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44

第544章 户部第二次垮台

陈锦檀、许殷良纷纷进言火速出兵西辽,这背后的逻辑不是他二位担心西辽有失,而是河北是吏部、礼部的大户,河北的人口目前仅次于河南,经济高度发达,是中原文明和礼教的发源地之一,是岐帝国科举样板的重点省份,而且陈锦檀自己就是河北沧州人,他背后有河北的官僚派系。

而许殷良急着出兵的背后是河北、河南都是吏部放缺的大户,更是全国最肥的经济省份,西辽是屏蔽河北的门户,西辽出事,无论是丢了还是陷入持久战争,河北都是西辽的大后方,是首当其冲出血的大户,如果西辽丢了,紧接着就会河北告急。

所以甭看文官集团平日里一副死样,关键时刻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喊打喊杀,但问题是喊打喊杀得明辨轻重缓急主次矛盾。

历朝历代喊打喊杀的文官集团不在少数,但多数都是搞不清主次矛盾,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辽末年宋与女真共讨契丹,北宋起兵攻辽就是文官集团喊打喊杀,觉得契丹已经弱不禁风,只要手指头一捅就倒了,然后反被契丹打成狗一样,被女真给看穿了。

由此可见,文官集团喊打喊杀喊民族大义,有的时候非但不能起到正面效果,相反可能帮敌人的忙,朝廷的兵马跟着瞎调动,最后该用兵的地方没兵,不该用兵的地方都是兵。

这会儿兵部不吭声,眼睛都看着女帝,而女帝这会儿谁也不看,就看户部。

现如今全国上下战意高昂,兵精粮足唯独没钱,现在西辽开战,问题还是“钱”的问题。

“我朝已与忽喇全面开战,而今西辽再起烽火,国势堪危,施尚书。”

“臣在。”施君亦极不情愿上前一步,头给埋到了胸前不敢正视大殿。

这时女帝继续又说:

“朝廷加征已有三月,国库钱款可否支撑朝廷在西辽用兵。”

“陛下,如今维持塞北作战已经极为艰难,西辽再开战端,恐怕难以招架。”

“金戋寺已经承担塞北用兵部分开支,户部难道就这般向朕交代吗。”

女帝口气严厉,凤目怒睁,多半要是私下没人,能把茶水泼施君亦脸上。

“陛下,岐军员额猛增至一百二十余万,国库支出剧增,应付起来极为不宜,如今再添西辽用兵,国库已经力不能支,还请陛下明察。”

“户部主掌国库,如今强敌来犯,却不能为朝廷所用,简直令人齿冷。上月朕拟金戋寺开禁,意在缓解财政困局,如今一月过去,户部迟迟不做答复,这是为何。”

“呃,这……”施君亦语塞,他哪里想到形势会突然恶化,本想拖着化了,没想到如今给女帝逼到了墙角。

施君亦想着拖着不办,但女帝也是这么想的,朕也拖着,拖到东北起烽火,然后你户部说没钱,没钱那就得想办法解决,总不能因为没钱就割地吧。

此时殿内气氛骤冷,女帝故作怒意色锐三分,凤目更是微微下垂透着杀气:

“怎么,户部商议一月,难道还没有拿出切实可行方略?”

“陛下,臣以为金戋寺向民间开禁弊端甚多,因此不宜开禁。”

“那朝廷用兵所需钱粮从何解决,施尚书今日倒是给朕一个说法,也教朕明白明白!”

下刻,施君亦出人意料的突然给跪了:

“陛下,是臣无能……”

“哼!”

女帝这时看向侍郎桑劲川,桑劲川收到信号立即头皮一麻脊背发毛,赶紧识相的上前两步站到施君亦身旁说:

“陛下,臣以为金戋寺开禁虽然有弊,但利大于弊,应当从速开禁,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这会儿施君亦抬头侧目看着桑劲川,心中的震惊与恼火浮于脸上,暗地里使劲的戳着桑劲川脊梁骨。他说:

“陛下,金戋寺开禁有大患,不利朝廷治理天下,望陛下慎重。”

“既然金戋寺开禁有大弊,那你倒是教朕,如何解决朝廷缺钱。”

“臣……”

事到如今,施君亦已经无能为力补朝廷这个大窟窿,岐军一百五十年前全盛时期的常备番军就有百万,但那时全国人口只有四千多万,但是财政收入达到了三千两百多万贯,核算通货膨胀和经济通胀,相当于今天的五千多万贯。

而去年年末国库的收入,才一千八百万贯不到,虽然比八年前增加了五百多万,但仅相当于一百五十年前的一千一百万贯,但是要养一百二十万的作战岐军,现在就是杀了施君亦,他也没钱。

殿内一片死寂,喊打喊杀的此刻无不看着女帝阴沉的脸色,心里都琢磨着施君亦今天是在劫难逃了。

果然,女帝突然离开桌前来回走了两步,终于天威降临:

“朕看,你也老了,兢兢业业主持户部多年,为朝廷稳定大局功不可没,朕赐你金紫光禄大夫,致仕还乡吧。”

施君亦闻讯后浑身一阵哆嗦,沉默了好久才“谢恩”

