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49

第649章 首战失利

沉闷的号声持续吹响,忽喇步兵列队在两翼重骑兵的掩护下缓缓向岐军东门行径,此时距离不到一里。现在如果有两百们火炮和榴霰弹,只要几波覆盖,这里的两三万人都得报销。

忽喇步兵在两翼重骑兵掩护下推进的东西,身后重骑兵跃出步兵两翼重骑兵,向岐军大营南北两侧雪橇车迂回。

“郡王,忽喇两翼重骑兵试图迂回至我军两翼奔射。”

武泽飞快说道,显然有些担心“忽喇弓”

沈云卿这时问他:

“忽喇弓能射多远?”

“抛射能达一百六十至一百七步,个别力士能射两百步。”

“简直就是怪胎。传令索雷手,看准了拉雷,不要太早。”

“是。”

“忽喇弓”是忽喇独有的一种弓,而且设计很超前,具有现代复合弓的滑轮组,同时又兼备蒙古的反曲弓结构。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反曲弓增加弓体的簧力,同时使用滑轮组减轻臂力的输出,达到节省体力消耗的目的,但是弓的射程和威力却大大增加。抛射最远可达两百步,差不多三百米,直射距离至少一百五十米开外。

这种威力和射程惊人的游牧弓,已经超过了英国长弓的实用作战距离,同时还方便携带。

岐军虽然在南北雪橇车横档的外侧拉上了绊马索,但仅限于一百步之内,太远了不在岐军弓箭和火器的有效杀伤范围之内,而且绊马索并不充裕,如果忽喇出动步兵破坏,这些绊马索将毫无意义,反而是种浪费。

因此沈云卿让人在南北雪橇车横档三百步内布置了吉利雷和炸天雷。

炸天雷拉弦拉上了绳索,作为固定的地雷使用,只要忽喇骑兵经过就拉火,由于弹体埋在地下,杀伤破片被土壤和积雪大量吸收,因此对人员马匹杀伤效果其实并不大,仍然以炸天雷的声光效应,尤其是爆炸声,惊扰忽喇马匹,迫使其丧失短时的战场作战能力。

由于忽喇弓的射界距离远,因此忽喇可以躲在骁骑、龙武骑兵弓的射界之外奔射,覆盖雪橇车壁垒内的岐军。

不过这么好的弓,对忽喇的技术底蕴而言,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弊端。

忽喇生产这种弓的工艺很复杂,一张“忽喇弓”需要耗时一年半才能成形。

其中弓体需要一种动物筋条,一种产贝加尔湖以北某种树木的木材反复处理,然后复合中原毛竹和工艺处理的牛筋,使用贝加尔湖出产鱼类的鱼鳔熬成的胶,混合牛皮胶,最终将四种材黏在一起。

而且必须冬天粘合,然后在寒风中风干。如果夏天做,冬天使用就可能开裂,所以只能冬天粘合冬天风干,开春后气温回暖,然后还需要长达八个多月的弯曲、加热、整形、定型,反反复复才能制成一把忽喇弓。

最后给弓两头固定牛角包铜制成的滑轮组,加工成反曲复合弓。

整个制作周期长达一年半,同时造价昂贵,无法批量生产,只装备可汗卫队的重骑兵和精锐轻骑。

沈云卿获得忽喇弓的样品后惊奇发现,这种弓具备了现代复合弓的滑轮组,和蒙古弓的反曲弓特征,让弓的威力和射程急速增加达到了令人发指地步,几乎可以与单兵弩有一拼,遂心生制造复合弓的打算。

不过后来发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现代复合弓用的是碳纤维,当下显然无法制出碳纤维,如果用传统制弓材料,安装滑轮组的意义不大,因为传统工艺制造的弓远不如忽喇弓弓体的强度,安装滑轮组并不能显著提升威力。

如果用金属,太沉,缺乏实用性,最后不了了之。

可汗卫队迅速脱离本阵,分从南北两翼向岐军营地南北两侧运动,不出所料躲在一百三十步外对空开始抛射。

而与此同时,武威卫拉动绳索,点燃埋在地下的炸天雷,当箭矢还在以肉眼可见速度划过天空之际,爆炸声接踵而至,不时还有踩中齑子雷引发的爆炸与轰鸣。

远远见此一幕,都勒阔阴沉着脸色皱起眉头,他沉声问到身边的艾素古:

“那是什么,为什么巨响过后倒下那么多的勇士!”

“回可汗,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火器,但也可能是岐人的巫术。”

“巫术!”都勒阔基本不信巫术这种东西,要是有用,忽喇族也不会被分配在这个倒霉地方,他说:“一定是岐人的新式火器在作怪。”

话音未落,都勒阔却看见冲在岐军营地南北两侧的可汗卫队陷入混乱,冲在最前的战士或是胡乱奔逃,或是原地打转,全然丧失了刚才雷霆出击时的气势。

最先冲入阵中的可汗卫队,受到吉利雷与地雷爆炸声的惊吓,马匹不受控制的胡乱奔逃,后续接踵而至的可汗卫队被前方兵马挡住去路,不急勒住战马,或是与前方发生冲撞,或是踩上地上炸伤、掀翻的马匹、勇士马失前蹄翻倒在地,战场一时混乱不堪,毫无秩序可言。

而与此同时,可汗卫队射出的第一波箭簇扑向岐军,最后或是落在地面,或是扎在岐军盾牌之上,造成的损失屈指可数。

当然,如果被忽喇奔射成功,并且不断自东往西,自西往东的来回奔射,放出十万支箭,这个密度覆盖之下,杀伤效果仍然是可观的。

但现在可汗卫队两翼奔射的战术被打断,短时内无法在对岐军营地使用这一战术。

相反受惊陷入混乱的战马打乱了队形秩序,堵塞了后续骑兵的冲击路线,给他们自己带来了严重伤害,不时还有岐军缺德的拉动地雷,制造一次两次的爆炸效果,虽然没有增加太多伤亡,但不时给你来一下响声,也能让从没听过爆炸的战马喝上一壶。

眼见两翼冲击阵势大乱,都勒阔怒火中烧:

“卑鄙狡诈的岐人罪无可恕,乌布亚哥!”

“大汗有何吩咐。”

“收回正在攻击的可汗卫队,返回原地重整旗鼓。命令哈木哥加快步伐。”

“是。”

都勒阔虽然多数时候有些武断,但是和战争有关的环节,他总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避免损失的扩大。这一点,艾素古就差得多。

一连下达多道命令,忽喇的号声不绝于耳,陷入泥潭的可汗卫队迅速收拢,留下尸体和受伤马匹,带走受伤的同胞,迅速脱离交战返回本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