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09

第309章 海南岛

双方一番寒暄后,沈云卿取出圣旨交予郝仁过目,随后上马前往振州城。

途径沿途,所见良田阡陌连片,涨势喜人,不仅有些纳闷,这些稻米怎么眼熟。遂即问到郝仁:

“郝刺史,这些稻子,不是振州本地的吧。”

“呵哈哈,海郡王果然好眼力,不瞒郡王,这些稻种正是兰陵宁阳县的好种子,下官弄来之后,分予当地百姓种植,亩产颇高。”

“哦,有多少?”

“少则一石七八斗,最多的有两石五斗,即便是在江南,两石也不多见啊。”

“原来如此,我说呢,这些稻米怎如此眼熟。不过,这些高产种目前仅在江南、东岭、江淮、河南、京畿南、关中等地有售,时间上算起来,郝大人不应该是这两年弄来的吧。”

“不错,朝廷高粱新政下达各地之后,本官曾想在振州种植,后来听闻宁阳有‘神仙稻’,亩产达三石,下官觉得与其让振州盐碱地种上高粱,还不如让百姓种上高产种,如此既不用太累,还能大获丰收,故而想方设法买来了良种,分与百姓。果不其然,亩产比往年多了至少三成。

海郡王也许不知,振州虽然是蛮荒之地,但当地的土地却极为肥沃,季候极为适合水稻种植,只是苦于没有良种,故而亩产较为一般,但是一年能种三季,所以倒也没什么问题,就是百姓太苦。

自从种上高产种后,现在一年只需种两季,便有往年三季的收成,下官琢磨着,日后也许可以改两季,多出的一季可以学夷洲种甘蔗,熬白糖。

此外振州的椰子也是好东西,不仅能取汁饮用,内种的果肉蘸上白糖香酥可口,还能榨油。而振州四季瓜果无数,海产丰盛,能制成蜜饯与海干,颇受北方广大百姓所喜爱。”

“孤记得,郝大人是刑律出身,怎还精于经商之道。”

“嗨,下官也实属无奈。”

“哦,莫非还有隐情?”

“海郡王有所不知,这振州远不如崖州来的便利,崖州与雷州隔海相望,不远便是钦州和广州,得广州、钦州海上之便利,崖州的稻米、货物均可运往广州,而我这振州由于在岛南,我朝最南端,人丁也少,争不过崖州,故而货物难以运出,只好想方设法为百姓谋些生计。”

“原来如此,振州无海上便利,又被琼崖所阻,故而无法经营当地,只要搞一些有利可图的营生,吸引客商前来。”

“正是如此。否则一年三季稻米,终年无休,还不赚什么钱,百姓无钱可赚,岛外的客商又不愿将其他所需货物贩入,如此又让百姓陷入困境,振州这个刺史虽然安稳,却并不好当。”

当下的海南岛共有三个州,崖州既今天的海口,儋州就是今天的儋州,最后是振州,既三亚。

儋州以西直面交趾越北地区,有交趾、钦州北部湾海上贸易区连接,而崖州有雷州、钦州、广州海上贸易区,唯有振州面向南海,啥经济带都没有。

同时受到海禁政策,外商船只能停靠补给,不能上岸交易开市,开市只能去广州,振州最南端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

同时高强度的田间劳动,让当地的其他自然资源优势难以开发,其实也开发不了,振州有的儋州、崖州都有,加之陆路、海陆不便,客商也就不愿意来。

客商越少,货物流通越滞后,物产越少,经济越落后。

郝仁在任期前主要积极推动温饱农业,先提高田间产出,保证温饱,同时减轻田间劳动强度,把人力解放出来,搞一些手工业和其他副业,吸引崖州和儋州的客商。同时还派人出岛,前往发达地区考察,打听市场行情。

正应了那句老话,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这位虽然长的其貌不扬,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经济脑瓜子,就是不知道这位有没有贪墨。

一行人等骑马抵达振州治所,城池有些差强人意,比江南的县城还差了几分。细问之下才知道,振州城财力微薄,近些年才有些好转,但也没好到可以重新返修城墙的地步,朝廷已经十多年没给振州拨过修城专款,其实也没钱拨款。

入城下午,马文修召集振州司马等人了解海上消息。

交趾陷落不久,约有三千余人陆续从交趾各地沿海出海,逃往了钦州、儋州,约有两百余人逃到了振州,振州、儋州、崖州处于高度戒备,始终担心腊婆可能渡海攻击海南岛,因此三州陆续派出有海船警戒,搜寻腊婆消息。

