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133

第1133章 沈云卿种豆法

薛刚从纸箱内拿出一个罐头,写着“肉糜罐头”四个字,保质期二十四个月,另附有生产日期。

然后用沈云卿给的开罐器打开罐头,尝了几口,感觉不错。但似乎和罐头上写的并不一样,几乎吃不到肉的感觉。

“为何这肉糜吃不出肉的滋味。”

“那是因为这肉糜罐头里面只有一成的肉,其他都是面粉、猪油、香料、黄豆粉(蛋白)和盐。”

“只有一成的肉!”薛刚吃了一惊,随后忙问:“此种食物其能当成肉食给兵士食用。”

“所以才叫肉糜罐头,而不是肉罐头。”

肉糜罐头其实就是午餐肉,但是当下叫午餐肉,肯定会觉得特别别扭,所以叫肉糜罐头,是肉、面粉、猪油、香料、大豆和盐制成的仿肉罐头。

午餐肉这玩意儿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最大的好处就是热量奇高,所以俗称“卡路里炸弹”,绝对满足高消耗士兵的热量需求。

正是由于午餐肉的多种好处,沈云卿首先研发的就是午餐肉,为了增加口感风味,专门召集了膳尚监和神都有名的厨子,搞了几种风味配方。

除了午餐肉,目前还生产红烧牛肉、红烧猪肉、炖羊肉,牛肉丸子、猪肉丸子、什锦菜五个品种,年产量三百四十万罐。看着挺多,其实也就够全军一人分两罐。

薛刚陆续打开其他罐头,惊奇之中匪夷所思,在他看来,食物都该是现烧现做,改吃这种装在铁罐头里的食物就是怪物。

“海郡王是要此番都吃这种铁罐头?”

“当然不是,只是拿去军中试点,为日后大量生产做准备。另外罐头便于携带,食用方便,也有利于作战。眼下年产量不多,不足以供应西征军顿顿都吃,所以薛将军随机应变发放给兵士食用。”

“哦……”薛刚脸色古怪,心里这个时候估计是一万头草泥马路过。然后他突然就想到一个问题:“这罐头目前只能郡王生产吧?”

薛刚虽然是个武夫,没薛伯充的政治才能,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沈云卿是什么人,他当然是清楚地。所以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您现在试点这罐头,日后是打算自己垄断卖给军队赚钱吧。”

“呵呵,但凡是有利岐军作战,有利朝廷的举措,本王都会一试。这罐头眼下虽然只能沈某生产,但日后会开禁,民间也能生产。”

“哦……”

其实现在罐头生产制约性很大,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农业区块带来的供货问题,另一方面是食物卫生标准和新鲜事物保存问题。

现代社会的罐头食品企业都是从全国组织货源,肉制品都是冷链运输,但当下是不可能的。

而且是幸亏有了铁路,可以从其他地方运输活的牲口,否则罐头厂开在神都,日后生产规模扩大,要在神都范围之内采购足够的牲畜,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再等几年神都电力设备更加普及,沈云卿准备让人着手研制制冷技术,用于医学、食品和工业制冷。

尤其是随着电力、冶金、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工业制冷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制药也需要恒温制冷保存疫苗。

二人一直谈到天黑,薛刚回府后将情况一五一十转述给薛伯充,还拿了几箱子罐头。

“当初他卖茶叶,现在卖罐头肉,他的生意真是越来越会做。”

“父亲,海郡王又是谨慎用兵,又是向孩儿推荐这肉罐头,好像完全没关系。”

“是没关系,但他做事从来都是多撒豆子,多长苗,谁也不知道长出来的是不是豆子。”

这些年大家都总结出一个经验,叫“沈云卿种豆法”。

意思就是说,沈云卿拿了一把“黄豆”,然后到处去撒,你看着像是黄豆吧,其实等到长出来之后,可能是绿豆,也可能是赤豆、蚕豆、豌豆、黄豆、黑豆、花生豆、扁豆。

意思是说,沈云卿做什么事,看到开始,未必能猜得到结果。

就好比现在,沈云卿一边嘱咐让你小心用兵,一边给你推荐雇佣兵,推销花式食品,三件事怎么看也没直接关系,但最后的结果你也猜不到。

“不论怎么说,此番你作为一军主帅,是第一次独揽用兵事宜,谨慎一些是好的。尤其是现在都用火器,火器的战法你要多多摸索,兵部方面虽然乐观,但沈云卿的担心也无不道理。

这些年沈云卿在武卒院、军武院传授了很多奇怪战术、战法,虽然沈云卿不曾打过火器的仗,但火器毕竟是他制造生产,外藩寺在海外也有情报,海郡王的消息要比兵部灵通,你要多留心。”

“是,孩儿记下了。”

“另外,仲安。”薛伯充看向长子薛仲安。

“父亲有何吩咐?”

