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65

第365章 离间与反离间

腊婆与岐帝国处于战争状态,战后将成为帝国的一部分,有些事情能在战争中解决的,可以顺手解决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不接受就只有毁灭。

至于战争中无法解决的,以及为了自保利益附庸而遗留的问题,要完全避免战后利益重新分配的矛盾,避免不满也不现实。

腊婆战后的局面将是既有权贵阶层的多数消亡,新生的权贵依附势力坐等瓜分,这个局面是多数情况下必然形成的结果,要稳定占领区,也只能做么做。

沈云卿有意利用战争过程中腊婆既有体制的灭亡和瓦解,推行新的土地政策、税法,目的既是以腊婆为实验,推行适合当地的简化版政策,为日后在国内推行提供基础,同时也解决腊婆现在的问题。

赵元担心岐军占领过多地区,会引发战后存留贵族和新贵的不满,虽然有担心的道理,但不会成为新的威胁。

战争之后,土地的价值属性将会因为岐帝国较高文明的输入,土地的价值属性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岐帝国带来的先进生产,经济体系,也会让土地更为有价值,当蛋糕做大,思维改变,经济扩容,原本狭隘利益将融入更大的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的利益价值。

而且腊婆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块地方相对而言,距离岐帝国更近,同时拥有绝大多数热带属性,这意味着日后可以变成广泛植物资源的生产基地,只要经营得当,其价值不亚于帝国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真正让沈云卿担心的倒是赵元反应的情况,在他看来,土地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战争还没结束,现在就谈土地补偿的问题,逻辑上不是有些智障吗?

阿杉贵、赵禹的挑拨离间,不免做的太低端,而且城里的这帮子人竟然还真信。

“左承王阁下,您不会跟城外的部落还有消息往来吧。”沈云卿故作不快之色,好让赵元收敛一些。

“呃……不瞒圣使大人,城中的一些风声都来自城外,绝非在下有意为之。”

“阁下的为人,本使自然是清楚地,既然有人能给左承王殿下带话,也还请左承王殿下给城外的人带话,何如?”

“这……”赵元眼珠乱转,心神不定,又是看去吴应,似乎在寻找逃避责任的借口。

见其语塞,似乎是不太乐意,沈云卿放低了身段说:

“阁下无需担心,本使别无他意,只想让左承王为本使带几句话而已,想来不难办吧。”

“不知圣使大人要在下代传何话?”

“本使还没想好,待等本使想好了,再与左承王说明。今日天色也不早了,本使先行告辞了。”

“恭送圣使。”

原本还没想好怎么对付阿杉贵、赵禹,如今自己送上门来,沈云卿横心生出一计,令其自乱。

离开治所,沈云卿神色大好,隐隐透着喜悦和自信,欧阳龙菲很是不解,遂是问道:

“赵元分明并无好意,郡王为何如此喜悦?”

“呵呵,就在刚才,本王弹指一挥间,围困我军之敌已然灰飞烟灭,年后我军必胜。”

沈云卿莫名其妙的自吹自擂更让欧阳龙菲一头雾水,这仗还没打,还得要要等几个月后,腊婆军现在就灰飞烟灭了,这是什么逻辑?

“属下愚钝,还请郡王明示。”

“那赵禹、阿杉贵小儿施离间计于本王,难道本王焉不能反施于彼。”

“嘶……这恐怕不能吧。”

欧阳龙菲高度怀疑,沈云卿自己也说:

“原本是不能的,但现在其自己送上门来,此计便可成。走,回大营,此事还得征求马总管的意思。”

兵法云,阴在阳之内,阳于阴之外,离间计的反向措施便是反间计。既然是反间,必然得先有离间,而后再反间。

岐军原本不存在使用离间计的可能,因为岐军的出现,让原本不平衡的腊婆内部,变得平衡,有了一致对外的借口,同时腊婆军在交趾灭绝性屠杀,也迫使腊婆各部自己都相信,岐军一定也会报复屠杀他们,因此基本不存在离间腊婆内部的可能。

相反岐军无论如何在潮瓯城中树立文明之师的形象,这帮子人还是顽固不化,所以基本上很难对其内部展开离间。

但现在,阿杉贵、赵禹对岐军与潮瓯城中权贵使用离间计,这恰恰说明,阿杉贵、赵禹自己都开始相信,城中权贵已经完全配合岐军,所以得用离间计。

回到东门大营,将来龙去脉详细道出,沈云卿倾向于用反间计,而马文修则担心,万一反间计失败,那问题就大了。

“海郡王,如今我军是在腊婆之地与其交兵,其对投靠依附我等之人用离间计可行,若要对其反施间计,这恐怕难成吧。”

