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486

第486章 决战(16)

当晚后半夜,沈云卿还在梦乡中遨游,虽然判断腊婆军会在最近几日动手,但他琢磨着还差一两天,应该在明天或者后天动手,喀纳拉图也证实了猜测。

因为黎孔还得防着动手过早,大雾未散,潮瓯岐军发现异常,可能趁着大雾增援。

到时候可能变成一场乱战,大家谁也看不见谁,打成一锅粥。

只有在大雾天气的尾声,完成包围态势,对耶山岐军突然发起进攻,之后大雾逐渐散去,潮瓯岐军出动,完全暴露在腊婆军视野中,丧失大雾掩护优势的增援岐军就只能硬着头强攻。

但是凌晨子时刚过,喊杀声陡然四起,惊得沈云卿一身冷汗:

“我艹,提前动手了。”

这时护兵闯入帐中飞快说道:

“郡王,南营夷兵遭袭。”

“传令各营夷兵坚守不出,违令者罚没犒赏。”

“遵命。”

对于夷兵,绝不能用打板子,杀人头的手段约束他们。他们对军纪就没有太多的概念,你用高级概念惩罚他们,对他们而言不公平,也是不讲理。

这就好比现代社会都知道靠右或者靠左行驶,但搁古代没这个规矩,怎么方便怎么走,你给他贴罚单逆向行驶,他一定觉得你神经有病,因为古代就不存在交通安全和便利的这个概念,而且也不具备社会认知基础。

这道理套在部落层次的群体头上是一样的道理,这些个部落群体,遇到袭击或是天灾人祸,就是拉着拉着老婆孩子自顾自的逃命,没有组织纪律,这就是他们的天性和行为习惯。

如今大营遭到攻击,应该令行禁止,违令者杖责,或是杀头,这个道理文明人是能明白的道理,也能接受,因为这是为了全体的安全利益。

可夷兵他们不懂,即便跟他说道理,他也不能理解,如果以岐军的条例处置他们,到今天不知道得杀多杀人头。

杀了人还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得罪他们,在他们眼里,习以为常的习惯是杀他们的借口,他们非但不会给你卖命,还得倒戈对付你。

所以就得用其他办法约束他们,有鉴于雇佣兵的利益性质,以及夷兵对赏金、实物的喜好,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制度,非原则性的问题不会轻易动用重刑和杀头。

当然,这是眼下的权宜之计,是约束早期尚未调教归化到位的夷兵,三两年后这些夷兵逐步开化,有了深入的认知,自然得重新定制军纪军规,以约束他们。

不知者不罪,但不是借口,既然有困难,就得采取措施降低危害,而不能过激,也不能放任不管。

军令迅速下达至各营,沈云卿亲自率领番军五百人,前往南营坐镇,抵御腊婆军攻势。

而与此同时,喀昆、纳拉图尚在耶山以北营地,按计划纳拉图应该明天赶往耶山以东营地坐镇,耶山以南突然传来的杀声,无疑打破了此前计划。

“喀昆,喀昆,到底什么情况,腊婆军怎提前动手了。”

“不清楚,我即刻率人前去支援天朝王爷。”

“黎孔这条毒蛇,这是要陷我们于不仁不义,我呸!”

黎孔提前动手还有一个考量,那就是不让毕虚桐、纳拉图、喀昆三人第一时间离开耶山,这样一来,埋伏在耶山以东的土部短时内群龙无首。

黎孔料定,纳拉图、毕虚桐、喀昆三人肯定要碰头商议如何对付岐军,因此埋伏与耶山以东的土部第一时间无法获得毕虚桐、纳拉图、喀昆三人的指令。

于是就产生另一个后果,就是三人无法第一时间把耶山以东的人马投入对岐军的攻杀,结果就是耶山以北的一万两千人,与耶山以南的岐军一万两千人扛上,腊婆军说是在南边进攻,其实是佯攻,根本不卖力。

最后只能是喀昆的一万两人战斗力明显不如岐军的一万两千人,被杀的大败,毕虚桐、纳拉图赶回本部之后,一定是怒火中烧率兵为喀昆报仇,如此一来就能激发土部的战斗意志。

沈云卿赶到南营不久,他就发现腊婆军是雷声大雨点小,杀声很响,但出动的规模却不大,而且都以弓弩袭击为主,并不强攻营寨。

由此断定腊婆军这是佯攻,吸引岐军注意力,同时给土部传递信号,让土部从背后捅岐军一刀。

有鉴于此,沈云卿迅速迅速调整布防,放弃东营,集中兵力拱卫中军与南营,西营兵力不动。

他料定,喀昆此刻已经在赶来路上,完全可以让喀昆去填东营。

“报郡王,喀昆头人率兵已到前营。”

“随我前去。”

“是。”

