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40

第1240章 趁你病我赖账

阿里木这句话其实是两个意思,一个是阿里木想让沈云卿先开价,他好砍价。因为双方都不了解对方在战争经济层面的模式,所以就不知道对方开价的水准多高。

二是阿里木已经在砍价,他说的很清楚,借款越多,如果利息越高,偿还的压力就越大,言外之意,如果岐帝国要价太狠,可能会有风险,至于什么风险,大家都明白。

所以沈云卿这么说:

“首先一点,本王容许贵国还款期限为二十年,无论借多少,产生多少利息,可以在二十年内还清,而无需战后短期一次性还清。如果二十年后仍未还清,可以进行磋商延期偿还。

其次本王并不清楚贵国借贷与偿还利息的情况,有鉴于这是两国第一次进行借款,本王将尊重贵国的习俗,请教长阁下先出价。”

闻讯可以二十年分期还清,阿里木还是有些意外。他虽然知道岐帝国的银行借贷能分期还款,但是在中东地区,借钱还钱都是短期内还清,概不拖欠。

由于条件太过优惠,阿里木有些意外,迅速与身边的大使用俚语沟通许久后,阿里木继续问道:

“如分二十年偿还,是每年计息,还是一次性计息后分二十年偿还。”

“这要看贵国准备偿还多少的利息。”

“如果是每年计息,不利滚利,我国将以每年七分的利息借贷。如果是一次性计息,分期偿还,我国愿以两倍本金的利息偿还。”

“呵哈哈……教长大人算的真是精妙。”

七分利息就是年利息7%,理论上本金十年翻一倍,由于岐帝国现在不实行利滚利计息,所以如果本金能存二十年,二十年后得到两倍的本金。所以阿里木一次性计息分期偿还的利息,也是给的两倍。

因此无论是每年计息,还是一次性计息,最后都是两倍的本金,果然老奸巨猾。

眼下岐帝国无论存款还是贷款,都不实行利滚利,也就是存款利息满一年后不计入本金继续产生利息,贷款利息不计入本金继续计息,而民间钱庄多数仍然继续按利滚利操作。

金戋寺之所以不进行利滚利操作,主要是为了减轻贷款的压力,如果利滚利,贷款就会无形中增加成本和还款压力。

阿里木清楚知道金戋寺现行的利率制度,所以他算准了百分之七的利息,二十年后是本金的两倍。一次性计息也出价两倍,无论怎么选,都是两倍。

但是分期计息要划算得多,因为利息是不计入本金的,所以如果乌兹曼借一千万,他第一年就还了五百万,那还了的五百万就不计息,剩下的五百万才会计息,这样一来要是他们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还账,那就是一分钱的利息都不用还,沈云卿岂不亏死。

不过阿里木也暴露了底牌,他的承受能力是两倍本金的利息,这已经超出了沈云卿的预估,但两倍的利润风险还是太大。

虽然分期二十年偿还,但是谁也不知道二十年内会出什么幺蛾子,同时沈云卿不认为战争之后,乌兹曼的经济会很乐观。所以他打算这么干。

“这样吧,偿还年限暂定为二十年,偿还利息暂定两倍,本王建议一半用每年计息九分偿还一半,但不得提前五年偿还,一半用一次性计息偿还,但允许提前偿还,教长阁下意下如何。”

“看来是被王爷识破了。如果每年计息的一半借款五年后可以全部偿还,一次性计息的部分可以提前偿还,是否无需继续偿还任何本金利息。”

“是的,对贵国而言,如果五年后可以偿清本息,贵国可以更少支出利息。同样的,如果能保证一半借款五年利息的收入,我朝也能保证贵国一口气全部偿还每年计息本金,而损失的利息,对双方都很合理。”

设置还款最低年限门槛是现代银行重要的手段,就是防止贷款人从银行今天借了巨款去周转,明天就偿还,导致银行借款利息收不上来,还给别人利用了资金的尴尬局面。

所以现在还房贷,银行都限制五年或者十年年不能还清贷款,就是为了银行赚利息。

目前金戋寺和钱庄还没有这个最低还款时限门槛,其实也是为了利于眼下经济的发展,而不设置这个门槛。

因为当前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其实和沈家百通利当年一样,家里不是没钱,而且就缺一些稀有的头寸去周转,然后能迅速还上。如果没有这批稀有头寸,就可能因为有钱而破产。

如家里有很多铜钱,在贵金属兑换机制没有开禁的时期,铜兑白被限制。而你手上恰好有铜钱,但就是兑不到白银,结果因为白银流动性枯竭反而破产了。

这种非本币而是因为硬通货而破产的情况很多。

如国际交易一定需要用米元,同时又是购买某些紧俏设备、资源和技术,结果公司企业死活弄不到米元,虽然有很多本币,但是因为没有硬通货购买紧俏设备、资源和技术,导致公司企业无法生产更好的商品,最后国际竞争中失败,最后被别人反攻国内市场导致破产,这种因为特殊资金头寸周转不灵的情况非常普遍。

