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31

第231章 荣华加身(1)

一月十八,沈云卿、孤独玥二人从宁阳码头登上陈炳言的楼船,在众人目光中缓缓离开岸边,朝着远处驶去,沈云卿牵着独孤玥的手,站在二楼与她说:

“此去必是腥风血雨千斤重担,你若害怕,我不怨你。”

独孤玥紧紧依偎着他,义无反顾说:

“不,我从不怨天尤人,命数自有天定,又何必在乎明日风雨。”

“玥儿真好。”

“但你还是得要先娶公主。”

“在我心中,你二人都一样,但我待公主相敬如宾,待你如吾之心,永在胸间生生不息。”

“公主其实挺好的,你也莫要负她。”

“呵呵……”

沈云卿不置可否未做接应,周雪琳的事私下已与玥儿说透,她应该一早知道,早已准备了说辞。

楼船出了宁阳,未走运河北上,而是沿江先去海通。齐州、淮河相继决口后,水道损毁严重,虽然洪水基本退去,大型船只仍有撞上暗礁和搁浅的风险。

走外海沈云卿打算去莱州看看,而后经由黄河出海口取到洛水,进神都。

杨思茅、朱公成等人解散后,又成了无业游民,杨思茅的私塾是不能再开了,纵然他没有恶意,但是让一个造反的人去教书育人,显然太说不过去,沈云卿给他弄了一些当下的农业书籍和医书,让他带去夷洲。

而朱公成、皮小五、郭友东等人仍然时长聚在一起,由于无事可干,沈云卿让他们养牛,等待流配夷州,给他们一些钱财、牲口和先进农具带往夷州,便于他们养家糊口。

此番流配随迁百姓共计四千七百多口人,原本没这么多,民变的头目有一个算一个才两百三十多人,连同家眷子女才小两千,多出来两千八百多人都是本村的族人,一个带两个,两个带四个,牵牵扯扯好几千人。

安置有得一大笔费用,沈云卿掏了一半,海通州衙掏了四分之一,剩下四分之一由朝廷出,毕竟这个主意是他沈云卿出的,花费再多,你不买账,皇帝也不可能认这笔账。

由于此前海通三县拒不配合,王曦照举步维艰,现在三个县令和属官都给撸了,他反而又焦头烂额。

海通逗留两日,沈云卿坐船沿海而行,有鉴于林奇坤可能勾结海寇,而且迅速报复,北上时雇佣了秀州苗家护送北上,以免发生不测。

抵达莱州已是下旬,逗留期间在陈炳言的指点下,去了莱州的船厂,实地勘察莱州的造船。

此时的莱州就是日后的烟台,但行政范围却大得多,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是岐帝国在渤海湾最为重要的港口与造船基地,其次是山东半岛南部的登州,也就是后来的青岛。

自从当年夺取辽东后,山东半岛成为朝廷重点经营的前沿基地。

当年打辽东,仍然延续了陆路为主的策略,由于当年国力强盛,陆路出兵虽然打的吃力,最终仍然硬着头皮打下了辽东,但国力由此为转折点迅速滑坡,追根溯源,还是这一仗消耗了大量国力。

由此为转折点,岐军开始检讨战略,最后发现经由海上出兵和补给要比陆路方便的多,其实当年也有将领提出,但是当年有个问题,打辽东的时候,恰逢南海海盗兴风作浪,大肆劫掠往来商船。

为保障海上贸易的畅通,当时本就不多的远洋船队都去了南海护航,致使打辽东的时候没有大船可用,船不够大,运输的总量就不够可观,体现不出海上运输的战略价值。

但辽东打下来之后,就发现当地地广人稀,要维持这么大的地方,没有人,就没有地方税收和农业产出,要维持驻军,就只能从后方运输补给,从后方运仍然是劳民伤财,此时海上运补的战略优势凸显无疑。

至此开始,山东半岛成为北上辽东的重要港口基地,当地的造船、海运极为发达,受到多年前朝廷拖欠采购款项影响,对莱州造船业造成极大冲击,刚刚有所起色,又遭齐州决堤影响,大量灾民涌入山东半岛。

二月十一午时刚过,沈云卿坐船抵达神都,安顿了独孤玥,马不停蹄去林毅贤府上。

张祥仍在淮北善后,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户部倒台后,林毅贤比往常更忙。

“林大人,别来无恙啊。”

“无事不登三宝殿,客套话你就免了吧,你此来我府上是要面圣吧。”

“否则陛下也不能催促沈某撂下兰陵的摊子火速北行。”

“那你告诉本官,这金戋寺的注意是不是你出的?”

沈云卿有些意外,他本以为不会太快推动金戋寺,因为朝廷还没从打击中缓过来,现在推动金戋寺,缺乏必要政治的条件和市场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混乱,现在推出金戋寺,极容易陷入资金运转陷阱。

他忙又问:

“金戋寺一事已经传开了?”

“陛下年前已与怀王和薛伯充详细商议,二人均未反对,正在筹款,此事究竟是不是你出的主意。”

“是沈某的主意,林大人难道反对?”

