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323

第1323章 苗条不是真理,胖才是最高境界

“陛下,织绸机开禁非但不会伤及朝廷,相反对绸商自己将是致命一击。一旦织绸大幅增加,价格会迅速下跌,变成寻常百姓都能购买的商品。

即便日后市场购买量增加,绸商利润不减,但是朝廷的收入增加更多,全国的经济规模更大,绸商机器都要从朝廷买,绸商占国家的经济份额会越来越小到不足为虑的地步。”

“这些……都是爱卿早就算计好的?”女帝反问,眼神很是耐人寻味。

“呵呵,臣哪里能一早算计好,而是手头有什么就拿来用用,臣哪里能算到有今天。”

“改日也让朕开开眼界,这织绸机到底怎么个织法儿。”

“是,不过恐怕要到明年了。”

织绸机的研制工作比织布机完了二十多年,受到当时技术制约,一直没研究,技术成熟后,尤其是有了电之后,最近两年研制成功了一些接触器和行程开关,织绸机就有了研发基础。

有了织布机的经验,研发织绸机就用了两年多时间,即便明年折算在内,也就三年多。

女帝是织女出生,非常清楚织绸的困难,丝绸之路的繁荣,本质上是以牺牲中国织女腰椎为代价换取的财富,但丝绸的收入多数却没用在正道上。

“织布机、织绸机开禁,怀王与户部让步的可能性多大,还是说还会继续变本加厉?”

“臣以为两方都会做出让步,而且需要先说服怀王,户部再让步,怀王才不会继续得寸进尺。如果先说服户部,怀王就可能得寸进尺,顺序不能颠倒。”

“言之有理啊……”

女帝肯定了沈云卿做法,因为女帝非常清楚自己的哥哥。

下刻女帝话锋一转:

“此番官制改革虽然只涉官场与神都勋贵,但是对本土各地封爵多有影响,爱卿打算如何安抚。”

“关于地方的封爵是否收到影响,得分两个方面看,坏的方面肯定是有的,主要是封爵与地方官吏勾结,一旦朝廷扩大地方官吏与衙门数量,那么必然会破坏封爵与当地官僚的网络,但是短时内朝廷不会对州县目前的官吏做出大幅调整,因此封爵与各地的官僚关系仍然可以维持,只不过要想再干点非法勾当,会很困难。所以推动官制改革的同时,要得压制一下违反封爵的势头。

其次是封爵虽然主要在州县,但是封爵都是大地主,他们在乡村有大量土地产业,在州县则有商业、房产,臣建议暂时不动封爵的田产,但是对此番官制改革不识相的封爵进行商业上的围剿和打击。

其三是这些年朝廷严厉打击了一大批作奸犯科十恶不赦的封爵,形势上已经大为改观,因此封爵的阻力不会很大。

至于好的一面,一旦官制改革推动完成,重塑地方的官场,那么就会对地方封爵产生强大约束,并进一步瓦解官僚、地方封爵、财阀、地主勾结的局面。同时日后改革土地政策,从官僚改革与地方封爵身上下手也更容易。

总体而言,封爵的阻力不是很大,如果有,视情况压制一下,但不要激进,小过则免,大过压制,如是原则性问题与恶性案件,抓一两个典型威慑一下就行了,目前还不是清理算账的时候。”

女帝之所以问地方封爵这件事,不是女帝不知道地方封爵已经翻不起大浪,而是要沈云卿自己出主意,然后沈云卿去执行,这才是女帝的真实想法。

以女帝的智慧,手头的经济、政治资源,现在的国家局势,还能治不了地方的土皇帝?怎么可能。

关键是女帝不想得罪人,因为女帝得罪人,就是替周启得罪人,而得罪人的事,尽量让周晟的鹰犬去做,而周晟的鹰犬是谁,当然是沈云卿,日后所有的不是都是沈云卿,出了问题都找他清算。

这才是女帝现在的真实想法,二十年前替自己甩锅,现在开始替儿子谋划甩锅。沈云卿琢磨着,要是女帝活到九十出头,还能谋划着为孙子甩锅。

与女帝一直聊到黄昏,沈云卿才离开。刚出金律园,就碰上高鸿守在不远处的问闲阁。

“问闲阁”是最近五六年金律园外才有的建筑,主要是供官员在这里等候休息听宣,免得一大波官吏为了不同的事情涌到女帝跟前乌泱泱的让人心烦。所以在金律园外修了一处屋舍,专供官吏在这里休息喝茶听宣。

“表兄这是有事禀报?”沈云卿问,但是猜测高鸿可能是来找他,因为如果是来找女帝,一定会通报,但沈云卿并没见王素琴通报,所以很可能是是来找他。

“我是找你,听说你来了金律园,我专程前来等你。”