当晚,郝仁在治所设便宴款,吃的倒是挺丰富,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海鲜、鱼类为主,还有当地的野生动物和各种候鸟,家畜禽类很少,因为当地本就不多,靠海只能吃海。

要是搁现代,吃的都是野生动物,多半是要被举报,但在当下,这就是生活。

散席后,一行人等暂住治所,马、沈、楚三人再度碰头商议下一步计划。

“楚将军,禁军与番军上岸后,暂且休整操练,待本将登陆潮瓯,即刻派船接应楚将军。”

“末将领命。”

“海郡王,下午振州司马所言,王爷有何见解?”

“腊婆虽然袭扰沿海我朝商船,其应该并未打算攻占海南,但是不得不防其日后袭扰我军海上航运,故而潮瓯登陆之后,当沿海肃清其船,实行沿海封锁。”

“若是如此,水军战船将分兵而行,登陆兵马恐怕又将减少,不利陆路用兵。而且海岸绵延数千里,单靠几十战船艘船,难以对其构成威胁,久拖恐生变故。”

“那就设计,用商船将其诱出,而我军战船则咬在商船身后,以远目境窥之,趁其无法看见,我军杀他个措手不及。”

“嗯,此法倒是可行,远目境只可我窥其,其却不见我,确实是条妙计。”

马文修点头赞同,决意先行歼灭腊婆水军,封锁海岸,禁绝贸易。

腊婆国力虽小,也无水军,但五花八门的近海船却不少。这些船近海船只虽然无法远洋航行,吨位也不大,但是速度很快,沿着中南半岛沿海航行却绰绰有余,平日里从事海上贸易,战时就是海寇,掐着贸易航线搞群狼战术,靠量取胜。

由于船舶技术和地理认知的制约,泛海航行大都沿岸近海航行,以规避穿越海域时的风浪和恶劣天气,即便是近现代,若非跨洋航行,船舶依然靠近近海航行,以避免海上恶劣天气带来的风险。

基于这一点,当下海上航线难以摆脱中南半岛沿海,腊婆藉此为必经之路,开战后组织近海船只,沿北部湾至广州沿海的岐朝近海漕船、商船实施劫掠和血洗,一度甚至截杀过往外国船只,袭扰岐帝国沿海贸易秩序,对沿海贸易造成恶劣影响。

马文修担心以雷州半岛为补给站,沿海航行运输被腊婆海寇袭击。而分兵围剿,又影响陆地用兵,有鉴于此,怎么剿灭这股海寇成了当务之急。

海上作战不同于陆地作战,海上漫无边际,当下既没有卫星,也没有雷达,根本看不见,海寇大都是干一票就走,你来清缴,他就藏起来,你走了他又出来,跟你打游击战、持久战、袭扰战,拖也拖垮你。

更要命的还在于,海岸线漫长,岐帝国水军战船数量有限,根本顾不过来。贸易航线的不安全,进一步影响广州口岸的交易,影响朝廷的税收,对岐帝国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翌日,禁军、番军分批登陆上岸驻扎休整,以缓解连日坐船的不适。

尽管远征的禁军、番军大都精通水性,但此前大都在内河活动,甚至仅停留在游泳、潜水技能的层面,与坐船出海远渡重洋带来的环境改变,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沿途颠簸引发的生理不适和心理压抑,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强的毅力,面对生理环境的改变和不适,要让陆军变成海军,没有一年甚至两三年的适应,难以适应海上环境的风云变幻。

登陆潮瓯必开首战,禁军、番军的生理不适应,不仅不能给进攻加成,还可能拖累登陆的用兵。

六月十二,全军饮用“百破汤”,以应登陆后的环境变化。

百破汤是太医院收集的一种治疗疑难瘟疫的综合性汤药,南征之前沈云卿提出潜在疫病威胁,开始搜罗抵御疟疾、登革热、霍乱的方药。

太医院提供的“百破汤”含有青蒿、黄莲等十一味药,名义上是治疗不明瘟疫,实际上是针对霍乱和疟疾,只不过因为霍乱往往伴随疟疾、痢疾,出现的综合症状,掩盖了单一疾病带来的症状。

提前连续服用“百破汤”,待等抵达潮瓯港,期间有足够的时间激发人体产生抗体。

六月十四,楚砚杰率军暂留振州休整操练,沈云卿、马文修二人启程出海,率军杀奔潮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