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46

第1246章 最佳影帝奖

略作浅谈,话题转向这次借款。

“母后已将借款事宜详细告知本王,虽说此番是由海郡王出面借款,但本王还是担心这借款若是有个闪失,损失的虽是郡王的财富,但伤却伤及朝廷,不知海郡王可有考虑。”

“郑王放心,此事沈某做了万全准备,就算钱全赔了,我朝也不亏。”

“嘶……钱全赔了如何能不亏?”

“呵哈哈,来,沈某先敬郑王一杯。”

“好。”

从这一点上能看出,周启和女帝政治风格上的很大不同,女帝是不想自己承担风险,但同时又要捞好处,所以女帝既不想自己拿钱出来,也不想让国库拿钱,但沈云卿拿钱出来,女帝就觉得没问题。

女帝不担心沈云卿亏本,相反沈云卿如果血本无归,甚至是削弱沈云卿的一次机会。如果沈云卿赚了,女帝也能薅羊毛。

但是周启不这么认为,无论损失谁的钱,都是国家的损失。

比方说,企业家揣着一百亿去国外投资,结果全亏了,这是个损失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乍看是个人的资金,但如果这种案例不止一个,而是有一万个。造成一百万亿的个人损失,这就会给国家财政税收和国内经济运作带来巨大问题。

因为这一百万亿如果用在国内经济市场的运作,就能产生就业、消费、税收。但现在这一百万亿损失在了国外打了水漂,就成了人家的收入,反过来人家再用这一百万亿到你国内来消费,就是白白买走一百万亿的商品和服务。

所以私人资本在国外的损失,本质上损失的还是国家经济力。

周启思考的角度和女帝完全不同,而周启这么想,其实并不完全出于国家经济层面的考虑,而是出于帝王心性。因为周启认为沈云卿的财富属于“皇室”,因此沈云卿的损失,就是皇室的损失。

但女帝虽然也有这层想法,但是没有周启根深蒂固,因为女帝现在比沈云卿富有,对女帝来说损失的起,而且如果沈云卿发生重大经济损失,女帝是乐见的。

而周启现在没有接管内司府,不知道女帝经济实力的厚度,当发现“皇室资产严重流失”,他肯定会比女帝更重视。

不过周启考虑的也不无道理,但凡是都有万一,万一赔本了怎么办?

所以得有一个兜底保障:

“郑王放心,万一借款赔了,其实还不至于赔的太厉害。但利息肯定收不回来,因此收不回的本金与利息,沈某也想好了。让乌兹曼卖地给沈某,沈某用乌兹曼的土地赚钱。”

这田产都买到了国外去,周启闻讯吃了一惊:

“买地?”

“是,让乌兹曼把沈某看中的土地卖给我朝,然后本王经营开发。”

“可本王听说,这乌兹曼不比腊婆、北昆仑,这乌兹曼尽是些沙漠,乌兹曼的地能有什么收益?”

“土地无论沙漠还是粮田,岂有嫌少的道理,即便是不毛之地,有总比没有的好。想那天山都护南方都是沙漠戈壁,朝廷何不弃之?日后我朝要经营世界,就得在乌兹曼有个根,有了根,才好让他人忌惮。”

“可这是上千万两的借款,沙漠如何能相提并论。”

“沙漠也能变成绿洲,而且沈某要的土地也不是寻常之地,日后可以开发经营成港口,用于海上贸易与我朝军港,如此就能不断做大,连本带利赚回来。而且这是在人家的地皮上收税,要比在国内收税更划算。”

如果说开发腊婆,开发北美,开发罗哈诺、达尔翰都是肥沃土地,打阿瓦达提、骠国,都拥有看得见的表面资源,沈云卿这次买一块沙漠,就让周启完全无法理解。

至少之前沈云卿闹着要打这些地方,至少事后证明都是宝地,现在乌兹曼到处都是沙漠,买再多的地,还是沙漠占多数,能有什么经济收益抵得上一千万两白银。

但如果纯粹从经济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就俗套了。

沈云卿现在着眼于未来的世界格局和地缘政治,必须要在世界关键地区有帝国自己的根基,最好是永久性产权,而不是租的。

首先,买沙漠也不是一无是处,全无经济利益。中东的沙漠地下有石油、有天然气、有凝析油,仅此一块利益,绝对超过现在的一千万两白银。

其次是事在人为,日后随着技术进步,沙漠也能变成绿洲,通过后期的经营开发和基建,能建设港口和贸易区,带来长期的丰厚利润。

其三是乌兹曼沿海也不一定都是沙漠,沿海沙漠主要集中在红海、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阿曼湾,地中海沿岸有很多的可耕地。

岐帝国日后要在中东和地中海有一个自己的基地和飞地领土,以保证帝国军事力量日后可以投送到当地。

但话说为什么不把苏伊士买下来,日后开运河,岂不是赚的更多?

