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91

第391章 神逻辑

仔细厘清了头绪,赵禹遂即赶到阿杉贵的新营地。

“岐军突然撤退,会不会是他们的巫师识破了莫拉木的法术。”

“没有任何消息,但可以确定,岐军如果不是未卜先知,就是一定收到了内奸的消息,才会无巧不巧今天撤兵。”

“但如果岐军不能化解莫拉木大巫师的诅咒,岐军撤回城中又有什么用。”

由于赵禹蒙在鼓里,所以现在的矛盾点在于,如果岐军没有未卜先知,而是得到了内奸的密报,而撤回城中,眼下至少有两点问题无法解决。

其一,腊婆军没人知道莫拉木将施展什么法术诅咒岐军,因此即便内奸通风报信,也仅仅是知道何时发动,但不知道施加打击的手段和性质。所以岐军如果不知道打击的手段和性质,撤回城中也无济于事。

其二,如果岐军知道了莫拉木大巫师的打击手段和性质,那就说明岐军能未卜先知,因为腊婆军没人知道。

因此紧接着就得面对岐军可能祭出更大的巫师,破解了莫拉木的法术,这才是赵禹担心的重点。

如果岐军未卜先知,化解了莫拉木的诅咒,那就意味着岐军可能动用威力更大的反制诅咒,降临在腊婆军头上,到时候倒霉的就是赵禹自己。

所以迷信这个东西,一旦把自己给唬住了,那才叫可悲。

事态发展出乎了阿杉贵的意料,在他看来,即便有内奸通风报信,也绝无可能知道即将到来的诅咒是什么性质,而岐军退回城中,如果不是未卜先知,知道即将面临洪水的冲击,那退回城中有什么意义,真难道是岐军真有什么法术能求平安?

要说之前阿杉贵内心深处看透了所谓的巫术法术,现在的岐军的种种举动,又动摇了他的质疑,显然如果岐军知道了即将到来的诅咒是洪水,似乎就能说明岐军有真的法术。

见阿杉贵神色怪异,迟迟不做回复,赵禹急忙又问:

“莫拉木大巫师到底发动的是何诅咒,你倒是说啊。”

“本护国也不清楚。”阿杉贵咬定不松口,如果说了,赵禹就会动摇意志,相信岐军有真正的法术,能未卜先知。

此时阿杉贵的脸色很能说明问题,赵禹遂即质问他道:

“你真的不知道?”

“天机不可泄露,莫拉木大巫师的意图,岂能是我们能够知道的。”

“那你在害怕什么!”

“我是担心岐军有诈,故弄玄虚。”

这话算是说对了一半,岐军撤回城中是为了保命,同时也是有诈,故弄玄虚。

岐军这么一撤,最直接的结果是让腊婆军统帅层知道诅咒实质性质的将帅,产的意志和信心产生动摇,让接下来的作战,给其造成心理阴影与恐惧,总觉得岐军可能随时祭出什么厉害的诈术,让其惶惶不可终日。

所以迷信邪说的本质有两点,其一是利用蒙昧无知,凭空制造权威,既创造一个神出来。

其二就是利用造神过程中结合有形或是无形的科学外力,对信众产生精神上的影响,确切的说,给人施加精神枷锁,让其对造神产生敬畏之心。

其中的有形力量,就是利用世人没有掌握和认知,普遍存在于世间的化学、物理、声光电、障眼法等手段,而无形的力量,说简单些,就是制造逻辑变量死循环,与心理、精神影响暗示等等。

