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03

第703章 加薪

此时女帝看向林毅贤,征求其意见:

“林相以为如何?”

“回陛下,臣赞同海郡王方略,缓治好于速攻,利于朝廷长远。但万事开头难,如可开这个头很是关键。尤其是不能让百官闻之色变,成为惊弓之鸟人人自危,人人明遵暗猖,依然无济于事。”

“嗯,言之有理。海郡王以为当如何开头?”

“回陛下,官吏贪腐成因并非完全一致,许多官吏考科举投效朝廷,其初心或是为了做官而为官,或是为了光宗耀祖青史留名,或是怀有大治抱负之心为民请愿,也有一些确实抱着名利功利之心做官。

但这些官吏期初一样都是干干净净的白官,变成黑官、贪官、赃官,原因无外乎四种,其一是官场氛围人人受贿,人人贪腐,不得不跟风。其二是民间行贿,时长日久变索贿。其三是有些做官之人,做官既为贪,此等人最为可恨。

其四是朝廷俸禄制度订于开朝,一百五十多年前虽有改进,但俸禄增幅并不大,只增加了职田和每年给予的米粮。

在当年也许是足够的,但是今天物价比当年更贵,这些俸禄就显得捉襟见肘。

加之朝廷这些年制造贩卖大量新商品,价钱有贵有贱,但仍要花钱购买,如此一来,俸禄不涨,但物价在涨,新的商品在增多,官吏的俸禄却一百五六十年不变,导致官吏难以养家。

当然,如是一夫一妻无妾室,以现在七品官吏的俸禄养家是够了,但一夫一妻多妾室,即便是七品官的俸禄也是不够的。更何况还要添置一些随扈仆役佣人,这些都要花钱。

因此臣建议,朝廷如今财政大为好转,也应该为官吏增加俸禄,先稳定官情。”

沈云卿提议增加俸禄出乎所有人意料,桑劲川尤为感动。

想当初他只是盐铁衙门的一个从七品官吏,靠着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妻儿数人,还要养十几个随扈佣人,就靠朝廷那点死工资,根本不够养家,不贪不受贿,根本没发儿活。沈云卿的这些话,真是说道他的心坎里了。

可桑劲川这么想,其他人未必,尤其是女帝:

“海郡王何以认为提增俸禄可治贪腐?”

“陛下,提高俸禄并不能治理贪腐,但会让官吏失去贪腐的借口,其若再贪,朝廷再依法查办。而且提高俸禄未必就是增加薪俸、职田、米粮,可以是实物。

如布匹、绸缎、蜡烛、灯油、药材、肥皂、宅邸、马匹、仆役、看病等等等,朝廷应该为官吏提供衣食住行之一应生活需求。”

女帝越听越来气,这是治贪官还是养贪官!

“如此岂非助长官吏贪腐。”

“陛下,朝廷给予官吏优渥待遇,官吏就应当以朝廷法度为天职,享受了朝廷优渥待遇,就该遵从朝廷律法,与惩治贪污受贿并不矛盾。相反享受到朝廷优渥待遇,仍然还要继续贪赃,甚至枉法,就该加以惩治。

同时臣建议对数额较少者可以网开一面,对投案自首主动投案或者隐退辞官者,也应该网开一面既往不咎。对那些执迷不悟者,贪赃枉法恶劣者,加以严惩,如此才能张弛有度,利于朝廷整饬吏治。”

王朝政治不是现代体制和司法体系,不能完全用现代理念去套用王朝政治,但有些制度和技术手段可以借鉴。

中原王朝就体制和文明特性而言,不适合高薪养廉,因为高薪养廉就不适合中原王朝的国情。

清朝就是典型案例,高薪养廉养出全国皆“瘫”,到了中后期是无人不贪,不贪不正常,甚至连老佛爷也受贿贪污,更别说是下边的官吏。

所以中原王朝就不适合搞高薪养廉,近现代也一样,也不适合搞,因为人心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

处级干部给你一年三十万,按说多了吧,比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多,但和土老板动则几个亿十几个亿比起来,仍然杯水车薪,只要攀比,就一定有欲望。

所以治理贪污腐败,关键是要多管齐下,既要体制上严控,也要技术层面辅助。光体制严控,就会走明朝的老路。

明朝早期严厉治官的制度等朱元璋一死,就基本宣告终结,原因就是朱元璋仇恨官僚,薪水订的很低,导致官吏温饱不济,当然,主要是品阶较小的官吏,但小官的占比占绝大多数。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不给足够的俸禄,也不让我贪,那就只有变相的搞好处,如官商勾结,请我吃顿饭总可以吧,去青楼过一夜可以吧,收两件丝绸的衣服可以吧,反正我没拿到现成的钱款。

等到这种现象遍布全国,再严厉的体制也形同虚设,早期的实惠贪污,就会迅速形成现实贪污,制度荡然无存。

所以制度和司法层面上约束官吏的同时,还得有现实层面的保障。

如住房、医疗、生活必需品、佣人的报销费用、马匹车辆的配套报销费用等等,都应该给予考虑。

一个外调进京的七品官,朝廷既没有住房分配,也没有租房补贴,京城的地皮又贵,根本就买不起房,那怎么办,一开始先租房,但时间一久,租金累积起来也不少,尤其是家眷子女迁入之后,租金就是一大笔支出。

家族殷实的官吏还能自己买房解决,那些个没有背景家境贫寒的官吏怎么办,他们一辈子存下的钱,也不够在京城买一套两进小院,更何况七品官怎么也得置办一套三进院子宅邸,既没钱,又要当官继续维持,这不是逼着人家去贪污吗。

对于目前因为历史问题形成的贪官群体,一方面用福利和制度先慢慢约束起来,一方面采取规劝、劝退、申斥、问责等柔性措施先从思想上敲警钟,给一个缓冲期。

期间对那些典型的恶性分子,尤其是既贪赃,又枉法,激化民情的官吏加以严惩。

对于那些性质一般,数目不大的,采取柔性措施,不再进行提拔,调动至无害部门,亦或者提前致仕,或者以放弃官位换取朝廷退休补贴安置的办法,削弱其危害能量。

等到五年十年后,各项配套政策落实,体系建立,初步治理完成,人员安插到位,再上紧箍咒,慢慢收紧制度。

沈云卿的方案如果由别人提出,无疑是天方夜谭荒诞不羁的笑话,势必要被女帝嗤之以鼻,然后拖出去杖责三十。

但从沈云卿嘴里说出来,所有人都得掂量掂量分量,因为沈云卿的政治资本就值这个分量,谁都得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