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11

第711章 平行移动

驻足看了片刻慕容奥翔的狼狈样子,沈云卿继续骑马出宫,前往周晟的莱王官邸。

抵达官邸时,就见段烽已经守在府外来回走着,见到沈云卿现身立马上前来说:

“可是等到您了郡王。”

“何事?”

“不久前怀王差人过来,请您今晚过府赴宴。之前一直没能见到郡王,只好来此等着。”

“知道了,你且回去吧。”

“是。”

怀王显然是在得知自己见过薛伯充后,担心徐州案逆转生变殃及吏部,想要知道内幕,或者达成什么交易。

以公孙行的城府,应该不难猜到沈云卿去见薛伯充的目的,是缓和徐州案,但要薛伯充让步,沈云卿和户部也得要让步,而让步的筹码,一定是政治和利益变动,怀王显然是想两全其美。

如徐州案继续推进激化,他要渔翁得利。如徐州案逆转大事化小,他也要受益,否则就会兴风作浪。

目前的情势吏部和怀王已经从当初与户部并驾齐驱,发展到今天工部势大,户部跟班,薛氏与户部藕断丝连但心猿意马,总体上薛氏仍然强势,地位稳固。

而怀王和吏部的受益虽比十年前大幅增长,但是正如沈云卿预料的那样,当把蛋糕做大,我的受益增长比你高的多时,此消彼长之下,你其实是萎缩的。

就好比我起步金池是一万元,你的起步金池是十万元,我的年增长率是百分之三十,你的年增长率是百分之零点一,我超过你是早晚的事。

目前的状态就是怀王和吏部虽然得到大量利益,但是收入扩张率却远不如户部,更谈不上超过沈云卿。

现如今沈云卿是全国第一富豪,财力富可敌国,跟他比,怀王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是不妨碍怀王和户部、薛氏一争高下。

当然,众多野心家中,还有比怀王更差的,比如说周启。

周启目前虽是刑部的座主,但刑部在岐帝国不是实权部门,所以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权重就不显得么重。

撵走了段烽,沈云卿即刻进府去见林毅贤、周晟,刚到中庭,看见全衡与全豹、全虎儿子在中庭大院过招。

“呦,海郡王。还不参见海郡王。”

全衡示意二子,全豹、全虎毕恭毕敬同声行礼:

“参见海郡王。”

“呵哈哈,二位小将军免礼。”

全衡育有两子,长子全豹,次子全虎,全豹今年二十五,全虎小一些,今年十九。全虎还是轩禾书院府塾毕业(高中),沈云卿本想让他去读航海专业,但全衡没同意。

因为航海风险很高,这几年朝廷海禁、船禁开禁,民间大量出海,因为台风、海风、大浪、迷航、疾病不可避免造成了一些伤亡。即便是准备充分、装备完善的吕暮然、张翀两支船队,依然有因为事故落海失踪丧命者。

在全衡看来,航海就是一件比陆地风险更高的探险活动,完全都没谱,好虎就得在陆地称王,出海就是病猫,他担心儿子年纪轻轻没抱上孙子就一命呜呼,所以高中一毕业,就召回身边调教。

略作寒暄,沈云卿继续询问:

“听说林相来了府中,他可还在。”

“在,就在后院的前厅中,许员外也在。”

“嗯,我即刻去见他们。”

出了这么大的事,许石坦、许宁不可能不来,以周晟的脾气和城府,倒也不会喜怒形于色,冲他们发火。

这一点周晟很会做人,他虽然经常智商不在线,但他有他的一套为人处世的策略,这种策略一旦定型,就会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很少会因为智商不在线而出问题,除非是不可饶恕的原则性问题,他会爆发。

跟随全衡来到前厅,周晟、林毅贤都坐在正位,许石坦、许宁二人坐在右边,不见高若萱、许茹柔二人。

“妹夫,薛伯充怎么说。”周晟匆忙询问,显然薛伯充如果让步,这件事就能和平解决。

这时沈云卿不动声色看了眼二许,随后才接话说:

“此事先缓缓,有件事得先与林相商议。”

“何事?”

