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39

第639章 师生情

自从收割车横空出世,兵部一直盯着很紧。因为户部不给力,后勤供应困难,尤其是要维持青海、新疆、中亚的驻军口粮,只能就地军屯解决。

有了收割车之后,这些年军屯的规模大幅扩张,呼延、天山、西域三都护的屯粮迅速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兵部有底气坚守的原因,因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忽喇就是围死了,撑两年也问题不大,反可能把忽喇给拖死了。

此外虎屯营是国内重点屯田集团大军,是收割车的使用大户,女帝内司府直接管辖,哪里能瞒报少报。沈云卿那里也要分配一些,用于海通的农业生产。

而且眼下既要生产活门步枪,又要生产财阀们的订货,工部只能压缩其他生产,满足订单。要想扩张产能,只有增加金属切削加工机数量。

周晟就是个专业门外汉,林毅贤说的一大堆,他就听出两个意思,一是产能不足,二是这东西是个紧俏货,而且关键是掌握在自己舅舅手里。

“既然收割车如此炙手可热,日后会否大量生产?”

“收割车利国利民,自然是要大量生产,但眼下还不宜卖给民间。”

“这是为何?”

“一是不足用,优先朝廷集中使用,集中屯田,如此能提高粮产,这是沈云卿当初定下的大政方针,只有朝廷足用之后,才能卖给民间。其二和田政有关,也是收割车的关键。”

“为何会与田政有关?”

“你想想,那些个地主大户占了天下多少良田,多少百姓失地。一旦收割车卖给民间,大户们就能用更少的人,收更多的粮,用耧车种更多的地,届时得要多少百姓无地可种。因此田政没有厘清之前,暂不宜大量卖给民间。”

收割车虽然提高了收割效率,但同时带来土地产出效率提高,用人急剧减少的恶性问题。

由于地主、权贵阶层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田,还都是好田,这就导致大量农民只能沦为佃户。

一旦权贵和地主有了收割车,同时大量使用耧车,就会导致种地和收割效率大幅提升,效率提升的结果是大量佃户实业,酿成失业危机。

而重灾区还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北方人口稠密区,也是地主圈地的重灾区。

由于当下产业单一,这些失业、失地农民一旦没了农业工作,不可能转入服务业和工业生产,因为还都没有形成,所以农民可能被逼上造反的绝路,造成王朝动荡。

因此沈云卿在收割车新政中,向女帝明确提出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地主占地会带来农民失业造反问题,所以收割车暂不宜扩散开禁。

只有基本解决了土地政策之后,同时工业也基本搞起来,有了吸纳就业的岗位,才能逐步推开收割车。

为了转移国内经济改革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压力,就必须对外扩张,获得更多土地,鼓励失业农民去开垦,以缓解国内压力。

因此岐帝国已经处于工业、农业、土地政策转型的社会大变革的十字路口,如何调控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阀门至关重要。

改革只能一步步来,走的太猛就可能把自己摔死在路上,然后被别人踩着当成垫脚石。

听林毅贤一番细致入里的分析解说,周晟对沈云卿更加刮目相看,他说:

“妹夫之才远在众贤之上,日后若能委以丞相,定能有一番大治。”

“何须日后,就眼下和未来十年,就是一凡旷古奇今的大治之世。如今想起来,若非当年晟儿你遇上他,今日恐怕难料啊。”

“舅舅说的也是,你我不妨在此敬他一杯,祝他马到成功。”

“嗯,干!”

舅甥二人畅饮杯中佳酿,继续纵论日后大好形势。

当晚,女帝即将就寝,欧阳羽匆匆入内殿禀报,神色很是惊慌。

“陛下。”

“何事。”

欧阳羽凑近上前压低了声音小心说道:

“陛下,刚才得天牢来报,司徒大人他,突然病中,恐怕是……”

“什么啊!”女帝大惊失色,嗖的一声蹿立起身飞快又问:“是何病症。”

“回陛下,司徒大人年事已高,乃是元寿将至之兆。”

“快,快移驾天牢。”

“是。”

司徒潭囚禁天牢近二十年,今年七十有一,虽然待遇极好,但毕竟长期关押在天牢中,加之年事已高,也到了生命的尽头。

女帝如此焦急,仍然源于近三十年的师徒情分,没有司徒潭,就没有公孙芸惠今天坐上帝位。当然,另一位得道高人太学前校长“黄泫策”也相当重要。

司徒潭的虽因政治原因被囚于天牢,但却无时不刻不在关注朝廷的动向,可以说是女帝幕后的另一个大脑。

幕前有沈云卿“指点江山”,幕后有司徒潭运筹帷幄,沈云卿所有新推政令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都有司徒潭在背后琢磨和推敲,女帝更倾向于司徒潭。

因此司徒潭这么一死,女帝无疑失去了一条臂膀。

寒风中不顾自己仪态,女帝銮驾匆匆抵达天牢外,司徒潭已从地下天牢挪到了地上内殿禁军的寝室中,以便于太医救治。

“司徒大人病情如何。”

见女帝面沉如水,太医很是担心自己的小命:

“回陛下,司徒大人年事已高,怕是没有多久了。”

“可否延长性命。”

“需得用猛药,至多也就再拖十天半个月。”

