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57

第757章 广播站管理条例

一番嘘寒问暖家长里短说了许久,女帝不忘问起轩禾东院的讲经和论道活动。

“朕听说今年七月海郡王在轩禾东院举办‘万法论道’,广邀天下诸教论道,最后谁也没能说服对方,慧心可否给朕说说此事。”

“让陛下见笑了,此事说来是我佛家惭愧,竟无法以佛法化解。”

“哦,快给朕说说。”

今年七月,沈云卿在轩禾东院举办了一次宗教论道大会,起因是随着这些年开海禁,民间大量出海,各种海外原生的土著宗教和主流宗教都一股脑的涌入国内,经由广州向全国扩散。

同时岐军西征攻灭了罗哈诺,震慑很大,基督和东正教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经陆续传入岐帝国,但一直发展不起来,不成气候。

攻灭罗哈诺后,传教问题正在向岐帝国扩散,全国上下混杂着各种宗教气氛,说是乌烟瘴气也不为过。

由于当下既没有政党组织,也没有各种主义理论纲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精神信仰会很麻烦,尤其是还处于农耕时期的政权,没有统一的精神思想会出问题。

而中原王朝一直比较独特,虽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但是一直没有形成纲领性的宗教主义精神,而儒家思想又很抽象,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形成系统性理论。

而皇帝们用儒家治国,由于缺乏系统性的量化理论,又导致治国尺度范围很大,往往容易脱轨,这就给外来宗教制造了机会,而外来宗教进入中国后,又被儒家所改造本土化。

但如果是已经被本土化的外来宗教,那问题还不大,问题最大的就是外来和尚刚到的时候,他没被本土化的这段时间,他念他的经,你念你的经,这就成了分庭抗礼,是两种思想的冲突和矛盾。

沈云卿成立轩禾东院的目的,就是培养翻译人员和研究思想。

他粗略统计了以下,岐帝国境内除了土生的道教之外,还有佛教,库兀图人的麻哈教,也就是类似于萨满教,忽喇的天古教,肃汝的松滋教,中东来的***教,西方来的基督教、东正教,还有西域、天山地区的圣神教,波斯来的拜火教,东南亚的小乘佛教,东南亚的土教,云藏的喇嘛教,杂七杂八数得上的就得有十二个,这么多教都集中在岐帝国,加上岐帝国正处于转型期,如果不把宗教思想给理顺,早晚要脱轨。

所以要趁早统一指导思想工作,得把宗教引导到合理的位置。

于是在七月份在东院召开了“诸教论道”,翻译过来就是“宗教工作大会”

把这么多宗教召集起来,如果没有人拦着,动嘴之后肯定还要动手,尤其是国内的汉传佛教,都有金刚护法,外来的其实也不弱,发源国都是****,主教都有卫教军。

所以少林寺不是中国特有现象,你看古代的***教,基督教、东正教,都有卫教军,而且国外的宗教要多残酷就有多残酷,根本就没什么宗教自由。

能像中国这样在古代包容全世界宗教的独此一家,别无二店。

所以这次的诸教论道大会,沈云卿提出了一个辩论主旨,主旨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但就是这个简单的主旨,把所有宗教都给难住了。

这个主旨内容就是论如何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如何提高亩产,增加百姓收入,此题一出,诸教傻眼。

这不是政治、科技、民生问题吗,你让我们辩论这个有啥用。

可问题是,这个教那个教都说自己的神显灵,自己的神万能,那你们就显灵一下给我看看,谁显灵保证能把沙漠变成良田,井水变成汽油,癌症给治好,谁能我就颁发国教奖章给你。

有某教就说,这是耍赖皮,不讲理。

那好吧,沈云卿遂即提出第二问,人活于世不吃肉可以,谁告诉我能不吃饭不喝水活一年,我让谁传教。

结果没人拍胸脯保证不喝水不吃饭能活一年,可见神也不是万能的,他不能把精神动力转化成能量动力。

此题一出,诸教屁也没有,都在胡说八道。

倒是道教这帮子道长、道姑平日里就钻研养生保健项目,治病救人种地种菜上倒是能说出些个所以然来,其他还是不行。

至于佛教、基督教、东正教、***教四大传统教,没谁能保证一定能把佛祖、真主、上帝、玛利亚给召唤出来,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圆谎的把戏,都推说凡人肉胎看不见神佛,心不诚也看不见,即便显灵你也看不见,都是模棱两可没有量化标准的说辞。

