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54

第554章 大局将定

由于漠南、漠北水源被投毒,大火烧毁了牧场,忽喇无法南下的同时,岐军理论上也无法通过,所以岐军在收拾了肃汝之后,只能从外蒙古高原东北侧进入战场,这意味着岐军将没有后勤保障。

西辽的民力不足,不可能从辽宁出发,穿越黑龙江大兴安岭,再把补给运往外蒙古东北,从关内出发则无法穿越漠南漠北,所以即便岐军收编了肃汝,几十万人的吃喝会成问题。

只要薛伯充主力被拖在西辽,忽喇速取青海、陇西、河西走廊,经由背后进入内蒙地区,就能切断岐帝国整个关外领土通道,在态势上形成战略压迫,这个时候再做战争与和谈选择,对忽喇更为有利。

这是都勒阔的打算,而鲁古图老成持重,更重视近在眼前的利益,他说:

“可汗,肃汝败局已定,此时攻打呼延、陇西,只会让岐国与肃汝和谈,而后调转兵锋与我族为敌。臣建议应该即刻东进,袭取肃汝领地,威胁岐军背后,而后再做南下或是和谈决定。”

“和谈,护国师为何要与岐人和谈!”都勒阔质问道,对和谈提议不屑一顾。

“可汗,没有肃汝威胁河北,就无法牵制岐人兵力,相反无论肃汝被灭还是与岐人媾和,都将从东部威胁我族。”

“岐人吃的是粮食,他们要从东北方向进攻我们,他们没有足够的民力运送粮食,他们不可能从东部威胁到我族。”

“现在不会,但三年五年之后,他们会有足够的牛羊。漠南漠北的毒水也已消失,到那时,岐人就会从关外和肃汝威胁我族。”

“我们也能从陇西与漠南威胁他们。”

“但他们有长城,有林立的城池,而不是广阔的草原。相反如被岐人夺取了肃汝草地,岐人会在东面迅速壮大马队,十年后将威胁我族安全。”

“要本汗背信弃义撕毁与肃汝的联盟,日后让本汗如何负重,还如何与他国往来。”

“可汗可以出兵共同抵御岐人为由,派兵进入肃汝领地,战或不战都在我军,若是肃汝顶住了岐军进攻,我军顺势而为,经由西辽南下,如果肃汝败了,我军兵不血刃夺取肃汝领地,让岐人无法立足。

如此我族既得到了肃汝领地与人丁,日后又能从辽北威胁岐人关内,还能藉此为要挟,迫使岐人向我族进贡。”

“如果我们打下了岐国,什么都是我们的,还要他们进贡干什么。”

“但现在形势已经大变,老臣三路出兵计划,只剩一路,无法取胜。可汗应该考虑眼前最大利益,保证我族的生存。”

“那就再无别的办法了吗?”

“除非牧草再生,毒水一夜消失,否则绝无取胜岐国可能。”

“可恶!”都勒阔挥手掀翻了桌子,桌上的奶酒、羊肉翻了一地:“传令喀拉拓,领兵十万火速东进肃汝。”

“是,老臣即刻去办。”

薛伯充大军此时还陷在永义、拓州一带,短时内无法正面突破肃汝,进入黑龙江、吉林,忽喇这个时候进入肃汝领地,无疑是捡了巨大便宜,连带外兴安岭远东地区,一夜间多出两三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地,确实缓解了忽喇内部日益增长的人口与部族矛盾。

六月下旬,薛伯充战报再次送达女帝桌前,西辽形势一片大好,让公孙芸惠大松了口气。

“好啊,薛伯充用兵如神指挥有方,不愧是国之栋梁。”

女帝赞口不绝薛伯充战功,却闭口不提沈云卿在这件事上做了什么。

“陛下洪福齐天,一战重创肃汝,逼和忽喇指日可待。”范勇一记马屁送上,实在不像他的为人。

“呵哈哈,自与腊婆开战以来,还不曾见范尚书今日气色,看来最近两年,确实令人堪忧。如今肃汝败迹已露,朕终于也能松一口气,过几天消停日子。”

女帝话音未落,桌旁站着的沈云卿插话说道:

“陛下,肃汝虽然已露败绩,但不得不防忽喇袭取东北之地。而且近日连续来报,忽喇大军盘踞在呼延、陇西两地之间,大有攻取陇西迹象。臣担心忽喇汗帐大军被阻与漠北后,可能会趁肃汝大败之前,以驰援为名夺取肃汝领地向东扩张,继续威胁我朝西辽,此事不可不防。”

“那爱卿有何计策可防忽喇?”