“刚儿临走之前,你再去弄一些好药,尤其是治伤、阵痛的药,要多备一些。”

“知道了父亲。”

之后几天,薛刚去兵部与军机司参加会议,军机司现在的主要职能是总参谋部,负责拟定战略预案,不负责战役、战术层面。因为当前通信跟不上,参谋部就不可能把作战计划拟的太详细,否则就容易束缚前线将领的手脚。

所以之拟定战略方针,组织好后勤供应,一线的战役指挥仍然由一线将领负责指挥。

六月十二日下午,出使忽喇的使者发回消息,与忽喇磋商联合出兵的事宜不太顺利。

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隆元二十二年讨伐罗哈诺,忽喇蒙在鼓里,吃了“大亏”。忽喇事先不知道罗哈诺要对岐帝国开战,在沈云卿多套组合拳下,忽喇落入了圈套。

二是没好处,不是说战争中得不到好处,而是岐帝国给什么好处,这是忽喇最关心的问题。

忽喇方面再次派遣赫努出使,商议联兵作战的好处费用。

“海郡王以为,忽喇此来又想讹朕什么好处。”女帝对忽喇索要好处一事非常不满。

原因也有两点,一是沈云卿通过这些年的情报运作,摸清了欧洲的情况,所以这次作战的战争红利很大,忽喇只要出兵,就能得到远超过罗哈诺的收获,可问题是忽喇他不知道这个情况。

二是从隆元二十一年议和,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八、十九年,距离沈云卿承诺的荡平忽喇也就两三年的时间。

现如今朝廷兵精粮足,武力天下第一,财力天下第一,为什么还要被忽喇勒索。

“陛下,从近些年忽喇的发展来看,抛开两国边贸带来的经济增长,忽喇自身的经济增长并不快,如果不是吞并了罗哈诺,向西、向北占领无主之地,忽喇现在是活不下去的。

以臣之见,赫努此来应该是为了得到可以增强国力的技术,至于他到底想要什么,就很难说了。”

“忽喇版图如此巨大,若是任其膨胀,日后将成大患,岂能授之以渔。”

最近十八年通过商人间谍,岐帝国基本把忽喇领地和西伯利亚多数地区1:100万的地图测绘完成。

有了地图,很多事情就很办了。之前一直觉得游牧民族呆的地方既是天寒地冻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但是得到地图之后,女帝都吓一跳。

且不说传统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中亚、天山、外蒙、东北这一带,重要的是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中原王朝一直不知道有多大,都觉得是块天寒地冻鸟不拉屎的地方。

现在有了地图,终于知道整个“北方”游牧民族背后都是无主之地,面积超过中原复地的五倍,这么大的地方近在眼前,居然长达一两千年都不占。

当然,农耕时代北寒带地区无法进行高效农业,不占有不占的道理,但现在,所有条件都已具备,不占就是傻帽。

所以女帝打心底是不想和忽喇多啰嗦,直接开干解决了更好。

但问题是此一时彼一时,十八年前定下的战略方针,是那个时候的国际背景,当前的国际背景已经不能套用十八年前的国际环境。

首先,现在岐国和忽喇开战,虽然能绝对碾压忽喇,但是会浪费岐帝国五到十年时间用于稳定忽喇,这很不划算,尤其是沈云卿现在不年轻了,他没有更多的十年来处理家门口的事,有十年的时间和财力、物力,可以去海外圈更多的地。

其次是还需要忽喇的军事力量替岐帝国挡刀子,同时还要留着忽喇祸祸欧洲,替岐帝国背黑锅,有些脏事可以让忽喇去做。

其三是忽喇终究要被岐帝国消灭,但不是现在。相反先让忽喇替岐帝国看着西伯利亚,能节省岐帝国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最后是忽喇他发展不起来,忽喇地处北寒带,就是把整个西伯利亚都占了,他也发展不起来,因为那儿就不适合人类聚居。

等到日后岐帝国人口两亿、四亿,十亿,忽喇还是几百上千万的人口,根本就不够看的。

“陛下,忽喇纵然可恶,但长期来看不足为虑。相反我朝现在西疆不稳,还需要忽喇出兵协助,留着忽喇对朝廷还有很大作用,短期内留着忽喇还是有些用处的。”

“爱卿的意思是做出让步?”

“这得看忽喇要什么,我朝能给什么,而给也不是白给,得让他拿真金白银来换。忽喇要的越多,掏的真金白银越多,他越得西征,因为只有西征才有金银好处。”

听到这里女帝翻了个白眼,她对周芳婵说:

“芳婵,你看你表舅像不像市井的奸商。”

女帝这问很缺德,她问周芳婵,沈云卿是不是奸商,而周芳婵是沈云卿的表外甥女,让外甥女说自己舅舅坏话,要比别人说更有说服力。

这就好比自己的爹犯罪,儿子举报,说服力肯定比二十里外的张家寡妇的说服力强。

但周芳婵却这么说:

“皇祖母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周芳婵原话奉还,然后女帝又翻了个白眼,心想你这丫头太狡猾。

“既然爱卿已有应对方略,那就照办吧。”

“是。另外,官制一事,不知陛下考虑的如何?”

“现如今要对外用兵,官制一事暂且搁置吧,待等用兵结束再议也不迟。”

“是。”

说是搁置,其实就是搁浅了,女帝不打算动官制和行政。

“那臣先行告退了。”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