那好吧,你们这么说,我也无所谓了。

而且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沈云卿在论道大会期间进行了一次光学实验,在天上打出一道彩虹出来。瞧,我把腊婆神女给召唤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吉兆。

通过这次诸教论道,沈云卿首次提出“要民生,就得要吃饭,要繁荣,就得要满足百姓生活需求”的精神思想,哪个宗教能做到,朝廷就给你们拨款,做不到你们自谋生路去。如果谁搞面子项目,应付领导检查,对不起,立马封店逮捕。

所以这次诸教论道大会不欢而散,最后全被主办方打脸。

而且沈云卿举办诸教论道之初,就没打算让这些个宗教赢局走人,所以结果早在举办之初就已经定了。

诸教论道大会是得到女帝批准举办的官方活动,公孙芸惠不会不知道结果和过程。由于岐帝国建国之初对宗教没什么好感,所以岐帝国既没有国教,多数皇帝也不信教。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户部,户部的资本化,首先让户部和财阀根本就不信宗教,因为宗教不能解决问题。

每到真要求神拜佛显灵的时候,经常屁用也没有,而且宗教和皇权合伙之后,会严重威胁到资本政治,所以朝廷对诸教都持冷漠态度。

公孙芸惠本人也不信神佛,因为当年七王之中有两个信佛的,可见佛当时站在了皇权对立面,而且最后还被公孙芸惠给灭了,更说明佛没什么用,所以她对宗教一直没什么好感。

这次诸教论道,是应沈云卿要求,统一国家思想,明确国家发展的核心精神思想纲领,把精神舆论的权力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

之前朝廷逐步树立回收了舆论权力,现在需要回收和树立朝廷的精神思想权力。

舆论权是传播思想和抽象意志的工具,但是传播思想和抽象意志并不能让老百姓都听你的,因为除了朝廷这个大广播,还有很多的小广播甚至黑广播。

这些小广播、黑广播都广播一些违背朝廷思想意志,甚至伪科学反人类,最后反政府的段子。

而且还不能采取强硬措施取缔,因为这些小广播站已经有了自己一票的忠实粉丝,而且不少还是国外粉丝,所以只能用柔性措施引导规范起来,必须先树立一个老百姓都认可,而且任何时期都正确的精神思想,其他小广播站都没有,而我独有,能做到的精神思想。

而什么精神思想能永不褪色落伍,能永远被老百姓认可接受,只有和老百姓自己利益切身相关的东西,那就是需求。

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等等等

王朝为什么会灭亡,除了权力斗争和个人政治野心带来的动荡外,归根到底是没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尤其是基本需求。

十个王朝有七个亡在老百姓身上,一个亡在外族手里,两个玩脱在自己手里。

如北宋,是典型的基本满足了百姓需求,但是自己玩脱后又被外族亡国的极端案例。

而明朝则是既没有满足百姓需求,又自己内部权力斗争玩脱,外族亡国的极端案例。

清朝中期则是满足了百姓基本需求,内部玩的顺溜没脱轨,结果亡在世界浪潮中的极端案例。

但归根到底,王朝的基本稳定的大头在老百姓,要坐稳江山,就得让多数人满意。而宗教不能满足民生需求,所以这种小广播站不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

而现在谁能解决老百姓的需求问题,放眼天下只有朝廷,而朝廷的核心是什么,是皇帝为代表的领导集体。

所以这次诸教论道大会辩论了半天,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在以皇帝为首的集体领导下,才能积极推动民生发展,积极提高科学及和农业生产,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其他的宗教和谋逆分子都不行,外国势力更不行。

诸教论道是七月初举行,持续十五天,到今天才过去四五个月,虽然全程在朝廷设计之下,但女帝并不清楚散会之后,过去小半年间天下诸教的反应和后续发展。

慧心师太作为少数不多的庵主主持,在佛道上虽然不是大成者,但在北方诸多佛寺之中也能排进前十,佛寺与佛寺之间往往来,经过四五月的传播和扩散,应该会有些反应。

女帝很想知道佛教现在对七月的诸教论道,和朝廷提出的精神思想纲领有什么看法和意见。

至于其他宗教,道教是本土教,而且主要是养身保健,反而促进民生发展。而其他宗教势力都不大,还很弱小,而且都集中在长安、神都附近,没扩散到全国,但佛教的小广播站遍布全国,这就需要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