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462

第462章 请君入瓮(5)

此时暮色笼罩,日头西垂,观天色不早,沈云卿说道:

“今日时辰不早,本王看,叶巴头人今日暂且住在城中治所,容本王考虑几日,再做答复如何。”

“这,军情如火,多等一天,可就多一分的危险,少一分的胜算,应该趁腊婆军没有发现我族之前,突然袭击,才有更大胜算。”

“此理本王自然清楚,但眼下窘况,叶巴头人也不是没有看到,非是我军不能出兵,而是无法出兵。今日会商暂且到此,明日本王再来。”

话音落下,沈云卿又与赵元说:

“还劳烦左承王阁下代为款待叶巴头人一行,本使还有要事在身,明日再来拜访。”

“那好,圣使大人请。”

言毕,沈云卿转身带人离去,只留下两眼傻愣的叶巴不知所措。

走出治所,上马出城,欧阳龙菲已是忍了许久: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郡王如此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简直无耻之极。”

“对,本王承认此举很是无耻。但朝廷的利益与我国的国威至高无上,陛下的颜面更是天下的脸面,纵然卑鄙,但也无可厚非,本王问心无愧。

况且说,若非腊婆军狡诈奸猾包藏祸心,又岂能被本王利用。退一步说,本王一而再再而三好言相劝,拉他们回头是岸,他们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直到撞了南墙头破血流,这些总是真的吧,本王没有撒谎吧。

而且现在本王所作所为,乃是为了土部万千性命着想,纵然有所隐瞒欺骗,那也是为了他么好,绝非恶意。有的时候,善意的谎言未必是坏事。”

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在大原则底线之上,不择手段无可厚非,如不能为国家与民族争取更多利益,挽回更多损失,这是外交官的失职,是政治犯罪,将给国家与民族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当然,出于中原王朝一贯信奉的仁义礼智信,一贯的以和为贵和谐万邦,沈云卿的所作所为充斥着现代式列强的狡诈、凶残,乃至卑鄙。但他始终以最大诚意,对待当下的历史氛围,遵循应有的法则。

机会不是没有给,而是腊婆各部没有珍惜,同时出于对历史的认知,他也很清楚,不流血,不死人,不让对手付出代价,他们不会醒悟。

同时敌人的狡猾与奸诈,也决定了单纯的仁义道德,并没什么卵用。相反一味的讲仁义礼智信,他们反觉的是你口服蜜饯心怀叵测。

既然仁至义尽,又何惜假仁假义,假慈悲慷慨。

回到军中时,马文修已是坐等一天,尽管消息不间断传回军中,但却没有什么准信,尤其是潮瓯各部迟迟不做出兵表态,无疑最令马文修担心。

“海郡王辛苦,快请坐。”

“多谢。”

径自落座,钟墨俞端来一碗清水,沈云卿喝过两口缓缓说道:

“不出所料,叶巴果然是来诈投。其要我军派兵前去接应他们送粮,但主力却未到来,仍说在路上。”

“嗯,此乃意料之举,并不意外,郡王可知土部出兵几何。”

“他说是一万二,先来运粮之人约四五千人。言外之意,有八千人尚在途中。但本王估来估去,土部出兵少说也得有三万,如此合计腊婆军,就得有七八万人。只我军三万人,绝非其对手。”

听到三万人,马文修脸色略显严肃,他说:

“若是如此,纵然我军尽是精锐,也未必是其对手。”

“不错,倘若是在中原,我军两万精锐,即便是七八万腊婆军,那也是土鸡瓦犬乌合之众。然眼下腊婆军有地利之便,天时相助,这就很是棘手。”

不计夷兵与水军,岸上岐军一万八千余人,如果都是一线的精锐番军,正面摆在平原上,哪怕被七八万腊婆军包围,正面硬刚也能取得压倒性胜利。

但眼下,雨林密布山岳纵横,再精锐的军队,面对地形地貌带来的制约,也无能为力。

当此情况之下,岐军精锐的铠甲反而成了累赘,腊婆军的人数占有据对优势,又有地利和天时便利,岐军根本不死对手。

这不是将帅能力,兵器装备所能弥补的劣势,而是地貌带来的制约,是智力和技术所不能弥补的。此时此刻哪怕有飞机大炮,也未必顶用,更何况是冷兵器。

继续未完的内容,沈云卿继续说道:

“不过本王已将叶巴引入圈套之中,他若有仁慈之心,定会有所触动。待等明日引他前去观阅我军操演,晓以利害,再令其前往伤营,亲眼目睹伤残百姓与兵士惨状,以动其心。想来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不会不计后果,与我军死战到底,其意志会有所动摇。”

“嗯,但愿吧。夷兵我已令人整备,另调精锐番军一千人,护卫郡王,以保万全。今日忙碌一天,郡王也早些歇息。”

