皇帝用人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