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38

第738章 草料王

说话之际,门被从外推开,周雪琳、高若萱还有许茹柔三人前后而来。

“你二人倒是好兴致,撇下我们女眷与孩子在此聊得热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二人相好的。”

周雪琳挖苦说道,高若萱掩着嘴笑:

“听说最近就有这等断袖之风呢。”

“去去去,瞧你没个正经,我与莱王在说正事,岂是那些凡夫俗子。”

沈云卿就发现了断袖问题古代也很多,尤其是经济越发达,物质越丰富,男女同的的概率就会增加。

前几日城中就发生了一起人命案件,甲男把乙男给杀了,原因是乙男背着甲男和一个女子好上了。

案件报到官府,等到抓获嫌疑人,官府也是一头雾水。

因为按有妇之夫因偷奸被杀,加害者不应判死刑,而且刑法大修之后,出台了婚姻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女方权利。

可现如今出了这么桩事,就是法律漏洞,不太好判。

如果按故意杀人罪判,当下的司法体系不讲究法律面前铁面无私,所以仍然得要讲情理和是非。无论法律有没有理,只要有情有理就是道理,法律不完全起到绝对的裁决作用。

这也是古代王朝在吏治清明时期的一个很大特点,法律讲情面,只要你说得有理,就能讨教还价。

这件事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由于发生在天子脚下,一直捅到了女帝桌前,还不知道怎么收场。

因为宫里面也有女同和太监宫女的问题,原本是一件民间刑事案件,捅到皇帝跟前后,就可能变成皇室问题。

高若萱拿周晟、沈云卿二人打趣,无非就是有些嫉妒他们二人的关系太好。

三人刚一坐下,许茹柔很是乖巧的给高若萱、周雪琳二人推去两杯茶水,最后才给自己倒了一杯。

“茶水有些烫,两位姐姐且慢用。”

“谢谢茹柔妹妹。”周雪琳会心一笑,随后又说:

“云卿,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冷。”

“是,平均气温低两度还多,但各地准备都很充足,百姓要比二十年前的日子好得多,这其中许员外的功劳功不可呀。”

“让海郡王见笑了,家父就是经营一些草料,岂能与国家大事相提并论。”

“王妃不必自谦,令尊的生意利国利民,何尝不是大功一件。”

“海郡王过奖了,相比家父的生意,此番叔叔受到徐州案牵连,多亏海郡王出手相助,否则真是凶吉难料,妾身在此谢过郡王。”

许茹柔俯身便拜,沈云卿随即说:

“王妃快快免礼,许员外也是蒙在鼓里,不知其中利害上了奸人的恶当,如今朝堂争斗日益激烈,但下次可要注意,莫要再上了小人的奸计。”

“是,茹柔一定叮嘱叔叔。”

许茹柔的生父许石坦这些年没少谋划扩张产业,但都被沈云卿无形的天花板压着,怎么跳也跳不高。

沈云卿一直不开放收割车,许石坦寄希望于扩大种植收割面积,实现大都垄断的目的一直未能得偿所愿。

但周晟隔三差五来替许石坦说话,沈云卿架不住周晟游说,而且也让周晟在许家面前感到没面子,反而凸显出他这个妹夫太独断专行,周晟那边容易被挑拨离间。

所以就找了一个生意让许石坦去做,你不是做黄豆生意嘛,那你就去做燃料、草料生意,都是喂牲口的生意。

隆元二十二年后,朝廷开始着手推广种植苜蓿草。

之前苜蓿草的种植、栽培和选育工作早在隆元十五年,就在兰陵和海通进行,当时主要进行栽培和扩大种群面积,提供牛马的放养饲料,隆元二十三年开始派遣人员系统化繁育。

兰陵苜蓿草的培育以高亩产、抗病、抗倒伏为主,海通搞的苜蓿草以高适应性为主,培育成功之后开始在北方和关外推广。

苜蓿草的蛋白和能量含量比多数的草被植物都高,是近现代喂养牲畜的重要草料,同时配合豆粕等精饲料喂养家畜。

但是种苜蓿草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冬天怎办,南方的问题还不大,但是北方到了冬天,牛羊就必须在积雪里自己找被大雪掩埋的草皮,这样的放牧经济并不稳定,牛羊在冬天都靠老天爷眷顾,保障很不稳定,所以需要草料储备。