“臣谢主隆恩……”

“平身,一旁听候。”

“是。”

此时右侧一旁站着的薛仲安倒吸一口寒气,转念想到周玉凝上月断言桑劲川反水,施君亦被退休,如今细想起来,自己的结发妻子如此厉害。

女帝成功的利用了东台烽火,罢免了施君亦,这就成功推动了金戋寺的开禁,钱的问题就此迎刃而解。

此时文官们大气不敢喘一口,甚至静的能够听到一旁史官们沙沙的笔墨声,记录下刚才一刻的政治气氛。

罢免了施君亦,女帝再看向侍郎桑劲川:

“侍郎桑劲川听旨。”

“臣在。”

“即刻起,由户部会同金戋寺、吏部、礼部、刑部共同商讨金戋寺开禁之事,尽快召集天下财商共谋朝廷大计。”

“臣领旨。”

“着海郡王……”

话刚出口,女帝赫然发现沈云卿竟然没来,目光遂即看向林毅贤问:

“林爱卿,海郡王何在?”

“回陛下,海郡王尚在城外操练新军,未及回宫。”

活门步枪小批量生产之后得要装备岐军,由于是新装备,第一支新军的训练任务就落到了技术贡献者沈云卿头上。而且女帝并不打算把先进武器先给番军,得牢牢掌握在禁军手中。这样一来,禁军的战斗力将天下无敌。

于是四月初,女帝从禁军威武、领军、戎武、鹰扬四卫军中抽调四千人前往南郊培训新军,沈云卿负责技术普及和战术训导,兵权你就别想了。

但是要说东台烽火这么大的事沈云卿能睁眼瞎看不见,那是扯淡。

东台烽火的性质兵部和女帝都很清楚,沈云卿也很清楚,只能是肃汝偷袭了西辽,女帝一定会在御前会议之上搬弄是非,所以沈云卿就没打算露面给女帝当枪使唤。

得知沈云卿没来,女帝顿时有种莫名的牙痒,她说:

“罢了,兵部留下,其他爱卿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待等百官勋贵诸皇子散去,御书房中只剩兵部,还有皇子周枢。

“枢儿,何事禀报。”

“母后,肃汝犯边急,儿臣请命率军出征。”

“呵呵……”女帝会心一笑,下刻说:“西辽情势不明,待等情势明朗之后,母后自有安排,先回宫吧。”

“儿臣遵命。”

待等周枢离去,女帝令人关上了御书房朱门,让欧阳取来西辽、河北两道山川地形图,范勇、陆争、武卫忠三人围在左右。

“范爱卿,徐忠乾兵马现在到了何处?”

“还是两日前的消息,距离拓州五十里,此时应该已经在返回辽远途中。”

拓州大致在今天辽宁鞍山以南,丹东以北之间,两日前,将军徐忠乾率军抵达拓州五十里,但是烽火烧起来后,徐忠乾军应该即刻原路返回,这个点上应该在前往辽远,也就是今天辽宁沈阳。然后赶赴永义,永义以北就是雾凇关。

“爱卿,雾凇关守军能否坚守至徐忠乾、薛伯充两军赶到?”

“陛下,雾凇关守军只能坚守,无法阻挡肃汝南下,肃汝骑兵会绕过雾凇关,攻打永义,因此雾凇关难以久持,但臣已下严令雾凇关守将李琦温,必须死守至一兵一卒。”

“我军有火器,雾凇关难道还会失守?”女帝反问,对岐军的火器威力信心爆棚。

“陛下,雾凇关虽有火器,但兵少,肃汝强攻不克,会长期围困。而徐忠乾、薛伯充部抵达永义之后要与肃汝主力决战,一两月间难有胜负,因此雾凇关守军可能被困死城中。”

“真是可惜了……”女帝略显几分伤感,但有迅速掩饰去失态,下刻继续说道:“此图远不及海郡王所绘海域图精妙,兵部要加紧绘制天下图,供朝廷参详。”

“臣已在筹备重绘地图,但需得人才,非一日可成。按海郡王所言,绘制全国天下图,至少需要十年。”

听到十年,女帝惊得眉毛都竖了起来:

“要十年!”

“正是,朝廷缺乏能够绘制精良地图人才,因此先得由轩禾书院培养人才,而后再发往各地勘察地形绘制地图,至少也得十年。”

“那就尽快安排,十年朕还是等得起的。南郊禁军新军操练的如何?”

“由于火枪不足,眼下仍只能操练队形与战法。另外,肃汝南侵的来龙去脉,是否适时向百官言明,以免百官不安人心浮动。”

“现在还不是时候,等西辽战事分出胜负,再向百官言明也不迟。”

范勇提议把引诱肃汝攻辽的计策公之于众,便于兵部向百官解释后续的用兵和后勤调度。

因为徐忠乾部擅自离开驻地南下,导致一系列的后勤保障都要变动,这件事是瞒不住的。

但女帝决定暂不公开,下边要议论就让下边议论,看看谁不识像,等拔得头筹,再回头收拾那些唧唧歪歪的鸡鸣狗盗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