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185

第1185章 高彭贵迁居

隆元二十年后,通过之前七年的经营和完善,沈云卿推出了一系列开禁和改革方案,同时为了重塑市场和经济秩序,铲除经济毒瘤和顽固地主,以金戋寺为平台,金戋寺扶持的商人为抓手,通过经济和商业手段,挤压和挤垮了一大批地主、财阀、商人。

这些人既是地方上的大资本,同时又有劣迹前科。

此外对那些严重犯罪的贵族、豪强、财阀、地主进行行政、经济、刑事的制裁,打击掉了一大批的犯罪经济个体,从而扭转了全国的经济大环境。

但这些人之外,难免会通过经济波及影响到相关的其他人,这些其他人也许未必是朝廷整治的对象,但不可否认经济的关联性会影响到他们。

一旦朝廷打击的犯罪经济个体垮台,这些依附于犯罪经济个体的地主、财阀、商人也会受到波及,然后他们把自己的损失,归结为是朝廷的剥削和压榨,导致了他们利益的受损,而世济堂就喜欢发展他们这样的成员。

但事实上,这些利益受损者很少去反思自己的问题,无论朝廷如何打击犯罪经济个体,他们这些关联性人员其实并不受到朝廷的法律制裁,只是受到经济影响,朝廷并没有扩大打击面。

而他们这些受到经济影响的人,虽然受到损失,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倾家荡产,他们的财富仍然可以让他们狼吃狼用吃喝不愁朗,比起普通的农民和老百姓,他们仍然算得上富足。

但是他们把自己的财富损失,归结为朝廷的残暴不仁,在沈云卿看来,这是资本贪婪,也是基本教育的缺失。

一个受过正常教育的人,在明知道自己参与犯法的情况下,又被国家宽大处理,进行一些罚款,即便心里不服气,也不会上升到对统治阶层的不满,而是发些牛脾气,骂几句就算了。

而这些犯法商人,却把自己的损失,归结为统治阶层的残暴和剥削,这显然不是正常思维。

这就不难怪古代为什么要有连坐和灭族抄家,连坐除了能震慑与罪犯有关人员之外,其实很大的作用是把与犯罪有关的不满人员给一并解决掉,从而把对统治阶层的不稳定因素扼杀在萌芽。

因为古代就没什么社会教育,人的思想认知觉悟其实没那么高,加上官场本来的黑暗,所以人是有反抗情绪的。

朝廷官场长期的腐败和官僚,让老百姓对官府的行为,哪怕是合法行为也充满了敌意,这就让犯罪的商人、地主、财阀更加痛恨朝廷。

因为他们犯法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把贿赂官员的经济成本给赚回来,现在朝廷把犯罪官员给免了,同时又打击了他们,他们当然是不满的。

密党的规模已经很大,人员众多,日后连根拔起之后,需要有一个善后的兜底措施,处置那些中下层的密党成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即便今天铲除了世济堂,明天还会冒出更多的秘密社团,影子资本会像癌症一样阴魂不散。

结束与孟曾泽谈话后两天,舅舅高彭贵,舅母李贞珠坐船抵达神都过年,这次是把整个家当都搬到了神都,不再回金陵,从此在神都养老带儿孙,产业则交给李家打理。

“这一年不来,神都又是变了样子,真是越来越看不懂喽。”

“今后岳父大人长居神都,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莱王说的也是,兴许是金陵太小,不如帝都繁华,变化太快,让人应接不暇。”

高彭贵年年来神都,神都年年都在变,甚至上半年和下半年就能有很大差别,其实正说明经济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相反如果城市的面貌几年十几年不变,恰说明经济发展停滞,民生需求无法满足。

“爹,这次是不走了吧。”高若萱问。

“不走了不走了,今后就守在这神都城,和你娘给你带儿孙。”

“爹,诺姌可是又怀上了,许又是个大胖儿子。”

约莫一刻钟后,沈云卿姗姗赶到莱王府。

“舅舅请受外甥一拜。”

“哼,你这一拜舅舅可当不起,给你舅妈拜吧。”

高彭贵故作姿态,摆起老资格。这时舅妈李贞珠说:

“云卿,你爹你娘呢,雪琳、玥儿、龙菲和孩子们怎么没一起过来?”

“爹和娘还在轩禾书院岳父那里,雪琳、玥儿、龙菲和孩子们都在各处忙着,正在来此的路上,许得再等一会儿。表兄与嫂嫂正忙公务,没外甥自如,所以脱不开身,得酉时初才能出宫。”

“现在天下国泰民安,朝廷顺风顺水的,还能有这么多公务要忙啊。”

“舅妈,这天下承平国泰民安,朝廷怎么就不要忙了,难不成天下太平了,朝廷就无事可干了?朝廷真要是无事可干了,天下就真不太平了。朝廷越忙,说明天下越好,这要是人浮于事,朝廷无所事事,恐怕就真有问题,所以还是忙得好,但也不能瞎忙活。”

舅妈李贞珠的逻辑纯粹是采茶逻辑,农忙的时候吃力不讨好,农闲的时候正好是卖茶收钱的时候。

所以李贞珠的逻辑就是,朝廷越忙,国家越不正常,朝廷越清闲,说明朝廷越好,因为采茶和卖茶就是这个规律,采茶、炒茶都是最苦最累的环节,只有卖茶的时候才是最幸福收钱的时刻。

可要是按这个逻辑治国,那肯定是有问题的。这官员要是闲的发慌还有收入,那不是人浮于事,贪污受贿成风了吗。

但是忙活也不能瞎忙活,瞎忙活也不是什么好事。

继续扯了一些鸡零狗碎,沈云卿问道高彭贵:

“舅舅,田先生现在可好。”

“一直都挺好,此番本想让田先生一起来神都,他死活不肯,只好安顿在府里颐养天年,今后恐怕就冷清喽。”

“是嘛……”

黄泫策今年九十整,游历天下之后,隆元二十年在高家定居,一住就是将近二十年,沈云卿、玥儿、高鸿、高若萱都曾去金陵看完过几次,老家伙还挺硬朗。明年南巡,沈云卿打算再去见黄泫策,有些问题正好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