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55

第655章 中场休息补血条

最近好事连连,女帝的心情也颇好,达到了二十年来最佳状态。

将奏本扣在桌上,女帝问道范勇:

“马文修攻取南屿有几成把握?”

“回陛下,南屿南部地势易守难攻,腊婆早年便有不轨之心,因此筑有大量土塞,我军此战势必付出巨大伤亡。”

“卿之意,此战必胜,但会付出巨大代价。”

“是,南屿守军不在少数,除南屿本城外,多数土塞只能仰攻,伤亡不会太小。”

“奏本中说,今年暂不会攻取南屿。”

“是,新练水军刚到,水土不服需要适应数月,而且临近年关,半数将士已经南征两年,因此军心思归,有鉴于此,年底用兵恐伤士气,而且此战至关重要,年底不宜用兵,预计最快明年三月才能作战。”

“嗯……”女帝应了一声,下刻起身来回踱在御书桌前许久后说:“能否暂时搁置对南屿用兵。”

“这……南屿乃是北上咽喉,而腊婆军利用南屿为根基,不断渗透袭扰马文修驻军,牵制了我军大量兵力,每月都造成伤亡,如果继续拖延,伤亡还会增加,同时有伤士气军心。

而且如果攻取了南屿,扼守要道,我军在腊婆用兵将基本结束,李文宝、王瑾春部攻入十万大山后,也能就地防御不再难进,从而达成战前困死腊婆军,令其自生自灭战略。如此时停止对南屿用兵,恐怕徒增变数,不知陛下为何要暂停对南屿用兵。”

“朕听林毅贤说,工部已经制出六斤、十二斤小炮十数门,生产十分快利。如能大量用炮,我军攻打南屿伤亡会小得多,范爱卿以为如何。”

“此事臣已知晓,只是六斤、十二斤炮威力过小,用于攻城恐怕欠妥。”

黎孔、赵禹逃往南屿缓过气来之后,大量采取渗透和袭扰作战,三天两头搞一次偷袭,隔三差五折腾一下,每月伤亡岐军数十上百人,一年下来累计伤亡近三千,其中近半数都是岐军,让马文修很是吃不消。

而且这才一年,五年十年一直给你搞游击战,谁也吃不消。

当年北宋和明朝收复交趾,最仍终丢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南越给你搞袭扰战,他们从正面抵抗转入地下活动。隔三差五折腾你一下,零敲碎打搞掉你一两百人,五年时间就是好几万,不知不觉让你流血休克。

沈云卿离开时,让马文修重点防范这种渗透性的袭扰战和游击战,大量撒出夷兵警戒和伏击。即便如此,不在期间仍然伤亡三千多人,比正面作战打一场战役的伤亡还大,照此发展下去,十年就得伤亡三四万。

尽管腊婆军一样要付出一些伤亡,但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一旦陷入这种被动防御,就会很麻烦。

而且岐军对南屿地形并不熟,兵力不足,既要驻扎各地,维持秩序和占领,又要围攻南屿,兵力被分散在大量山头和丛林,部署破碎化,容易被偷袭。

而且腊婆大局平定后,腊婆各部不再参与对南屿的围攻,转入战后生产和恢复,同时穆喇戌还没完全收拾利索,需要腊婆各部驻兵,导致岐军主力都压在南屿,无法脱离接触。

援兵抵达腊婆后,马文修开始考虑攻取南屿,一劳永逸解决腊婆袭扰渗透作战,虽然南屿易守难攻,岐军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但长痛不如短痛,与其在憋屈中每年死伤三四千人,不如一次伤亡几千人攻克南屿。

南屿本城地处破碎平原,但南屿南北是沿海丘陵地貌,再往北是荒无人烟的雨林、丘陵,只有少量土民聚居区,没有腊婆的据点。

只要取得南屿,腊婆将彻底丧失本土最后的根基,丧失了民情和执政根基,再引入赵元势力,腊婆的游击战、袭扰站没了老百姓支持,他就搞不起来。

现在女帝要暂缓用兵,无疑会增加岐军暂缓期间的伤亡,而六斤、十二斤炮殴打城墙的效果并不理想,攻山使用榴霰弹、爆炸弹也指望不上,会被树林给吸收和阻挡。而且崇山峻岭之中也缺乏观察和炮火引导,效果很差。

全衡再三,女帝最终采纳范勇意见:

“那就长痛不如短痛吧,此战若有可能,务必活捉逆贼黎孔、赵禹押赴京师,朕倒要看看,他们的良心到底是不是给狗吃了。”

“是。”

也就是从这天开始,女帝给帝国定了一个规矩,但凡是那些敢于冒犯帝国天威的外邦,都要把罪魁祸首抓来京师问罪审判,视情节严重程度,判处徒刑、监禁、终身监禁乃至死刑,以彰显帝国的威严。

明确了南屿用兵,女帝即刻亲笔起草回函,交由范勇发往潮瓯。随后再次询问西征事宜。

“兵部对西征罗哈诺一事准备的如何?”

