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131

第1131章 猜测

“这样吧欧阳大人,广州的进出口交易改为一月一报,另外派人去广州,与乌兹曼海商接触,了解情况。”

“嗯。”

金戋寺如今仍然是双重领导,金戋寺的运营、规划由沈云卿这个金戋寺簿计员外负责,金戋寺的财政大权在欧阳羽手中。

其实这个架构也只能在沈云卿和欧阳羽身上实现,其他组合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个架构。如果按文官集团的操弄,沈云卿的经济规划、运营方案和需要的资金,金戋寺官僚部门根本批不下来。

所以制度有的时候有时效性和特殊的历史背景,沈云卿琢磨着金戋寺的体制也得改了,以便于日后更加正规,适应时代和政局发展,让现在的这种不正常权力关系正常化。

否则哪天他一死,金戋寺的运营肯定要出问题。

待等欧阳羽离开,沈云卿回到办公室给桑劲川去了电话。

朝廷对乌兹曼的出口占比很大,乌兹曼购买突然断崖式下跌,多出来的商品份额,虽然短时内会被其他外商消化,但是不可能持续,尤其是与圣光骑士会联盟开战后,输往东欧的商品会涌向广州,届时户部肯定会有反应。

但是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再做善后工作,必须现在就开始调整。

桑劲川原打算今年致仕,但是出了密党案后就不可能了。

首先是密党的问题其实和户部关系很大,尤其是当年七王之乱期间发酵的盐铁案,是桑劲川任上发生的,虽然他未必知道内幕,但他是经办人。

如果这个时候致仕,女帝要是秋后算账,他一个退休官员,肯定是要翻船的,户部不一定会保他。

所以他呆在任上,就能保自己一天,直到淄州案风平浪静之后,最好是得到女帝的政治承诺,他才敢撒手。

其次是户部这些年的转型趋于复杂,户部内部的派系非但没有减少,还增多。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工业门类增加了,商品种类增加了不下两千两百多种,一类商品就是一条利益网络,围绕户部的利益网络更加密集。

而这些年户部的人事都是他桑劲川拉起来的班底,在淄州案风平浪静之前离任,很可能会被女帝利用,分化户部,这是桑劲川不想看到的。

户部现在是他的政治遗产,是在他手里发展壮大的衙门,不能在他卸任后给女帝肢解了。

最后是户部和沈云卿有了微妙的利益关系,桑劲川在任一天,有沈云卿保着,他心里踏实,还能继续为自己家里铺路,一旦人走茶凉,那就没什么指望了。

沈云卿将一季度的外贸情况与桑劲川沟通后,户部方面还很乐观,觉得乌兹曼购买减少,但其他国家贸易额仍在大幅增加,完全可以消化,说不定第二季度的乌兹曼贸易量就会恢复。

虽然不排除这种可能,这也是沈云卿为什么要广州改为一月一报,就是要密切监乌兹曼的贸易额波动,但若是持续性的减少,那问题就很大了。

而且这种趋势一旦持续,甚至多年,会对目前国内部分商品生产结构造成一些影响。如果出现供过于求,期货市场又会受到联动反应。

挂断电话,沈云卿仍不放心,遂即约见西斯法赫。他正准备返回达尔翰招兵买马,顺带运走一万五千支燧发枪,五十门十八斤弹丸炮。

“你来之前,乌兹曼国内经济上有什么重大调整吗?”

“你指什么?”

“你比哲巴尔晚两个月上路,就没听到乌兹曼国内一些经济上的风声?”

“没有,你到底指什么?”

“本王刚刚得到消息,今年前四个月,乌兹曼驶往广州的商船大量减少,贩卖和购买的交易额也大幅锐减,而从时间上推算,应该是你离开乌兹曼之前两到三个月,在乌兹曼发生了什么事,否则不可能少这么多商船和交易额。”

“来之前并没有听到与经济有关的政令,而且这些年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没谁会傻到放弃这么赚钱的贸易,傻瓜才会这么做。”

“那会是什么原因让乌兹曼的商船一下减少了这么多。”

如果哲巴尔还有可能隐瞒什么,西斯法赫在这件事并没有利害关系,所以不会有所隐瞒。而西斯法赫的情报渠道要比哲巴尔丰富,如果西斯法赫也没有确切消息,也佐证了哲巴尔没有说谎。

乌兹曼在广州贸易额的锐减,可能只是暂时现象。

这时西斯法赫的儿子,阿布德说:

“爸爸,我有话想和海郡王说。”

“不懂就不要乱讲。”

西斯法赫训斥道,沈云卿说:

“你应该让他说话,只要不是重大场合与怀有恶意的人,你应该让孩子历练历练。”

“我知道怎么教导孩子。”

西斯法赫对子女似乎有偏执的严厉。

“说吧孩子,想和我说什么?”