“郝大人那里本王还有要事嘱托,怕是想歇息,也是不易呀。”

与马文修继续说了片刻,沈云卿走出帅帐,去见郝仁。待其离去,楚砚杰问马文修道:

“马帅,郡王率军深入,而且还是夷兵,这恐怕是凶多吉少吧。”

“本帅自然不愿海郡王深入险境,但眼下后继乏力粮草告急,战局诡谲,若不能取胜,辜负陛下事小,我军万千将士性命事大,朝廷方略事大,海郡王何尝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番安排精锐护送,即便夷兵兵败殆尽,也非海郡王之过,本帅也绝不会怪罪于他,乃天时地利不予我便。”

“可要是有个万一,你我可都有失陛下重托。”

“本帅自然清楚,故而安排精锐护送郡王,若有万一,可弃军保命。”

生老病死面前众人皆平等,富人也好,穷人也罢,都逃不过死亡的宿命,他沈云卿的命,自然不不比其他人精贵一分钱,真正精贵的他是的那颗头,是他脑子里装着的东西。

离开帅帐去找郝仁,中午时其已返回中军住处,原本应该后日启程返回振州,魏人的到来令事情有些变化。

眼下备战繁忙,军中其实抽不出像样的人来接待魏人,级别太低不合适,级别高的只有沈云卿,马文修、楚砚杰、钟墨俞都是武官,接待魏国使节不太合适,郝仁四品刺史正好够格。

见到郝仁时,他正在收拾行囊,准备离开“是非之地”

“郝大人,这是要走啊。”沈云卿和颜悦色一脸和善,实则假面具被后藏着凶狠的面孔。

郝仁忙是盖上了木箱前来行礼:

“下官见过郡王。”

“郝大人无需多礼,本王此来呢,是有一事要与郝大人商议。”

“郡王请说,但凡下官力所能及之处,一定效犬马之劳。”

“呵呵,其实也不是什么苦差事。就是眼下大战在即,而魏人不凑巧的撞在了当口上,在陛下旨意送达之前,尚不能放魏人离去,但如今军中繁忙,本王不日将率兵出征,马总管与楚将军也无分身之术,故而得有合适官吏应付魏人。

故而本王思来想去,这个差事想交给郝大人,郝大人意下如何啊。”

“呃,这……下官乃是振州刺史,这恐怕不妥吧。而且下官离境太久,被广州道府知晓,可是大罪呀。”

“诶,本王可去函广州治所,说明详情。然后再给朝廷去文,将郝大人暂时借调潮瓯军中暂用,如此便无后顾之忧。”

“可,下官还是振州刺史,借调之后……”

郝仁言外之意,他现在好歹也是四品的地方铁帽子刺史,借调至潮瓯军中,他四品刺史的官帽可能就没了。

朝廷肯定得要另择人选赴任振州,且不说这么些年的政绩和即将见效的政绩给别人做了嫁衣,日后战争结束,自己的去留怎么办。

当然,既然随军,只要打赢了,最后免不了加官进爵,沈云卿、马文修怎么也要保举他升迁,加之沈云卿关照,战后怎么也得弄个上州刺史做做。

话说是不错,可问题是再好的乌纱帽,要是没命去戴,那就是两码事了。

尽管岐军百战百胜连战连捷,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把命交代在潮瓯,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还不如做个四品下的振州刺史安稳,好歹有命吧。

更何况四品刺史的吃穿用度,并不比四品、三品的官吏差,即便日后能贪赃,但有理想没命享,那也是白搭。

郝仁态度犹豫,沈云卿瞧出端倪遂是又说:

“郝大人若是担心振州的乌纱帽,那大可放心,本王将如实奏报朝廷,振州刺史仍由郝大人监理。待等战后,郝大人加官进爵,再做安排,如何?”

“下官岂敢劳烦海郡王,既然海郡王开口,下官自当效力。”

“郝大人深明大义,本王很是欣慰。”

郝仁虽然极为在乎仕途功名,其面相日后也有发展成贪官赃官的潜质,但被激发潜质犯案之前,仍可加以引导,引导其走向好的道路,再辅以制度的监督与惩戒,其潜在的劣质则可变成优点加以发挥。

这又涉及到预防犯罪与制度引导,郝仁是在对的时间,碰上了沈云卿,在蜕变之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走上更好的仕途。

那些更多的人才和官吏,长期无法被朝廷关注和提拔,在官场和社会的大氛围之下,久而久之的被腐蚀堕落。

继续询问了魏人一事,沈云卿命人唤来吕暮然、张翀,令他二人辅助郝仁,继续稳住魏人,以免给即将到来的用兵增加不必要的变数。

此外沈云卿也有意利用这次的战役,彰显岐帝国的文治武功,展示岐帝国的国威、军威,以震慑魏人潜在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