“哦……那走吧,回我宫中说。”

“好。”

沈云卿即刻想到是礼部那边让高鸿过来要好处了,之所以前几天不来,是礼部现在学坏了,也知道鉴貌辨色看风向,不再是五十年前一根筋的死脑壳,寻死腻活要上吊。

这次官制改革,礼部其实没分配到太多的行政资源,经济资源就更没多少,整体上维持现在格局变化不大,只是把原有的职能进行了细化和职业化,并没有增加太多的权重。

所以礼部觉得吃亏了,凭什么其他部门都做大了,礼部却越做越小。

其实沈云卿就觉得礼部压根就不应该存在,礼部的职能太复杂,早期有外交部的职能,礼宾司的职能,翻译司的职能,教育部的职能,宣传部的职能,甚至还有科学院的职能,迷信学院的职能,出版传媒总局,整个一个大杂烩,什么都往里装。

经过这些年的肢解,礼部的职能压缩到礼宾司、教育部、宣传部的职能,这次官僚改革后,礼部的职能基本没增加太多,但是其他各部的职能都翻了两三倍。

换而言之说,自己没长肉,肉全长别人身上,所以别人长胖的同时,自己变变苗条了。

但是在权力这个问题上,苗条向来不是大家追求的目标,胖才是最高境界。所以礼部对自己变苗条这件事很不爽,但是又不敢瞎BB。

一来是好歹这次改革给礼部放权了,礼部在地方上的人事任命也扩大了,但是呢,还是嫌少。沈云卿总结一个字,就是“贪”

以前礼部放缺很困难,只能在传统势力内放缺,现在让你到全国放缺,你还不满意,你还嫌少。

二来是礼部其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开口要更多的好处,因为没借口,一个管管教育和礼宾活动的部门,还能给你多大的权力。

三来是沈云卿这人不好说话,其他各部除了刑部之外,其实也不好说话,所以礼部自己没借口,然后发现其他部门都不好说话,然后就在观望,看看能不能捡个“洋落”,否则沈云卿一回来,高鸿应该第一个上门,不会等到现在。

兄弟二人边走边说,扯了很多没营养的口水,高鸿做官这么多年,也跟礼部这帮子人学精了,说来说去说不到点子上,让你猜不着他们想干什么。

回到泸溪宫后,沈云卿让人在偏殿单独摆了一桌。

“我说表兄,你也别绕圈子了,你此来一定是为了礼部是不是。”

“呵呵,实不相瞒,表兄我也是受陆芎大人之托。”

“可是为了官制改革?”

“官制改革既是表弟你推的,按说应该公平才是,可为何这次如此这般偏袒各部,独独少了礼部。”

“不是我说你们礼部,礼部现在就管着科举、礼宾与宣教,还能怎么个扩权。而且我也没偏袒谁,就事论事说,还给礼部在全国地方放缺开了很大的口子,礼部还不知足呀。”

“话虽如此,但相较于其他各部,礼部也少的太多了吧。”

不出沈云卿所料,礼部是嫌权少,可问题是区区一个教育部,还要多少的权。

“说吧,礼部所托何事?”

“其他各部本就强势,但总不能比刑部还差吧。原本礼部在刑部之上,此番官制改革,礼部却成了垫底,礼部之内多言不公,都说你海郡王有假仁假义不近人情。”

“什么啊,我假仁假义不近人情。”沈云卿指着自己鼻子很是吃惊。这帮子文官也忒恶毒了,我假仁假义不近人情,你们就大公无私天下为公?“表兄啊,礼部就这么大的职权范围,还能怎么个扩张。刑部那是专管天下刑律衙门,是朝廷的抓手,以前不如礼部,那是不正常。现在把权重提上来,是恢复正常,以利于江山社稷。礼部官员为一己之私,表兄你怎么能不明事理。”

“但我这个官儿总要还要继续做吧。”

“哦……明白了……”

以高鸿为人,虽然不至于完全不食人间烟火,最起码的欲望和功名心还是有的。礼部让高鸿前来游说,既是利用高鸿与沈云卿和周晟的关系,也是瞧准了高鸿好面子。

如果高鸿游说沈云卿失败,礼部肯定暗地里要给高鸿小鞋穿。

“说吧,礼部要什么。”

“要你看着办。”

高鸿说的很是直白,沈云卿听着生气:

“什么叫我看着办。”

“你改官制改的眼花缭乱,雾里看花谁也不清楚你要怎么改,所以让你拿主意。”

“呵呵……”沈云卿冷笑,接着说道:“这要是我拿的主意礼部不满意,礼部就折腾你是不是。”

“表弟你既知此理,又何必为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