“感谢郡王的宽容,我觉得那些没有来到天朝的商船,也许会沿着菰洲(非洲)东海岸,前往西洲(欧洲)乌兹曼海(地中海)。”

“嗯,这个猜测很大胆,有什么依据吗?”

这时西斯法赫说:

“商船是要牟利的,他们大老远跑去乌兹曼海,难道喝西北风吗?”

西斯法赫对自己儿子不动脑子的猜测感到丢人,这是当着全世界最精明商人的面,丢他这个爸的脸,丢脸都丢到国外了。

“让他说,我觉得这是一种可能。孩子,你父亲说的很有道理,如果商船没有利益,为什么要跑很远路,冒着海上沉没的风险,甚至完全在走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航线。”

“也许有什么利益吸引了他们。”

“得了吧,这些都是你的猜测,天上是不会凭空掉馅饼的。”

西斯法赫训斥着阿布德,尽管都是猜测,但沈云卿认为这种假设是可以接受的。

那些没有前往广州的商船,除了一小部分因为海难沉没,或者维修当中,那剩下的大部分商船是要继续维持航运牟利的,否则会因为人事和船只老化而亏本。

所以如果假设这些没有抵达广州的商船,绕过了非洲去了地中海,再假设去地中海有利可图,那么这些没有来广州的商船,就有了合理去处。

“你儿子的猜测很有道理,那些没来广州的商船,一定是去了其他有利可图的地方,去地乌兹曼海的可能性很大。”

“好吧,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回到乌兹曼后,我会尽快替你打听一下。”

“路上多小心,伊萨德身边有内应,如果他们动手,一定会对国内进行清洗,你可千万别栽了。”

“知道知道……”

尽管西斯法赫自信满满,但沈云卿很担心。

时间转眼到了六月上旬,对沃尔萨森开战,变成与圣光骑士会全面开战的消息已经传开,各部官员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但都感觉良好很乐观,已经很少有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的言论。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点。

一是现在打仗和以前不一样,现在打仗都是有战争红利,而且都是沈云卿算计好了打,只要不出意外,总能有收获。

二是这次开战金戋寺完全兜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支出,户部就不会瞎BB。

三是岐帝国现如今火器如林,大炮如山,舰队如云,自收复西域以来的三十多年还没有打输过,所以军事自信心爆棚,然后有以上两点加持,现在国内对战争的反对声已经不是很大。

而且沈云卿发现,其实中国人在有些方面和西方人是一样的,甭看这帮子文官以前都是嘴上仁义礼智信,口口声声不以欺负弱小而为,其实只要有利益,这帮子文官的侵略性比武官还强。

因为这帮子文官背后其实都有资本利益,只要朝廷打了胜仗,有战争红利,并且愿意拿出来分蛋糕,这些文官比谁都积极。

所以现在看来,攘外必先安内还是有些道理的,不把国内的思想、舆论和利益统一起来,对外开战确实有很大困难,一旦国内拧成一股绳,对外开战的国内顾虑就小得多。

六月初七,薛刚从同州返回神都面见女帝,出任西征统帅一职。

之所以仍让薛刚出任西征统帅,一来是讨伐罗哈诺时薛刚表现出色。

二来是薛刚在同州闲置多年,而时代在变,兵器技术在进步,需要薛刚适应战争,不能给闲置废了。

三来是这次要面对五十万以上的敌军甚至更多,薛家是岐帝国唯一有打百万级战争的统帅,其他人干不了。

四是薛刚这个人比较谨慎,不容易轻敌。

最后是薛家军,女帝打算把薛家军一分为三,一部分三万人已经去了北昆仑(北美),但主力还都在塞外和同州,所以这一次西征,要拉走四万薛家军去西征,西征结束后也就别回来了,先在西亚都护和崖郡都护驻扎个几年。

而西征和驻扎期间,同州和塞外的薛家军数量减少,肯定要用番军顶上去占编制。

所以等到薛家军论调回国,那就不能在安置在同州、塞外和京畿地区了,得拆分到其他省份分散安置。

通过掺沙子抛石子,把薛家军给化整为零,逐步消除危害,把军权收回来。

否则要调薛家军去劳师远征,就没合理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