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46

第246章 荣华加身(16)

翌日早朝散后,女帝在金律园召见薛伯充与公孙行,就退份子一事达成共识,金戋寺章程不变,女帝出资由四成降为三成五,怀王公孙行、薛伯充各持比重两成,慕容奥翔占比两成五,让步不可谓不大。

作为交换,沈云卿还将继续出任簿计员外,主持金戋寺发展运营。

至此,金戋寺尘埃落定。但沈云卿为此大病一场,为前路感到迷茫。

六月间病愈后,沈云卿着手在神都购置地产,买下一大块用地,用于安置家眷与宁阳学院,雇请了工匠新修学府。

七月初一,金戋寺正式挂牌成立,欧阳羽出任少卿,内司府与女官六局出任近四成官职,其余六成由怀王、薛伯充、慕容奥翔、户部、及其他五部推荐。

同日开始起草金戋寺规章制度,前番所订立章程与方略,仅为框架性文本,不具制度化规章制度,此番起草细化典章制度,以便于日后管理和推广。

尽管女帝在改变了金戋寺的初衷,但沈云卿并非一无所有,他仍然争取到了金戋司、金戋局、金戋行各级分行的人事任命权限,与薪资定价和监察反腐全权。

金戋寺下设金戋司、金戋局、金戋行,除金戋寺为衙门最高领导决策机构,金戋司、金戋局、金戋行为分支网点,实行九品中正制,但不授官衔实职。

经多方争取,在女帝斡旋下,所有雇员将以民间招募为主,官僚系统推荐为辅,但占比仍占到了四成。

为鼓励清廉,提高工作效率,雇员薪资标准大幅提高,将远高于现行同品级官员薪资,但没有职田,作为替代,将增加物质福利和年终绩效,尤其是不久即将配套的新鲜商品。

同时设立检查与财账审查制度,完善惩处机制,对贪污腐败受贿索贿者加以严惩。

文本从七月初起订,持续至九月底,十月初,借鉴了现行司法与前朝律法,并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市场现状,增补大量可行性条款,同时留下了一些后门,为日后金戋寺的重组和应对危机事件留下一些余地。

这些后门平时看着人畜无害,实则制约性很大,其实也看不出来。因为当下的市场和经济环境尚不具备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因此无法被认知。

正如纸币,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和历史演变过程,自然就没有烂印钞票的麻烦,因为没有现实客观存在,就不会产生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也就没没有认知的目标。

预做这些条款,自然无法被察觉条款的指向性。

七月中旬,沈严良携沈母高秀珍抵达神都,顾温暂时留守在宁阳处理江南善后工作。

也不知道司天监怎么算的黄历,沈云卿的婚期定于当年十一月十一,愣说十一月十一是个吉日,转换成阿拉伯数字,那就是11月11光棍节。

当然,当下的月历按农历的点走,没必要计较这些,但自从当上这驸马后,沈云卿始终没顺心如意过。

为此找司天监,找女帝理论多次,愣是给他驳回。

司天监监正的说法是,十一月十一是隆元十三年最好的吉日,错过当天,年底之前就没合适结婚的喜日。未来三年也没这么大的吉日,只能凑合着。

纵然他沈云卿不迷信,可女帝她信啊,而且也不知道公孙芸惠养成了什么心态,越是细枝末节,他沈云卿反对的小事,这位越是要坚持到底跟你对着干,强压着你接受,你不接也得接。

定下婚期,男方的聘礼和女方的嫁妆开始提上日程,由于皇帝家的女儿不太一般,所以民间的模式不太管用。

一般情况下是皇帝给什么,即便是屁,也是好的。但是男方不能太寒碜,至少相对于男方的财势,不能太寒碜。

如果你家财万贯,只给十块钱,那是你的不对,如果你家境贫寒,公主还喜欢你,你就是一毛不拔,也是应该的,因为皇帝不缺这点,如果强人所难,皇帝自己都觉得脸上过意不去。

由于两江风波沈家损失惨重几乎破产,现在要拿出大把金银珠宝也不现实,其实也没多少。

安置海通民变沈家出了一半费用,兰陵商户的损失,沈家也认栽了,杨思茅、朱公成等四千多人迁往夷洲安家,又支出一笔不小的开销,重点是林奇坤跑了,赔偿金无处着落。这次宁阳搬迁和神都置业后,沈家财产以所剩无几。