“确实有些风险,但只要操弄得当,精心布局,便能收获奇效以诛其兵。”

“海郡王请说,本将愿闻其详。”

“我军进占潮瓯以来,无我军允许,都只进不出,但城内依然能从城外获得消息,这说明城中与城外依然有我等尚未掌握渠道,因此城内外依然可相互勾结。

但也正因为城内外相互勾结,赵禹、阿杉贵反而开始怀疑城内勋贵、官吏已经彻底倒向我军,因为我军秋毫无犯信守承诺,纵然城中之人如何辩解,城外之人更多是疑心,而且越是狡辩,疑心越重,此乃疑中之疑,已具反间条件。

其三,我军因民情缘故,本无法对其离间,如今其施离间计于我,正说明其信不过城中之人,而疑中之疑已成,我等可施反间计。

其四,无论我军最终能否取得胜利,腊婆之地必然要消亡一批权贵与官吏,他们的消亡留下的土地、财富最终仍要被后者所瓜分,怎么个分法,腊婆各族其实均不买账。

同理,我军最终战胜,亦或是腊婆军最终取胜,都将面临这个问题。

因此孤想藉此为饵,反间腊婆军各部,为我朝解决此事。”

离间计的基础条件是让两者内部产生猜忌,而只有离间,才能施反间。既让施展离间计的第三者对“间”产生怀疑,既疑中之疑,最后让第三者除掉间。

这就好比小三要上位,最好是让男方与原配女方产生嫌隙,促使两者离婚。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结果原配比小三智商、情商更高,结果让小三把男方给杀了,这就是成功的反间计,原配成功报复负心郎,夺得全部财产,而小三因杀人而受到司法审判。

岐军现在的处境,就有点像赤壁之战的曹操与蔡瑁、张允的关系,曹操本是让蒋干去东吴游说周瑜,实则是离间计,结果被周瑜识破,反施反间计,让曹操除掉了蔡瑁、张允,结果搞得荆州军对曹军离心离德,曹操也没了水军大将。

但曹操自己忽略了东吴不具备离间的条件,相反曹操自己具备被反间的条件,因为他疑心病重。

而不同的恰是,沈云卿非常清楚腊婆不具备离间的条件,而岐军与潮瓯具备被离间的条件,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曹操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只要他不去离间腊婆,阿杉贵、赵禹就没有制造更多“疑”因素的条件。

而岐军与潮瓯却具备被离间的条件,阿杉贵、赵禹在选择长期军事对峙的方略下,显然不能闲着,离间计往往是成本最低,而见效快,收益大的策略,因此对岐军使用离间计并不意外。

岐军原本并不具备反间的条件,因为没有被离间,现如今送上门来,这个蛋糕没有不收的道理。

间计最大的因素是“矛盾”,寻找两者间或内部共同的矛盾,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的矛盾,只要操作合理得当,都能上升到私仇的层面。

哪怕是你家儿子抢了我家孙子一块糖,也能变成父母拿刀血拼对决的刑事案件,说起来是小事吧,但往往结果能很离谱。

而战争中往往却容易忽略许多本质性的问题,腊婆内部的问题由来已久,岐军的出现,让外部压力压迫内部矛盾使之趋于一致对外,但内部矛盾仍然存在,而且没有消失。

这个内部矛盾就是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均,造成了土地、人口、领地、权利、兵权、自然资源等等一系列的不均,而岐军登陆之后,让这种不均出现有利于腊婆的局面。

既岐军会大开杀戒,必然有一些权贵受损,而那些没受损的就开始盘算着战后怎么分赃,这是腊婆内部现在的思维逻辑。

反过来,岐军如果获得胜利,要长治久安,也必须面对战后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这些个依附岐帝国的投降派,总要封官许愿吧。

所以,战后利益的重新分配,是摆在岐军和腊婆军面前共同的问题,而要命的是,腊婆军内部自己分,他们显然更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岐帝国,所以就有了对岐军与潮瓯离间的条件。

沈云卿现在要做的就是,得让腊婆军和潮瓯城内的权贵相信,如果岐帝国来分,不仅公平合理,还能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