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84

第784章 镇宅之宝

就在沈云卿审问杨林凯的同时,马文修率兵解除了庄丁武装,拘押在堡外,同时派兵进入吴家堡搜查吴家,寻找赃款与免死金牌。

“启禀郡王,吴氏家族的免死金牌送到,另外马帅在吴家大宅发现了一只特殊铜匣子,据吴廷琛原配秦氏指认,乃是此前装免死金牌与圣祖圣旨的铜匣子。”

赵平送来免死金牌,身后还有两个军卒抬着一只偌大的铜匣子。沈云卿接过免死金牌仔细打量,虽然名为免死金牌,但实际上是铁券状的铁皮,铁券之上用丹书写有“免死说明书”

“郡王,这免死金牌原来就是一个铁券,末将还以为真是金子做的。”

“美得你,四百多年前,这么一大块黄金,得要好几十两,刚刚开国哪来这么多黄金。”

“那这铜匣子如何处置?”

赵平示意身后铜匣。沈云卿看了一眼说:

“先放桌上吧。”

“是。”

赵平示意军卒将铜匣放在桌上,但等到拿到沈云卿跟前时,不由的猛是一愣:

“见鬼……”

没错,这个铜匣的纹路和沈严良供在祠堂牌位前的那个从没打开,但已经生锈的铜匣子的纹路是一模一样的。

“赵将军!”

“末将在。”

“这铜匣子从何而来!”

“据秦氏指认,是装丹书铁券与圣祖陛下圣旨的铜匣,据说在此之前一直无法打开,是吴廷琛不知动了什么机关,意外打开了铜匣。”

“也就是说,铜匣之前从来就没有打开过,而是吴廷琛偶然之下打开的!”

“是的!”

沈云卿震惊之余,愣怔坐在椅上不一动不动,赵平不明所以,忙是询问:

“郡王,您这是……”

“没,没什么,没什么。先将杨林凯押起来,本王需要静静。”

“是。”

沈云卿很清楚,沈严良一直供着的铜匣子,里面装着的很可能就是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早年沈云卿问过沈严良,家里宗祠牌位前供着的铜匣子里面是什么,但沈严良只说是可以保佑沈家后代的东西,却说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祖上也传下话,不让打开,而且也打不开,但是作为一个念想,每一代沈家人都会把铜匣子传给下一代,然后供在牌位前。

现在看来,里面就是免死金牌。

沈云卿拿起铜匣的盒盖仔细查看,重量十分沉重,而且上面有机关,仔细辨认后,确定是某种鲁班锁。

这种鲁班锁与通常看到的鲁班锁很不相同,只有按照正确的解锁步骤,才能打开铜匣盖子的鲁班锁机关,否则根本开不了铜匣。

从制作工艺上看,十分之精密,绝对是当年宫中匠人的最高技艺水平。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免死金牌被装在无法打开的铜匣内,沈云卿判断,圣祖一定是当着免死金牌持有者的面,把免死金牌放进了铜匣,并借口说这是为了以防万一弄丢或者被偷的保险措施。

但实际上新君上台之后,如果要杀你,你不知道开锁步骤,打不开铜匣子,那就是没有免死金牌,是欺君之罪。

而且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如果不能按步骤打开鲁班锁,要打开铜匣子,就只能用破坏手段得到。在没有钢锯、切削设备、钻头、线切割的情况下,取出里面的丹书铁券,很难保证铜匣内物品的安全。

一旦伤到了圣旨或是免死金牌,新君又可以说是你大不敬,也能治你罪,这显然是皇帝耍无赖的手段。

吴廷琛案意外牵出免死金牌,又牵上沈家,里面的是非曲直让人难以琢磨。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外界不知道吴廷琛有免死金牌,应该是吴家传代的时候发生了变故,没把铜匣内有免死金牌这件事给传下来,中途发生了断代。

但是吴家知道这里面可能有宝贝,所以一直留着,也试图开启过,但一直没有成功。

直到吴廷琛这一代,偶然巧合之下打开了铜匣子,得到了免死金牌和圣祖诏书,然后迅速走上歪门邪道。

弄清了来龙去脉,沈云卿没有急着给女帝报喜,而是等了一天,基本了解吴家堡和山里的情况。

吴廷琛假币的存在很多拙劣的逻辑矛盾,还有待进一步细查,而山里的矿山情况也需要摸清。

两日后四月初一,沈云卿着手给女帝报喜,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淄州,几乎一前一后,沈云卿的喜报送达淄州不久,周启的奏报也送到了女帝手上,当看到沈云卿是开国太师沈丞农后人,也持有免死金牌时候,女帝差点从车窗翻下马车。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沈家转了四百四十八年,竟然又转回朝堂,当真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又到沈家门。”

“可是陛下,为何沈云卿从未提起过此事?”欧阳羽不解问。

“启儿已经令人左右打听过,沈家上下从来就没有提起过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就好像从来没有过一样。”

周启得知沈云卿也有免死金牌后,当面去问显然是不能,估计能把沈严良吓死。遂即让人去打听消息,左右打听沈府上下没人知道沈家有什么大杀器。然后又让人去试探留守神都的高鸿,高鸿一样从来没听说过本朝颁发过免死金牌,当然更不可能知道沈家有这张执照。

“依朕看,多半是沈家传家中途发生了什么变故,免死金牌未能传到沈严良手中,或者还在沈家,只是沈家父子还蒙在鼓里。”

“那现在怎办陛下,是否要知会海郡王?”

