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06

第1206章 会见赵元

翌日清早,沈云卿坐马车前往星子亭的星子楼,百族大会多数代表团都住在星子楼,一些则住在滴翠湖。

星子楼是按“宾馆”标准建设的三层混凝土建筑,虽然名义上还是客栈,其实内部的布置格局和现代宾馆没什么两样,但是装修遵循了当下的风尚。

星子楼一楼是接待大厅、餐厅、会客室,二楼和三楼是住房,宾馆全部通电,但还没有通自来水和热水,但是已经预埋了水管,明年可以供水。

这个点上腊婆代表团还没起床,腊婆族生活节奏慢,民风懒散,南征腊婆的时候就可见一斑,即便是腊婆军,也有睡觉睡到天光大亮的习惯。

这些个头人和贵族,基本上就没什么时间概念,睡觉都是睡到自然醒。

沈云卿安排了早餐,等在一楼会议室,直到七点半,赵元、拓客、蒙颂、叶巴、珞鼎拿甘等二十多人稀稀拉拉来到会议室。

“让王爷久等多时,都是我等不是,还请王爷恕罪。”

“承王不必在意,到了神都,就是自己的家,大家随意就好。神都还住的惯吗。”

“住得惯,朝廷安排非常周到,我等感激不尽。”

“诸位都坐吧,一起用餐。”

代表团的饮食都按民族习惯制作,外藩寺有专门的広(guang)膳署,专门负责外宾饮食的部门,而尚膳监和太仆寺负责国宴,如是重大的外宾国宴,则由広膳署负责。

腊婆代表团此行以赵元为首,来了拓客、叶巴、珞鼎拿甘等二十多人。其中赵元、拓客、叶巴与其他七人是老熟人,珞鼎拿甘和剩下的头人都不熟,都是近些年初露头角的头人。

其中珞鼎拿甘是腊婆土部毕虚桐长子之子,叶巴是土部大头人喀昆的女婿。

喀昆、毕虚桐、纳拉图都年事已高,阿萨雀于泰德六年过世,穆斯旺要留守处置族务,吴应也要留守腊婆处置政务脱不开身,能来的基本上都是腊婆各部的典型代表。

“自从隆元二十九年一别,已是十一年未去腊婆,听说腊婆各地现如今繁荣兴旺,人丁大幅增长,百姓丰衣足食,承王可是功不可没呀。”

“呵哈哈,都是朝廷任人唯贤派遣能吏治理有方,我等只是坐享其成,功劳愧不敢当。”

“如没有各族戮力同心携手开拓,腊婆也无法长治久安繁荣兴旺,承王与诸位头人的功劳还是有的。承王此来向朝廷请奏的事宜,朝廷正在考虑,本王也认为及有必要。但本王还是建议承王在百族大会结束之后,前往中原各地走走看看,然后再做细商也不迟。”

赵元这次过来,一是要铁路,二是要电力和电话,三是要工业。

无论哪一样,朝廷和沈云卿其实都有在腊婆推动的计划,但眼下还不能立即上马,需要时间周期。

首先是铁路,现在朝廷在广东、福建、浙江、江东、淮东修铁路,全力修通都护单线铁路,四五年内拿不出更多的资源投入交趾和腊婆,因此腊婆修铁路,最快也要五年后,广东、福建、浙江、江东铁路链接打通之后,才能修交趾腊婆铁路。

而且还要在长江上建铁路桥,才能通过铁路,把一些重型设备运往广东,参与铁路建设。

不过腊婆铁路如果能打通,对腊婆的经济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腊婆一年能种四季稻米,甚至是糯米,一旦有了铁路,腊婆的米就能输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善当地的民生。而且腊婆的米太便宜,即便他们现在一年只种两季,腊婆的米价成本也只有每斗八九文,如果种四季,成本能降到每斗六文钱,是现在本土朝廷补贴价格的四分之一。

如果腊婆也执行朝廷的补贴托市政策,腊婆农民的收入将是本土农民的三倍以上。

但是腊婆各族天生懒散,你就是贴钱给他们,他们也不想干太多活,所以这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关键还是要加大岐民移民和海外人口移民,岐民和海外移民能吃苦耐劳工作勤奋,岐民更是一年种四季稻米,但就是运不出去。

海运的成本太高,腊婆的米目前只能卖到交趾和广东沿海一带,继续深入内陆,价格就会迅速增加,除非有万吨船。不过现在有了明轮船,成本会降低一些,但局限性仍然还很大。

至于电力和通信,目前火电机组产能十分有限,处神都之外,目前仅在江南、江淮、河北、河南、关中、巴蜀、岭南、陇西八道各建一处火电站,同时配套若干小水电。

以上八道电力联网后,基本上可以将湖南、湖北、贵州、广西、云南、东北、塞外、交趾的基本通信电力全部覆盖,保障基本的电话和有线电报的通信没有问题,腊婆也能分配一些电力。因此腊婆目前没有单独建造火电站的必要。