“回陛下,西征预计用兵七万,眼下西域都护有兵三万余,剩余四万从呼延、陇西各抽一万,关外抽两万。不过臣建议届时能否从禁军中调拨五千火器新军用于作战。”

“准奏,还是速战速决的好。”

“陛下圣明。另外此战还需明确我朝攻掠的土地范围,其中又涉及与波兹津、忽喇的势力划分,还有攻打罗哈诺王城丘兹城。

听说罗哈诺早年在攻取铁律国时,掠得金银财宝无数,我军此番西征粮草虽然仰仗波兹津与忽喇,但所需支出远征军饷仍然巨大,因此若能打下丘兹城是最好不过。”

“那可知丘兹城在何处?”

“暂不得而知。”

波兹津此番出使使者是波兹津王贾巴塔的弟弟,亲王沃列·贾巴塔,所以罗哈诺才要截杀贾巴塔,因为波兹津王舒米尔瀚·贾巴塔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按波兹津的传统,王位只能传给儿子,所以沃列·贾巴塔一脉将继承王位。

沃列·贾巴塔亲自来中原,可见波兹津对岐帝国的重视程度到了生死有关的地步。

此来既是求援,同时也是希望岐帝国能继续支持贾巴塔家族统治,避免战败后带来的国内动荡被推翻。

罗哈诺在军事上击败波兹津后,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势必还会赶尽杀绝,对波兹津进行政治渗透,煽动民间叛乱,达到推翻贾巴塔家族统治,从而扶持一个亲罗哈诺的傀儡,或者上台一个更弱的统治群体,从而为日后肢解波兹津做准备。

贾巴塔此来就是寻求岐帝国的政治援助和贸易援助,让贾巴塔家族得到波兹津国的路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特权,从而笼络国内贵族和商人团体,先稳住他们,再稳住老百姓。

同时贾巴塔还带来了另一个消息,罗哈诺对岐帝国开战已经无法避免。

当然,这个态势现在傻子也看得出来,不用贾巴塔亲自来说,明眼人都知道,但岐帝国不知道的是,罗哈诺与波兹津打了半死之后,哪里来的勇气再来挑战岐帝国。

一方面是忽喇与岐帝国决裂,给罗哈诺制造了袭取西域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比较戏剧化了,这件事由于太远,岐帝国根本不知道。

那就是罗哈诺王取得了“达尔翰国”王位继承权,原因是罗哈诺王他妈是达尔翰国国王的妹妹,达尔翰国国王膝下无子,罗哈诺王赢取了娶了自己表妹,于是就得到了达尔翰国王位的继承权。

这个达尔翰国位于今天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东部地区,北面与罗哈诺接壤,南面与乌兹曼、波兹津接壤,被夹在两者之间,人种血缘关系更接近于中东人,但是与乌兹曼是政治联盟联姻,与乌兹曼关系较差。

原因是高加索南北地区受基督教影响比***教影响大,因此感情上亲基督教,但同时被里海和黑海在海陆上隔断,与欧洲没有直接的地缘连接。

欧洲联军攻入中东期间,达尔翰国没有少在高加索地区兴风作浪,后期虽然有所收敛,但是始终在担心乌兹曼秋后算账,所以现实中需要一个靠山。

而欧洲离着高加索太远,东欧实力一百年前又不给力,更别说高加索,罗马教廷对这个山旮旯地方的上帝子民其实没什么好感,甚至可能都不知道。

而罗哈诺是个无宗教国家,相较与乌兹曼的宗教对立,达尔翰国与罗哈诺结盟没有宗教冲突,相反可以通过向罗哈诺传教,扩大基督教在外部世界的影响力,从而得到罗马教廷的关注和同情。

于是大约五十多年前,罗哈诺与达尔翰国先同盟,后联姻,然而联着联着把自己给联没了。罗哈诺王在一年多前取得达尔翰国王位后,陡然多了几百万人口和十几万大军。

也就是说,罗哈诺与波兹津死磕之际临场休息补血条,满血复活了。

同时刚刚从法理上兼并达尔翰国的罗哈诺王也很清楚,这种兼并并不稳定,所以按一贯的套路,就需要把达尔翰国的军队拉出去当炮灰。

这也就解释了顾通反馈的消息,发现一支装束截然不同的罗哈诺军,连人种也不一样。现在看来,这些军队就是从南高加索调来的精锐炮灰。

而且,罗哈诺早年兼并了铁律国,也就是现在的北高加索地区,得到了当地的金矿产区和大量财富,而此番兼并达尔翰国,罗哈诺又发了一笔横财。

于是现在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岐帝国联手忽喇、波兹津西征讨伐罗哈诺,岐帝国准备吞并多少领土,才能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