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33

第1233章 半路杀出个长公主

就在开朝不久,段莹玉还没消停,许茹柔带着女儿周婷玉、周莲来到泸溪宫,一下给跪了,苦求沈云卿放过她们母女三人。

其实都是戏,如果不搞得太惨,女帝那里骗不过去。

但这还没完,只是刚开始。早朝一散,欧阳羽火速杀奔泸溪宫兴师问罪。

“这么大的事,为何事先不与我说一声。”

“说了你们不同意,不说还是不同意,我怎么办。”

“你若事先说一声,也不至于闹得如此之大。”

这要是不闹大,女帝能妥协让步?

且不说这件事是沈云卿和周晟、许茹柔三人密谋的,即便就事论事和沈家、高家、欧阳提前打预防针,沈家、高家、欧阳肯定都反对,既然都反对,那说了还有什么用。

相反如果事先说漏了消息,就不可能制造出今天这么大的舆论压力和效果,也就无法推动这件事顺利进行,所以不能事先说。

“我若是说了,嫂嫂你有办法让赵元认同其他婚事?”

“那你也不能瞒着我呀。”

“瞒着与不满着,都改变不了现状,又有何不一样。”

其实不一样大了去了,只有把这件事给炸锅搞大了,炒起来,才能让女帝中招,才会同意让步,如果这件事像温吞水一样,肯定成不了。

所以如果这件事炒不热,是可以改变现状的,女帝会指婚她人下嫁腊婆,对赵元其实影响也不大,该给的朝廷还是会给,一样也不少,甚至沈云卿私底下还会多给一些补偿。

但是欧阳羽蒙在鼓里,所以沈云卿说改变不了现状,欧阳羽也是这么认为,无论沈云卿提不提前说,这件事改变不了沈、周两家必须有个女儿下嫁的事实。

“现在事情已经闹大,莱王那里你准备如何交代。”

“此事应以朝廷大局为重,还是得请嫂嫂与表兄解劝莱王。”

“你说得容易,谁家女儿远嫁万里不心疼。”

欧阳羽嗤之以鼻,这时段莹玉也不忘煽风点火:

“欧阳说的是,自己没掉过肉,不知道疼的滋味。他就是没肝没肺,不知道我们做女人的苦。”

就在欧阳羽兴师问罪,段莹玉轮番批斗的同时,散朝后周启跟随女帝前往金律园,边走边说赐婚一事。

“腊婆干系朝廷南疆长治久安,赵元身份有非同小可,儿臣以为结好赵元是朝廷的上策,换做儿臣,儿臣也会这么做。”

“哦,郑王也赞成将莱王之女指婚给赵元之子。”

“儿臣不敢替莱王做主,但换做是儿臣,为了朝廷的江山社稷和长治久安,儿臣会义无反顾。”

不出沈云卿所料,周启中套了,沈云卿料定周启肯定要在这件事上扮演推动者的角色。

首先,周启和周晟的性格截然不同,周晟是性情中人,周启是权术政客,为了政治利益,周启可以在家庭上做出让步,如果周启现在还有未出阁的女儿,肯定会下嫁给赵安宁,他一定会这么做,因为绑上了赵元,就能给他加分。

其次是,周晟现在先表态了,不同意女儿嫁给赵元,周启性格又决定了他会嫁女儿,因此通过这件事,可以清楚看出周晟受困于儿女私情,面对国家大局,周晟的做法不符合国家利益,周启的做法符合国家利益。两者相比较,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周启通过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从而反衬出周晟没有大局是非观,而周启能为了朝廷大局着想,无形中占领了政治道德制高点。

而且周启说话也很有技巧,不回答女帝的假设问题,而是说自己的态度,这就更能说明周晟的态度不符合国家利益。

其三是女帝对周启性格了如指掌,如果周启反对周晟女儿出嫁,女帝反而会产其他看法,所以周启态度上一定是支持周晟嫁女。

沈云卿正因为知道周启的性格、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算计好了周启肯定要出面,或者女帝找周启商议,周启一定会推动这件事,只要周启出面推动这件事,至少就成功了一半。

就在母子二人说话时,王素琴前来禀报:

“陛下,长公主来了。”

“哦!”

女帝此时琢磨着赐婚这件事和自己女儿并无直接关系,她来做什么,或者说是其他事。但这个节骨眼上过来,除了能是为赐婚,不太可能是其他事。

少时片刻,周玉凝来到女帝跟前:

“女儿见过母后。”

“何来这些规矩,快过来为娘身边。”将周玉凝搀到身边,女帝继续又说:“玉凝今日怎会想到进宫来见为娘。”

“女儿今日听说母后要将三弟的女儿指婚给承王之子,所以前来向母后闻讯此事。”

“哦,玉凝难道是来替莱王说情?”

