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171

第1171章 赫努探病

少时片刻,周赋引着赫努来到病房:

“海郡王伤可好些。”

“略有好转,劳烦护国师前来探望,本王着实过意不去。”

“现如今天朝承平,百姓丰衣足食,闻讯郡王遇刺,在下也深感震惊。前几日探望者众多,在下不便前来,还请郡王见谅。”

“护国师言重,快请坐。”

赫努此番过来,探病只是顺道,过来谈出兵才是他的目的。

岐军在西亚都护作战较为顺利,同时朝廷对赫努采取冷处理,这让赫努感到可能失去继续和朝廷议价的能力,所以赫努是借探病来试探朝廷的口风。

略作寒暄问候,沈云卿继续说:

“护国师此来,是为忽喇出兵之事吧。”

“听闻岐军在西亚都护连战连捷,想来无需我国出兵,岐军应该也能应付自如。”

“其实我朝也没料到战事如此顺利,所以本来是诚邀忽喇一起出兵,一起瓜分好处,但忽喇既然不打算出兵,我朝也不为难贵国,人各有志嘛。”

“人各有志”四个字再加一个“嘛”,混合在一起的语态完全不是“人各有志”四个字的本意,而是暗含了一种嘲讽和傲气。

其实只是沈云卿摆赫努一道,沈云卿很清西亚、崖郡都护的岐军其实还没有摆脱危险,需要明年波兹津参战,薛刚援军抵达之后才算真正意义的脱困。

从最近陆续发回的战报上看,乌兹曼方面的局势很不乐观,同时圣光骑士会联盟在高加索黑海沿岸登陆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而且这是两个多月前发出的消息,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恐怕已经实施了登陆。

目前唯一有利的条件是已经入冬,当地战区的气温低,降雪多,后勤补给很麻烦,不利于燧发枪的作战和人员活动。

岐军方面准备较为充足,被服、装备、设施、储备都很充足,有专门冬季严寒作战的经验和服装,武器也适合在冬季作战,只要熬到明年开春,薛刚的援兵就能抵达。

从事外交工作就得脸皮厚,纵然沈云卿说话不中听,赫努仍然面带笑意不露声色。他说:

“岐军虽然战力了得,但天下却无常胜之军,岐军远在万里之遥,京师鞭长莫及,眼下虽得首胜,但据在下所知,圣光骑士会联盟兵多将广,若是长期对垒,对天朝未必有利。”

“那护国师的意思是忽喇要出兵?”

“呵呵,这还得看天朝的诚意。”

“本王现在身负重伤,诚意恐怕是给不了了,护国师只能亲自去见我朝陛下索要诚意,本王相信陛下一定能给护国师以足够的诚意。”

沈云卿根本不接应赫努的讹诈,所谓的诚意无非还是要工业,只不过赫努不想明着自降身价,而是要沈云卿开价,直到赫努满意为止。

沈云卿推说自己受伤,没有能力继续主持外交工作,让赫努亲自去找女帝说理,女帝一定会给你满意的诚意。

其实这是婉转的拒绝,有点政治常识的都该知道,真要去找女帝要诚意,只能得到一包火。

赫努是聪明人,岂能不知这层关系,他说:

“现如今两国亲如兄弟,我国出兵本无可厚非,但汗王需要一个说服各部的充足理由,若是毫无缘由的牺牲我国将士的性命,恐怕难以向国内交代。”

“这还不容易,圣光骑士会联盟有金银财宝无数,更有贵国垂涎已久的工业,出兵讨伐既能得到金银财宝,又能得到工业,岂非两全其美。”

“但再好,也不如天朝的工业好。海郡王不应该欺骗天朝的盟友,这可不是邀请我国出兵的诚意。”

“呵呵……”沈云卿冷冷一笑,不再说话。

赫努张嘴就是两国亲如兄弟,这要是真亲如兄弟,当年能讹诈天朝老大哥?能把自己亲哥哥给杀喽?

“本王今天有些累了,护国师请回吧。”

“那好,在下告辞,改日再来拜会郡王。”

“文斌,替本王送送护国大人。”

“是。”

赫努的胃口太大,沈云卿不能答应他的条件。

如果只是单纯的要基础工业,问题还不大,有问题的是忽喇什么都要,造枪造炮,造炸药子弹他都要,岐军有什么,他也要,这就不能容忍他继续讹诈。

燧发枪、旧式活门步枪的危害性其实要低得多,但是金属弹壳枪械的危害会很大。

待等赫努、周文斌离去,沈云卿问到周赋: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应付赫努?”

