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064

第64章 一拍即合

约莫一刻过去,全衡骑马来到工地,寻到沈云卿便说:

“沈公子,少主请你回去。”

“知道何事吗?”

全衡翻身下马上前小声说道:

“张大人那里得手了。”

“是吗,弄到了多少?”

全衡伸出了右手比划了一个八字,沈云卿愣是定力再好,也吃了一惊:

“这么多!”

“其实不止,还外加七万,但可惜你的银子不够,没能全都换出来。”

“算了吧,留着这七万两兴许还能唬住他们一阵,万一现在露馅,才被动。”

江南的情况错综复杂,皇帝显然意识到江南的严峻形式,动不得,碰不得,还得哄着。

白银的金蝉脱壳,让这种微妙的平衡得以继续持续,留下一些真的银两,有助于拖延事态的发展,能捂多久捂多久,等到真捂不住了,他沈云卿也尽了全力,只能保佑女帝自求多福了。

与全衡长话短说,带上周、楚二女,四人一同返回了沈宅。见到周晟时,其精神面貌大有改观,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

“走,我们借一步说话。”

“那好,我去换身衣服。”

待沈云卿离去,周雪琳忙不迭问:

“兄长,什么话不能当面说,还得背着妹妹。”

“天下大计,你们女子就少插手了。”

周晟没敢将八十万两白银到手的消息告诉周雪琳,生怕她与楚惠儿哪日嘴一歪,招来杀身之祸。

少顷,沈云卿随周晟去往沈宅外的凉亭下,二人烫了壶黄酒,备了四碟小菜,边喝边聊:

“现如今货已到手,只等宁阳的秋粮,待事成之后,孤定为你向母后请功。”

沈云卿借着酒意摆了摆手说:

“殿下言重了,区区小计焉值得请功,倘若天下人皆如此,岂不把大岐的江山都封完了。沈某倒是不在乎虚名,还是实惠些好。”

听到实惠二字,周晟心里是不太舒服的,但脸上依然悦色浮面毫无起伏,他说:

“这笔银两乃是救国所用,怕是不能分得实惠给贤弟。”

“诶,我岂能发这国难财。”

“那贤弟要何实惠?”

“是这样,我呢一心就想着发财,所以殿下答应给沈某几件东西,草民也就心满意足了。”

“哦,哪几样东西?”

“一,这宁阳县以西二十里的废弃采石场,你得给我。”

周晟听着不解,遂即问他:

“那采石场早已无石可采,你要那采石场做什么?”

“采石场虽然无石可采,但那采石场经过四五百年开采,直接给挖到了地下去,且除了两处出口之外,异常封闭,故而待到今年明初,草民打算将其修成水库蓄水。

这大旱天气放水灌溉,洪泛时节蓄水排涝,岂不便利。”

“哦,贤弟还懂水工营造之法?”

“呵哈哈,略有小技罢了,不足为道。此事若成,明年宁阳与宁阳接壤的两县旱情将一去不复返,极为有利于兰陵的购粮,日后也是造福一方的千秋功业。

不过这水库修起来之后,总有风险,故而水库周围的土地和农田需得尽数卖于我沈家。我沈家愿用那几十亩淤泥肥过的土地与周边自耕农交换,不足之处尽数有我沈家出资补足。”

“如此分文未入,反要赔出良田钱资,岂不是白白浪费钱粮。”

“殿下此言差矣,草民岂能做这等亏本买卖。”

“那你如何能获利?”

“水库修成之后,但凡惠及之自耕农与大户,收取每季每亩半斗的带壳稻谷作为利钱,仅宁阳一县,每年可得稻米十万多石,接壤两县也以此数算来,三县一年两季少说三十万石稻谷,而采石场有地利之便,修建水库颇为便利,只需一两季便能回本,可用数十年,草民岂不赚的更多。”

周晟渐渐从懵懂中回过味来,他说:

“那此法可否广为推行?”

“暂不可,宁阳县采石场地形特殊,换做是他处,受百工匠术营造之法所限,暂时难以修筑,需得日后精进了匠术与营造之法方可修造。”

宁阳采石场最大的地利优势是封闭,到目前为止有两处宽度不超过二十米的马道斜坡出口,这个宽度有利于当下的技术条件修筑水泥大坝。

如果是上百米,乃至几百米跨度的水坝,很难保证水坝的强度,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对当下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周晟的愿望是好的,但技术需要积累和攻关,无法一蹴而就。

“另外,草民意欲炼取水晶玻璃赚取银两,虽然炼取水晶玻璃较为容易,但江南情势复杂,且水晶玻璃价贵,一旦秘密被他人窃取,后果不堪设想。

故而草民恳请殿下从神都聘请亲信工匠,送来江南助草民秘密炼取水晶玻璃。炼成之后秘密运回北方,由殿下替草民代为出售换取银两,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那就一言为定。”

周晟很是爽快答应了请求,其实他也一定会答应。很显然让其代为经销,中间的回扣,哦不,是“救国款”是少不了的。

眼下水晶还是暴利产品,宁阳县的德性,沈云卿算是看得清清楚楚,任何秘密都守不住,那就只有另请高明了。尤其是工匠群体的培养,需要基础和周期,直接从工部或宫中借调要方便的多。

当然,如此无异于出卖炼制玻璃的工艺和配方,但仅仅是早期普通的钙钠玻璃,高级玻璃的配方涉及化学领域,这一块是断然不能假以人手的。

谈妥了两桩大事,气氛渐入佳境,周晟顺水推舟谈到了高彭贵家:

“贤弟,我见你那表哥高鸿颇有才学,哪日若是高中榜首,可让其去神都找张祥大人引荐于孤,也可免去一番波折尽其才学。”

“不瞒殿下,我这表哥一心只想科举成名,你让他去走小径,怕是很难。”

“但眼下各部纷乱,科举之路未必是坦途。若是他考取举人之后前往神都会试,会考挤入一千名之内,母后亲批阅题,兴许还有机会。”

高鸿为人沈云卿非常清楚,他就是个“耿”,你让他走后门,他肯定是不会去的,他总觉得自己不够硬气,只有硬气说话才有底气,这是文人风骨的一贯秉性。

当然,由于历朝历代种种原因,这种文人风骨最后变味走样,变成了“尖酸刁赖,贪腐恶毒”,只以为天下唯我十年寒窗苦读,我做官享福贪赃枉法就是应该的,因为我吃了那十年苦。

但十年寒川苦读,跟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战高温斗酷暑,整日奋战一线的劳苦大众,一辈子的流汗流血岂在一个量级。

财富不是当官当出来的,是劳苦大众苦出来的,当官充其量是维护应有的秩序,创造合理的发展环境,一旦变成了“应该的”,有朝一日天下造反,那也是应该的。

周晟的提议沈云卿只以为是因为高鸿,却殊不知周晟另有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