但草料场的草料大都是给马匹准备的,当下的劳动力还没富裕到给数百万上千万牛羊也准备草料的地步,所以牧民放牧就有不确定性,一到冬天就容易出现牛羊饿死,更别说冻死。

这也是忽喇为什么叛乱的原因,就是因为最近连续三十多年的气候异常,暴雪和干旱轮流上阵折腾。

夏天干旱,冬天给你来暴雪,人尚且受不了,畜生哪里吃得消,不群死群伤才怪。这就是放牧经济的劣势,没有储备。

而农耕文明相较于采集渔猎和游牧,最大的优势是相对稳定,因为有了“仓储”这个稳定器,能让社会渡过灾难期。

当然,也不是万能的,万一碰上持续上百年的小冰期,那就是持续上百年的洪涝、干旱交替,再强大,再清廉的王朝也吃不消。

所以农耕文明巅峰之后就是工业文明最稳定,因为工业化、现代化出现了水库和系统化水利建设,能人工调控水力资源,缓解旱情,于是进入过工业化后,人类社会的吃饭生存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当然,如果碰上世界大战这种作死的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

苜蓿草推广之后,朝廷陆续开始试点实验牛羊草料的储备模式。

之所以是试点,因为牛羊草料的储备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收益,朝廷就是亏损的。因为牛羊不是马匹,没有牛羊人可以照过,国防也不会受到影响,牛羊死光了只要有马匹,就有骑兵,因此只能先试点。

而且储备草料仍然需要解决收割效率的问题,所以沈云卿在畜力收割车基础之上,研发了畜力割草车。同时改进了收割车,让之前只能割的收割车,现在可以给秸秆用铅丝打捆,草料也能打捆,这就方便了搬运和打谷工作。

而且畜力割草车的效率是畜力收割车的两倍,因为种地需要有规律的一行一行种,行距需要间隙,而种苜蓿草,就没那么多的要求。完全可以高密度用耧车种,耧车种过之后,再随便撒一些,等到长出来后一亩地里密密麻麻都是苜蓿草。

因此一亩苜蓿草的密度是小麦、稻米的三倍多,但是收割车收割的时间是差不多的,所以效率虽然都是收相同的面积,但是苜蓿草的亩产高得多。

草场春夏可以放牧,夏末入冬之前用收割车大量收割,而苜蓿草自然结果后籽实会自动掉落在地里,来年又会自己生长,只需要每隔几年补种一些就行,完全没有种植谷物的麻烦。

所以苜蓿草的亩产很高,关内关外地区陆续建立了大量草料场,以供牛羊马匹牲畜过冬之用。虽然储备的草料不够牛羊食用,但至少有了一些储备,不至于完全靠天吃草,没草吃就饿死的局面。

有了畜力割草打捆机后,割草效率大幅提升,减下来的人力能去做更多的事,无疑是减轻了劳动负担。

草料不是粮食,草料不会威胁到朝廷的命脉和天下安全,畜力割草车大量集中卖给一些财阀问题也不大,相反通过这些财阀招募老百姓去长城外搞土地开发,同时通过卖苜蓿草又能得到牛羊收入,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

尽管收割车和苜蓿草解决了部分草料的储备问题,但仍然没解决运输问题。

不像现代,运输都有车辆和火车,当下最好的运输工具就是改进的四轮货车,还是马匹牵引,一次其实转运不了多少。所以草料场里的草料的转移和运输问题很大,冬天尤其如此。

因此草料场建设尽可能以放牧区为核心,建立一个主库区,主库区外围建立多个小库区,冬天牛羊就围绕这些库区活动,周围草地实在没得吃,再吃草料厂的牧草过冬。

牧民则用牛羊换取草料,朝廷再补贴一些。下一步为提高牧民收入,沈云卿将进一步放弃薅羊毛,允许牧民交易羊毛,从而获得额外收入。

当然,这么好的生意不可能给许家垄断,所以到目前为止,北方出现了不少草料兼牲口大王。

许家这些年的收入也见长,但再怎么扩张,也不可能达到沈云卿的零头,这是工业和农业性质决定的差距。所以许家仍然不满足于做个大豆王、草料王、木材王,否则就不会被卷入徐州案中。

许茹柔借气氛向沈云卿致谢,除了许宁这件事上,沈云卿确实帮了许家大忙,许茹柔需要表示一下。此外就是沈云卿对许家一直不温不火也没明确的态度,许家猜测是沈云卿防着他们。

但现在许茹柔生了两胎女儿,理论上已经失去了与高若萱竞争的资本,按说沈云卿应该没什么顾虑,所以许茹柔正好借此试探沈云卿的态度。

但也只是理论上,许茹柔现在还年轻,不过才二十四岁,理论上三十岁之前还能生三到四胎,怎么也能碰上一个两个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