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27

第327章 不容乐观

七月十六,潮瓯陷落的消息,终于传到天南关,腊婆王,现在的大南王赵越帅帐。

闻讯自己的堂弟不战而降,气急败坏之下传令赵禹,无论死活,拿住赵元都要斩下头颅,灭其亲族。

“大王息怒,眼下潮瓯已经陷落,纵然时候杀了赵元也无济于事。”

相国黎孔好言相劝,赵越怒火依旧:

“那怎么办,相国大人之前曾说,岐人不会从海上来犯,如今非但是从海上攻入,还占了远在广州数千里之遥的潮瓯,此事你怎的说。”

“大王,臣是说过岐军从海上来犯的可能不大,但从未说过没有。而且潮瓯有兵五千,岐军纵然来攻,兵力也极为有限,即便岐军江潮瓯城围的水泄不通,也足以坚守月余,乃至数月。

若非穆喇戌叛乱,调走了潮瓯城四千人马,赵元不至于不战而降。”

“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潮瓯已经落入岐人之手,本王岂能甘心。”

“眼下邕州、钦州岐军受累于民力与山路,无法攻我。臣建议右承王围困潮瓯之后,积蓄力量按兵不动,待等雨季热障与瘟疫让岐军精疲力竭时,方可与之一战。”

“如果岐人从国内加派兵马又如何?岂不是坐等他们壮大声势。”

“大王放心,涉海远征绝无可能持久,兵力也极为有限,右承王既已包围潮瓯,岐军不熟我国地形季候,久战绝非我军对手。

现在北线岐军难以对我军构成危险,南线岐军定急于寻找战机,与右承王决战,越是如此,越不能被其得逞,拖得越久,对岐军越为不利。潮瓯的高热、温病和大雨,就足以让岐军不战自溃。

南线岐军一败,北线岐军将不战自退,此战可定矣。”

“相国大人何以见得登陆潮瓯岐军兵败,北线岐军将不战自退?”

“最近得到消息,骠国在滇北攻势猛烈,岐国迫于我国威势,被迫与判王周照宁议和,由此可见,岐国的形势并不太妙,南方拖的越久,北方的变数越大。

岐国之所以与反贼议和,显然是不想同时与我国开战,又去平叛。稍有闪失,北方再生变故,岐国必亡。

因此只要拖上两年或是三年,或是潮瓯岐军败退,乃至重创全歼,岐国北方必生战乱,届时岐军只能选择与我国议和,平息南疆战火,好调兵北上。”

“相国此言有几成把握?”

“八成。三两年之内岐国比生变乱,而邕州、钦州的岐军能在两难之内站稳脚跟便已是难得,出兵攻我将毫无胜算。”

“既然相国大人如此笃定,本王便放手一搏。”

“大王圣明……”

要说黎孔的政治嗅觉,还是极为敏锐的,与沈云卿南征之初的顾虑不谋而合。

北线的王瑾春陷于邕州被屠,政治经济根基动摇,数万岐军丧失民力保障,既要收拢逃难的百姓,恢复生产、治安,还要自己运粮,严重削弱了岐军投入作战的兵力。

而与此同时,赵禹给了十日期限转眼过半,第五日开始,岐军忽然有某种被监视的感觉,就仿佛有无数双眼睛,从四面八方在看着你,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空气中充斥了阴暗和恐惧的气息。

沈云卿开始担心,赵禹或许不会使用常规手段与岐军正面冲突,不是因为赵禹谋略了得智商惊人,如何爱惜自己人的性命,要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而是人家自小玩的就是这个套路。

岐军是传统的大陆军集团作战模式,远没有适应丛林战的经验和体系。

相反赵禹就是土蛮子,从小接触的就是东躲西藏。

就好比乡下的孩子,上树掏鸟窝,下河抓鱼虾,是生存环境带来的后天技能,城里的孩子各个四眼天鸡手抽筋,因为天天打手游。

不同模式下的生存环境,必然带来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截然不同。腊婆军的作战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更加原始和野性。

有鉴于此,岐军更不能轻易离开潮瓯城的掩护。

七月二十日,潮瓯下起暴雨,雨势前所未有之大,七月二十二日,楚砚杰部抵达潮瓯港外海七十里,带来了北线王瑾春部与兵部的公文。

腊婆军攻陷邕州向钦州进兵受挫后,不出所料全线退入十万大山长期坚守。

王瑾春部兵力由此前的五万余人,增加至八万,受后勤和邕州屠城所致,兵力无法展开,暂龟缩在邕州和钦州城,泄密之事暂不得而知出在哪个环节。

以上已经是四十多天前的消息,实际的情况不得而知。

兵部的公文提到了两件事,其一是马文修部南下后,沿海海寇更为猖獗,河南道、江淮道、江南道、东岭道均现海寇踪迹,江淮、江南两道沿海尤为严重,海运航线屡遭袭扰。

第二条消息与云藏有关,朝廷与周照宁妥协后,云藏战事并未得到扭转,相反从巴蜀出兵增援的周照宁部的两万人,后勤保障极为艰难,而从藏东南出兵的阿瓦达提一路势如破竹,云藏军不敌,重镇“望日”失守,门户洞开。

