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70

第670章 结构调整

过了正月半,今年的年节到此落幕,女帝开始了第三个十年的执政。

一月二十二日下午,一队骁骑卫带着议和大营的密函达神都,亲自交到了女帝手中。

“陛下,忽喇算计的倒是阴毒,竟然想引我朝出兵西征,疲耗我朝国力。”

“哼,木可烈这个老家伙,留下鲁古图这个祸害辅佐都勒阔,现在想来,木可烈一早也没按什么好心,亏朕待他不薄。”

公孙芸惠其实是一个比较感情化的女人,她对你好,就指望着你知恩图报,如果你恩将仇报,她情感上会受不了。

其实早从木可烈时代开始,就在秘密准备有朝一日对岐开战,只不过当时木可烈执政不久,需要岐帝国支持巩固政权,错过了岐帝国内乱的机会,没能付诸行动。如果那个时候下手,现在的岐帝国可能比安史之乱还惨。

约莫两刻钟后,六部主官陆续到齐,女帝只将邱继匡、李义清的奏本转给六部过目,沈云卿的秘奏则被压在了御书桌上。

邱继李义清的奏本是只说了能说的,沈云卿的秘奏说了不能说的和能说的,不能说的显然不能让六部知道他的计划和策略,而且理论上沈云卿应该在同州,发回比邱继匡、李义清更细致的内容报告,显然不正常。

少时片刻,不等户部、兵部开口,礼部尚书陈锦檀先说:

“陛下,忽喇索要数额与勒索无异,简直毫无礼义廉耻可言。”

“朕岂能不知,但朕问你,若是不给,爱卿可有其他良策。”

“臣以为,薛伯充即将率军返回塞外,辽北作战连战连捷,我军无需惧怕忽喇南侵,还是应该责令邱继匡、李义清与忽喇再议,迫使忽喇让步。”

“如今已经是一月,三月间罗哈诺便要向朕开战,你是要让忽喇与罗哈诺联手对付朕吗。”

“但邱继匡文中已是说的很是清楚,忽喇已决定对罗哈诺开战,对我朝是有力的。”

“那你焉知道忽喇不会横下心,与朕为敌!”

女帝话音刚落,范勇上前说:

“陈大人,忽喇明为对罗哈诺开战,实则是为消耗我朝实力。而且忽喇尚不知罗哈诺即将对我朝开战,其只是虚言恫吓狐假虎威,从而迫使我军西征,靡费国力。但如果议和拖延日久,错失议和时机,被忽喇知晓罗哈诺对我开战,届时朝廷将更加被动。”

尽管鲁古图威胁不答应西征,就与罗哈诺联手对付岐帝国,但虚张声势空言恫吓的成分居多,可你不能不防着忽喇真这么干。

而且这是有个前提的,忽喇不知道罗哈诺要对岐帝国开战,所以鲁古图才会编造一个虚无的筹码。

但如果时间拖到三月份,中亚冰雪消融,罗哈诺向岐帝国开战,四月或者五月消息传到汗帐,岐帝国迟迟不答应条件,到时候忽喇还真可能拒绝议和,与岐帝国撕破脸,鲁古图的假筹码,就可能变成真的。

“桑爱卿,议和贡享户部以为如何?”。

女帝问到桑劲川,桑劲川其实也为难。

他一直觉得沈云卿这么精明的人,亲自去砍价,总应该便宜一些,但没想到价格还死贵。但桑劲川是没看到沈云卿给女帝发来的底案,看过之后太就不会这么想了。

“陛下,臣以为陈大人与范尚书所言皆有理,若不答应忽喇条件,于局势不利,若答应了罗哈诺条件,于国力不利,进退两难无从选择。”

“朕要的是对策,不是进退两难的白话。”

“是,是……臣以为既然无法选择,只能答应忽喇条件,先应付过眼前。”

桑劲川虽然不赞成议和的条件,但他心里有一条底线,那就是沈云卿不会吃亏,更不可能卖国,沈云卿答应的条件,一定有他的道理,也一定能从日后补回来。

但桑劲川抓心的却是他不知道沈云卿打的什么如意算盘,却要他心甘情愿的配合沈云卿,因为桑劲川知道,沈云卿一定有办法赚大钱,不配合就是他犯傻,而且肯定没好果子吃。

如果不配合沈云卿,沈云卿日后还朝首先会找他算账,其次是沈云卿还朝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变钱、变现,弄来真金白银,如此一来,桑劲川从中作梗到头来只能自讨苦吃,女帝和户部背后的财阀也放不过他。