林毅贤忙问,沈云卿来到左侧径自坐下。

“林相,徐州刺史石明吏得要安排一个去处,林相能否调动一下。”

林毅贤是聪明人,他非常清楚调动石明吏背后的逻辑,他说:

“石明吏是从三品的上州刺史,调动他恐怕有些困难啊。”

岐帝国的刺史分两阶三级,从三品上州刺史,正四品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

上州、中州、下州刺史的区别在于人口、经济、战略地位、是不是省会。

一般情况下,省会城市的刺史基本上都是从三品上州刺史,如肖炳光,他就是从三品上州刺史,这样的好处是道府刺史是从三品,而道府以下其他州的刺史是正四品,差了一级在里面,特殊时期便于领导和发号施令,具备一些节度使的权力。

此外战略要地、或者人口、经济重镇,也能使从三品上州刺史。如同州军刺史司马炼,就是从三品上州刺史。徐州这个战略要冲,经济、人口重镇,也是从三品上州刺史。

此外原振州刺史郝仁是正四品下州刺史,为便于其管理腊婆事务,临时升他为从三品振州刺史也是开了先例。郝仁正式出任腊婆省经略使后,振州刺史则又降为正四品下。

因此户部让出徐州刺史,如果只是正四品的官儿,问题也不大,问题是从三品的官儿就有问题。

沈云卿琢磨着,桑劲川的底线是保石明吏的情况下,可以交出徐州刺史。如果徐州案继续发酵,进入政治对决层面,石明吏毫无疑问要罢官,这一点毋庸置疑。

现在徐州案可逆,在户部交出徐州刺史的情况下,石明吏从三品的官位没保住,这样一来,户部损失依然很大。

三品官不是四品、五品,是地里的野草,一抓一大把,三品官已经是封疆大吏,其政治影响很大。

如果徐州案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但却撸了从三品的官衔,且不说名义上石明吏没有原则性的过失,朝廷也将因为开了没有原则过失撸三品官的先例,这是极为恶劣的政治信号,尤其是落在户部头上,桑劲川肯定是不会同意。

所以就需要给石明吏安排一个挪动的地方,但眼下内朝从三品、三品的官位都有人坐,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是想腾就腾的。

当然,也能降级任用,如李义清从兰陵刺史调任户部郎中,是从正四品降为正五品使用,李义清还特高兴,毕竟是做京官,离着皇帝近,灰色收入也多,这个问题倒也不大。

但你要让李义清从正四品的州刺史,降为从六品的各司主簿,中间差了两个档次,官儿越做越小,他肯定不会干。

石明吏现在是三品封疆大吏,从三品的官儿做到五品,那也太寒碜了,而且也不和当下官场规矩,桑劲川也不会同意。

所以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户部自己内部消化,二是内廷调剂其他正四品或者从三品官位,正四品以下考虑都不用考虑。

户部内部自己消化显然不可能,否则桑劲川早提出来了。李义清虽然今年退休,户部侍郎这个位置会让出来,但现在盐铁司已经内定了,如果让石明吏顶这个缺,盐铁司肯定要闹翻。

所以只能从其他地方调剂,吏部显然不可能,想都别想,兵部也不合适,范勇肯定不答应。剩下各寺各部中都没三品、四品的空缺,其实也有,金戋寺还空着少卿的名额,一直没给补缺,但这是留给郝仁的,也不可能让户部插手。

要让户部让步,就必须妥善安置石明吏。

林毅贤考虑了许久,一直锁着眉头,他说:

“这恐怕有些困难呐,金戋寺不还有少卿一职空着吗?”

“那是留给腊婆省经略使郝仁的缺,明年就要安排郝仁回京述职,出任少卿一职。”

“怕是没有三品与四品的空缺,五品的也很少,也都是些边散官职,能否调动其他州郡任职。”

“石明吏是从三品的州刺史,至少也要正四品的官职,去下州户部肯定不同意,去中州也没空缺的官职。除非是去腊婆、交趾、罗哈诺、塞外和北辽、临海、清远新置三道,倒是有大把的三品官待补,但与流放也无异,户部也不会同意。”

要说三品的官职不没有,腊婆、交趾、罗哈诺、塞外和北辽、临海、清远新置三道都有三品官的空缺,但户部肯定不同意,一旦开了先例,日后女帝就能随意流放封疆大吏,美其名曰“平行移动”

而且这些地方官吏的任命涉及到长治久安和少数民族问题,也不可能让这些贪污腐败的官吏出任,所以石明吏的调动只能在内部解决。

林毅贤思索了片刻,似乎想到了什么,他说:

“你跟我来,有件事要与你私下说。”

“那好,林相请。”

沈云卿相信林毅贤要避开二许,一定是有了对策,但是不方便在官场之外透露。而且二许的嘴并不严实,难保不会在外说漏了嘴。

少顷,二人无人处,林毅贤说道:

“老夫倒是有个去处,不知海郡王意下如何。”

“林相请说。”

“这铁路修成之后,日后总得要有个衙门管理。而且新修铁路是户部与金戋寺出钱,你看可否新置一个衙门,安置石明吏。”

“这个……”

林毅贤的言外之意,要成立一个铁路局或者铁道部,这件事沈云卿当然早有考虑,但问题是石明吏一个文官,既不懂技术,也不懂交通,让他出任铁道部部长,这显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