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39

第339章 时机成熟

自从实行晒盐以来,岐军的食盐都来自晒盐,而非煮盐,其含盐量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比起煮盐的粗盐含盐量偏低,在腊婆高温高湿,又连绵大雨条件下,极容易滋生嗜盐菌。

当然,这需要一个酝酿的过程。

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大量的食盐堆积在港口,吸收了空气的湿度,加之高温,嗜盐菌繁殖速度加快。

如不出所料,吃坏肚子的应该都是北方人居多,南方人少,因为南方人体内有抗体。

加之当前南方人喜欢吃腌制品,北方腌制品还不发达,而腌制品中产生的微生物对嗜盐菌本具有压制作用,所以南方人面对嗜盐菌的抵抗能力要强得多。

当然,如果继续任其发展,难保时常日久,菌落总数大大超出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全军出现感染也将不可避免。

帅帐的将帅多数有都是南方人,沈云卿是江南人,马文修是浙南人,楚砚杰是湖南人,欧阳龙菲是湖北人,都地处温带湿度较高地区,帅帐没出现染病,正是自小体内已经形成的抗体菌群,在压制嗜盐菌群。

如果仔细回想,沈云卿自己最近排泄的频率明显有所增加,其实正是体内菌群已经无法压制嗜盐菌的前兆。时间再长几日,他也得发病。

之所以说是赵元这顿反启发了他,很大程度上与吃盐的习惯有关。

现代人吃盐,都是菜熟之前下盐,高温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杀菌作用。而现代人吃盐,已经从满足基本的盐摄入,变成单纯追求咸的口感,所以盐在菜熟之前下锅,有利于味道的扩散和渗透,产生氨基酸。

因此现代人下盐,高温基本能杀死嗜盐菌,哪怕是大量嗜盐菌,也能基本全灭。

而时下盐来之不易,吃盐很大程度是摄入盐,寻常百姓烧菜基本没什么讲究,无不是粗茶淡饭,菜都是煮熟之后,搁盐拌一下,最多是烧汤投喂一些粗盐,仅此而已。

此外当下燃料也来之不易,哪怕是木柴和稻草,都需要付出劳力,远不如今日生活的方便,因此并不能保证盐在最后投料后的完全加热,将菌群杀死,多以拌盐为主。

所以饭菜入口往往能吃到颗粒粗大的盐粒,未经高温杀菌,嗜盐菌极强的生存能力由此进入人体。

岐军烧菜做饭基本维持了这一模式,烧菜都是停火后搁盐搅拌,嗜盐菌就此带入饭菜当中。

而在腊婆,当地长期适应了嗜盐菌的环境,人体抗性要强得多,同时他们用盐都在食材下过锅之前,因为他们的饮食不是煮就是炖,都是汤汤水水,从一定程度上杀灭了嗜盐菌,即便偶有感染,问题也不严重。

加之潮瓯又是海港,当地海产品多得多,盐摄入来源丰富,嗜盐菌的摄入渠道就少得多。

所以甭看岐军现在比腊婆正规,其实土著还是有土著的生存智慧,而这种智慧,反应到当前历史环境,倘若没有足够的学识和认知,根本是两眼一抹黑的瞎抓。

战争的失败,后勤占一半,偶然中的必然占三成,将帅的能力往往只占两成。

战场的冲锋厮杀是容易的,但战争的准备,战争中的科学却是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文韬武略再强,你的后勤一塌糊涂,理念认知低级野蛮,根本谈不上胜利。

即便是兵圣孙武,其所著《孙子兵法》中治政篇幅占了一半,外交占了三成,真正的用兵谋略其实才两成,就靠啃透那两成打赢一场战争,无疑是不可能的。

腊婆之战,岐军不缺优良的将帅,不缺骁勇的将士,但根本上打的是后勤,是保障体系。

嗜盐菌如此复杂高深,乃至看不见摸不着的认知,马文修自然是不懂的,因此只能深入浅出的将致病根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归咎于盐的变质。

“如此说,此病源自白盐?”

“正是,除了盐,别无其他可能。”

“那可有办法医治?”

