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18

第318章 外交无小事

腊婆的势力范围,大致在北纬十七度以南,老挝南部、柬埔寨东部、南越三块,设立五个行政郡,因此每个郡的管辖面积远大于神都,但均摊平方公里人均量,还远不及岐帝国的一个普通州郡,所以人口其实并不高。

但当下自然开发度并不高,占用的土地,开发的林木远不及现代,有鉴于此,三百七十万在籍和不在籍的人口,所占有的耕地其实非常有限,所以三百七十万人不能说少。

至少和巴蜀的周照宁比起来,腊婆的国土面积并不比四川小,人口却达一半,实力并不弱。

详细了解了人口分布与民族构成,沈云卿继续追问了腊婆战备、仓储和战略部署。

进城时,沈云卿就发现,紧急征集的民军其实连兵器都没有,不少还拿着菜刀木棒,甚至是削尖的竹木枪,即便是腊婆守军,铠甲仍是竹木,皮甲都很少,兵器还都是生铁,甚至脆钢,与岐军的钢制淬火兵器相比,既没有技术上的优势,也没有数量、质量上的优势,正面交手根本不堪一击。

但就是这样的土邦,悍然敢于强势袭击岐帝国,夺取了交趾,获得了完善的体系,不用多久,腊婆军的装备质量会有质的变化,比之岐军装备纵然还有些差距,但至少比现在强得多。

与赵元的谈话一直持续到深夜,后半夜回到东门大营,马文修刚从城西返回军中。

“差南会、蓬碧桐之事我已经知晓,城北的情况现在如何?”

“暂时已经压服,腊婆守军的兵权都在左承王赵元与城府吴应手中,尚未发现我军是在虚张声势。不过,情势对我军依然十分不利。

据赵元所言,瓦瓯就在潮瓯以东一百八十里处,水网密布大河纵横,多沼泽森林,十分不利我军用兵。而眼下我军兵力不济,暂且不宜大兴用兵,如此便给了腊婆以喘息之机。

此外,赵元虽是赵越堂弟,但不被信任,对赵越、黎孔等人所谋并不完全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腊婆图谋我朝已久,其战前储备的粮草可够十万大军,三十万民夫支用两年,还从涅佛罗讹诈到金银财货无数,加之交趾失守,仓储尽被其所得,恐怕只守不攻,拖上五六年不是问题。

以腊婆与交趾地形而言,我军无论是从南线海上,还是北线陆路进攻,都无法从速收复交趾,赵越若是死守,拖也能拖垮我军。”

“看来,腊婆的情势比预计的要棘手呀。”马文修深感棘手,尽管轻取了潮瓯,但当地的民情与地形,却比出征前预估的更加艰难。

这时沈云卿接着刚才的话说:

“恕沈某多言,眼下关键还不在腊婆,而在广州,如若罗娑国落入骠国、阿瓦达提之手,这仗怕是大不了多久,朝廷财政便会垮。”

“那依海郡王之见,此局如何破之?”

“首先当从速派船前往罗娑国勘察敌情,其二派遣使者出使南洲百夷诸国,告知腊婆之事,其三,尽可能保存潮瓯,以便经营此地成为我朝攻掠腊婆之根基,同时也为日后打通海上商路建立前瞻。”

“那又如何平定腊婆,收复交趾?”

“就南线方略,待等佣兵与楚将军抵达,仍需要时间集结与整训,预计三月内无法对瓦瓯用兵,但无需一月,盘踞穆喇戌与交趾的腊婆军便会涌向潮瓯。

有鉴于此,沈某还是建议尽快勘察潮瓯地形,占据要津渠地,以阻挡腊婆军反扑。

其次以金银利诱与武力震慑,或收买或迫降那些意志不坚者,心怀鬼胎者,不明真相者。

其三,尽速从潮瓯当地寻找那些被腊婆七部屠杀灭族散落各地的土民,将其团结起来,为我所用。

其四,腊婆军在占据交趾后,获得交趾大量仓储与军械,对腊婆本土军需粮草供给大为减少,开始转由消耗交趾所得仓储,故而腊婆军在本土复地军需主要集中于瓦瓯,南屿两地,眼下我军到此,瓦瓯守军少,短时之内不敢继续向北运粮。

而腊婆军在交趾屯兵八万余人,民夫二十七万,长期得不到瓦瓯军需,短时内并无影响,还可继续坐吃交趾仓储,但其将交趾岐民屠杀殆尽,当地的土民与归番民,绝不会愿意给其交税纳贡,比以前更苦。

因此腊婆军日后的军需,仍然依赖本土复地供应,一旦断绝复地供应,仅靠交趾当地的土民,腊婆军难以久持。甚至时长日久,将激化腊婆军与交趾土民矛盾,反而对我军有利

最后,赵越正在组织向北迁徙人口,瓦瓯的主要官衙与王室已于上月抵达交趾,我朝可在潮瓯另立腊婆小国,与之分庭抗礼。”

“嗯,海郡王分析透彻,不过,这另立小国之事,怕是不妥吧。”

“妥当与否,还不急于一时,可交由陛下定夺。至于小国存废,待等灭了赵越、黎孔,存立还不是我朝一句话。”

“如此岂非言而无信?”