而且朝廷现在需要优先打通都护通信,因此要在呼延、天山、西域、琨郡、西郡、崖郡、西亚都护建立火电站,火电所需要的蒸汽锅炉和轮机的生产,短时内无法再给腊婆分配资源,腊婆只能从本土拉输电线。

至于工业,发展蒸汽动力已经不划算,日后是电力设备的时代,腊婆短期内没有建造电站的计划,拉入的电网也不够支撑工业设备运转,所以工业也搞不出来。

而且本土还没有向地方下放工业,腊婆就更谈不上分配工业配额。而且腊婆工业不能做的太大,必须和本土拉开一些差距,以免日后腊婆出现独立倾向,拥有大规模工业基础会是一个祸害。

但有些内容涉及到朝廷对腊婆的政治安排,而有些内容不方便说,所以沈云卿打算安排赵元等人,乘坐火车前往关中、河南两地看看走走,让他们知道本土都还没有工业,铁路发展需要时间有难度,让他们降低自己的期望,否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腊婆这些年的发展超出了朝廷预期,预期中的腊婆可能会有接连不断的叛乱,经济仍然停留在农业形态。但从这些年的发展和调控来看,腊婆的经济出达到了农耕文明经济的最高水平,进入小商品经济的门槛。

造成这种原因的因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三点。

一是朝廷政策倾斜和技术输入,朝廷向腊婆派遣了大量技术工种,传播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提供先进的农具,大量的畜力,得以让腊婆农业从战后迅速恢复。

二是当年的封爵迁民计划,腊婆各族迁入江南、江淮,岐民迁入腊婆,同时腊婆特产本土专营,给腊婆输入了经济动力,提供了广大市场。加之本土经济繁荣,就刺激了腊婆从单一农业,转向商品贸易和商品经济。

第三点就不得不说海上贸易,海上贸易的打开和繁荣,其实超出了岐帝国的预期。

尤其是最近十年,朝廷与乌兹曼的关系出现根本性转变,岐帝国的海上贸易的局面彻底打开,海上的贸易繁荣带来了经济活力,进一步刺激了腊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同时西方船队也在进入亚洲,带来了西方贸易,腊婆地处南海窗口的巨大地理优势此时凸显无疑。

沈云卿当年坚持打腊婆,其实就是为了延伸岐帝国在南海的触手,为岐帝国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贸易窗口,现在看来,这个战略目的已经超额完成,并远超过预期设定目标。

经济繁荣会带来社会稳定,人人有事可干,减少了无业和无保障群体,社会的矛盾就会极大减少,叛乱也会因为利益的红利而被摒弃。

腊婆之所以没有叛乱,除了归功于当年沈云卿的收心战略,经济繁荣和用人得当功不可没,否则日子还是一样的清苦,物质生活还是一样的差,就是不想造反也要造反,更何况是占领区。

由此可见,腊婆历代国王根本就不会经营国家,完全是在瞎搞。

早餐会谈了很多,大家七嘴八舌什么都说,百无禁忌,但在女帝面前,要收敛的多。

腊婆各族现在基本融洽,部族与部族之间的冲突几乎未在发生过,换做是三十年前,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冲突。

因为赵氏政权没有办法调和各部族的矛盾,只能用以大吃小,分小蛋糕的办法,平衡各部落,所以就需要制造矛盾。

腊婆目前主要的问题仍在中南半岛中部地区,划入岐帝国势力范围的大量土部和原住民,经常还有矛盾冲突,目前的方针是“围居”战略。

既通过向原住民周边迁徙定居点的方式,把原住民围在他们的领地之内,他们领地之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领地之外,要遵守腊婆和朝廷的规矩。

同时朝廷加大对这些定居点的物质输入,加强与原住民的商品交易往来,尽可能软化他们的立场。

但话说完全可以武力清除,岂不更方便。

对,说的没错,是可以用武力清除。但问题是岐帝国现在是多民族帝国,你在做,其他人在看,他们什么想法,什么感受,最后都会反映到现实当中。

而且是在腊婆家门口干,腊婆各族到时候就会在想,今天能对付原住民,日后朝廷也会这样对付他们。先在朝廷给他们的甜头,是为了哄骗他们,等到什么时候没有了利用价值,他们就是这个下场。

所以很多事情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