“朝廷命脉与战略工业和与技术是断然不能授予他人,至于其他的工业技术,从日后的经济层面而言,我朝周边与外邦需要发展一些工业,不能与我朝太过悬殊,否则不利于长期的贸易与经济发展。”

“嗯,你说的很对。技术要控制,要拉开与周边他国的技术代差,但周边他国也要发展,否则市场和技术脱节太大,反而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不能咱们已经穿上衣服,人家还在用树叶挡裤裆,这样一来咱们的布料就卖不出去。”

下午,周文斌回宫见到了周启,将情况如实转达。

“如果不能拒绝波兹津对天弥的领土所求,同时还要承认波兹津的要求,这如何能办到。”

“孩儿也觉得办不到,但海郡王似乎有办法,或是说还在考虑。”

“这样吧,让人去将刘大人唤来。”

“是。”

约莫二十分钟后,刘仁举见到周启。

“殿下唤下官有何吩咐。”

周启将情况一五一十告知刘仁举,然后问他:

“刘大人可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呃……这个,恕下官愚钝,下官并不精通外务,对列国并不熟稔,无从猜测如何能两全其美。但是以海郡王的为人,肯定有什么办法,既能让朝廷脸面上过得去,又能满足波兹津的要求。”

其实刘仁举说的是废话,周启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问题就是不知道沈云卿会采取什么法子两全其美,如果能提前知道,他就能先人一步向女帝献上这个妙计。

“看来刘大人也束手无策。”

“是下官无能。”

“这不是刘大人的错,是情势发生了变化,只以为海郡王这次应该会赞同,没料到他会反对。”

周启一直觉得沈云卿“痴迷于”开疆拓土,波兹津索要势力范围,岐帝国也能瓜分到好处,本以为沈云卿会同意,但没料到这次会出人意料的反对。

其实周启,也包括绝大多数的将领和文官,仍然局限在王朝政治下,目光没有到全球格局。

而且沈云卿搞扩张,都不是赤裸裸的吞并,而是要有正当合理的借口。

自灭腊婆开始,朝廷对外战争都有正当借口,没有哪一次是说灭谁就灭谁。

沈云卿喊停达忽哲和赛思马花在阿瓦达提对天弥诸国用兵,也是这个道理,没有正当借口扩大战争,同时阿瓦达提需要巩固地盘。

朝廷如果公然承认波兹津吞并天弥诸国,会引起大范围的政治示范效应。

今天你吞并他,明天他吞并你,地缘政治就会陷入动荡和瓦解,哪天也可能轮到天朝的头上。

此外南亚次大陆的土地面积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比波兹津大了七八十万平方公里,而且土地富饶,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如果让波兹津得到南亚次大陆,其将一跃成为世界大国,甚至强国,这无异于给日后树立潜在的敌人。

退一步说,南亚次大陆这么好的土地,凭什么让分给别人。

所以这件事上的着眼点不同于以往岐帝国吞并别人,而是关系到国际政治力量的平衡和国际潜规则,有些先例是不能开的,哪怕自己再困难,也不能开这个先例。

两天后,沈云卿的上书送到女帝案头,公孙芸惠召集内阁紧急磋商。

“诸卿对海郡王奏本有何看法?”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此法虽然朝廷面子上能像诸国交代,但恐怕波兹津方面会对我朝不满。”张祥觉得沈云卿的计策不靠谱,但他没反对,只是说不靠谱。

“兵部呢?”女帝问道陆争。

“回陛下,如果只论国与国之间利害关系,臣赞同海郡王此计。凡应以我朝利益为上,人情面子为轻,如果人情面子有用,周邦也不会先后对我朝翻脸动手,可见国与国之间人情面子薄如纸。”

“户部呢?”女帝又问桑劲川。

“臣以为我朝利益为上。”

“郑王以为如何?”女帝问周启。

“启禀母后,张相所虑不无道理,如果采取海郡王计策,波兹津恐怕会对我朝不满,此计还应慎重。”

为了既要国家面子上过得去,同时还要满足波兹津的要求,沈云卿就出了一计,提了三个要求。

首先第一个条件是,二十年内不准入侵天弥诸国。

第二个条件是波兹津成为其帝国的属国。

第三个条件是天弥诸国以仆从国的身份受波兹津控制。

先来说说第一条,二十年内不准入侵天弥诸国,沈云卿还给找了好几条像样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波兹津如果要发展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你们没有资源投入战争当中消耗,而战后的统治又要付出极大的成本。

第二个理由是与圣光骑士会联盟的战争无法明确何时停止,也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经济代价,你们战后再去侵略天弥,还要搞工业发展,没那么多的精力和资源。

第三个理由是岐帝国与乌兹曼在天弥诸国有大量商业利益,你们这么一打,会影响到其帝国的商业利益,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可能影响到乌兹曼。

所以需要时间做经济上和外交上的沟通准备,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