“沈某以为,所谓信义,非是迂腐死板之举,需得懂得变通。而国之存废不在于其主,而在于其政。其民心所想,其国体所持,其欲望之所需,乃其所不能,而我朝独有。

其若想续存,便只能与我朝融为一体,否则我朝大可以其罪,施以天威加以封锁,断其所需,届时不需一兵一卒,便令之自废。”

“呵呵,海郡王的海口莫要夸的太大,说得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不过,既然眼下没有更好办法,不妨先从海郡王计策,暂且巩固潮瓯,待等援军到来。”

“马总管英明。”

马文修并不看好另立政权,扶持傀儡的注意,甚至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与当初女帝吞并腊婆初衷背道而驰。

沈云卿当然也清楚,此战最终目的是吞并腊婆,更何况是他提出的终极目标,组建傀儡政府无非是权宜之计。

傀儡政权虽然无法达到迅速吞并的目的,但无疑会让腊婆内部迅速分裂,尤其是这种内部本就严重失衡,共同利益建立在镇压其他小派别和对外掠夺之上的脆弱联合,一旦面临无法抗拒的外部压力,和新的曙光,这种内部的联合就会迅速瓦解。

尤其是这种连文明都没有部落土邦联盟,其存在的意义取决于已经到手的利益和即将瓜分的利益,一旦连到手的利益都连本带利的吐了出来,那些个还在捂热的势力,面对强大无法战胜的外部压力,唯一的选择只有妥协。

当然,你可以拒不服软,抗争到底,失败一次再来一次,再失败再来,直到拼光老本,进山打游击。

进山不要紧,相反正说明你已经丧失了跟我对抗的资本,所以我始终怀着包容开放的态度,我既不封锁你,也不会断绝你,我会让你在丰富的物质生活面前,失去继续抵抗的意义,届时你不放下屠刀,拿起屠刀的将是过上好日子的当地土民。

翌日,岐军开始封堵南、北、西三门,同时在东门外城墙下,重修六条马道,以便于从东门城外进出,防止东门失守,内外通道断绝。

并于当日在东门召集困在城内各国海商,就腊婆王赵越屠杀岐国平民数十万告知众人,申明岐帝国对外用兵的正当性,并通过他们的嘴,将消息传回自己的国内。

左佛王差南会,小头人蓬碧桐的死,给岳仰、布姥两族以雷霆震慑,尤其是沈云卿当众,一棒敲死了素以好凶斗狠而出名的差南会,甚至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就一命呜呼死于非命,给腊婆勋贵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甚至产生错觉。

一个在天朝都算不上王的小王,尚且如此孔武可怖,这要是其他真王来了,岂非连活路都没有。

当然,实际上现在的岐帝国已经外强中干,绝大多数勋贵阶层,早就没了斗志和个人武勇,空有一副唬人的皮囊。

事实上除了汉帝国外,大多数帝国到了晚期,国家的各个机构零件都已经腐朽失灵,难以运转,反应到现实中,就是外强中干虚言恫吓,雷声大雨点小,坐吃政治效应老本,等着内部的瓦解和倾覆。

腊婆正是摸准了中原历代王朝的通病,趁你病要你病,你还不能咋地的侥幸心理。

正因如此,沈云卿才力主给予雷霆打击,浇灭腊婆幻想,不能开这头,给周遭小国以恶性示范效应。

所以他沈云卿需要扮演的角色,正是外强中干的“强”,一个狠角色。

纵然国力不给力,但作为一个外交使者,尽可能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应有的价值,甚至超越其本身价值,才是一个外交使者的本分,但无疑是对外交使者个人能力的巨大考验。

外强中干操作得当,往往也能把人唬住,甚至赢得战略机遇,成功华丽转身。

外交无小事,面对国力江河日下的帝国,战争中尤是如此,沈云卿不得不谨小慎微,果断做出决断,以维持脆弱的优势,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利条件。

六月二十九,大小五十余艘船只启程返航,前往振州接运楚砚杰部。

六月三十,帝国十四路使者,带着金银珠宝,丝绸玻璃,以及天朝的国书,离港出海,出使南洲百夷诸国,完成帝国交予的使命,皇帝陛下的殷殷寄托。

历史由此为转折,掀开了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