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68

第268章 孟津行(10)

城头的远观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新式宝船的整体变化,在沈云卿建议下,文武百官拥簇着女帝出城前往码头镇,登上宝船一探究竟。

待等上船,户部官员便是看出端倪,尚书施君亦忙问张祥道:

“张大人,此船果真只有三千石?”

“呵呵,标准可装三千石,最大可载三千四五百石,安全起见只装三千石。”

“那为何本官观此船比起朝廷的三千石官船还大一些?”

“非但是看着大一些,用料还比此前省。”

“什么啊,比以前装得多,用料还倒少了,张大人,这没问题吧。”

“施大人放心,此船已做初步效验,即便装入三千五百石,面对大风大浪仍就稳如泰山。此船大量使用铁器,而减少木材,坚固非但不减,还比以往更为耐用。”

纵然张祥有理有据说的天花乱坠,施君亦仍然半信半疑,在他看来,船越大用,料越多,哪有船越大,用料越少的道理。

但实际上岐帝国的造船尚未完全突破排水量千吨木船的技术,要建造千吨船,就只能用量堆积,而不是用技术质量堆积,因此建造超出技术积累的产品,只能不断堆积规模,导致重量和耗材很大。

岐帝国自建造三千石船以来,造船技术有显著进步,不断建造和经验积累下,同款三千石船,比起六十年前技术已经大为进步,用料、重量也有所减少,船体结构非但没有因为用料减少而变弱,相反比早年的三千石船更强,这就是技术进步。

沈云卿在此基础之上,大量应用钢锻造构建,实现技术突破,具备了广泛技术。

眼下尚处于实验和论证阶段,待等日后批量生产制造,不断改进,这款三千石宝船的结构、性能也将趋于成熟,并不断演化发展出其他同吨位的船只型号。

同为“观光浏览”,兵部的侧重点与户部大相径庭,户部琢磨着沈云卿献宝,日后定是要户部掏钱买他的新船,好给女帝开心,所以心里琢磨的是旧船很快要淘汰,新船上马开工,这要花多少钱。

而兵部从来不考虑钱的问题,打仗如果太多考虑钱的问题,仗一定是打不赢的。

初看过下层甲板,薛伯充便发现新船的新,与旧船在本质上的天壤之别。

“林大人,本官略观此船,为何要比旧宝船大那么多?”

“确实如此,此船虽然装货仍只三千石,但船内却比旧船大得多,也比以往更为舒适。若全都用以载人,旧式宝船最多载人两百余,此等新船可载三百五六十人。

旧式宝船海上不靠港,至多供两百余人吃喝月余,而此等新式宝船可供三月,同时还能装货压仓,可谓多快好省,造价还便宜,装货多,装人也多。”

林毅贤详细道出数据,薛伯充惊得瞠目结舌:

“多出一百五十多人,还能维持三月,此等新船究竟如何做到!”

“个中缘由说来繁复,薛将军只需丈量此船每层宽度,与高度便知一二。”

“好,你我速去各层看看。”

二人说定,薛伯充携长子薛仲安随林毅贤脱队进入下层甲板,而与此同时,怀王父子却与沈云卿、周晟、周启三人攀谈。

“海郡王苦心建此宝船,应当不只是为博世人惊叹吧。”

“怀王明鉴,沈某建造此船目的,只为日后能广为建造用以内陆与海上跑货,兵部运兵之用。

怀王殿下应该知道,这陆路走货远不如水路便利,而水路运货多寡又,与船只大小息息相关,只有船越大,装货越多,货越多,运价越便宜,如此对天下有利之举,岂非人人众乐之事。”

“哦……原来如此,海郡王倒是有先见之明。如此说,此船当比旧船便宜?”

“眼下便宜近三成,但是装货却不少,同时装人还比以往多,若只装人装吃喝,沿途不靠岸不补给,可自持三月绰绰有余,同时还比旧船多装一百五六十人。

待等日后此船定型,大量生产,建造费用还将进一步降低,倘若工部机械更上一层楼,船厂用上精良器械,三千石大船造价恐怕会更低,兼顾内河与远洋跑货将极为便利。”