女帝觉得意外,所有的各方势力和情况都给考虑在内,唯独薛家这件事上应该最没有利害关系,周玉凝突然过来,女帝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利益关切。

“女儿倒非是为了三弟说情而来,女儿是觉得此事还能缓两年。”

“缓两年!”女帝终于明白了,周玉凝缓两年的意思,因为缓两年薛家确实有个女儿够得上出阁,就是薛仲安和周玉凝长子薛睿的长女薛云娘。

薛云娘今年十三岁,再等两年就是十五岁,十五六岁出嫁的情况现在很普遍。而赵安宁今年才二十,等两年也才二十二。

可女帝就纳闷儿了,薛云娘是周玉凝的孙女,女帝的重外孙女,周玉凝能如此忍心?

其实还别说,只要周玉凝没说出口,以上这些还都是猜测,既然是猜测,那就是不能做数的。

但语言就是一种艺术,政治是一种哲学,很多话不用明着说,局中人其实都应该明白,如果不明白,说明你还嫩。因此这个时候女帝和周启都已经明白其中的玄机。

但是薛家如果个赵元结亲,利弊关系非常复杂,首先对薛家是有利的,无论是财力、政治势力,都是绝对有利的。对薛家有利了,对朝廷就是不利的。

而对薛家不利的一面,也一目了然,就是薛家的手伸的太长,势力膨胀太大,暴露无遗,容易引起女帝和其他势力的警惕。

同时对朝廷也有有利的一面,就是日后可以通过薛家军,更加抓牢腊婆的统治,但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

因为用谁都能抓牢腊婆,但唯独用薛家抓牢腊婆最不可取,是绝对的下下策。一旦薛家抓牢了腊婆,反过来薛家也抓牢了朝廷,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女帝觉得这么明显的破绽,薛伯充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自己女儿也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应该还有其他目的。

“玉凝,为何要缓两年啊?”

“一来,缓两年后,三弟的女儿届时已经出阁,便无今日的困境。二来缓两年承王赵元还有一个小女儿,正好与睿儿的子辰相配。”

女帝觉得自己已经很能算计,但算计来算计去,居然到头来被自己女儿算计了。

薛云娘是薛睿的长女,但薛睿还有一个次子薛子辰,今年十二岁。

周玉凝厉害就厉害在,她明知道把孙女嫁给赵安宁犯政治忌讳,所以她不这么做,她把赵元的小女儿赵静给娶回来。

薛子辰今年十二岁,赵静十四,大两岁倒也没关系。

而且这里面有一个加法和减法,减法是赵元的独子没能娶到符合心意和分量的媳妇,这是做了减法。但赵元的小女儿嫁给了足够分量的丈夫,这一加一减之间就踩平了。

而且这样一来还带来一个直接效果,就是两年之内周晟肯定要把女儿嫁掉,两年后周晟与赵元就无法联姻,对周启和薛家都是有利的。

同时无论周晟女儿嫁不嫁给赵元儿子,对周启影响都不大,但周启已经在女帝跟前表现了自己,就是拿到了加分。

而薛家侧通过与赵元联姻,也能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可谓是一箭多雕。

最后,即便周晟把女儿嫁给了赵安宁,周玉凝也成功把想为孙子薛子辰定亲的意思传递给了女帝,这门亲事的成功率就高得多。

女帝震惊之余,对自己女儿又有了深刻认识。但姜还是老的辣,女帝根本不做正面回应,转而岔开话题:

“陪为娘走走,散散心。”

“好的,我来扶母后。”

……

上午稍晚,欧阳羽前往云朔苑去见周晟,谈了得有两个时辰,同时楚惠儿也拉着儿子察浒邰上门讨要一女两嫁的说法。

而与此同时,许石坦、许宁、许平丞到了泸溪宫,他们昨晚就知道了消息,今早进的宫里,先去了云朔苑见周晟,欧阳羽到云朔苑后,三人又来泸溪宫。

沈云卿琢磨着三位肯定捉急,但见面后态度明显有些异常,丝毫感觉不到许石坦、许宁、许平丞三人的焦急伤心,相反情绪还很平静,而且话里话外透着还很乐意的态度,似乎把外孙女给嫁了,他们还挺高兴。

但嫁女儿这件事,许茹柔亲口说过,她并没有告诉许石坦和许宁,所以这件事他们应该蒙在鼓里才对,这要是许茹柔没透漏口风,许石坦、许宁现在的态度,那就有些让人心寒了。

自己的外孙女远嫁万里之遥,你们非但伤心,还莫名的开心高兴,沈云卿琢磨着,这三位是见钱眼开,巴不得找一个大金主做靠山。

这是幸亏许茹柔没说,徐如若又是透漏了口风,这三位现在能开个part庆祝一下,被女帝知道后,还不知道怎么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