此言一出,林毅贤脸色果断沉了下来,他说:

“金戋寺也好,钱庄也罢,现在只陛下、怀王与薛伯充三方,日后倘若座断金戋寺财力,岂不是第二个户部。”

“不对呀,沈某予陛下的方略是朝廷与民间共同参与,六部也能合伙,怎就只有陛下与怀王、薛伯充三方?”

沈云卿压根不知道,皇帝一早改了主意,所以现在的版本,压根当初他设想的那样。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皇帝、怀王、薛伯充虽然是三家,但本质上还是一家,把其他势力排除在外,而林毅贤还有个外甥周晟,现在把林毅贤排除在外,那日后谁掌管了金戋寺,谁就控制了皇位,更何况怀王是周启的舅舅,薛仲安还是周启的姐夫,他林毅贤能不急?

“林大人,您的消息没搞错吧。”

“本官当面询问陛下,怎能有错。”

“这不行,不能如此,要生大患的。”

“岂用你说。此法既是你所提,事已至此,可有破解之法。”

“待沈某见过了陛下,当面与陛下言明利害关系,至于能否改变陛下心意,这恐怕就不好说了。”

“若是不能呢?”

“这也好办,金戋寺并非万能之法,有其不足与弊端,若干年后仍得筹立其他衙门补其不足,可就此分金戋寺之权。”

“你此话当真?”

“林大人何时见沈某托大过。”

国有银行本质上作用于宏观,对市场末端资源配置反应较为迟缓,且引导性质更强,还缺乏私有银行灵活性、积极性。

当市场金融环境成熟,相关技术储备日趋完善,生产力大幅提升,必然要产生现货期货与股票市场,以便于更高的服务于市场,方便中级市场的资源配置。

过于强势、僵化、垄断的银行系统,不利于现货市场的供应调节和配给,最终仍会反噬银行系统,所以皇帝瓜分金戋寺,日后市场产生新的事物,最终仍得向现实让步,扩大股权容纳新的投资者。

谈妥了金戋寺,林毅贤话锋一转,说到火器一事:

“据薛伯充禀报,忽喇一早从乌兹曼人手中够得大量火器,可能不少。我与薛伯充、范勇商议后,一致人为我朝也因速速生产此等火器,你能否伸以援手助本官一臂之力。”

“这个……”

火器制造这件事上,沈云卿的态度十分谨慎,因为工部眼下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发展相对先进武器的技工储备,缺乏的是设备、理念、认知、知识储备,以及接受过近代教育的高级人才,所以他并不建议按部就班再走一遍老路。

而且相较于火器,当下更应该集中资源培养人才,发展金属切削机床,提升钢铁产能,发展制造更大的船舶。

但有鉴于周边形势的恶劣,薛伯充、范勇的顾虑是有道理的,略作思考后,他说:

“若要仿造乌兹曼兵卒所用火器尚有难度,沈某建议不妨制造更为厉害的大炮。”

“大炮虽然惊人,怎奈何笨重务必,使用不便,且每发只有一丸,只可用于攻城,如何招架千军万马。”

“林大人放心,沈某有妙法可令大炮威力提增数百倍,足可敌挡千军万马。”

由于早期火炮弹丸都为实心,而火炮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脑洞够大,将手持的喷子(铸造铳),变成了更大号的喷子,用去砸城墙,所以早期大炮对付暴露野外的步兵,几乎难有用武之地。

在开花弹、榴霰弹出现之前,实心弹的使用始终没有出现重大改变。

当然,后期出现了跳弹技术,这有点像打水漂,不同在于让弹丸子在地面上连续几次反弹,从而增加杀伤范围,看起来就如同是打水漂,但效果仍然有效。

但实心弹用于轰击城墙,确是极为凶残,弹丸初速、动能在火药加持下,远高于同等重量下的投石车弹丸,同时射程还够远,更重要的是省人力,转移和使用都比投石机方便,但再方便,仍然不能改变重武器的缺点。

有鉴于单兵火器配套的复杂性与成本,沈云卿建议发展火炮技术,重要的是他分身乏术,没这个精力去搞,与其耗费他的宝贵人生时间,不如去教几年书。

这火炮根枪不一样,铸造火炮,尤其是早期铸造火炮都是铜材,技术起点和门槛低,但是容易实现鸟枪换炮。

无论什么前膛炮,只要肚子够大,什么弹丸都能装。哪怕是十五世纪的大炮,桩十九世纪的弹丸,只要你塞得进,都能给发射出去。这就给发展榴霰弹、开花弹带来了极大便利。

相比于实心弹丸的点杀伤,榴霰弹、开花弹的面杀伤对集群结阵暴露目标的杀伤无疑是毁灭性的,更致命的在于,真理在大炮射程范围之内,即便射程只有三里地,对于传统野战的结阵暴露目标,三里地外发起打击,也是毁灭性的。

有鉴于当下国内外的环境,发展技术门槛低,重要的是少花钱,见效快,能解决问题,更符合抠门却不想掏钱的女帝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