要说新式宝船和旧宝船在技术上有质的飞跃,仅仅只是表面看到的船型改变,用料节省,钢结构增加,强度增加,真正的改变是船体性能和容积率这些不可见的性能。

新旧宝船虽然同装三千石,但旧式宝船是最大能装三千,新式宝船是标准装货量三千,最大极限装载三千四百多石。

同时由于结构改变,钢件增加体积小,而体积大的木料减少,带来容积率增加,容积率增加意味着体积空间的增大。

装货理论上的极限装载是总质量,而非总体积,如果都装棉花,三千石充其量能塞满三分之一就老天保佑了,如果都装黄金,只装底仓都可能超标。

所以滚装的优先指标是体积,其次是密度,最后是尺寸。

新船结构的改变和木料的相对减少,大幅增加了船内空间,同时船底结构的改变增加了吃水,底仓的空间进一步释放。

并一改此前宝船采用垂直舷侧,使用弧形舷侧,使得船只上层甲板、舱室向两舷扩充,同时吃水增加,船只的高度得以有所增长,船只下层高度放量,整体的容积率由此增加。

尽管肉眼来看,新旧宝船长度尺寸基本一直,新船宽度略宽,高度船舷高度也没变化,但吃水线以下比以往旧船深了六成,所以在吃水线上方高度不增加的情况下,底仓的高度无形中增加了近一倍。

同时旧船截面呈倒梯形,新船截面两侧趋于弧形,两舷增加约八尺,看着不大,但面积无形中比旧船多了一圈,加之高度增加,实际比旧船容积率增加近百分之二十五。

如果说旧船体型匀称像一只鞋,新船就是一艘切成一半的橄榄,肚大腰圆,头尖臀肿。

开建新船之前,沈云卿亲自丈量计算了岐帝国主流船只的方形系数,由于技术瓶颈制约,导致船越大,方形系数越大,换而言之,装货越少,容积率越小。

因为技术上无法突破,要造更大的船,只能不断增加冗余结构,导致冗余体系挤占有效容积。

传统木船最佳方形系数大约在0.6左右,既排水量是载重的两倍,岐帝国一千五百石以下的船只,方形系数大都在0.58到0.62之间,七八百石以下的轻船重在的漕船,甚至能有0.65,既排水量一千两百石,载重达到了三分之二。

从一千五百石开始奔上,方形系数迅速减少,三千石船的方形系数只有0.45,目前尚存最老的一艘差不多0.41。

换而言之,一千吨排水量,就装四百多吨货,同时受到容积率和船只内部舱室结构制约,实际的装货量还要减少,因为货物不是流体和规则的,船只结构越复杂,冗余设计越多,占用空间越大。

而现代船舶容积率普遍在0.5左右,大型皮薄馅多的滚装船能有0.55,木船才只有0.45的方形系数,不免有些说不过去。

究其原因,还是技术瓶颈制约,要突破,只能不断投入资源不断建造,在制造当中改进摸索,寻求新的技术革新,从而让一个领域的技术实现进步。

新式宝船的技术进步,单纯就技术而言没有意义,技术得进步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经济运转,如不能将之普及化,实用化,具备更高的性价比,再好的技术也是空中楼阁。

技术普及的前提必须是规模化生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性价比,三个要素的缺失一环,必然带来该项技术的发展滞后,随之影响经济运转。

千吨船的好处不在于其比一千石船、两千石船装货更多,就旧船而言,三千石船的效率还不如两千石船,因为方形系数和容积率太低,同时用人有多。

但千吨船最大的优点是,是目前多数内河所能通过的极限吨位,在本上,多数的分支内河将无法实现双向同行,尤其是使用软帆后,横桅比船只更宽,两条相向而行的同吨位船只将无法并肩通过,因此改进后的三千石船,装货更多,尤其是不规则的几何货物的容量明显扩容,更有利于图内河运输。

同时船体空间增加,和冗余结构减少,打通了船舱空间,增加了空间使用效率,为人员驻留提供了生活空间。

同时一改以往睡大通铺的弊端,新式船只将改为睡吊床和大通铺结合,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增加人员驻留。

此前三千石船海上自持一月至四十日,如今增加至三月,基本可以实现跨大洋航行,增加的五十多天,都来自船体改进后的新增容积,和新生活技术的应用。

如果大量更大船只组成远洋舰队,自持力还能进一步增加。

当然,三百五十人的载员和三个月的自持力,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弹药下,只装补给和少量贸易货物的货运标准,如果安装火炮和弹药必然只能牺牲载货,腾挪载重让位火炮。

同时三个月的自持力,是满员无火炮的下的自持力,如果只携带船员和预备人员,自持力还将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