“回朝后他总要查,早晚会知道,不如先告诉他,但是暂且不要声张此事。吩咐下,去明日起驾前往密州,朕倒要看看免死金牌究竟是何模样。”

“是。”

就在女帝启程前往密州同时,沈云卿、马文修对胶县的清缴工作基本结束,沈云卿亲自把吴家给里外犁了一边,重点不是抄家,而是搜查证据和往来书信。

以吴廷琛的为人和手腕,他还不配组织发展这么规模庞大的金融犯罪,他可能只是一个棋子。

“真没想到,吴廷琛背后的水竟如此之深,此番提前动手,怕是已经打草惊蛇,再想抓获他们,恐怕难如登天,日后后患无穷。”

“马帅所言极是,此事得尽快禀明陛下,得要尽早防范这等乱臣贼子。”

吴家的搜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通过梳理吴廷琛的往来信件,沈云卿陆续梳理出一张巨大的人际网络,不计官场,涉及此番密谋核心人员四人,无一抓获,分别是徐州商人孔成,舒州商人洛松安,荆州商人宋世涛,鄂州商人钟行。

此四人与吴廷琛秘密往来信件内容可以知道,他们负责组织假币的多数销售和运营,而且这四人往来的信件可以相互佐证,他们四人之间有默契性、协同性,此外信件的信封和纸张也都一样,还在信封的封头内侧,统一发现了米黄色的元宝印,颜色仅比信封略深,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沈云卿高度怀疑,这四人应该就是黄泫策反应的秘密结社的成员,如果这个推断成立,这意味着这些秘密结社的团体,已经把推翻朝廷从口头和精神层面,转向实际行动,而且应该一早就已经开始密谋,时间要比吴廷琛制造加币更早,绝对不是近两年的事。

吴廷琛制造假币,很可能并不是他们有意为之,而是被秘密结社成员的眼线给发现了,进而加以利用。而制造假币的主意,是吴廷琛勾结海寇才发生的。

不出之前所料,在围捕山中矿山和搜索中发现了那枚“享合至宝”的母钱,吴廷琛的拜把子兄弟佐木贤,实则是濒国人佐佐木贤,是奉城主小林奇坤的之命,潜入山东半岛,秘密侦查岐军海军和火器,并择机窃取送回濒国仿造。

后来由于岐帝国海政开禁,大量民船出海,同时朝廷严厉打击海盗,战舰频繁出动,导致海寇难以生存。而岐帝国海政开禁的直接结果,就是岐帝国与濒国贸易的全面失衡。

由于濒国物质匮乏,同时技术和生产力落后,而岐帝国已经开始工业化,和再农业化,导致岐帝国对濒国商品几乎没有需求,而濒国对岐帝国商品需求巨大,由此导致濒国严重的贸易赤字。

为解决贸易赤字,细川氏一边继续扩大银矿开采,一面试图从岐帝国得到技术,但都见效缓慢。

最后有人献策认为,岐帝国早晚要对濒国秋后算账,而且贸易已经摧毁了濒国财政,有鉴于此,应该先下手为强,于是有人献上了这枚母钱,原本刺探山东半岛军情的部署,半途变成制造假币,一边刺探军情。

佐佐木贤口中的小林奇坤,正是当年逃走的林奇坤,没想到一晃二十年,这个狗日的还没死,竟然回到了濒国作威作福,还不忘反攻大陆,简直该死。

通过对佐佐木贤的审问得知,吴廷琛与海寇勾结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得有十年以上。

而且与林奇坤当年有生意往来,但只是林奇坤的外围关系,当时朝廷本着稳定大局的初衷,林奇坤案的主要涉案人员其实都通过花钱买罪的方式进行了处置,倒也没引起什么问题,而吴廷琛这些边缘人物,其实根本就没被梳理到。

吴廷琛与海寇勾结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吴廷琛只是地方豪强,他并没有自己的船,而沈云卿通过拉拢大财阀,扶持新兴富裕阶层,双管齐下,利用他们压制了绝大多数地主、豪强的生存空间。所以吴廷琛的势力被压缩在胶县,也弄不到船出海。

吴廷琛眼见其他人不断做大,而他只能吃老本,心里肯定是不甘心的,所以通过勾结海寇,进行商品的出口走私,然后就发展到了制作假币。

给他胆儿的正是意外发现的免死金牌,他以为只要有了这个东西,即便被发现,也无所谓。