与此同时,滇北作战的周照宁也不顺利,骠国出动了战象,巴蜀军伤亡惨重,周照宁也出动了貔貅,但效果甚微。

这貔貅也就是大熊猫,甭看憨态可掬到处卖萌,实则杀伤力与北极熊相当,网传轻易能坐死十条狼,那不是吹出来的。唐代之前,大熊猫一直有兽兵编制,汉代更是汉北军的军徽。

周照宁蜀军编有貔貅兽兵,规模不详,但沈云卿并不看好大熊猫出手就一定好使。

首先,熊猫杀伤力固然大,但胆子很小,容易受惊焦躁不安,其次熊猫的食谱狭窄,不如其他熊类便于饲养。其三,熊猫吃饭时间比睡觉时间还长,要指望它能出奇制胜,指望不大。

兵部能把出动貔貅列入军情消息,当然不是被大熊猫的萌态给蒙蔽了,而是大理和拓东两线确实顶不住,周照宁遣使朝廷请求从羁縻道出兵,合力夹击骠国。

于是问题就来了,骠国攻打周照宁时,周照宁是反贼,理论上打的不是岐帝国的脸,女帝甚至还落井下石,打算拔了周照宁,所以岐帝国与骠国并没撕皮脸。

如今朝廷罢兵,与周照宁言和,周照宁向朝廷求援,不帮,说不过去,帮,就得在西南与骠国开战。而且能帮周照宁,保不齐云藏王朝顶不住阿瓦达提的攻势,也向岐帝国求援,如今已经陷入腊婆战场,再跟骠国、阿瓦达提开战,岐帝国将处于三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无论入藏还是入滇,后勤保障都是难以逾越的问题,且不说一场战争就捉襟见肘,同时打三场战争,毫无疑问将葬送岐王朝。

这是兵部的推演的局势结果,之所以要不远千里送到腊婆,很显然是兵部没钱,户部也没钱,女帝一毛不拔,大家都指望着金戋寺这个生蛋的母鸡,实在不行,干脆杀鸡取卵。

腊婆的大雨就像是用消防水泡,从天上灌下来的一样,大雨中哪怕只站十秒钟,都足以淋成落汤鸡,而且丝毫没有停的迹象。

七月二十四日,赵禹限期十日退兵的最后一天,在大雨中平静度过,第二天大雨不停,腊婆军依然没有任何动静,不知是大雨的缘故,还是赵禹另作了岐军难以察觉的部署,腊婆军迟迟没有动静。

更加让沈云卿不安的是,空气中就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阴冷而麻木,就好像是被野兽在黑暗中盯着的恐惧。

沈云卿非常清楚,一定是腊婆军躲在雨林中,而雨林为腊婆军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岐军不善丛林作战的弱点暴露无遗。

先后派出的几十批斥候,回来的还不到一半,或是死于意外,或是被腊婆军所俘获,这种悄无声息的消失,产生的不安和恐惧,比战争死亡更容易打击士气。

这一天,沈云卿亲自前往潮瓯以西五里无名山丘,岐军在此有一个观察哨口。

尽管有热气球,但下雨之后,热气球无法升空,大雨有又像是幕帘,严重阻碍了肉眼观察。

理论上有望远镜加持,可以观察到一百多里外的活动目标,实际上雨林遮蔽了行动轨迹,加之大雨影响,只能将观察哨口前推,为大军提供视野和预警,利用夜间观察远处有无夜的火光。

此时天色将近黄昏,近处七八里内可见微弱星火,身旁欧阳龙菲收起望远镜说:

“郡王,此处西去道路已被腊婆军所阻断,数量恐怕不在少数。”

“嗯,看星火数量和分布,至少有四五千人,但还不清楚是当地的民军,还是腊婆军主力。丛林作战最大的弊端正源于此,肉眼可见之处根本看不见,我军无从得知敌人主力何在。”

岐军的一口灶,供五十人吃饭,一营人马是两百人,共计四口锅。

腊婆军锅小,其实是没技术生产大口铁锅,因此一口锅只能供二十多人吃饭,一口锅至少要一堆火,四五千人就是两百多口锅。

有鉴于腊婆的伙食保障远不及岐军,他们躲在深山老林,往往还会组织打猎,烧烤肉类,所以目测观察到的火光数量并不准确,四五千人还只是保守估计。

“郡王,今晚是否回营?”

“不,观察一夜,明早回营。让人在营地周围拉绊雷,以防踪迹暴露被人袭营。”

“是。”

绊雷就是用木柄手榴弹扎进地下,拉上加长绊索,临时构筑的雷场。

最近接连发生腊婆斥候,趁夜色刺探营地事件,自从拉上绊雷之后,接连炸了几次,腊婆刺探营地的活动绝迹,显然是没明白怎么就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