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065

第1065章 一头扎进贼窝里

此时天色不早,赵衷赶着马车来到乡上的小街,小街左右店铺林立,如果不考虑街的长度和店铺人口数量,乍看就是县城里的一个热闹的街市。

马车最终停在太河客栈外,最近一段时日都要在此落脚。

“今天就住此处。”

“是。”

客栈不大,但是有上下两层,是个四合院子的结构。刚进门,小二迎面上前:

“呦,几位客观这是外乡来的吧,是打尖还是住店呐。”

“住店。”

沈云卿道,那小二上下迅速打量一番又说:

“听客官口音,是江南来的吧,这马上快过年了,几位这是路过还是打算常驻啊。”

“我说小二哥,有客住店难道不欢迎吗。”

“呵呵,欢迎欢迎,只是在下奇怪,几位好像是坐车而来,不是坐船而来,若是坐车骑马,眼下这个节骨眼上,怕是赶不到江南过年了吧。”

听到这里,沈云卿可以肯定,这个小二有问题,他问题的内容看似无关紧要随口问题,但无不是在试探沈云卿的目的、行程和安排计划。

想到这里,沈云卿说:

“给我等安排三间上房。”

“敢问客观住几天呐?”

“欸,我说小二哥,我等住几日需你过问?”

这时柜上的掌柜看了眼沈云卿等人,随后接过话说:

“这位客官请息怒,这岁末年关将近,本号小店年节期间多数伙计雇工在家过年,因此本号不再接待宾客,所以客观若要在小号过年,本店得提前准备。”

“原来如此。那还劳烦掌柜准备周全,我等要在此地过年,过年后暂不会离开。”

“那好,王亮,给他们准备三间上房。”

“好嘞掌柜。”

岁末年底,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过年放假是常态,经常赶路的旅人对这种情况应该是知道的,同时岁末年底,客栈这种营业场所并不是完全关门谢客,已经入住的住客还会继续住在客栈,因此会留守一些伙计负责吃饭和打扫,同时过年期间的住宿费用也会增加两成。

这些都是行业规矩,一般的旅人都是知道的,没有必要专门刨根问底打听的这么清楚。

而且现在距离过年还有几天,沈云卿完全有可能是今天过夜,明天就去淄川县城,或者淄州过年,店小二和掌柜完全可以在年底之前的两天再问,没必要一进门就盘问的这么仔细,这显然不是殷勤,而是某种动机。

办理入住,一行人被安排住进二楼北面的三间上房,沈云卿、赵衷与另外两人安排的上房开窗后,对面是一家店铺民房的二楼窗户,正对着沈云卿的屋子。

窗户下边是一个不宽的小巷,距离对面的民房二楼不到一米五的距离,这边说话声音稍微大点,对面就能听的清清楚楚。

“赵衷。”

“员外有何吩咐?”

“这家客栈有古怪,我怀疑魏肱等人前来太河乡时,一定也住进了这家店。从今天开始,所有人员提高警惕,尤其是饭菜和饮水,小心投毒和下迷药,吃饭不要一起吃,都错开了吃,喝水先让人尝,一刻钟后才能喝。

另外还要注意迷香、蒙汗药之类的东西,别中了套。”

“是,属下即刻前去吩咐。”

“另外,魏肱和他的人如果在此落过脚,可能会留下你们豹韬卫的暗号,让人稍微留意一下,但不要刻意去找,以免被发现。”

“是。”

太河客栈是太河乡唯一的客栈,外地人来了如果要投宿,第一选择肯定是来太河客栈。

另外当下社会基础设施薄弱,乡、村、邻、里一级的尤其如此,所以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借宿一宿”,向沿途的老百姓借宿一个晚上,然后支付一些费用换取食宿,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

魏肱来太河乡,应该没有预料到密党势力严重渗透,客栈已经成为一个据点,加之魏肱带人较多,来的时候肯定要找地方安置人马,然后一头就扎进了太河客栈这个贼窝里。

迅速做了布置,观察了客栈周围地形和环境,基本可以断定掌柜和小二把沈云卿一行安排在北面,是为了利于监视。

并不是因为身份暴露,而是这个据点用来安置监视可疑外乡人的安全措施,但凡是他们怀疑的人员,都会被监视起来,尤其是大过年的节骨眼上,突然来了一波十几号人,显然不是正常现象。

翌日一早,沈云卿与赵衷带着四人离开客栈前去“看田”

刚到店门,小二王亮迎了上来:

“客官,起得真早啊,这是要退房啊。”

“随便出去走走看看。”

“这岁末将至,街上也没什么可看的,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这个时候的乡街冷清得很。”

“就是去地里看看。”

言毕,沈云卿继续出门,离开客栈后与赵衷说:

“这店小二肯定有问题。”

“嗯,话多,还尽问些意图,是有问题。以魏将军的阅历,不应该看不出来。”

“不,魏将军事先不知道当地的水深,戒备心不强,我等是查到了确切消息,有了戒备之心,所以会怀疑一切不正常现象。”

魏肱是个老特务头子了,按说是不应该看不出这家店的问题,但是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魏肱主观意识当中,把老百姓排除在了犯罪人员之外。

也就是说,犯罪人员伪装成了老百姓,而魏肱同时不认为太河乡的老百姓参与犯罪,而且很可能太河乡相当一部分老百姓都参与了犯罪。

在假设犯罪人员不是罪犯的逻辑前提下,就等于是把自己给骗了。

这就好比是骗子A,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一个诈骗集团B,整个集团都是骗子C伪装成的正儿八经的公司职工,而骗子A本身是来公司骗公司经理的,结果B公司从董事长到扫地阿姨都是骗子,骗子A却主观认为B公司都是守法公民,结果只能是B骗倒了A。

这就叫常在河边走,总有湿鞋时,再好的马,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从进入太河乡那刻起,魏肱,也包括沈云卿在内,其实就已经进入了一个无形的监控网络之中,一举一动不可能不被人知道。

根据魏肱的侦查,黄金的开采地点在太河湖以东的潭溪山东南,沈云卿则骑马向北行去看地,顺道考察以下当地的农业发展。

眼下正值隆冬,地里盖着厚厚的积雪,冬麦穗子露在积雪上,涨势还算可以。

现在河南道上种植的冬小麦,都是这些年选育培养的抗低温品种,冬麦的亩产还算可以,相较于冬麦,朝廷更重视北方种水稻,因为水道亩产高,周期短。

尤其是河南,自从有了晚稻品种之后,河南种麦减少,之前一年是种一季水稻一季冬麦,现在河南很多地区是种两季水稻,冬季种麦的规模有所减少。

而到了黄河北岸的河南地区,晚稻的情况不算太好,亩产增加不明显,所以冬麦种植规模减不下来,晚稻的潜力还有待提高。

太河乡除了种麦子、水稻,这些年也种植玉米、土豆和红薯,得益于朝廷的推广和政策落实,现在全国主要地区都在种植玉米、土豆和红薯,温饱问题已经根本性扭转,老百姓开始从满足温饱,正在转向对更多物质生活产品的需求。

而经济就是不断满足百姓群众的生活需求,而不是停留在满足基本温饱,老百姓不造反的层面。

“温饱”和“贫穷”不能划等号,两者也永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和一百年前比起来,现在的中国人,哪怕是家境贫寒,但是和一百年前的清末民国初年比起来,就是现在的乞丐,生活都比一百年前老百姓的生活更好,你能说现在的乞丐就比一百年前旧社会的老百姓穷吗?显然是不能的。

所以贫穷和温饱也是相对概念,必须与时俱进。二十一世纪有二十一世纪的贫穷和温饱问题,二十世纪有二十世纪的贫穷和温饱问题。

现如今岐帝国已经彻底扭转经济问题,需要腾出手来解决土地、官僚和资本问题,同时还要解决老百姓的需求问题,甚至老百姓的需求问题比土地问题、官僚问题、资本问题更为急迫,因为老百姓的需求问题是造成社会矛盾的导火索。

“员外,这野外一片白茫茫的,除了田,就是麦子,咱们一直这么走着也没用啊。”赵衷觉得有些无所事事,光一直走着不是个事。

“不这么一直走着,附近的眼线能放心咱们?而且谁说一直走着没用,你就没发现当地村民的异常?”

“异常?”

“对,当地村民的青壮年特别多。”

“这倒没注意,莫非这些青壮男子都是贼人?”

“虽然不是很肯定,但太河乡的青壮年比例确实很高,这就不是正常现象。”

从昨进入太河乡开始,沈云卿就发现,太河乡路上的青壮年男子特别多,老人、妇女、孩子特别少,虽然眼下正值隆冬季节岁末年关,农业活动频率降低,但也不应该男性青壮年特别多,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青壮年可能都是盘踞在此的叛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