然如果配合,日后沈云卿不给点好处,他不是白忙活了吗,他可没这么高尚的思想觉悟。

桑劲川一松口,吏部尚书许殷良立马表示附议,反正出血的是户部,不附议也不行,趁机把事坐实了,既得女帝欢心,又整了户部,何乐不为。

户部、兵部、吏部纷纷表态,礼部意见被压制,刑部不重要,就剩下工部的态度。

“林爱卿。”

“臣在。”

“工部收割车能否加快生产,以供塞外屯田。”

“启禀陛下,眼下忙于生产枪支与财阀订购的机械,工部所需生产机械制造缓慢,无力抽出更多机械用于收割车制造。臣建议议和结束后应该停产枪支生产,先用于工部继续机械制造,然后再生产收割车。

至于塞外迁民屯田所需收割车,臣建议从虎屯营与岐军关内屯田中先行调拨,以解燃眉之急。等工部产力增加之后,再广造收割车也不迟。”

林毅贤话音未落,范勇说:

“停止步枪生产,将会严重削弱岐军战力,工部就别无他法了吗?”

“范大人,只有生产更多母机,才能更多制造其他机械、设备,工部如今需要向财商交付订购的一应机械设备,同时又要生产枪支与其他所需,两者必须停产其一,才能抽出产力,不停产枪支,就得停产交付财商的机械设备,如此一来,户部是不会答应的,而且也有失朝廷信誉,更影响朝廷大局。

如今已经有枪近六千支,如四月停产,还能再产一千两百余支,已经不比忽喇少。

而且观使团塞外一战,两千支枪无坚不摧近乎无敌,短时内七千预支枪应该足用了。”

工业产能主要来自两块,一块是工业劳动人口,一块是生产母机,生产母机主要是指的切削机床、大型锻压机、水压机等生产设备的机床。

工部眼下工业母机严重不足,还都是蒸汽动力驱动,效率比电力驱动设备低得多,比现代数控设备和高级刀具加持,那就更低了,低的让人怀疑人生。

而且订单超过了产能,同时还要兼顾国防生产、经济商品生产,根本抽不出余力生产额外东西,就连工部自己的工业母机生产也因为订单太多被严重挤压。

目前唯一的优势是技工比设备多,一天三班倒还都嫌多,是人在等机床工位。

这都得感谢沈云卿开办的机械科,搞的职业技能教育,这些年培养了不少技工。

沈云卿很清楚,工业设备一旦完成初始积累和置业,无论规模多小,技术等级多低,只要国家政策配套,集中资源办大事,工业设备早期的扩张比人才扩张快,因为培养一个基本数量技工最少一两年,但是生产一台设备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就能下线,搁近现代,生产机床就和生产香肠一样快。

但是人力资源却不可能快速培养,需要一个周期。

所以沈云卿在工部实现金属切削机械化后,首先扩大培养技工人群,一旦铁禁废除,朝廷政策调整过来,机械设备生产会比人才培养速度更快。

现在是人等设备,十年后就可能是设备等人,设备等人的损失,比人等设备的损失更大。因为设备造出不来用,就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投资的固定资产就是严重占用经济和物质资源。

林毅贤建议枪支生产个七八千支就打住,两千支就已经无敌了,生产了再多,你没地方使,还要耽误国家发展,这就是吃饱了撑着。

枪支停产之后,腾挪的工业产力先紧急用于生产工业母机设备,有了更多的工业母机设备,才能生产更多其他设备。

但范勇他想的不一样,好东西哪有嫌少的道理,更何况这是要人命的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

二人争执不下,女帝这时说:

“万事根为本,既然有更多的机械才能生产更多机器,林爱卿此议甚合当前时局。范爱卿。”

“臣在。”

“当前应以朝廷大局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

“是,臣明白了。”

“既然诸卿对议和内容没有异议,就由桑大人替朕草拟回文,明日交朕复核。”

“臣领旨。”桑劲川先是同意,但随后话锋一转又问:“陛下,议和之后需得向塞外迁徙百姓,由此所生一应支出恐怕不是小数,是否还应从长计议。”

“此事等海郡王还朝后再议。”

“是。”

桑劲川倒不是担心塞外迁民会花多少钱,而是担心迁徙民之后要筑城和维持当地的生活必需品,需要大量支出,如果仅仅只是迁徙人口,这还只是小钱,筑城才是大头。

但邱继匡、李义清二人奏本之内只说了要方便向忽喇提供面粉,往塞外迁民屯田,但没提不筑城,因为只怕提了户部是开心了,兵部那里不好说话,所以沈云卿只在自己的秘奏中向女帝做了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