对,这个馊主意是不错,但看看法国人和英国人的下场就知道了,想当初法国和英国先后在苏伊士轮流坐庄,拥有绝对产权,但后来呢,不还是给埃及收归国有了。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苏伊士带来的超额利润,可以刺激一个国家做出超越正常政治边界的行为,因此苏伊士这个地方只能看,不能动。

而且日后岐帝国会参与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和投资,占永久股权就行了,没必要把人家的命根子全占了。

而且如果岐帝国占了苏伊士通道,就等于从陆路把乌兹曼东西一分为二,人家能同意?肯定是不同意的。

所以这次借款即便赔了本,其实也还是赚的,乌兹曼政府可以倒台,但中东这个地方他跑不了吧,日后不论谁当家做主,总要和岐帝国做生意,如果你想赖账,对不起,我虽然不一定用武力收拾你,但是经济上一定制裁你。

“郑王殿下请放心,此事有沈某操办,绝对万无一失。”

“既然海郡王如此有把握,本王也就放心了。”

说是放心,但周启其实不放心。沈云卿很清楚,相较于自己损失些钱财,自己如果赚大了,周启又会不放心。

这就是帝王心性,你和皇帝玩游戏输得太惨,皇帝觉得你装惨,是给他脸上抹屎。你如果赢了,皇帝心里又会不爽,觉得你不给他面子。

所以沈云卿这么说:

“虽然此番借款有风险,但风险仍在可控之内,不足为虑。相反若是事成,将给我朝带来巨额财富,这笔财富大可用于国内经营,改善民生,不失为不可多得的良机。”

“可这次是郡王出资,若是获利全归朝廷,是否不妥?”

“钱财嘛,再多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得用在该用的地方。现在朝廷急需要继续做大工业,建设国内,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建设更需要投钱。

此番赚得这笔钱后,大可用于国内经营建设,要比囤起来更利于兼济天下改善民生。”

今晚这顿饭局,显然是女帝与周启商量之后,让周启来试水,试探沈云卿认账的诚意。

虽然下午沈云卿已经花费了巨资买鱼食,但女帝还不放心,晚上还要让沈云卿再向未来接班人表态确认,沈云卿岂能不知道其中的深意。

但话说既然都当着皇帝的面儿表态了,难道还怕沈云卿反悔?其实不然,女帝是担心沈云卿耍心眼玩阴的。

让沈云卿来周启这儿吃饭,其实就是告诉沈云卿让他识相点,别耍手段。

朕也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日后是周启称帝,你做的一举一动周启都记在心里,到时候周启翻脸,朕驾鹤西去阎罗殿可保不了你,最多送你一张阎罗殿免费终身游大礼包。

这就是帝王家学,不是一般人能领会的大学问,有的时候你得有悟性和智慧,否则莫名其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做人难,做一个臣子就更难了,你能力太差不行,你能力太强也不行,你穷不行,你太富有也不行,反正你不能太突出,太突出就得被皇帝平衡,皇帝平衡你,你得认账,否则皇帝会让你知道失衡的代价。

所以有的时候,得自己平衡自己的心态和分量。

翌日中午,女帝设宴款待赵元,沈云卿作陪,不出所料女帝就赐婚一事松了口,但还是没有全松。

如果说昨天是松了一半,今天就是在昨天基础上再松一半,两天松了四分之三,还有四分之一没松口,这就是语言的神奇之处,不到最后正式表态,永远存在不确定。

沈云卿通过这么多年的亲身实践,一直在思考“帝王学”形成的原因,总结了一些心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很重要的成因,还是君主承诺的代价太过巨大。

因为皇帝不是普通人,皇帝身兼家长、地主、商人、政客、政府形象、统治者多种身份于一体,任何一个身份做出承诺,都是全部身份形象在做承诺。

即便皇帝以地主身份做出承诺,但皇帝最大的身份是政府形象公信力,所以即便是皇帝以地主身份做出承诺,背后依然是皇帝代表的强大政府公信力在做出承诺。

而且只要皇帝作出承诺,一定会和广义利益沾上关系,只要有利益,只要你做出了承诺,就会挑动利益集团的敏感神经系统,引发一系列的政治问题。

所以当皇帝难,难的不是屁股下那张座椅,而是座椅面前面对的这帮子人,所以皇帝其实还有一个不被古代所察觉的形象,其实就是“影帝”

皇帝要做得好,得要影帝级别的戏精,游走于各个角色之间,记住数以万计的脸谱,演绎出数以万计的形象,同时还得保证每次换脸谱后的演出标准必须完全一致。

由此可见,皇帝要扮演好君主的角色,必须先拿最佳主影帝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