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58

第258章 生意经

草浆在当下普遍用于清洗,利用草酸的酸性,清洗一些火碱无法清洗的污垢,也用于染布,但是草浆的产量少,所以价格很贵,因此草浆用于染布的量就少,掌握这套技术的染匠也就少。

因此民间大都使用白醋作为酸,用于染布,酸能综合染布时投入的火碱,同时能增加染料的挂色性能,不易脱色。

醋酸作为弱酸,其性能比其他酸差了些,而草酸性能柔和,但效果更好,比硫酸更适合用于印染。

由于醋酸和草酸的化学性能差异,导致染料挂色和变色性能改变,从而改变一整套染布工艺,而影响这一性能的恰好是酸度和温度,其中温度又起主要作用。

在缺乏熟练染匠的情况下,刘岩镜让次子刘仁举在神都寻找染匠,结果就发现官办的染坊都在用温度计这种高科技。

而沈云卿要草酸,是为了用于化工用途,也供应官办染坊,所以两年前开始在孟津县外黄河边办起了简易化工厂,用淀粉氧化法制取草酸是重要一项。

尽管仍然需要使用淀粉,但硝酸、硫酸和矾的使用降低了草酸成本,而白醋毕竟是纯粮食酿造,既没有工业化酿醋,淀粉转化效率低,大多数都变成了醋酿,在粮价还不够低的情况下,纯粮酿造的价格自然要高得多。

其实染布用硫酸也行,而且便宜,但沈云卿给官办染坊的供应的是草酸,因为当下草酸生产工艺和设备跟不上,导致成本高,要拉低成本,就只能扩大生产,产能扩大就得有消费对口,于是只能让官办工坊使用草酸。

而使用硫酸也有问题,硫磺在当下还是管制品,而且硫矿不太好找,尽管可以其他化学手段,从其他矿物与副产品中获取,但当下条件和设备落后,能用化学获取的量较为有限,而且需要配套设备、人才,这些条件目前都不具备,因此工部供应的硫磺仍然是主要来源。

矿少,供应量,又管制,导致现在草酸的生产其实比硫酸大,因为草酸的原料是所有植物,获取来源便利。

由于大量使用酸,因此又需要橡胶。

前翻朝廷远洋船队出海,让他们打听橡胶一事。当下还没有“橡胶”这个认知,所以说橡胶肯定没用。

索性乌兹曼卷管火枪的火棒主要原料是橡胶,提取还原后交由户部,前往南洲百夷寻找。结果不负众望,确实发现乌兹曼商人,在东南亚收购这种在当地几乎没有成本的橡胶。

当地的土著拿着天然橡胶主要用来糊房子防水,也往其中投入少许硫磺或者盐,使之固化具有可塑性,做成胶质器皿。

这倒是方便了方便了沈云卿,与户部说好由他出资,若是发现都装进木桶运回两船,当然,损失了两船精贵货物,这个损失多少也得从他身上出。

此外兵部每年都从西域都护运回石油,用于储备的军事用途,经过沈云卿手提取后,也能获得工业橡胶。

另外西南地区野生杜仲极多,保有量远大于市场需求,但仍停留在人工野生采集的层面,中原复地的杜仲半数都来自西南。

有鉴于此,沈云卿用车队、船队,从海通两江运去粮食、牲口、油料、农具、高产良种和生活物资,与当地交换杜仲,既增加了当地贸易,为当地人带来一笔稳定而可观的收入,同时种着自己的公田,农闲时间采摘杜仲,一定程度改善了当地的民生,倒也是个互惠双赢的生意。

多渠道获得的橡胶经过配方与合成获得橡胶和乳胶,橡胶主要用于密封和抗腐蚀,于是就有了橡胶手套生产。

当然,技术上的制约,让这种橡胶手套实在说不上舒适,但有总好过没有的强。

除了化工领域大量使用橡胶手套,户部和女官六局也用,起因是草酸和碱的使用,以及化学合成染料,尤其是煤炭中提取的偶氮染料,长期接触容易增加患皮肤癌风险,使用手套是沈云卿严格规定的操作流程。

不过古人也不笨,胶套一直就有。

染坊的女工、皮匠都使用动物骨胶熬制的胶糊,加热后刷在手上,然后迅速浸入碱水固化,让手上刷上一层胶质,以保护碱水和醋酸作业环节对手的伤害。

此外还有用鱼皮制成的手套或者雨衣,用于防腐蚀。至于皮革,成本又高,工艺又复杂,还不耐操,远没有动物胶质来的方便快捷,还省钱实用。

当然,这种措施充其量是改善了工作条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蚀,但有总比没有的强。