骑马来带前营外,喀昆率人已经等候在此,沈云卿此时此刻其实也挺担心,毕竟是叛投过来的人,用着心里总是感觉怪怪的,始终不放心,所以他才腾出东营,不敢让喀昆带着人马直穿中军赶去南营,这万一出了幺蛾子,全军都得玩完。

“喀昆头人来的好快呀。”

“闻讯天朝王爷这里有杀声,我立马率兵赶来助战。本以为腊婆军还得有两天,真没想到会提前动手。”

“是啊,本王也着实没料到,腊婆军会提前动手,现在看来,腊婆军早有暗害土部之心。想来若是土部与本王翻脸,喀昆头人的一万两多人,与本王死战,恐怕绝不会有什么好果子。”

“是,天朝王爷说的是,黎孔就是一条毒蛇,我恨不能将他碎尸万段,现在喀昆任凭王爷吩咐。”

“既如此,就请喀昆头人前往我军东营,叶巴头人随本王前往南营如何。”

“喀昆谨遵天朝王爷军令。”言毕,喀昆看向叶巴说:“叶巴,你与天朝王爷前去,我去东面助岐军一臂之力。”

“岳父大人小心。”

“放心,我这把老骨头还没到死的时候。”

之所以把翁婿两人分开,仍然是沈云卿不放心,得有个人质在手里才安心。

喀昆不知其中利害,稀里糊涂的就轻而易举中了圈套。其若是反水,叶巴就是人质。

当然,不排除喀昆觉得沈云卿手无缚鸡之力,是个儒将,不是武将,也抱着擒贼先擒王的心态,结局就可能变成叶巴把沈云卿给劫持了,来个斩首行动。

不过这种结果,自然是不能发生的。

派人引喀昆前往东营,沈云卿携叶巴再返南营督战。

由于腊婆军攻势尽是虚的,夷兵的伤亡并不大,都是箭簇带来的穿刺伤害,不命中致命要害,死亡率不高。

刚到南营,叶巴急于请战:

“天朝王爷,让我率族人杀出去,赶走腊婆贼军。”

“呵呵,叶巴头人大可不必求战心切,腊婆军此乃作假佯攻,其攻势毫无威力,根本无法攻破我军营垒。眼下天色昏暗,敌情不明,贸然进入丛林,纵然夷兵与土部善战,却也难保万一林中有埋伏。待等天色放亮后,在做决断也不迟。”

不让叶巴出战,既是天黑敌情不明,也是不能让他脱离视野,逃出掌控,而且万一要是死了,喀昆虽然会恨腊婆,但也一定恨他沈云卿。

时间在僵持中一分一秒中过去,任凭腊婆军如何袭扰,岐军就是坚守不出。

下半夜已过一半,眼看天色快亮,耶山内却迟迟没有动静,黎孔不免焦急不安:

“阮文龙将军,前方可有来报。”

“还没有消息,天色昏暗,无法判明土部动向,也许他们在等岐军与我军死战。”

“不无此种可能,天亮后尽速将岐军引入丛林,火烧岐军。”

“可眼下岐军龟缩在营地不出,而土部尚未从背后袭击,如何能将岐军引出营地。”

“天亮前发动一次猛攻,务必攻破岐军南营大门,而后诈败,将至引入。只要岐军陷入火海,土部便会动手,从背后驱赶岐军头火。”

土部做壁上观在黎孔意料之中,因为提前行动,理论上会令土部主力无法与土部头人取得联络,因此必然要延迟向岐军进攻,以争取调动人马的时间。

但岐军遭遇攻击,势必要向土部求援,土部可以拖一时半刻,但不可能拖着一直不动,拖一晚可以,但不可能拖一天。

如此岐军就会起疑,与土部杀起来。因此土部绝不可能拖过今晚还不动手,天一亮再给岐军价码压力,岐军必然要迫使土部出兵,土部继续拖着,岐军就会起疑,反而会先想办法击溃土部。

所以这是逻辑死循环,一定会发生。

但就在黎孔话音落下不久,屋外亲兵匆忙来报:

“启禀黎相,右承王来报,左护国大人中途遭遇数量不明岐军,正在激战,无法按时抵达。”

“果然……”黎孔只两个字,后与阮文龙说:“阮将军,传令阿杉贵,击溃岐军后,就地休整。”

“可如此一来,恐怕会增加左承王那里伤亡。”

“即便令阿杉贵前去增援,他也不会卖力。令其休整一日,后日将左承王撤下休整,阿杉贵便无借口。”

黎孔判断阿杉贵遭遇的只是小股岐军,所以兵力损失不会很多,但阿杉贵遭遇一战后,更不会全力出兵,而会以此为借口拖着。

与其继续引发内部矛盾,不如卖他个面子,让阿杉贵休整翌日。而赵禹强攻岐军后伤亡较大,撤下休整是理所应当,届时阿杉贵就没有继续不战的借口,否则日后就拿他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