除了金钱硬通货头寸之外,有些借贷并不是以资金头寸的形式出现,而是某些资源或者技术、设备。

如某项技术是通往更高层级科技必须要的门槛,且只有一条技术路径,你如果无法攻克该技术,就无法突破瓶颈门槛,发展新一代的技术产品。

但是如果有了专利局和研发体系,就能将资金转化为技术。但如果资金来源成本太高,就可能导致技术成本过高,甚至等不到技术突破就可能破产。

因此不设置最低还款期限门槛,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早期,能带来社会融资的便利。

除了不设置最低还款期限门槛,金戋寺还从事商品和资源头寸的借贷,方便民间周转。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乌兹曼作为国家实体,这种模式显然并不合适。而且乌兹曼国内的贵金属保有量极高,这次战争的前景也较为乐观,只要乌兹曼国内没遭抢,借款后有非常可靠的还款能力。

为了防止他们借了巨款去周转,然后一口气全部还清,造成借鸡不生蛋还鸡的局面,就得设置一个门槛。

一半按年计息的借款,只有借满五年后,才能一次性偿还,利息百分之九,五年内按二十年期分期付款。另一半按一次性计息,允许一次性还清,或者分几年、二十年而还清。

一次性计息,是在还款年限之内,以一个明确数额,得出所有利息而后,这种计息方式通常都是本金的数倍。达成借款协议之后,最后还款就按达成的还款协议记账。

将借款还款方式一分为二,既避能降低乌兹曼方面的还款压力,同时还能保证资金的收益。

当然,并不是沈云卿这个奸商良心发现,而是为了日后更长远的国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现在给点小恩小惠,日后可以更好的与乌兹曼经济合作,这才是真正的利益。

谈妥了偿还方式,但不等于日后一定会用资金偿还,还需要确定偿还“形式”。因为资金是有风险的,哪怕你能拿到全部还款,也会因为经济波动、购买力波动、货币贬值等问题而亏本。

虽然当前岐帝国经济稳定、货币坚挺,乌兹曼还款一定是用贵金属还款,但是还款形式的多样化才最保险。

想当年法国支持米国独立战争,借给了米国大量资金,其中还有很多黄金。但米国建国之后,却用印米元的办法还债,想印多少印多少,结果坑了法国人一口老血。

可话说法国人当时也挺牛掰,米国这么卑鄙,为什么不找米国算账?

所以说,人倒霉的时候喝水都塞牙缝。法国同志是支持了米国和叔叔英国佬开干,但法国也没落个好下场,这个时候法国就闹大革命,趁你病我赖账,就是天经地义,你拿我怎地。

这米国刚独立,无论是法国保皇派还是革命派,都想要得到这笔还款,于是就造成债主有求借款人的局面。

也就是说,借债的理直气壮,而把钱借出去的这位心虚了。

这种情况下,你求着别人还钱,条件当然任由别人开。于是米国开足了印钞机两边还款。

除了米国干过,阿三也坑过红色毛熊。

当年苏联解体,苏联借给了印度几百亿米刀元,印度看见苏联解体后,立马变脸,说要米刀没有,等额的卢布你要不要。

而这个时候卢布兑米元,从一比一,跌倒了一比两百,阿三用九十年代的米元对卢布的汇率,还八十年代的卢布。

也就是说,苏联解体之前借给了印度五百亿米刀,等同于五百亿卢布的话,现在苏联解体,印度还是用一比一的汇率还钱,用五百亿卢布还苏联的债。但是,这个时候卢布跌倒了两百兑一米刀。

所以国际借款其实是有风险的,即便是用贵金属结算也有风险。

如当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英国人就坏得很。

米国通过一战二战窃取世界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之后,由于经济霸权需要实物支撑,所以就订立了米刀金本位。但后来随着米国挥霍无度,导致黄金兑米刀入不敷出,于是就耍赖。

而英国这个老牌帝国怀恨得很,米国搞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他就知道这体系不靠谱,因为英镑的崩溃就是给金本位玩坏的。所以英国佬从美国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起,就不断用外汇换黄金。

后来戴高乐也发现了这个诀窍,于是欧洲双雄私底下以政府和企业的形式,从米国大量兑走黄金,挖了墙角。

在黄金贵金属价格较低的时候大量买入,等到米国发现手头的黄金快没了,然后英国人开始大肆散播消息,黄金价格暴涨,结果狠狠赚了一笔。

所以国际借款的风险其实很高,因此借款应该确定多种偿还形式,防止一种偿还形式出现问题,还有其他备用选项。

而且这次是第一次国际借款,需要定个基调和模式,给日后一个参考,因此又有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