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474

第474章 决战(4)

而与此同时,当晚后半夜,岐军提早半日下寨耶山外的消息传回腊婆军中,不出沈云卿所料,黎孔顿起疑心。

“嘶……只有十五里地,天黑前怎么也该进了耶山,岐军何故突然下寨?”

“相国大人,会不会是岐军察觉了异常?”赵禹猜测道。

“可我军尚未完全就位,岐军如何能识破我军埋伏。”

“岐军有怪物,可浮在天上,兴许是他们放出了怪物,发现了我军踪迹。”

“绝无可能。”

黎孔断然否定了赵禹猜测,而赵禹口中的怪物,其实就是岐军的热气球,赵禹怀疑自己的行踪被岐军的热气球发现,暴露了战略意图。

但黎孔却不信,之所以要选择三月底,四月初决战,就是要利用连续大雾节气和密林阻断视野,尽管黎孔不清楚热气球的原理,但他相信大雾和密林足够掩护军队秘密调动,绝没有被发现的可能。

“继续监视岐军,各部加快脚步,尽快赶到伏击地点。”

“但万一岐军察觉异样,恐怕会撤兵。”

“不,即便他们察觉异样,此时此刻他们也不敢撤兵。往来道路狭窄,岐军如若识破我军埋伏,定会担心我军突然袭击,将他切成数段,首尾难以互援。”

“可他们不撤兵,难道还能固守待援,与我军死战到底。”

“不无此种可能。岐军出兵之前,定会做好万全准备,一旦路上遭遇伏击,潮瓯城守军会有所动作,这我们不能不防。”

由于地形与道路的制约,岐军前往耶山,只能以一字长蛇阵纵列队行径赶路,这就好比刘皇叔夷陵下寨,被陆逊火烧连营好几百里。若长的队伍,根本来不及掉头,而且还会被像切香肠一样,切成数断分割消灭。

黎孔正是料定岐军怀疑腊婆军可能已经埋伏到位,理智的情况下绝不敢突然撤兵,否则就可能在一百多里的路上,被伏击切断,分割消灭。

可话说既然如此好的计策,黎孔为何还要将岐军引入耶山再动手,而不是在路上埋伏突袭,这不是胜率更高吗?

其实不然,南方腊婆军经过沈云卿折腾,元气大伤不说,士气还很低迷,同时在路上伏击,就可能变成腊婆军主力,与岐军主力死磕,土部坐山观虎斗的局面。

而且此来的还是夷兵,不是岐军主力,腊婆军死磕之下纵然获胜,也是惨胜,今后将无资本再攻潮瓯。这笔账,黎孔算的比谁都清楚。

只有将岐军放进耶山,让土部与岐军死磕,腊婆军再调出增援岐军,半路埋伏截杀,才能避免己方更多损失。

当然,沈云卿正是清楚这层逻辑关系,和前车之鉴,他当然不能步刘皇叔的后尘。

因此沿途赶路扎营,必在水源之地,营地拉上绊雷,且晚上三班轮倒,四千人站岗,九千人睡觉,三个小时换班,不给你可乘之机。

翌日清晨,再度大雾弥漫,帐帘被雾气湿透,滴答滴答滴着水珠。

“郡王,今日大雾可比此前大雾更浓,要是此时突然杀出,我军定是要全军覆没。”

“嗯,若是不知内情,我军此时此刻多半已经中计。而且腊婆军人马距离潮瓯得有一百二三十里地,距离此地也得有七八十里,我军若是突然出动,按理说,即便腊婆军发现,也无法及时赶到。

但其利用大雾节气这一定数,提前设下圈套,我军定是无法防备。毕竟在中原,绝无可能连续半月以上雾气不散,也只有这酷热丛林之地,才有此气象。

走吧,回军中。”

“是。”

黄志龙是此番负责沈云卿安全的番军旅帅,曾随李文宝部攻打东川,由于岭南吃紧,南调王瑾春部作战,去年又调来潮瓯。

此人熟稔山地作战,对山地用兵和气象有些了解,但也不曾料到会有连续半月以上不散的大雾,因为中国的多数地形不具备这一气象条件。

没有认知,有没有经验,在完全想不到的思维盲区之下,就可能被敌人所趁,而黎孔恰恰利用了这一盲区。

上午,沈云卿仍旧没有拔营的打算,一来今日大雾弥漫,行军困难。二来此前只是做的预案和设想,并没有料到雾会大到隔着一尺看不见脸的地步,这种浓雾已经极具威胁。

说句不好听的,岐军赶到耶山,视野不清,根本看不清耶山的地形,弄得不好岐军前脚刚到,腊婆军后脚就把前后给围死了。

趁着岐军云里雾里下寨的当口,他们从浓雾里摸出来,杀岐军一个措手不及。

与其可能刚到耶山就被埋伏,不如继续守着已经成形的营地,等雾淡一些再上路。下午雾气会有所消散,抵达耶山后,至少视野能打开,不至于刚到耶山看不见地形,被人在浓雾中杀个大败亏输。

坐等雾气变薄,午时前军卒来报,头人叶巴已到前军。

“来的好快。”

“郡王,是否放行?”黄志龙问道。

“引他过来。我琢磨着,我军在此下寨,土部也在担心我军识破腊婆军诡计,此来定是试探。”

沈云卿判断,叶巴此来是担心岐军生变,致使土部陷入被动,他过来一则是为试探岐军态度,二则是为稳住岐军,以便于土部完成部署,以及与腊婆军最后交涉。

此时叶巴与喀昆率领随从八百余人走在岐军营中,二人不免感到吃惊与意外,“岐军”的感官未免差强人意。

“叶巴,这些就是岐军?”

“不是,是外来邦国的勇士,腊婆军说是蛮兵。”

“一路走来,蛮兵少说三四千人,至今一个岐军的影子都不曾见,如若一个岐军都没有,腊婆军突然杀出,岐军来个见死不救,还不被杀个头破血流。”

喀昆现在又开始担心,岐军可能对夷兵见死不救,到时候就是土部与腊婆军和夷兵拼个鱼死网破,岐军坐收渔翁之利,那这一仗还有什么意义,不全白死了。

到时候腊婆军来个死不认账,只认岐军人头,不认海外蛮子,这账怎么算。

喀昆越想心中越发后悔,黎孔信誓旦旦保证此计定能成功,每一步计划都说的跟个真的似的,一定会发生,可现在每一步按剧本走,合着剧本差了十万八千里,喀昆不禁开始怀疑,这仗还能不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