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141

第141章 招聘CEO

翌日,公孙芸惠在永合殿设晚宴叙家情,各路神仙齐聚一堂,平日里极少现身的安国公慕容奥翔也来赴宴,最后仔细盘点下来,除了后宫的,六部的大员能来的来了十之七八。

与其说是家宴,不如说是以皇帝为首,以裙带关系为纽带的酒席,而这恰恰是岐帝国朝堂关系的复杂之处。

无论皇帝推行何等政令,始终绕不开“家”这个范畴,几乎重要岗位的内阁,多少都跟皇帝沾亲带故,动谁,都是动皇帝的左膀右臂。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或者说新立门户,家宴的尾声,女帝借着醉意,宣布了海通公主找选驸马的意向。

同时也提出了四项极为严苛的要求。

其一,二十四岁以下,样貌端正。

其二,五年之内以一己之力聚集财过百万者。

其三,文武双全,至少具备秀才毕业证书。

其四,最后入围者得要公主中意。

此消息一出,赴宴众人无不窃窃私语。

第三条、第四条倒也合情合理,但把年纪框死在二十四岁以下,还要白手起家以一人之力,五年内聚财百万,这等能人哪里去找,这不是选驸马呀,是钓金龟婿,找理财高手啊。

试想,白手起家年赚二十万,靠上皇帝这颗大树,还不得年赚两百万,这哪是选驸马,是全国海选基金经理吧。

可不信邪的还就真有,沃腊舒达自告奋勇,表示只要女帝一声令下,他就率千军万马荡平了谁,把地皮献给大天朝,这准值百万。

女帝闻讯忙表由衷感谢,我朝还是以和为贵,您的好意舅妈心领了。

正月间,趁着年节船帮生意淡季,沈云卿在宁阳组织运力,雇人先将十万石稻米运往海通,存入官仓。

一月十九,沈严良、高秀珍回到宁阳,突然没来由的提起开牛场。起因是周晟答应用牛抵偿部分高彭贵的借款,但高彭贵要这些牛也没用。

其一是草原上的牛不会耕地,只有将繁殖的小牛驯化后,才能耕地。而朝廷得到忽喇人的牛,或是充入牛场蓄养生牛犊,把牛犊驯化变成耕牛,或是继续放牧当做肉牛,卖掉、吃掉、获取皮革,或做赏赐。

其二,这些不能耕地的牛到了南方,由于不会耕地,就只能做脚力或肉牛,杀了取肉取皮不免可惜,动物资源在基数不够庞大的当下,仍然十分珍贵。如果充当脚力,金陵没有大型工程,毫无用武之地。

而沈云卿在兰陵大搞建设,开有牛场、磨坊、工程项目,需要大量替代畜力,同时繁殖牛犊用以旱作耕作,所以转手卖给自己外甥要划算得多。

可划算规划算,但经济利益和划算是两码事。

此前周晟借款时,沈云卿已经要了一批草原牛,目的正是迁回南方生养牛犊和替代劳力。现在再塞几百上千头,哪里能养得起。

一头牛每天至少十公斤青草,野放一年需要二十亩地,由于当下没有苜蓿草,牛只能啃食其他能量和蛋白效率更低的植被。

如果是圈养,理论上一亩地的苜蓿草能养三到五头牛不等,但如果没有苜蓿草,需要几亩地都种满草,才够一头牛,还得投放一些粮食饲料。

若按一头牛要二十亩地的自然草场,一千头就是两万亩地,沈云卿再阔绰,他也拿不出两万亩地。

可要是集中圈养,高密度种植非苜蓿类低能的草皮,就得人工去割草,如此又是劳民伤财,空费人力钱粮,依然得要几千亩地

而割草比收稻子劳动强度更大,一个人一天也收不了一亩地,哪里能养这么多牛。如多用精饲料,根本养不起。

所以在江南大范围养非耕牛,是土地、粮食、人力资源的三重矛盾。

此前沈云卿把牛分散到各县各村,以租、散养、认养的方式,把牛分散圈养,既能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能把各县的荒地利用起来放牛,生养的牛犊能驯化耕作,藉此摊薄成本。

现在合着周晟兑现沈家和高彭贵的牛,兰陵根本养不下,杀了吃肉取皮从长远看不划算,但是都圈养起来吃粮,耗不起,散养养不了,除非得牵走。

但牵走后草场和人工仍然是个尖锐问题,沈云卿转念一想,干脆把牛前往海通。

一来,江淮地区煮盐,以草料为主木柴为辅,烧煤根本不现实。海通的盐户、盐工每年除了煮盐,就是割草,极为辛苦,但是海通有人为圈养的草场这不假。

二来,盐碱地大范围改种高粱,光靠人力收不来。

种高粱能用耧车,耧车一天一人一头耕牛能耕七八十亩地,即便一季只耕十天,那也是七八百亩,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就割一亩半,少一点的不到一亩,七八百亩收不过来。

沈云卿琢磨着设计一种畜力推动的简易收割机,大量收割高粱、小麦、水稻,稍加改动也能割草。

其三,江北现在最大产业就是盐,晒盐的普及势必削弱江淮的经济,即便盐价维持在八十文每升,对江淮的影响短时内难以消除。

当然,盐户恢复耕作种出的高粱,一定程度上能填补经济下滑带来的影响,但盐毕竟是高暴利的产业,这种经济下滑是巨大的。

因此需要新的替代产业用于盘活两淮的经济,发展牲畜养殖、皮革加工、高粱替代种植,这个市场的潜力很大。

收割的半机械化,不仅仅解放劳力,更能鼓励农民拓荒,增加粮食产出。

当下的土地矛盾是“劳动力可耕种土地的再分配”,既有多少劳动力和畜力,能耕多少地,其他的地再多,那你没有劳动力,也是慌着。

农耕时代,没有几个人愿意去买一片永远不会开垦的荒地留着传代,如果有,这个世界上的农民恐怕都是地主,随便手指一片山头,交两个税,就能承包大片的山头。

当劳动效率增加,荒地变耕地,即便亩产不变,每季收获的粮食因为量变发生质变。

打定主意,沈云卿带着人手和化学试剂,乘坐陈炳言的楼船去海通,同时着手设计可用于畜力的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