沈云卿思来想去,聘礼既得要看得见的实惠,又得是有面子不磕碜,重点是沈家现资金有限,得用于明年开始的运作,聘礼要符合这三点,实在比登天还难。

正值为此大伤脑筋之际,沈云卿偶然间从御书房内殿发现一个熏炉,细问欧阳羽得知,是长公主周玉凝所赠紫金熏炉。

最后他灵机一动,干脆炼了点紫金,而后拿出部分去找呼延秦让人脱手变卖变现,换取一些资金,同时找让六局司珍让司珍坊用紫金打成首饰用品,算是糊弄了过去。

紫金的主要成分是黄金、铜、镍、钴、钯、铝形成的天然合金,由于其含有较多高熔点金属元素,因此其熔点较高,冶炼后色泽呈玫瑰色,少数极品呈紫色,故而得名紫金。

其中起主要变色作用的是钴元素,钴元素为粉色,调和黄金和紫铜后,会呈现玫瑰色,而镍、钯、铝主要提高了抗腐蚀和熔点。由于多种元素的合金成分抗腐蚀,因此不易生锈。

钯元素兴许不太好弄,但是镍、钴、铝还是方便获取和化学制取的。尤其是镍,工部正在大量获取,倒是提供了不少方便。

同时沈云卿使用了银、铂,以提高熔点和硬度,通过调控的黄铜和粉色的钴元素成分,与黄金结合后,最终呈现的色泽与紫金毫无出入。

关于铂金,当年炼取户部银渣的副产品,都被女帝收进了内司府,准备日后好当贵金属花,而且不负众望,几年过去愣是一点没生锈。

由于缺乏认知和本身的稀有性,紫金的价值在当下远超黄金。

待等下聘当日,沈家一出手就是三千两紫金砖,着实引动全城轰动,无人不为之为止咋舌,就是现在掏空了皇家宝库,也拿不出三百两紫金,这可把段莹玉乐的几天没睡好。

公孙芸惠为此专门找沈云卿谈话,询问紫金是怎么来的,沈云卿只说是祖传的,其他一概讳莫如深。

当然,这话说给鬼,鬼也不信。

但真要是说透了,他估摸着女帝能让他用黄金炼紫金,既少花了黄金,还利用了紫金的稀有性到处去圈钱,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变相的增发货币,对市场供需和经济生产本身没有任何改变。

当然,小把戏偶尔显摆一下不失为调节气氛,替自己解围的手段,毕竟现代人的认知和技能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劣势和局限性,但是在新事物和技术层面这一点,古人是远不及今人的。

但如果想当然的一味投机取巧,反而是饮鸩止渴得不偿失。

不过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沈云卿的聘礼下了三千两紫金,皇室方面的陪嫁是一处宅院,上等锦缎、绸缎、帛、绢、罗、纱、绮等丝物万匹,精细棉布三万匹,健马二十匹,五辆车,熏香料一石,辛香料五石,瓷器、玻璃器百套,宫女三十人,等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要东西实物都有,要现钱分文没有。

由于丝绸和香料贸易,国库里的丝绸和香料还是挺多的,主要都用来换钱,甚至一段时期锦缎和绸缎在权贵和财阀阶层中还能当钱花,因为锦缎和绸缎价值比黄金高,具备了保值属性,同时又便于流通,特殊时期充当了布币的角色。

但后来就不行了,因为丝绸不是纸币,纸币的成本低,而丝绸耗时费力,更要命的是不耐操,转来转去的容易起毛不说,还容易滋生细菌加速腐败。

但是人穷怕了,只要是值钱东西,囤起来都都往死里囤。

朝廷现在虽然缺钱,但是丝绸布匹倒也富裕,可问题是你把丝绸布匹的产量提上去了,供大于求,价格也就往下掉,同时黄金白银和铜钱还在增加供应,实际上丝绸价格不仅往下掉,还贬值。结果又压在国库里,只能寄希望于丝绸之路,对外出货换取银根。

但如果丝绸之路断了呢?

所以归根到底,是中下层生活不富裕,收入过低,消费不振,高档商品只能集中在上层消费,产量过大又造成价格下跌,同时养蚕又得种桑树,侵占了农田,加剧了民间经济矛盾。

如果把中下层做大做强,让丝绸变成大众商品,价格虽然低一些,但是销售面广了,利润非但不会减少,还会大量增加。

加之丝绸是半垄断,朝廷具有绝对定价权,到时候大家都富裕了,怎么卖还不是朝廷说了算。

所以甭看皇帝手笔挺大,其实都是压在国库的里的库存,拿出来装点门面,做给市井小民看的障眼法。

届时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只会这么说:看看人家皇帝嫁个女儿多气派,还是皇帝陛下出手阔绰。

可真实情况呢,实物到了沈云卿手里,一时半会儿还真成了搁手货。

首先,神都是整个帝国的经济中心,是亚洲的陆路贸易集散地,当地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且不说勋贵外戚多如牛毛,光神都一地的财阀,都是蔡生廉级别的资本。

你这么多货若要变现,就得面对其他同行业的竞争,同时你也没有通往阿拉伯的陆路商队,这些货你只能卖给国外贩子,如在国内卖,价格上肯定不占优势。

其次,如果留着自己用,你不送人,就是全府上下人人天天穿绫罗绸缎,窗户纸都糊上绮,也够你折腾好几年。

最后,你如果变卖了,那正好,现在国库缺钱,皇帝隔三差五给你指示一两个投资项目,你是掏钱还不是不掏钱,不掏钱,给你脸色,掏钱,其实就是有借没还,不把母鸡生够了蛋,不会还你。

但是这事儿得看是谁,换做是其他驸马,那肯定是没辙,但谁让驸马是沈云卿呢。

于是婚后不久,来年开春,沈云卿就把棉布多数换成了棉花。

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制约,布匹最大的成本倒不是种棉花,而是纺纱、织布和占用农田,所以棉花要比粮食贵,但要比棉布便宜得多。

然后再用棉花织造硝化棉,把硝化棉变成安全无烟火药,转手再卖给朝廷,让兵部去做炮药,或者给工部拿去开山修路做炸药。

同时府内用不掉的高档的丝绸,换成了神都城内黄金地段的土地、铺面、生产原料、生产资料等等,用于建设书院、馆舍、宿舍、医馆、铺面。而低档丝绸用来制造生产精密部件的打磨和生产加工。

总而言之,资源和物质的转化不在于其能值多少钱,而在于其本身对应的价值和用途,是否被合理配置和使用。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这个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