不过橡胶在眼下毕竟还是稀有产品,价格虽然不是很贵,但问题是不太好弄,尤其是海外的天然橡胶,理论上价格便宜,但实际上要去弄会很麻烦。

由于眼下市场还没打开,应用领域小,需求量不大,倒还没有什么问题,但往后就不好说了,所以所有损坏的橡胶手套都要回收再利用。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刘岩镜哪儿来的草浆,至少他沈云卿没有指示把草酸卖给刘岩镜。

“李大人,刘岩镜的草浆从何而来。”

“呵呵。”李义清咧嘴一笑,倒是承认的爽快:“就是海郡王提供给户部和六局的草浆。”

“我说呢,他鼻子倒是灵啊,想必又是刘仁举的注意吧。”

“呵呵,还望海郡王通融一下,不知可否。”

“也罢,不过日后草浆只能从沈某处购买,你户部就别操这份心了。”

为了降低朝廷生产成本,不论是卖给工部的水泥,还是卖给户部的草酸,基本上都是成本价上加点薄利,所以不赚什么钱。

户部这帮子人精却虚报了消耗,拿着草酸转手去卖,赚取工业和手工业差价,简直无法无天。

民间使用的草浆,都是手工压榨机压制发酵过滤后的毛浆,而沈云卿提供的草浆是高纯草酸,所以成本虽然比硫酸、盐酸高,但仍然比民间手工业的成本低,而且纯度高,因此使用成本比民间低。

不过话说回来,只许你坑人家,不许人家坑你,世界上也没这个道理。

那刘仁举是刘岩镜的次子,刘文莫的弟弟,此人不比刘文莫稳重,刘仁举有些浮躁,不适合主持家业,但观察和直觉却非常敏锐,为人圆滑,适合在外埠交际,因此常年混迹在神都,为刘岩镜打探消息,这也是刘岩镜大树不倒的秘密,他始终信不过官府,更相信市场。

李义清高升之后,刘仁举进了李义清的羽翼下替其出谋划策,这些年在神都倒也混出了名堂。

煤油温度计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制出,并实现量产,普遍用于工部和神都疫病所,但却不是普及商品,因为价格还不够亲民。

首先制取温度计的工艺复杂,至少在当下没有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纯手工流程,对人技工而言,工艺是复杂的,如果实现机械化,甚至自动化生产,现在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废品率很高。

其次是玻璃,玻璃本身本来不是什么稀罕商品,但是女帝要靠着这玩意儿发家致富,所以温度计对外销售卖低了显然又不行,但是温度计内部采购价格仍然按成本价计算。

其三是煤油需要石油,石油这玩意儿找遍全国都没有,其实不是没有,而是在地下,技术条件不成熟,不好找,但是西域中亚有被发现地表浅层石油,常年被用于军事纵火,所以只能从西域都护府,从几千公里外,用马车运回来,这个成本就很高了。

当然可以用水银,但水银有剧毒,当下条件尚不具备规模生产的技术条件,单纯的实验室制取一两支倒也无妨,大量生产根本不可能。

此外煤油并不能从煤炭中获取,当然其实也可以煤转油,但那个技术代价太高,当下根本实现不了,也不具备工业化生产的可能。

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从西域都护府运,有此又加剧了煤油成本。

多种原因相叠加,导致温度计价格高的离谱,需要弄到温度计,只能从沈云卿这里批,而户部、工部的温度计都有定额,少一根就没地方去弄,除非拿坏的来换。

刘岩镜能弄到草酸,但温度计却弄不到,这东西仍然是管制品,只能找他。

与李义清说妥了两桩事,二人又聊了许久,重点谈论了户部此番用兵拨款和巴蜀善后。

户部依然一副要钱没,有要官帽你拿去的死样子,自从五年前垮台后,皇帝财政独立,加之有金戋寺加持,户部现在干脆改变了策略,既然奈何不了皇帝,我干脆不闻不问,只管面前碗里不问其他是非,简而言之,我不配合。

翌日清早,文武百官皇亲国戚齐聚北门,女帝乘坐九匹骏马拉的銮车,在牵牛、牡丹两卫拥簇下,缓缓走在官道上,文武百官及其受邀女眷骑马或是坐车列队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