“首先,今后用盐一律入水沸煮,煮透半刻方能入菜。其二,患病兵士服用热水,促其腹泻排泄。其三,此行携带有好药,具有一些疗效。只要制止住腹泻,修养几日,此病便可自愈。

若不出所料,此病患病兵士北方人居多,南方人较少。”

“既然如此,本将即刻令人清查,以证实情。”

治疗嗜盐菌感染,最好是用氯霉素,当然,现在肯定是没有。

但此行携带有大量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在抗生素出现之前,虽然是强效抗菌药物,但单纯的磺胺成分对付肠道炎症和感染效果稍差,最好是复合其他成分的磺胺药品。

但有总好过没有的强,痢疾腹泻药已经吃了好几天,效果很一般,现在明确了感染源,对症下药比光等着人体自愈强得多。

嗜盐菌在近现代虽然不是高致死率疾病,但仍会因为腹泻导致的脱水、电解质失衡,甚至肌溶解,造成死亡,尤其是缺乏医疗条件的当下。

当晚,伤营的统计结果陆续报至帅帐,不出所料,河南道人感染占了百分之七十五,京畿、关中、河北道占百分之十三,其余均为南方人和其他诸道

之后几日雨势减小,但天气更加闷热,经过数日整顿治疗,岐军感染非但没有得到遏制,患病士族集聚增加,有愈演愈烈之势。

消息或快或慢传至赵禹军中,闻讯岐军大病,赵禹期盼的时机似乎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岐军染病命不久矣,阮参军,传令全军与各部头人,即刻来我营中议事。”

“右承王殿下,岐军染病者尚未过半,其精锐尚存,是否再等几日?”

“不,不能再等了。穆喇戌的叛乱已经平息,阿杉贵很快会率兵而来。我等杀败城外岐军之后,还要围城攻城,阿杉贵如赶在城破之前赶到潮瓯,我们可就得不偿失了,不能再等了。即刻召唤各军与头人,来我军中议事。”

“是,末将即刻去办。”

左护国阿杉贵是腊婆昂佗族大头人,其势力范围在瓦瓯以东,穆喇戌攻克后,迅速延伸至穆喇戌境内,因此赵氏并未得到穆喇戌实际的行政控制权。

潮瓯是腊婆第二大重镇,赵禹若不能迅速攻取潮瓯,等到阿杉贵赶到增援,按腊婆的惯例,阿杉贵能从潮瓯分得一杯羹,这显然是赵氏所不愿见到的结果。

阮文龙离去不久,帐外兵士来报:

“启禀右承王殿下,大王信使到。”

“快,请入帐中。”

“是。”

前番接到赵越命令,赵禹按兵不动待等时机,如今时机成熟,赵越再次遣使,赵禹不免担心北线岐军。

少顷,来人入帐,见赵禹略施礼数:

“参见右承王殿下。”

“我王手令何在。”

“请殿下过目。”

来人从怀中掏出木桶交给赵禹,确认完好无损,赵禹遂即拆开取出书函细看。

内容很详细,要求赵禹择机夺回腊婆,利用各部义军集结的有利形势,在后方整兵备战,准备命明年连同家小族亲一同迁往交趾。

“我王的意思本王已经知晓,除此之外,我王可还有其他话带给本王。”

“大王并无其他嘱咐,相国大人让在下转告右承王殿下,小心岐军的火器,近日北面的岐军使用了不明的厉害火器,能在数里之外发动,极为厉害。”

“哦,莫非是岐军又有了新的炸天雷?”

“尚不得而知。”

王瑾春北线用兵不顺,遂即向李文宝求助,李文宝将两门配发的三千斤大铜炮,十门各型火炮,经由水路运往了钦州。大量使用爆杀弹,对事先侦查目标实施打击。

这大炮在眼下数量少,射程近,杀伤力弱,尤其是数量一少,火力又弱,杀伤覆盖面积就小得多,所一杀伤效果很差。

不过这没关系,早期火器的一大优势不是杀伤力,而是唬人。

由于早期人类认知水准低,科学技术不发达,在榴霰弹、爆杀弹出现之前,实心弹丸的火炮重点作用是殴打城墙,对人的效果一般,加之人天生就对不明原因的声、光、电等现象感到害怕,因此火器在最早期,唬人、恐吓的效果远大于杀伤效果。

王瑾春部使用的火炮,倒是没有打死多少腊婆军,但每天无规律的炮击活动,倒是给腊婆军造成极大心理阴影。

尤其是完全不知道炮弹何时落在自己头上,给缺乏科学认知的腊婆军以沉重心理打击。

尽管爆杀弹的效果一般,但腊婆军屯驻在树林之中,最近腊婆暴雨如瀑,可广西却风和日丽,天气好得很。爆炸引起的大火造成的损失,比弹丸破片带来的伤亡反而更多。

于是最近一月山林大火特多,逼着腊婆军只能隔三差五的不断在几个营地之间移营,岐军的火炮运动不便,也不能带上山,所以火炮对固定目标的打击效果大打折扣。

但只要你动起来,那就上套了,你前脚走,我后脚占了山头,你在想回来,那好,我正愁憋得慌。

如此屡试不爽,王瑾春倒是步步蚕食收复了不少山头。

黎孔担心南线岐军也携带有火炮,让赵禹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