“那够了。”言毕,女帝唤到欧阳羽:“欧阳,即刻差人火速前往怀州,召回司徒烨茗来见最后一面。”

“是,奴婢即刻去办。”

司徒烨茗是司徒潭之子,论年纪不比女帝小几岁,府邸其实就在神都,近日有事离开,去了怀州办事,故而人不在神都。

详细询问过太医病情,女帝亲自来到内室,去见司徒潭。

此时司徒潭已是风中残烛,只剩下一息只气还在吊着,随时可能咽气。

女帝目中噙着眼泪,轻轻做到床头一旁,生怕惊扰了这位引路的老人,缓缓抓起了那只已经苦老的左手握着,握在自己的手心,试图温暖着具已经渐冷的躯体。

许久,司徒潭微微睁开了眼睛,循着左手的暖意,看向坐在床边的声音。他已经老眼昏花,看不清公孙芸惠清秀的面目,但是女帝的盛装依稀可辨。

“陛,陛下……老臣……”

“恩师快躺下,今日只有师生情分,没有君臣之礼。”公孙芸惠扶司徒潭继续躺下,随后又说:“恩师安心养病,定会早日康复。”

“陛下不必安慰老臣,臣自知大限将至,陛下能来探望老臣,臣已心满意足。”

“恩师……”

“陛下乃一国之君,不应如此泪下。”

女帝掏出巾帕擦去脸上的泪痕,下刻说:

“学生听恩师的。”

“如今陛下以雄姿君临天下,实乃我朝之福,陛下当自勉图强,决不可满足于当前盛世。”

“是,学生谨记。”

“海郡王有治世之才,江山国运系于他手,陛下不可轻废,此事陛下务必记在心中。”

“学生记下,学生一定重重用他,重光天朝雄姿。”

“这就好啊,老臣也就放心了。那边,陛下还得留意,此番西辽大捷,他的声望达到空前,定要小心谨慎应对,老臣这一走,恐怕是无人再能约束他。若是黄泫策在,就好了好。”

“学生即刻让人去寻他来见恩师最后一面。”

“不用啦,不用啦……人各有志,黄泫策志不在此,就让他做个闲云野鹤去吧。他修他的道,臣坐臣的船,这条船现在就剩陛下一人掌舵,日后务必慎重,不可轻动杀伐逼急了勋贵。”

“学生谨遵恩师教诲……”

司徒潭面前,女帝宛如回到了十六岁的花季,懵懂,天真,浪漫的畅想一切的美好……

当晚,师徒二人说了一夜,司徒潭或醒或睡,女帝都等着。

翌日早朝继续,散朝后女帝将办公室搬到了天牢,七日后司徒烨茗赶回神都探父,五日后司徒潭咽气。

女帝下旨厚葬,但未赐谥号,直到薛伯充死后,才另行封赐。

就在司徒潭病危的第三天,郭萧逸、朱梓楠使团被忽喇放出的哨骑发现,消息迅速传到了北塞的汗帐。

由于薛伯充已经击溃了永义肃汝主力,越过了雾凇关进入肃汝领地,忽喇距离肃汝更近,都勒阔得到岐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时间,比女帝在洛阳早得多。

因此都勒阔一早知道岐军已进入肃汝领地,并且与喀拉拓的先头人马已经开战,这令都勒阔极为恼火。

按沈云卿计划,岐军歼灭肃汝主力,越过西辽长城之后,进入肃汝有三种大概率可能。

一是肃汝残部继续负隅顽抗,从部落征召剩余男子甚至女人与岐军死战到底。

二是肃汝出现带路党,岐军逐步攻入肃汝各部。

第三是忽喇先于岐军进入肃汝领地,同时伴随第一、第二种情况发生。按计划,无论第三种情况出现的同时,第一、第二种情况是否发生,岐军应该给予进入肃汝领地的忽喇大军以一定程度的军事打击,但绝不能扩大,除非忽喇先扩大战争,岐军才能升级一定的规模。

如冲突双方各只有千人,那就用多一些的岐军进行压制。但如果忽喇突然上升到单方面一万人,岐军在兵力尚可情况下应该出动一万三五千。如忽喇上升到十万人的主力决战,岐军也应该上升到十万多人的决战态势。

但预料到在东北与忽喇冲突极可能发生在冬季大雪时段,因此冲突规模不可能太大,因为双方都受到后勤供应的制约。

同时岐军只用半年就搞定了十八万肃汝大军,忽喇会高估岐军作战能力,同时低估肃汝作战能力。

但肃汝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略失败,是战场信息单方面向岐帝国透明,从而让岐军能够跳出与忽喇正面对决,集中优势兵力和装备,包围了肃汝以多打少,以质量取胜。

因此忽喇方面在没有弄明白岐军如何能提前得知肃汝出兵情况下,击败了肃汝,很大程度上会高估岐军的作战实力,同时贬低肃汝的战斗力。

一旦忽喇高估岐军战力,在西辽兵力名义上还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喀拉拓的十万人绝不敢大举进攻岐军,反倒是岐军如果小规模武装冲突挑衅一下,更能压制忽喇的军事气焰,继续给其制造岐军强大不可战争的错觉。

从而为薛伯充争取调兵遣将休整的时间,把岐军主力调回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