“忽喇要东进,以眼下态势,我军无法阻止忽喇东进袭取东北之地,因此臣建议击溃肃汝大军之后,诛杀肃汝可汗,朝廷分别遣使与肃汝各部头领谈判,尤其是北胡、北狄两部,只要拉住多数肃汝部族,我军就能夺取更多东北之地。

同时此番俘获的肃汝俘虏应该加以优待,战后放其归乡,让肃汝各部知道陛下的后恩。”

话音刚落,这时武卫忠却说:

“这些游牧夷狄生性凶顽,不服王化数百年,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本将不赞同海郡王放虎归山之法。”

“臣也不赞同。”陆争道,继续又说:“辽北之地尽是胡人,此番令其臣服,今后还会复反,不可不慎重。”

“两位大人所言本王也很赞同,但西辽、东北之地日后可以大举迁徙岐民实边,同时朝廷应该大力兴办塾堂识文断字,令肃汝归化我朝,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共促肃汝归化。”

“但绝非一日之功能成,迁民也非小事,万一十年二十年内反叛,这又如何。”陆争质问。

“贵在持久,只要朝廷财力充足,十年二十年内向西辽、东北迁民百万不成问题。辽北之地虽然苦寒,但是春夏两季土地极其肥沃,可以养民。同时也可以传授肃汝田耕劳作,令其丢牧为耕,二十年三十年后,多数肃汝百姓知会种地,还如何骑马作乱。”

兵部担心这次征服肃汝,下次再度反叛,但也拿不出一个长治久安的策略。所以按以往的办法,所有抓获的俘虏都会被迁往河南挖矿,通过削弱忽喇青壮年,同时利用其劳力,创造经济价值,弥补战争损失。

沈云卿着眼于当前形势和未来向北开疆,还需要利用肃汝的人口遏制忽喇向东扩张,如果现在削弱了肃汝,岐帝国在东北地区没有人口基数,无法支持大兵团长期作战,因此只能用肃汝的根基,先稳定东北局势。

至于日后,可以通过不断迁徙人口加以同化和稀释,同时改变肃汝的习惯,让其种地。一并输入岐文化,让他们接受仁义礼智信和儒家思想文化。

而且东北全境都是黑土地,虽然冬天冰天雪地,但是冰雪消融之后的春夏两季露出的黑土地却能用来种植小麦、大豆、油菜,哪怕只有一季,只要配套一些列的政策和技术,就能迅速发展出定居点和生产力。

沈云卿与兵部意见不一,女帝思考若久,倾向于沈云卿的方案。

“兵部所言虽不无道理,但海郡王提议更有利于天下长治久安。当年我朝攻取西辽,正是由于缺乏经营,长期漠视,导致西辽民寡力微,给肃汝以可乘之机。此番攻略肃汝,不能将此后患留给日后新君,必须在本朝解决。

此事不用再议,待等战事平息,辽北一应事务都依海郡王方略行事。

现在说说财商大会,欧阳,财商大会准备的如何?”

“启禀陛下,各道财阀已到半数,愿来的都来了,多数已经安排前往孟津县参观,按计划七月初召开大会,七月之前由户部、吏部、礼部、金戋寺做最后磋商。”

下刻,女帝目光看向沈云卿:

“海郡王,朝廷发行公债一事,准备如何进行?”

“回陛下,此事臣与欧阳少卿已经商议妥当,相关方略臣也已拟定,但尚未与户部磋商,仍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你是在等与忽喇和谈。”

“是的,只有忽喇狮子大开口,臣才好办。否则民间财商会认为朝廷设下了圈套。”

发行国债和金戋寺开禁、机械设备开禁同步进行,不能错开推动,如果错开推动,就会错失忽喇这个外部压力,只有外部压着国内,国内的资本才会在朝廷压迫和外部压迫之前,选择向朝廷压迫屈服。

由于金戋寺开禁和机械设备开禁,已经吸纳了大量资金,朝廷再放出国债,这些个财阀手头资金不足,同时也会担心朝廷一连吸走这么多资金,现在又要借债,这么大胃口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政治风险。

虽然国债是向全国发行,但是当下的经济结构和消费人群结构,决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多数,因此农民很少会买这种东西,他既不懂,同时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很难保障自己的利益。

所以国债的购买人群,仍然是小资及其以上的阶层,而小资、中产、小富贵又与财阀关系密切,形成人际网络。这些财阀口中传播的信息,很能左右整个社会资本的方向。

但国债又不得不推,所以得要找一个突破口。

西辽战事的顺利推进迅速在宫中传开,同时也让更多百官更加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