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468

第468章 请君入瓮(11)

赵元的恭维附和,与阿萨雀的鼓噪吹捧之下,气氛迅速升温。沈云卿应付着突如其来的奉承阿谀,心里却不免紧张尴尬,但扫过叶巴脸色之际,心里顿时又放心起来。

此前并未料到拓客会当着叶巴的面,提起当日耶山之事,所以也就没有防备。今天突然当众提起,沈云卿还在担心叶巴可能转眼想到岐军会反伏击。

但看到他脸色后,这一顾虑全然打消,叶巴现在考虑的显然不是岐军可能反伏击,而是岐军可能在他之前,提前在耶山附近暗伏兵马,以接应土部前来屯粮驻扎。

也就是说,叶巴现在可能认为岐军的兵马就在耶山与外围,而耶山外围是腊婆军给岐军设伏的战场,但腊婆军必须等到三下下旬和四月初,才会利用大雾潜入战场。

而现在岐军“可能”先一步潜入耶山附近,这就等于岐军将土部先给包围了,待等腊婆军趁着大雾天气潜入伏击地域,与以逸待劳的岐军撞个正面,腊婆军还不全军覆没。

越是如此去想,叶巴脸色越是难堪。

事情发展到此,土部已是骑虎难下。说句不好听的,是在沈云卿精心编纂的谎言与精良眼药唬弄之下,叶巴已经被自己的臆瘴给蒙住了心志。

会商最终在各部鼓噪吹捧中顺利推进,一直进行到午时方才散去。散会时可见叶巴仓惶的神色,显得格外焦急与烦躁。

待等众人散帐,马文修顿松口气,他说:

“海郡王此计果真是高明,骗的潮瓯各部团团转不说,本帅观那叶巴,多半是给吓坏了。”

“马总管过奖,若非拓客突然提及耶山之事,叶巴多半还不至于如此惊慌。本王期初还担心,叶巴可能识破我军计策,但现在看,他已坠入彀中,难以自拔。必定认为我军可能提前派兵接应,而非伏兵。”

“嗯,不错。但只怕叶巴将消息传回土部之后,土部再与腊婆军对质,腊婆军恐怕便不会轻易上当进入战场,我军恐将错失决战之机会。”

“确实由此可能,不过如若腊婆军当真临阵退缩,土部必然投向我军,腊婆军仍将大败。本王倒是以为,腊婆军若是料定土部要与我军决死一战,其在探明耶山无我军伏兵之后,定然还会全力一战。”

叶巴一旦将消息传回,土部一定会与腊婆军对峙五件事。

第一是屠杀交趾两百万人口。

第二是岐军有大炮这种神器。

第三是腊婆军从交趾调兵两万南下。

第四是腊婆军在交趾是否被岐军击败。

第五就是岐军到底有没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有没有在耶山附近设伏。

甭说这五桩事都是越描越黑的黑没标准答案的事,哪怕有一桩是真的,土部都可能立马撤兵,甚至即刻倒戈。

因此生沈云卿判断,即便腊婆军在知道岐军“可能”提前进入耶山范围设伏,也可能硬着头皮上。

因为沈云卿恶人告状在先,先入为主给土部灌输腊婆军屠杀两百万人在前,又有水淹潮瓯城,死伤十几万各族在后,更何况交趾屠民四十万是真的,这件事无论怎么描都是黑的,而且历代腊婆王这种灭族的事也没少干,土部中至少三分之一都是腊婆逃难避祸。

至于岐军有没有神奇,看看腊婆军的残样就知道。

因此,腊婆军若要稳住土部,继续围歼岐军,就只能按原计划出兵,不太可能撤销计划,这种概率有,但很小。

首先,腊婆军会立即派人潜入耶山附近侦查,以确定岐军有无提前派兵设伏。如果没有,岐军就是诈谎,如果有,他们才会考虑停止计划。

但现在没有,他们继续推进计划的动力更强,同时也说明岐军联络土部合兵,也可能将耶山选为集结地点,毕竟只要有些军事常识,都不会忽略耶山的地理环境与便利。

当然,腊婆军也可能想到岐军有可能在耶山设伏,但潮瓯现在的状态与岐军兵力,决定了岐军无力在偌大的耶山周围打一场大规模战斗,反而可能败给以逸待劳,占据地理优势的腊婆军击败。

其次,腊婆军有不得不决战的必然原因,就是过去几百年间的残暴统治,在沈云卿翻旧账揭疮疤,召神技上眼药,外加军事压力下,正在令腊婆各族离心离德。

时间拖着的越久,岐军争取的民意基础越强,最后可能殃及腊婆族本族构成的军队,因为岐军手中还有左承王赵元这张牌,如果立赵元称王,腊婆族构成的军队可能发生内乱。

而阿杉贵的昂佗族,也可能接受岐军扶持的赵元招安,反戈一击。

其三,赵越在十万大山陷入岐军无休止的炮击与小规模不间断骚扰蚕食,虽然伤亡不大,但对士气影响很大。

同时腊婆本土遭殃,严重影响了腊婆占领交趾,经营当地消化战争成果,时间拖得越久,交趾本地的土民也可能造反。

因此南线作战的腊婆军也急需一场决定性的战役,重创乃至歼灭潮瓯岐军主力,收复潮瓯,实现本土巩固。

即便能拖,在不知岐军夏天之前将要断粮,岐帝国国内生变的情况下,长期的拼消耗,最终拖垮的反而会是腊婆军。

黎孔此前制定的长期对峙方略,是岐军不入侵腊婆本土的大前提下,在岐帝国领土上对峙拼消耗,利用广西南疆的十万大山,拖死拖垮岐帝国的后勤保障。

但现在,岐军在其本土登陆,同时在北线积极防御作战,不大规模深入山区,令其无从消耗岐军,反过来岐军在潮瓯登陆,令其疲于奔命。

尽管岐帝国投入的资源仍然远超腊婆,但相较于大动干戈,这种消耗将至最低,同时腊婆被岐军南北调动,其国力消耗比单线对峙十万大山高得多。

岐帝国毕竟是大国,一旦采取正确方略与措施,一个小小的腊婆,想要与帝国制王朝扳手腕,与其说是不自量力,不如说是找死。

而且最终的结果,将不再是此前的略施小惩,继续维持进贡藩属的关系,而是彻底兼并,令其输的兜底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