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466

第466章 请君入瓮(9)

作为泱泱大国,不能一味的只讲仁义礼智信,你好我好大家好,对于那些蹬鼻子上脸找茬挑刺儿的,就得给以颜色和惩戒,否则他们不知道规矩二字怎么写。

于是当晚上半夜,阿萨雀召集各部头人秘商出兵一事。前来参会的头人都是城外各寨、各县、各洞头人,而没拉赵元、吴应等人参会。

原因也很简单,以赵元为首的一拨人投降岐军最早,一定已经得到了封官许愿和好处。如果拉来参会,那就是在接下来的经济好处中再分配,他们这些死伤惨重的部族肯定吃亏。

于是得先在内部明确了利益分配与好处划分,然后再告知赵元、吴应等人,不给他们内部商量的时间。

如此上半夜明确了出兵计划与战后势力划分,下半夜阿萨雀去找赵元商洽,二人迅速达成联手出兵共识。

同时也由此形成日后两大派系,一派以阿萨雀等损失惨重头人部族为首的派系,一部以赵元、吴应为首的投降派系。

翌日,大雾弥漫,隐隐透着杀机与不安。

叶巴是一宿没睡,见到大雾乍起,心中更是担心起来。他并不清楚潮瓯的气候,但是腊婆军说的非常邪乎,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之间有连续不散的大雾。

眼下已经是三月中旬,万一这雾先到了,岐军又拖着不动,待等大雾散去,潮瓯准备充足,土部一战之下还不全军覆没。

清晨,沈云卿先去后营。昨日校场又是操演又是爆炸,胡炎、贾巴勒卡等人都能听见,不断询问发生何事,郝仁有些应付不来,只说正在备战。

“郝大人,胡炎等人反应如何?”

“回郡王,胡炎与贾巴勒卡询问潮瓯是否安全,我军要战到几时。”

“你怎说的?”

“下官说我军在校场操演典训,并非出兵作战。”

“胡炎与贾巴勒卡对校场传出的爆炸有何反应?”

“似乎很是吃惊,而且接连询问下官。下官以为,魏人应不曾见过火器。”

“那郝大人又是如何回复?”

“下官之说是我军开山裂石,以利修路。”

“呵呵,你倒是聪明。”

“嘿嘿,郡王过奖。振州多有开山裂石之举,想来魏人应该知道此理,藉此诓骗之,应该不难。”

所谓开山裂石,其实就是利用热胀冷缩,岩石质地脆,应力大的特性。

先对大型石块淋以松油、火油或是桐油,然后点火烧,烧到岩石滚烫,再行泼水,如此剧烈热胀冷缩之下山石必裂,甚至引发炸裂和山崩的效果。

该种开山方法早在夏朝之前便以出现,看成是古代的先进爆破技术。

而且愚公移山不排除也是以此法先裂石,再开凿,只不过移走的规模大了些。

否则以古代落后的技术生产力,单单铁器工具的消耗都不是愚公所能承受的经济代价,一定得有高效的办法解决问题。

所以愚公移山并不愚,愚的是后人。

振州地处五指山以南,要前往儋州、亚洲,只能走海陆,或者沿海滩涂,交通极为鼻塞,各县、各乡、各村之间的道路更加闭塞。

郝仁上任之初,为便利地方往来,专门组织民力造桥修路,打通闭塞村县,促进人员流通。

期初只是为了方便人员流通,如此能加快地方人口交流和婚嫁,人员婚嫁频繁,人口扩张也更快。

后来发现打通道路还能盘活经济,产生附带的经济效应,因此最近两年加大道路修缮,并向深山老林中的破碎平地发展,尽可能多的获得林木资源与耕地。

而要进山获取更多的平地,就必须开山修路,纵然开山裂石法不适合开大型山体,但对对付小山头还是绰绰有余。

而且沈云卿还发现郝仁有个毛病,打蛇还上棍了,刚刚吹嘘了自己政绩,立马伸手要东西。

“郡王是有所不知,这开山裂石法虽然可开山,但却没有朝廷的火药厉害,若是朝廷能将火药用于开山修路,那可是造福万民的善举。”

听到这里,沈云卿当然明白,郝仁显然是想弄点炸药回去搞爆破。

“郝大人,火药乃朝廷严禁之物,郝大人甚为刺史,这总该知道吧。”

“呵呵,下官自然知晓,可大军轮番进驻振州,海郡王只要抬抬手给予一些便利,郑州百姓就感激不敬了。”

“此事本王可以考虑,但成与不成,还得朝廷商议,本王可不保证一定能成。”

尽管裂石开山相较于单纯的人力开凿节省了大量劳动力,避免了更多风险,但仍然需要耗费人力,而人力的背后是农业脱产和粮食消耗。

岐军调空了振州粮食,郝仁计划的修路计划显然就给耽搁了,弄些炸药回去开山,显然效率更高。

二人说话之际,欧阳龙菲入帐禀报:

“郡王,马将军请郡王移步帅帐。”

“哦,看来,潮瓯各部头人请战来了。”

“不出郡王所料,确来请战。”

“嗯,此战我军必胜无疑。”

眼药上的好不好,全靠演技好不好,产品质量再差,重点还得包装好。

现代社会的有些逻辑,其实搁在古代也挺管用,只要变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就能起作用。

当然,背后还得有国力支撑,没有国力支撑,纵然你嘴上说出花来,人家见不到半点好处,也是浮云。

迅速回到中军,帅帐内外挤满头人,一眼看去缺胳膊少腿的占不少。

尽管心里清楚潮瓯各部此来是为出兵,但沈云卿却还得装作不知情。而且昨天前天各部还在推三阻四,今天态度360度大转弯,谁也摸不准脉。

“不知诸位头人一早前来,可是有紧急要事商议。”

沈云卿故作询问,一眼看去众人脸色无不是打了鸡血一般亢奋。

这时赵元先是说道:

“不瞒圣使,昨夜各部头人商议认为,现如今有土部相助,又有天朝火器助战,若能同心协力一鼓作气,定能击败阿杉贵、赵禹、黎孔。”

“原来如此。可是两日前,各部仍然因为伤亡惨重而难下决心,为何两日后突然改变心意?”

“战时久拖不决,不利潮瓯百姓休养生息,故而用兵宜早不宜迟。”

“哦……”

沈云卿不禁心想,真会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战争拖得越久,地盘打的越烂,即便最终以最小伤亡代价击败了腊婆军,但得到的如果只是白地焦土,显然不是潮瓯各部所向见的结果。

而且潮瓯一场大水之下,也确实回到了旧社会。如果继续拖着,还不知道要出什么幺蛾子,尤其是腊婆军都是一群外行人,这外行人搞出的名堂,内行人不一定能想得出来。

眼下有土部充当炮灰,岐军大炮神奇压阵开路,胜算迅速增加,继续拖着不打,既显得潮瓯各部没有诚意,令岐军心生疑虑,同时战争拖得越久,经济损失越大,民生凋敝越严重,更何况还死了那么多人。

早一天结束战争,早一天能从战争中解脱,得到岐帝国许诺的经济好处,算盘一打,账本一算,这笔买卖绝对划算。

当然,这些小算盘的流水账,自然逃不过沈云卿的这副金算盘。赵元、阿萨雀等人先后表明立场,正如预料的一般沿着既定的剧情发展。

“马总管,此事你意下如何。”

沈云卿故向马文修请示,其实大家都是按套路走。于是马文修说:

“既然各部战意坚决,本帅当一同发兵,力战腊婆军。”言毕,马文修与钟墨俞道:“钟墨俞将军,速去请叶巴头人前来帅帐。”

“是。”

叶巴自始至终只见到了沈云卿,而没见过马文修。即便是在潮瓯各部头人印象中,沈云卿的处境率占了百分之八十。于是给外人留下马文修似乎并做不了主,沈云卿才是主心骨的错觉。

实则不然,沈云卿、马文修各有分工,沈云卿主内政外交和方略,马文修管军事方略和用兵。

但战争的目的永远服务于政治,而且腊婆之战的根本,仍然是政治外交战,否则极可能导致军事强推赢得了战争,最后长期陷入骚扰和袭击,被迫退出,导致政治失败,引发最后的军事失败。

北宋收复交趾,明朝征讨越南,北宋败在后勤和政治外交,明朝败在内政和对外政治外交,正是前车之鉴,沈云卿更加重视政治外交攻心战。

此时叶巴正来回焦急走在营帐中不知所措,昨晚一宿没睡,说是寝食难安也不差。

心神不定之际,族人入帐来报。

“叶巴头人,岐人来说,要头人前去商谈联手出兵的事。”

“知道了,我即刻就去。”

“是。”

明知前方山有虎,偏偏要向虎山行,叶巴此时颇有最终被逼上梁山的紧迫与压力。愣是磨磨蹭蹭了两刻中,叶巴姗姗来到帅帐外。

沈云卿数着点,琢磨着叶巴此时已是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又无计可施,被逼到了墙角。

待其入帐中,目光扫过现场,固然脸上强作镇定,却是逃不过沈云卿的火眼金睛。

“叶巴头人,请坐。”

沈云卿故作慷慨,叶巴强挤三分笑容连连点头:

“天朝王爷客气,叶巴谢过。”

看着沈云卿人畜无害的脸色,此时叶巴心中莫名产生几分愧意与心虚。

愧意是因为连续两日的热情招待,让他感觉潮瓯各部在岐军的管束下,不似曾经那般凶恶,岐军的以诚相待让他不再感到欺压与生存的窒息,心虚则是岐军的先进武器威慑力带来的军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