心理与精神影响的前提是逻辑变量死循环,既利用人对某些事物在科学层面上的不了解,掩盖科学逻辑的因素,制造的逻辑障眼法。

例如魔术大变人民币,搁现代都知道钱肯定是藏在魔术道具里,所以现代人的审美观,已经不再是好奇钱从什么地方搬过来,而是更注重如何才能没破绽更流畅,观看这个节目。

但是搁古代农村,当地人没这个认知,看见不断把金银源源不断变化出来,自然就会信以为真,钱可以凭空变出来,这就是视觉逻辑的障眼法,带来的变量死循环。

逻辑是钱可以不断从所谓仙术变出来,而变量是这个障眼法的本质是魔术中的藏和快,当藏得好,变的快,这个逻辑就能形成封闭的循环。

再如诸葛亮设空城计,司马懿乍见诸葛亮城头弹琴自如,立马想到诸葛亮有诈,扭头便跑,且不说罗贯中写的是否合理,但至少诸葛亮的性格决定了司马懿已经中魔了。

后世常言,诸葛一世唯谨慎,突然大胆一次没人信。

在此,诸葛亮“总有计谋”既是逻辑,谨慎是变量,诸葛亮厉害就厉害在,这个变量一辈子没用过,突然诈用一次,司马懿万年没遇见,结果上了当,然后必然陷入逻辑循环,诸葛亮一定有计谋,赶紧溜吧。

岐军九月一战,玉弄一战,腊婆军无不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当然,统帅层可能有些蹩脚。

但天时地利人和,基本上抵消了统帅层的不利影响,这个份上还能被岐军反败为胜,即便世上没有妖魔鬼怪,此时蒙昧的人们也会开始怀疑,岐军到底请了什么大仙助阵。

当然,岐军搬请的并不是什么妖怪,而是科学和认知理念,要说真有妖怪,那也是沈云卿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历史变量的平衡,而所有人都没人知到。

所以面对沈云卿炮制的逻辑,赵禹、阿杉贵就只能不断在他制造的逻辑之内不断的死循环,却找不出问题的根结。

或者说,由于找不出逻辑的破绽,人,尤其是蒙昧的人,就会开始怀疑一切,同时因为缺乏科学认知和性格缺陷,怀疑一切,往往就要打倒一切,尤其是局势对自己的不利之际,树立转移不利因素的焦点,就会成为必然。

就比方说,现在岐军的异常举动,站在阿杉贵的思维上无法解释,同时又在怀疑内奸里通外国,而且岐军撤退的时间点也很蹊跷,所以又加剧了阿杉贵疑神疑鬼乱扣帽子的心理。

“眼下我等应该相信莫拉木大巫师的法术,而不是在为岐军杞人忧天。而且岐军的突然撤退,正说明有人勾结岐军残害部族,此时此刻更应该加强监视,团结各部,而不是在这里疑神疑鬼,右承王以为呢?”

“既然大巫师有把握,那本王也无话可说,但如果岐军真有什么法术怎么办。”

“神灵会保佑我们的。”

当迷信发展到无法自圆其说时,人们总能祭出“某神与我同在”、“谋神会保佑我们的”,其潜台词随着时代变化内涵也会升级。

如在腊婆这块蒙昧的土地上,其内涵潜台词就比较原汁原味,就是神灵会站在我们一边,大家都要相信神。

如在岐帝国,随着文明层次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上层统治阶层拜神念佛的主要目的,开始转向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祈求掩盖为人不知的罪恶。

发展到中世纪,某神与我们同在的潜台词,就是大家不要乱动,让主教大人和神谈谈,然后谈判的结果,就是他/她是魔鬼的化身,烧死他/她。

到了十四十六世纪,某神会保佑我们的直观台词开始升级,各种版本的解释多如牛毛,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包装升级,拉亲戚炮概念。

对因为科学认知的萌发,而动摇的神学体系进行理论的修修补补。

如日月星辰就是某神的造化,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还不好说,但某神一定知道,所以大家不要相信所谓的科学,那些都是迷信,神会保佑我们的,换而言之,神既是科学,而科学是迷信活动。

发展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宗教信仰又变成了万能神,上战场要祷告,被打死要祷告,侥幸活着也要感谢上神。

所以就出现了奇特现象,死了的某神会宽恕你,没死的感谢说某神保佑,甚至战斗结束欢呼雀跃大呼某神与我同在,即将走下修罗场,却一脚踩上雷的,而那些残了的呢?心理一定很复杂吧。

而到了今天,“某神与我们同在”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乐善好施的大善人,绝口不提今天之前,主教打着神的名义干了什么。

当然,由于神的概念过于抽象,不太好统一标准,所以世界各地的神格一直没法儿统一,也造成了大量丑恶现象,如圣女、**等等,但神会组织总能给出自圆其说,安抚公众的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